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答案第12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1103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答案第12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答案第12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答案第12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答案第12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答案第12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答案第12章.docx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答案第12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答案第12章.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答案第12章.docx

南京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答案第12章

第十二章答案:

1、判断题

1.错2.错3.错4.错5.对

6.对7.对8.错9.对10.错

11.对12.错13.对14.错15.对

16.错17.错18.对19.对20.错

21.错22.错23.错24.对25.错26.错

二、选择题

1.D2.A3.C4.A5.B

6.A7.B8.D9.A10.C

11.C12.B13.B14.B15.C

16.B17.D18.ABD19.ACD20.BCD

3、计算题

1.

(1)收入法: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亿元)

(2)支出法:

GDP=C+I+G+X-M=90+60+30+60-70=170(亿元)

(3)政府预算赤字bs=所得税-政府购买-转移支付=30-30-5=-5(亿元)

(4)储蓄专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的储蓄部分

储蓄s=可支配收入-消费=170-30+5-90=55(亿元)

(5)(亿元)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

2.

GD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入+本国人在国内的收入+外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外国人在国内的收入=200+120+80+12=412(亿元)

GNP=本国企业在国内的收益+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收益+本国人在国内的收入+本国人在国外的收入=200+50+120+10=380(亿元)

3.

(1)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6000-(800-300)=5500(亿元)

折旧=总投资-净投资=800-300=500(亿元)

(2)GDP=C+I+G+NX

NX=GDP-C-I-G=6000-400-800-1100=3700(亿元)

(3)税收-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税收-转移支付=政府预算盈余+政府购买=1100+300=140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净值-税收+转移支付=5500-1400=4100(亿元)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400=3700(亿元)

4.

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个人消费支出+总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进口

GDP=C+I+G+NX=70906+79560+26012+68495-58272=186701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186701-28010=158691

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158691-16658=142033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社会保险金-企业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91812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90974

5.

(1)2002年名义GDP=

=2500*1.5+5000*7.5+4000*6+3000*5+6000*2

=92250

2004年名义GDP=

=3000*1.6+6000*8+5000*7+3500*5.5+7000*2.5

=124550

(2)2004年实际GDP=3000*1.5+6000*7.5+5000*6+3500*5+7000*2=111000

平均增长率=(2004实际GDP/2002实际GDP)1/2-1=(111000/92250)1/2-1=9.70%

(3)2004年GDP平减指数=2004年名义GDP/2004年实际GDP=(124550/111000)*100=112.21

通货膨胀率=112.21-100=12.21

4、简答题

1.

总产出是整个社会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它总是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之所以如此,因为把利润看作是产品卖价扣除工资、利息、地租等成本支出后的余额,即利润为收入的一部分,所以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企业把生产出来未卖掉的存货当作存货投资,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因为计算的是同一产品---当年新生产的GDP,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支出法”是从支出角度进行核算,“收入法”是从要素分配角度进行核算)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所以结果必然是一致的。

即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2.

(1)不计入,“二手”违背“一定时期”“新生产的”.GDP包活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二手电视机的价值不包括在当期GDP

(2)不计入,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计入,库存产品作为存货投资,属于投资

(4)计入,净出口

(5)不计入,失业救济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社会总收入不变。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了生活来源才给予其救济的。

3.因为不是本国生产的。

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支出法核算时:

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不应再把进口产品和服务包括在内。

(关键要说明核算的是本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支出法计算过程中,各项支出含购买国外产品的支出,所以要把国外产品的购买支出即进口扣除)

 

4.

从宏观理论来说:

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那么就可以从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产品与劳务的买方支出;产品与劳务的卖方收入三个方面来计算货币价值。

产品与劳务生产过程中的产出价值是以最终实现的销售收入来计量的,而卖方的销售收入就是买方的购买支出,也是卖方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所有成本支出加上合理利润的总和,这些成本支出包括支付工人的工资(构成工人的工资收入)、支付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构成土地所有者的租金收入)、支付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构成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因此三者计量的总量相同。

一国的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反映该国最终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生产不仅增加了产品和劳务,还创造出了收入,收入又形成支出,支出又决定了生产,三者相互联系,循环流动。

所以三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

从计算细节来说:

(1)支出法(买方)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通过交易实现的,交易有买卖双方,支出法核算就是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

支出按买方一般分为四类:

居民购买(消费),企业购买(投资),政府购买,国外购买(净出口)。

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1)收入法(卖方)

交易实现后得到的销售收入进行收入分配。

收入法是通过各要素获得的收入,亦即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和劳务花费的成本加合理的利润来核算GDP。

于是就可以从得到销售收入分配的项目来算。

一般分为工资、利息与租金等生产要素所有者(职员,个人,设备土地拥有者)的收入;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也被视作成本);资本折旧(必须付出的成本)。

(2)生产法(直接计算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此法是直接计算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

每个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

向其他企业购买的材料、能源、工具等中间产品的价值;自己投入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价值。

所以只需要计算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增加价值。

故也被称为新增价值法。

根据不同产业来算:

第1,2产业的部门来说,增加值=总产出-中间产品;第3产业商业、运输、金融等服务按纯收入(盈利)计算增加值,政府教育、卫生(非盈利)、国防等按工资与薪金等支出成本来计算增加值。

5.

收入法指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利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国债利息来源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这些要素收入的税收和“间接税”,而这些都已计入GDP,所以不能再次计入。

国债利息因源于税收,是把收入从一部分人群转移给购买国债的人群,全社会的总收入没有增加,因而被看做是一种转移支付。

5、分析题

1.

结婚导致GDP减少。

GDP是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包括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

妇女与男管家结婚前,男管家与妇女属于雇佣关系,男管家的劳务属于在市场上出售,其价值属于GDP;结婚以后,作为丈夫的男管家对妻子的照顾不再属于市场上出售的劳务,其价值被排除在GDP之外。

因此,结婚减少了GDP。

结婚减少了GDP。

由男管家变成了丈夫,其劳动成果由原来计入GDP的市场交易行为变成了不计入GDP的家务劳动。

2.对的。

(材料出自宏观教材P19)

GDP高实际上有助于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GDP虽然未衡量孩子的健康,但GDP高的国家能够承担起孩子更好的医疗,等等(略)。

简言之,GDP没有直接衡量这些使生活有意义的东西,但它却是衡量了能使我们过上这份有意义生活的投入能力。

评价GDP指标:

(1).GDP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对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某些东西未包括于GDP中,例如闲暇。

(2)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未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

例如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3)GDP未包括环境质量。

(4)GDP未涉及收入分配。

最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就大多数情况而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一个好指标。

肯尼迪的话是正确的,他看到了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指标的缺陷。

然而为什么还要关注GDP?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GDP能够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二是为国家以及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工具和依据;

三是GDP为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检测工具;

四是GDP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因为在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指标,很多与GDP有关,每年,联合国都要根据各国的“人均GDP”进行排名,来提供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依据。

可以说GDP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承担的国际义务和权利,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五是GDP的统计比较容易,其具有统计数据准确、重复计算少等优点,作为总量指标,它和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这三个主要的宏观经济运行指标都有密切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三大指标中最基础性的指标。

总之,GDP能够提供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帮助国家领导人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过热之中。

甚至有人认为该指标像灯塔一样,能使政策制定者不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