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1540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docx

《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docx

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声音实验专题练习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现有器材: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则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

小明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1)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______;

(2)实验中小明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如下表,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

材料

衣物

锡箔纸

泡沫

距离/m

1.2

0.8

0.5

响度

较响

较响

较弱

 

2.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1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

(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

(3)推理过程:

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

_____;

(5)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_____;

(6)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图2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

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_____。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响度

较响

较响

 

4.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

(2)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实验二:

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放入烧瓶中,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

然后取下软木塞,抽出一部分瓶中的空气,再摇瓶子。

听到瓶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

支起自行车,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张硬纸片并让纸片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违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逃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别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_____;_____。

5.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

(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_____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

(4)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6.在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图中的装置探究声现象。

(1)如图所示,用小锤轻敲音叉使其发声,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再用小锤重敲音又使其发声,重复上面的操作,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选填“A”、“B”或“C”)

A.使音叉停止振动

B.比较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假如在月球表面上做这个实验,当用力敲击音叉时,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原因是_______。

7.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______;

A.刚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刚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说明:

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

(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研究声音的______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8.下面是“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加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响度更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声源振动时__________越大,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过程中,兵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在玻璃罩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当玻璃罩内有空气时,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用抽气机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你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铃声。

(2)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因此,我们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10.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物体______产生的,敲击音叉的力增大,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同时声音更洪亮,说明声音的______与振幅有关;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______传声。

(选填“能”或“不能”)。

参考答案

1.机械闹钟声音稳定B泡沫

【解析】

【分析】

【详解】

[1][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音叉和闹钟都能够发出声音,但机械闹钟的声音稳定且有规律,而音叉的声音不稳定,本实验是探究材料的隔音效果,须要有稳定的声源,所以可以选择机械闹钟作为声源较为合适。

(1)[3]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只能凭感觉判断,对于响度差别不大的声音,无法区分,所以不可靠;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的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所以应选B方案。

(2)[4]由实验数据可知,利用泡沫塑料作为填充物时,在很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其隔音效果最好。

2.小大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推理法B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

(2)[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大。

(3)[3]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故声音逐渐减小。

如果完全没有空气了,将会听不到声音。

(4)[4]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真实的实验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于是形成结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5]由于玻璃罩内无法获得真空,所以不能直接得出实验结论,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实验结论。

(6)[6]探究真空能否传声,需要有相同的声源,分别在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使物体发出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

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不符合题意,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应该选B。

3.机械闹钟B泡沫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

(2)[2]B方案:

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

A方案:

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不适合。

(3)[3]人听不到钟声的位置与闹钟距离为

L泡沫<L锡箔纸<L衣服

泡沫塑料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衣服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因此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差到好的顺序为:

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

4.发声体在振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一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2)[3][4][5]实验一: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当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也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实验二:

抽出一部分瓶中的空气,当空气减少时声音减小,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气体进行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此实验中应用相同的力摇瓶子,且与瓶子的距离应相同,用到控制变量法;实验三:

当车轮转速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变尖,所以声音的音调变高,说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实验一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实验二表明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实验三表明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5.a、d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长度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若探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选择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为a、d;

(2)[2]琴弦a、b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说明音调的高低和横截面积有关;

(3)[3]当选择材料、长度都不同的c和d时,不能进行实验;

(4)[4]若探究音调高低和材料的关系时,选择a和c进行实验。

6.响度与振幅C会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该实验是为了探究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2)[2]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3][4]如果把该装置拿到月球上,当人用力敲击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但是由于真空不能传声,不会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7.A慢低频率响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

(2)[2][3][4]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所以振动越慢,即振动的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3)[5]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改变,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8.发声体在振动大变大振幅大将微小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敲击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2][3]用力敲击音叉,音叉的振幅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变大,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3)[4][5]通过实验可以判断物体的振幅是不同的,说明了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且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6][7]在探究过程中,小明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摆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采用的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9.不能空气真空不可以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可知:

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2][3][4]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我们不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10.振动增大响度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3]用力敲击音叉,响度增大,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增大,说明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