技能考试要点变态诊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7166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能考试要点变态诊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技能考试要点变态诊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技能考试要点变态诊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技能考试要点变态诊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技能考试要点变态诊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能考试要点变态诊断.docx

《技能考试要点变态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能考试要点变态诊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能考试要点变态诊断.docx

技能考试要点变态诊断

技能考试要点  变态诊断 

1.复习指导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

 

发展心理学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活动的规律。

 

变态心理学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

 

心理测量学是以量化形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分析。

 

咨询心理学是处理心理问题、改善心理状态理论与实务的心理学。

咨询过程包含心理诊断、心理咨询两个大的阶段。

 

心理诊断作为确定问题及其成因的学科,应用在咨询初期。

 

心理咨询作为处理心理问题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应用于整个咨询中。

 心理测验作为诊断、咨询的工具使用于整个咨询过程中。

2.动机冲突的四种形式:

 

1).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 

3.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认知障碍 

(一)感知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非真实感、窥镜症等。

 

【疑难解析】 

(1)耳鸣VS真性幻听VS假性幻听 

耳鸣:

一般来说声音比较单调,而且是非言语性质的。

 真性幻听:

多为言语性幻听,也就是说其内容多为言语性质,就像平常人说话一样,有节奏、语音、语调等的变化,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假性幻听:

和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所谓“听”到的声音是直接在脑内呈现的,不是通过听觉器官听到的。

 

(2)内感性不适Vs内脏性幻觉 

◐内感性不适:

属于感觉障碍,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蚁爬感、游走感、挤压牵拉感。

多见于各类神经症、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特点】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甚至多变;常常局限于单一的感觉通道,如牵拉感、蚁爬感是由压力感受器感觉到的;症状并不荒谬,躯体疾病也可能有类似的表现,故不易与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症状区分。

 

◐内脏幻觉:

属于知觉障碍。

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

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压缩、心脏穿孔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发作。

  

【特点】定位明确,性质怪异,缺乏相应的躯体表现。

比如肠扭转,真正的肠扭转病人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肝破裂的病人是失血性休克等,求助者不可能来说“我觉得我的肝破了,肠子扭到一起了”。

  内脏幻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及被害妄想等伴随出现——

我的肝腐烂了→我一定有肝病(依据是我的肝腐烂,其实没腐烂,但患者坚信不疑) 内脏性幻觉→疑病妄想 

(二)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  

1、思维奔逸 2、思维迟缓 3、思维贫乏 4、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5、破裂性思维 6、思维不连贯 7、思维中断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9、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 10、病理性赘述 11、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12、语词新作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思维内容障碍 ——包括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  

◐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

 

关系妄想——把实际与己无关的事与己联系; 

被害妄想——坚信自己受到跟踪监视、打击陷害; 特殊意义妄想——认为别人的言行有特殊含义; 

物理影响妄想——认为自己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受到外在某种力量(物理因素)的操纵,不能自主; 

夸大妄想——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 

自罪妄想(罪恶妄想)——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 

疑病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 

嫉妒妄想——坚信配偶对己不忠,另有外遇(与性相关); 

钟情妄想(被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爱情; 

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认为自己的内心想法或者隐私被别人洞悉。

 

◐按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

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 

【疑难解析】 

思维形式障碍Vs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主要表现在速度、量,以及逻辑的异常 

◐思维内容障碍:

主要表现是内容的荒诞(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     

打个比方:

就像写命题作文,一类人写得要么字数太少,要么字数太多,要么前言不搭后语,错误连篇(形式障碍);另一类人写的条理相对清楚,就是内容荒诞(内容障碍) 为了避免鉴别上的困难和提高症状评定的一致性,最方便的办法是把超价观念一般地看做是妄想,这实际上是许多英美作者的做法,例如PSE和《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

本书作者不同意这种方便法门,主张将超价观念明确区别于妄想。

妄想总是个人独特的信念;凡是两个或更多的人共有的信念,即具有社会可接受性(social acceptability)或约定的真实性(consensual validity)的信念都不是妄想而只可能是超价观念。

