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800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校级联考】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最新】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半坡居民C.北京人D.山顶洞人

2.历史老师利用下图原始人类头部复原像讲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火,过着群居的生活”,老师讲到的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3.中华文明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代表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

4.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炎帝和黄帝

5.“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A.等级制B.世袭制C.禅让制D.私有制

6.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清朝B.夏朝C.唐朝D.商朝

7.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度

8.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

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居民

⑤半坡居民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②D.②③④⑤

9.商朝又称殷朝或殷商,这与下列哪一史事相关

A.国人暴动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烽火戏诸侯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你认为商朝记事的文字应是

A.楔形文字B.甲骨文C.小篆D.大篆

11.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商汤B.商纣C.周文王D.周武王

12.犬戎进攻之后的镐京残破狼藉,周平王只好迁都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为了便于研究这段历史,历史学家将它划分为两个时期,即()

A.东周与西周B.西周与春秋C.东周与战国D.春秋与战国

13.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D.水利工程的兴修

14.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分别是

A.齐国和秦国B.楚国和燕国C.赵国和韩国D.赵国和楚国

16.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晋B.齐C.楚D.秦

17.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属于哪一学派

A.儒家B.法家C.墨家D.兵家

18.下列战役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①桂陵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牧野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郑国渠D.大运河

20.(2016德州)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21.战国时期,多国进行了变法。

它们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经济发展

D.确立了封建制度

2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

23.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为政以德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24.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开始于

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475年C.公元前221年D.大约170万年

25.秦始皇统治时期,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事件是()

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D.修建长城

26.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辽东、临洮B.鸭绿江、嘉峪关C.山海关、嘉峪关D.临洮、辽东

27.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

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A.博士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28.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A.均田制郡县制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D.行省制均田制

29.公元前207年,项羽起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

30.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春秋争霸

二、综合题

31.图说历史

(1)图一中的文物的名称是________,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_________的青铜器。

(2)图二中的人物是,他创立了学派。

其思想核心是。

(3)图三人物是_________,他在政治上首创制度。

32.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这个时代,既有生产力水平的飞跃,也有生产关系的变革。

既有政治领域的各国变法,也有学术领域的著书立说,让我们去领略这个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思亲近……

——《战国策之秦策一》

材料二:

“他认为:

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

这次变法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什么?

这次变法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他”是谁?

是哪家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

(3)战国时期不同学派著书立说,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被称为什么?

33.走近大秦帝国,感知风云变幻的历史,思索它留下的诸多启示。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嬴政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货币一统。

材料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

(2)根据材料二,说说嬴政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

这场农民起义爆发于什么地方?

领导这场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分别是谁?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秦王”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符合题意。

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的原始人,他们已经会使用火,会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的生活,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A项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2-3万年前,C项不符合题意;半坡人生活在距今五六千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生活在长江流域,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A项不符合题意;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C项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的生活地点和北京人的生活地点相同,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5.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通过民主的方法推选出德才兼备的人来当部落联盟的首领,体现了民主的精神,选项C符合题意;等级制、世袭制和私有制都存在阶级,不能体现民主精神,排除ABD项,故选C。

6.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朝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突出的表现是尧舜禹的禅让,A项不符合题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这是王位世袭制的开始,B项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建立后实行的加强统治的措施,C项不符合题意;种姓制是印度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远古居民生活特征的相关知识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排除;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他们仅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排除;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已经掌握了磨制技术。

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

9.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殷商”无关,排除;故选C。

10.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B项符合题意;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A项不符合题意;小篆是秦始皇统一的文字,C项不符合题意;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汤是建立商朝的君主,周文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步强大,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三者都是明君。

商纣王是商朝末年荒淫无道的国君,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选择B。

12.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故C项正确。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不符合历史事实,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出现肥料的大量使用,A项错误。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说法错误,青铜器价格昂贵,铁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故B项错误。

水利工程的兴修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解答本题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14.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霸诸侯”,意思是在诸侯中称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因此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齐桓公。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燕国在今河北省、北京市等地;齐国在今山东省等地;楚国在今湖北省、湖南省等地;秦国在今陕西省等地,由此可知,地处最南端的是楚国;地处最北端的是燕国;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6.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的战争,C项符合题意;儒家主张“仁”的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法家主张以法治国,B项不符合题意;兵家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之间发生的战争,①②符合题意;长平之战是战国末年秦赵之间发生激烈战争,④符合题意;牧野之战发生在武王伐纣时期,③排除。

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选择B。

19.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A。

20.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都和春秋争霸有关,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都和战国的兼并战争有关,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争霸,故选D。

21.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封建制逐步确立。

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所以我国封建社会的逐步确立是通过各国的变法运动确立的,如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等,这也是变法最重要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是变法最重要的影响,排除,故选D。

2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排除;B项墨子的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排除。

故选C。

23.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对今天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对今天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D项符合题意;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方法。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4.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都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的时间,排除;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重点识记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他的比较多,但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他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5.B

【分析】

【详解】

分析四个选项,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在当时来讲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其思想上的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对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故选B项。

26.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三十三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地点不是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7.D

【详解】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三公,丞相主主管行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

故选D。

28.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均田制是太平天国时期实行的制度,AD项不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时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时的制度,B项符合题意;行省制是元朝时实行的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9.C

【解析】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项羽起义军以少胜多,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大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故选C。

30.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都出自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

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

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

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31.

(1)司母戊鼎最重

(2)孔子儒家仁

(3)秦始皇中央集权

【详解】

(1)依据图一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一中的文物的名称是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2)依据图二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二中的人物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仁。

(3)依据图三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三人物是秦始皇,秦始皇指的是秦王嬴政,他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在政治上首创中央集权制度。

32.

(1)商鞅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作用: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韩非法家

(3)百家争鸣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思亲近”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规定:

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但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二“他认为:

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他”是韩非子,是法家学派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改革,以法治国,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3)依据所学可知,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尤其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派著书立说,思想文化空前繁荣,这一盛况被称为百家争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33.

(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2)文化上:

统一文字。

经济上: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大泽乡陈胜、吴广

(4)秦朝的统治者实行暴政。

(5)统治者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实行仁政,要爱惜百姓,发展经济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根据材料二“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货币一统”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为了更好的适应统一的新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在文化上:

统一文字;在经济上: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依据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

(4)依据所学可知,秦二世时期,农民生活悲惨,穿牛马之衣,吃犬彘之食,往往在暴吏酷刑的逼迫下逃亡山林,举行暴动,这种种情况说明,急政暴虐激化了社会矛盾,所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统治者实行暴政。

(5)依据所学可知,“秦王”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我们要从历史的发展中吸取教训,明白统治者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实行仁政,得民心者,得天下,要爱惜百姓,发展经济等。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结合秦朝的历史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能够举一反三,从历史的发展中,朝代的灭亡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