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1186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docx

版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2.学会分析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一、荒漠化

1.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形式: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3.请把我国对应的荒漠化区域连线:

次生盐渍化   “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红色沙漠西南喀斯特地区

土地沙漠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石质荒漠化南方丘陵山地

答案 

思考

 荒漠化等同于荒漠吗?

答案 不等同。

①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化是一种过程。

②荒漠化主要是指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作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原来的土地逐渐演变为荒漠的过程。

③荒漠化过程可最终形成荒漠,但荒漠不一定是荒漠化过程的结果,有些荒漠是原生荒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表现: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2.原因

(1)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思考

 为什么在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 荒漠化是自然、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但其形成过程比较缓慢,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因此在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防治内容

(2)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探究点一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西北地区是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小、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

试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两个方面分析其干旱的原因。

答案 

(1)海陆位置:

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

(2)地形地势:

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再加上青藏高原的阻挡,对水汽阻挡作用明显。

2.干旱的自然特征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而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使本区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再加上大风日数较多,风沙活动频繁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试把下图补充完整。

(2)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完成下图。

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试把以下关系图补充完整。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另外,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不当,比如在绿洲地区,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灌溉农业区。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大水漫灌等会导致生态恶化和次生盐渍化。

1.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及表现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的成因

自然因素的影响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深居内陆,高原、山岭阻隔

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物质条件

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动力条件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

为风沙向东、南方向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重要条件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剧荒漠化进程

(2)人为原因

典型地区

主要人为因素

主要危害

能源缺乏地区  

过度樵采

破坏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放牧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半干旱的农垦区

过度开垦

使沙化土地连片并发展

干旱的绿洲边缘区

过垦、过牧、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萎缩,沙进人退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1~2题。

1.1937~2008年,该区域(  )

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

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

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

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

2.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变迁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D.人口数量的变化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放牧强度)都大致增加到10倍左右,故A错误、C正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误。

第2题,此题考查荒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

探究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017年6月17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世界主题为“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未来。

”我国确定的主题为“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

”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探讨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1.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试完成以下表格。

序号

地区

防治措施

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工矿区、居民点等基本建设区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

答案 

序号

防治措施

扩大林草比重,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做好防风沙措施

合理放牧,加强草场管理

做好土地复垦;恢复植被

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防护林

2.荒漠化的成因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请把关系图补充完整。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也主要是针对人为原因实施的。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西部地区,不同的区域合理用水的措施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

4.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

第4题,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地区的②③由于降水少只能种草。

④地降水量不足200mm,故不适宜种草。

[拓展延伸] 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区域

生态问题、发展障碍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东北地区

①黑土开垦后,土壤遭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

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恶化;

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

②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

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

黄淮海平原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

②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

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

②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南方丘陵山区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

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

②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

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①消除贫困;

②早期预警;

③生物固沙、沙障固沙

(2017·无锡市江阴四校联考)据报道,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

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岩石大面积裸露或堆积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回答1~2题。

1.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冲刷 ③流水化学溶蚀 ④气候干旱 ⑤毁林开荒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

2.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  )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建设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③系列开发优势资源 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石漠化”是喀斯特地貌地区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故与流水的侵蚀、溶蚀及地表植被的破坏有关。

第2题,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平原面积狭小,故不适宜建设商品粮基地,排除②;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故陡坡开荒,可能加重当地的水土流失,排除④,故选A项。

(2017·南京市金陵中学期中)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四个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湿地减少B.②水土流失

C.③土地荒漠化D.④森林破坏

4.图示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正确的是(  )

A.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

B.②-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

C.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④-大力倡导退耕还牧,退林还草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大、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林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破坏;②是黑龙江三江平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③在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④是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大、小兴安岭,生态建设的主要方向是保护森林资源;②为三江平原,应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③为浑善达克与阴山北部地区,应保护草场资源,合理规划载畜量;④为黄土高原,应禁止过度开垦,但不能大力倡导退耕还牧,应合理退耕,适当发展种植业。

5.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人为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答案 

(1)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蚀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解析 

(1)读图可知,人为因素中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比重约30%,在成因中占比最大,而城市交通建设占比最小,约5%。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的原因可以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别从气候、地形、河流以及植被方面进行分析。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从地形来看,四周为高山阻挡,湿润气流难以进入。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