          ——摘自许又新著《精神症状的分析》

3【疑难解析】

疑病观念Vs疑病妄想

●疑病观念是超价观念,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患者坚信不疑的错误观念。

●疑病妄想是内容荒谬的,患者坚信不疑的思维

二者在表现上都是患者坚信不疑,但区别就在于:

前者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解释。

后者是没有现实基础,是荒谬的,无法解释或理解。

所以前者见于神经症,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认知障碍

注意障碍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意识障碍总是伴随有注意障碍)

●临床常见:

注意减弱——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

注意狭窄——注意范围显著减小,主动注意减弱。

记忆障碍:

包括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等。

智能障碍:

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

(四)自知力障碍

【疑难解析】

自知力的判断

判断自知力的要点:

1)患者承认患有精神病;

2)能列出所患精神病的主要表现,并能正确分析批判;

3)能正确认知自身患病前后主要变化;

4)能正确认知自身患病时与其他正常人的区别;

全面符合以上要点,自知力完整;

部分符合,自知力部分存在(部分缺失);

完全不符合,自知力缺失。

(蔡焯基)

4.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情绪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

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

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

(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

情绪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5.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增强

(二)意志缺乏(三)意志减退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包括木僵、违拗(主动性违拗和被动性违拗)、腊样屈曲、缄默、被动型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

6.常见精神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注意鉴别,及时转诊

(一)精神分裂症

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

多起病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

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疑难解析】

精神分裂症的分裂现象

整个精神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分裂。

精神活动内部的分裂,即知、情、意之间的分裂。

单一精神活动过程内部的分裂,如破裂型思维、矛盾情感、表情倒错等。

自我意识障碍,如人格解体,人格转换,双重人格等。

(二)妄想性障碍

又称偏执性障碍,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出现单一的或一整套相关的妄想,通常是持久的甚至终身存在,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性,并不荒谬。

人格可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诊断名称不同的一组障碍。

共同特点:

⑴在两周内急性起病;⑵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⑶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⑷在2~3个月内痊愈。

【多作过渡诊断,与Sc的主要区别是病程】(蔡焯基)

二、心境障碍:

旧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和治疗是辅助性的,要注意鉴别和转诊。

躁狂发作

特点: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发作形式:

轻型躁狂、无精神病症状躁狂、有精神病症状躁狂和复发性躁狂症。

抑郁发作

特点:

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发作形式:

轻型抑郁、无精神病症状抑郁、有精神病症状抑郁和复发性抑郁症。

双相障碍

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持续性心境障碍

特点:

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

发作形式:

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心境低落)、混合状态(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躁狂和抑郁症状)

三、神经症

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持久的①【常以年计,最少3个月】

心理冲突②【有常形与变形之分,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为变形】,

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③

且妨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④

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⑤。

(许又新,1992)

 

许又新神经症量化评定标准

1分

2分

3分

病程

短程(<3个月)

中程(3个月~1年)

长程(>1年)

痛苦程度

可主动摆脱

靠别人帮助或改变处境才能摆脱

几乎完全无法摆脱

社会功能

轻微妨碍

中度受损,工作学习或交往效率显著下降

重度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或回避必要社交

总分=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总分=4、5分——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总分≥6——可以诊断为神经症

四、应激相关障碍

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

主要表现为:

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潜伏期可以从数周到数月不等。

病程呈波动性,多数可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超过数年,最后转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

主要表现为:

创伤后体验反复重现(闪回)。

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与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漠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

过度警觉、失眠。

焦虑、抑郁,可有自杀观念。

(三)适应障碍。

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常会影响社会生活和行为表现。

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应激性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

影响个体社会生活网络的完整性(居丧、分离等);

影响较广泛的社会支持和价值系统(移民、难民状态等);

代表了一种主要的发展中的转化和危机(入学、成为父母、未能实现个人希望的目的、退休等)。

五、人格障碍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作用有限,可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临床常见:

偏执性、分裂样、反社会性、冲动性、表演性(癔症性)、强迫性、焦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