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1139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第五课时

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的要求:

梳理本单元的知识,以形成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型:

复习课

重难点: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用字母表示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用加法结合律来简算是教学重点。

用字母来表示公式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知识体系:

我们在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让我们一块来回忆一下它的主要内容吧.(师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它具有应用上的广泛性,它最大的好处在于能让无穷无尽的计算变得简单明了.比如,一个本子的价钱是8角,买若干个本子用多少钱?

这时我们可以把变化的本子的数量用字母来代替,假如用m代替,那就可以用8m来表示买所有数目的本子所花的钱数.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2、根据字母的取值,来计算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我们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几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当知道所用字母的值的大小时,就可以把它带入式子中,求出最后的结果.比如,我买了20个本子,花的钱数就是当m=20时8m=8×20=160(角)

答:

我一共花了160角钱.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公式。

路程(s)、速度(v)、时间(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vt

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s表示它的面积,C表示它的周长,那么,s=a2c=4a

a2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两个a相加。

那,什么情况下a2=2a呢?

你还会用字母表示哪些知识呢?

4、加法结合律、交换律的运用。

加法交换律是数字间交换了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加法结合律是改变加法的运算顺序,和不变。

还有哪些能让计算简便的规律呢?

它们的应用会让我们的计算更简便,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当有简算的意识。

计算完了,怎样验算呢?

如,270+460+730627+(403+597)

二、巩固练习

1、小明家到学校a千米,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明家少3千米,小红家到学校()千米;小军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小明的5倍,小军家到学校()千米。

2、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t小时后,它共行了()千米。

3、比较大小

34+68○68+34

56+789○789+65

4、省略乘号写出下列各式

b×8m×1v×t(a+5)×25×y

5、我们班男生32人,女生比男生多一人,女生有多少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班上交流,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集体解答)怎样解答?

6、暑假中,我到外地旅游m天,计划每天消费200元。

(1)我一共花费了多少钱?

(2)当m=5时,我花费了多少钱?

(3)如果我带了5000元,还剩了多少钱?

7、简算下列各题

282+47+153+18350+704+50724+206

21+13+48+9+17432-23-77342-198

8、刘公岛上5——8月份参观的人数统计表

月份

人数

5月份

1968

6月份

752

7月份

1032

8月份

1248

(1)四个月工有多少人参观了刘公岛?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怎样解答?

创意作业:

教后札记:

 

课题:

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2、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出示主题图)同学们知道图里是哪里的场景吗?

你对这里了解多少?

(出示信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课题)

学生提问,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二、合作探索

1、乘法结合律

师:

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

”这个问题好吗?

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师板书不同算法。

师:

同学们观察这两种算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观察发言,归纳得出:

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都相同,计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等。

师:

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规律?

(学生猜想)我们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

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猜想。

全班交流。

师:

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这个规律跟以前我们所学的哪条定律相似?

你能给这条新定律起个名字吗?

学生发言。

师总结板书:

乘法结合律。

师: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让交流的学生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2、乘法交换律。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大胆地猜测一下,乘法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

学生发言:

可能乘法也有交换律。

师:

让我们小组合作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学生合作验证,得出结论: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学生思考用字母表示出这个定律。

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订正时,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2、自主练习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连线的原因。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式子中不仅应用了乘法交换律也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3、自主练习第六题。

先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例子,把表格填完整,交流后启发学生再举些例子加强体验。

在学生改写用字母表示的除法式子时,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因数,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除数等于被除数除以商”的关系。

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四、评价总结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在小组里跟其他同学说一说。

板书设计:

济南长途汽车站

36×640×736×(640×7)

=23040×7=36×4480

=161280(人)=161280(人)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教后札记:

 

第二课时

课题: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

1、进一步熟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感受数学规律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归纳理解能力及求异思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习题图。

复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简便计算:

282+47+153+18895-103

395-(72+95)144-98+56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生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二、合作探索

师: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那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是

否能使计算简便呢?

让我们试一试好吗?

出示:

125×7×8,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师有选择地板书。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想法或发现?

学生发言交流:

先算125和8相乘,会使计算简便。

师:

这种算法运用到了什么规律?

现在你觉得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否会让计算简便呢?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三题。

先指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算式怎样算起来比较简便。

对于15×12×25这道题,我们可以怎么计算?

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交流。

2、自主练习第四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深入理解题意,并进行交流并列式计算。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习惯。

3、第五题,学生先观察图,理解题意,相互交流对题意的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来回”的含义。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交流一下算法。

4、第七题。

出示四组算式。

师:

这些算式跷跷板哪边“轻”哪边“重”?

为什么?

(两边的算式得数一样)那你能发现每一组算式间的关系吗?