降水少,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所以土地荒漠化严重。

绿洲地区荒漠化扩展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图表特征:

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程用地等;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它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

下面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

读图回答问题。

图1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根据图名可知,图2为三个区域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资料。

从图中找到横、纵坐标的含义:

横坐标表示五种用地类型;纵坐标反映各类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

注意图例,找出区域Ⅰ的图例。

(1)Ⅰ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农居地都减少,旱地增多,水浇地无变化。

(2)Ⅱ区域的高草地、水浇地、农居地都减少,旱地增加,灌木林无变化。

(3)Ⅲ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都减少,旱地、农居地增加,其中农居地增加明显。

图1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A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

(1)~

(2)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

答案 

(1)B 

(2)D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区域耕地增加,草地减少,且草地下降最快,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首要选择。

(2)由表格可知,该区域草地面积大,但沙地面积更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与内蒙古西部接近。

一、单项选择题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1~2题。

1.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平面上升B.水土流失

C.不合理的灌溉D.荒漠化

2.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宁夏平原

B.三江平原

C.成都平原

D.密西西比河平原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与灌溉的快速扩张和不合理的灌溉系统有关。

第2题,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而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

(2017·淮安市清江中学期中)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B.②①③

C.①②③D.②③①

4.水土流失会对内河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而地表侵蚀会影响地表起伏状况,故②为地表起伏大。

第4题,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2017·扬州市扬州中学期中)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回答5~6题。

5.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6.在图示地区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

第6题,在图示地区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截留水分,①对。

增大摩擦力,削弱风力,③对。

不能改变气候类型,②错。

不能改变植被类型,④错。

选D。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渍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8.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为原因有(  )

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④⑥D.③⑥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河流上游用水增加,会使河流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第8题,注意抓住题目中问的是“人为原因”,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

(2018·南通市启东中学期末)河套平原土壤肥沃,是内蒙古主要农业区,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

下图为“河套平原区域图”。

读图回答9~10题。

9.河套平原成为“塞外江南”与阴山有关,这主要是因为阴山(  )

①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②减弱了寒冷气流的入侵 ③夏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 ④风化作用强,耕作土层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河套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可能会引起(  )

①土壤次生盐碱化 ②下游水资源短缺 ③凌汛危害的加剧 ④水土流失面积扩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9.B 10.A

解析 第9题,阴山山脉位于河套平原北侧,减弱了寒冷气流的入侵,使河套平原冬季气温较高;夏季风山脉南坡是迎风坡,增加降水,使河套平原成为“塞外江南”,故②③正确。

灌溉水源由黄河提供;风化作用强,耕作土层厚,与阴山山脉无关,故①④错误。

第10题,河套平原位于半干旱区、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蒸发量大,大面积种植水稻可能会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以及下游水资源短缺,故①②正确。

二、判断题

11.(2017·南京市金陵中学期中)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  )

答案 ×

解析 荒漠化是指一切土地退化现象,不仅仅是发生在干旱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也存在荒漠化。

12.(2017·南京市金陵中学期中)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  )

答案 √

解析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包括植被破坏、乱砍滥伐,因此恢复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13.(2017·盐城市田家炳中学期中)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

(  )

答案 ×

解析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植被造成的;自然原因是潜在因素不是主因。

14.(2017·淮安市清江中学期中)由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所以西北地区是我国人口、土地、水资源矛盾最尖锐的地区。

(  )

答案 ×

解析 虽然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但该地区人口数量少、耕地面积小,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小,并不是我国人口、土地、水资源矛盾最尖锐的地区。

15.(2017·淮安市清江中学期中)对小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

(  )

答案 √

解析 小流域遍布黄土高原地区,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改善整个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配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我国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简要说明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答案 

(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2)江南丘陵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干旱和半干旱 北方:

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

南方:

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

解析 

(1)读“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可知,A应该为人口增加,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和需要燃料增加”,从而产生C滥伐森林;同理B应该为高温多雨,D应该为水土流失。

(2)在我国主要丘陵中,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是红色荒漠化主要发生地区。

该区域红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所以导致地表土壤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粮食产量减少;由于地表土流失,土地变得崎岖不平;流失的土壤沉积在河流中下游地区,还会造成河道淤积。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内蒙古、新疆等干旱、半干旱地区。

北方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等原因造成的,所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南方地区结合形成原因主要从控制人口增加,大力发展新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退耕还林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