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全班交流。

发现规律:

一个数边疆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乘积。

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

学生独立计算第

(2)题,订正时,指生交流算法。

5、第八题,学生独立完成,师限时,请做的快的学生交流经验和做法。

6、第九题,先让生读题,观察题图,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根据各自的选择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

向学生渗透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四、拓展提高

“聪明小屋”,先让学生观察题图,弄清题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试着填出图形。

做完,师引导学生找出填写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第

(2)题,集体交流。

五、评价总结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觉得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对生活有什么意义?

你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125×7×812578

=125×8×7=7×(125×8)

=1000×7=7×1000

=7000=7000

教后札记:

 

第三课时

课题:

济青高速公路——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解答“相遇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的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你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一些情况吗?

山东境内有哪几条主要的高速公路?

知道济青高速公路的情况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师简要介绍我国及山东省高速公路发展

情况。

(板书课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

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

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

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索

1、解决问题

师: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求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就是求两辆车两小

时行驶的路程和。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画出线段图,表示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思路。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后,师适当板书。

  2、探索学习乘法分配律

师:

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交流,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

师:

根据前面所学的定律,结合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提出猜想。

师:

你们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并进行记录,全班汇报交流。

师:

你们真了不起!

刚才你们发现的规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

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把

它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表示,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生交流是怎么链接的,为什么

这样链接?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3、第三题,学生独立判断对错,在小组内交流结果,说说错的原因并将错误的

算式进行纠正。

四、总结评价

师:

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你能评价一下你和小组同学的表现吗?

板书设计:

济青高速公路

方法一110×2+90×2=400方法二(110+90)×2=400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教后札记:

 

第四课时

课题:

济青高速公路

教学目的要求:

1、进一步熟悉乘法分配律,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定律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求异思维,逐步养成简算习惯。

课型:

练习课

教学重点:

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定律。

教学准备:

习题图,复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简便计算:

600÷25÷48×(25×15)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交流,指生说说所运用的定律。

二、自主探索

师:

同学猜如果在计算中运用乘法分配律,是否会让计算简便呢?

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出示算式:

12×105135×6+65×6学生尝试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师:

你是怎样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算的呢?

引导学生一一交流,重点交流12×105的简算方法:

先求一百个12是多少,再5个12是多少,合起来就是整个算式的得数

师:

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你获得了有关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什么经验?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

三、应用练习

1、自主练习第五题。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各题的简算方法,再独立计算。

集体订正时,指出错的学生

说说错的原因。

2、自主练习第四题,出示题图,让生读题弄清题意,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提炼各组最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对于两种不同做法,引导生观察、比较哪种更简便,在以后的计算中,尽量采用简便算法。

3、自主练习第六题,让学生自读题,弄清题意,独立解决问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4、第七题,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组算式,猜猜三角形中应该填什么号,再分组计算验证猜想,从而得出各组两个算式得数相同,小组合作总结规律,进行交流。

得出: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

5、第八、九两题,先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计算,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引导学生自觉寻找简算方法,培养简算习惯。

6、第十、十一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提问、计算,多让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7、第十二题,先让生观察题,弄清题目要求,然后说一说这些算式中要填的数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填完在小组内交流。

8、“我学会了吗”,师引导学生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灵活解决问题,重点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四、评价总结

师:

这节课你学习得快乐吗?

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几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一说?

教后札记:

 

课时:

第五课时

课题:

综合应用——消费知多少

教学内容:

课本30-31页

教学目的要求:

1、经历调查、搜集、整理数据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统计意识。

2、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3、通过对自我消费行为的反思,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难点: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结果分析。

教学准备: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的日常消费主要在哪些方面?

你知道你的日常消费大约是多少吗?

学生自由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学生日常消费”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课题。

板书课题:

消费知多少

二、制定活动方案

师:

我们怎样了解自己一学期的消费情况?

(学生发言)让我们来制定一个方案好吗?

你觉得制定方案前我们要弄清哪些问题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引导学生整理。

1、明确一学期的消费都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包括:

学习消费、生活消费、其他消费。

2、确定收集收据的途径和方法。

可以以家长、老师等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可以以学期为单位,也可以以月为单位。

3、要设计数据记录表格,便于调查记录。

学生分组制定研究方案。

全班交流。

三、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

1、师:

在收集数据时都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发言,探讨。

师引导:

照制定方案开展活动,可以向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也可以查阅自己的消费记录,要保证数据真实、准确。

2、师:

怎么才能科学地整理数据?

学生个别交流后,确定:

先将调查的数据合理分组,用分段统计的方式进行整理,再全班汇总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并与父母的收入进行比较,填写比较记录表。

四、交流与反思

1、引导学生将统计结果在全班展示,交流。

师: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你都知道了什么?

这些消费都合理吗?

看了上面的统计图表,你有什么发现?

2、反思

师: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收获最大?

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四、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知道了哪个消费区域的人数比较多,反思了自己的消费行为,希望大家能体会父母的工作辛苦,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后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