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0710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9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4-2025)

简本

 

委托单位:

杭州市旅游委员会

编制单位: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提交时间:

二零零五年九月

前言

为促进杭州市旅游产业素质与产业地位的全面提升,提高杭州旅游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构筑杭州个性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杭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预见问题、解决问题和谋求发展”的主要思路,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力求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一整套战略、策略与技术保障的全面解决方案,并着重提供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营销与管理对策。

本规划通过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向全国招标,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和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课题组中标并共同承担编制。

2003年11月19日起,课题组正式进入现场进行考察。

2004年2月上旬完成大纲,组织5次会议分别向各界征求意见。

2004年3月13日通过由国家旅游局主持的大纲评审。

2004年8月24-25日通过由李吉钧院士主持的初稿评审。

此后,课题组又多次征求、听取并吸收以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为主的地方历史文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历次座谈会、评审会征集到的各方意见,课题组结合规划任务书要求,进行充分研究和修改,形成本规划的终期送审稿。

作为对区域旅游规划成果形式的一种尝试,本次提交的规划文件采用新的形式,即由规划总报告、规划简本、五年行动计划纲要、专题研究/规划报告和一系列基础支持文件等组成。

规划总报告力求通过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分析、论证以提出战略、策略和措施,规划简本体现整个规划最核心、最关键的战略性内容,行动计划侧重于规划近期(2004-2010)应采取的主要行动建议,专题研究/规划报告及一系列基础支持文件等则从多个角度对规划报告中涉及的结论和建议,或专项课题与内容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阐释。

本规划范围包括杭州市市域全境,即城八区:

西湖区、拱墅区、下城区、上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郊5市县:

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规划总面积16596km²,其中市区面积为3068km²。

本规划期限为2004-2025年,其中2004-2010年为规划近期,2011-2015年为规划中期,2016-2025年为规划远期。

 

致谢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启动编制工作是在2003年11月19日。

在近两年的规划编制期间,我们得到来自各方面、各领域、各阶层的专家、学者、人士和官员等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正是在各方的重视和关心,及各单位和人士的鼎立帮助下,编制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对此,我们无不怀着崇高的敬意,尤其要感谢以下为总规编制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士和部门,他们是: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杜一力女士与国家旅游局秘书处彭德成博士莅临规划大纲的评审工作会现场,并提出宝贵意见;

杭州市委王国平书记在百忙中翻阅了规划大纲,并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战略性指导;杭州市政府项勤副市长亲自出席规划大纲的评审工作;

规划编制期间,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李虹主任和崔凤军副主任领导全局上下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大量物质与人力支持,在出席的项目研讨会、座谈会和评审会上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意见;

杭州市旅游委员会规划处姚吉锋处长,直接负责本次规划的具体领导工作,多次带领规划组成员进行现场考察,在规划编制的具体组织和协调中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并提出宝贵意见。

杭州市旅游委员会规划处马佳骏副处长,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协调和组织工作,他也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市场处、行管处的相关领导也为规划编制工作或帮助或支持或提出建议;

另外,兰州大学李吉均教授、中国科学院王铮研究员、清华大学杨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安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浙江大学邹益民教授、浙江大学陈纲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方民生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汪宇明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王大悟教授、浙江省经济规划院朱李鸣教授、浙江省旅游局肖歌处长、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陈南江主任、复旦大学杨正泰教授、东南大学喻学才教授等参与规划编制的大纲或专项规划的评审或意见征求会工作,并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的林正秋教授、方起东副教授、陈明钊副院长、吕洪年教授、周复多教授、吴仙松主编、周生春教授、陈仙波教授、徐云松副教授、仲向平副教授、张幼泉秘书长、戎玉中秘书长、俞宸亭副秘书长及左亚琳副编审不仅在规划修改稿座谈会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而且在规划再修改稿征求意见时提供了非常详尽的书面修改建议;

杭州市规划局、建委、计委、文物园林局、文化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环保局、林业局,以及杭州市西湖区、拱墅区、下城区、上城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市、富阳市、桐庐县、建德县、淳安县等党委、政府和旅游局及相关部门为规划编制提供指导意见,或提供物质资料和数据支持等。

杭州市春秋旅行社杭州分社、杭州美景旅行社、杭州园林旅行社、千岛湖旅游管理局、浙江大峡谷、双溪竹海漂流、宋城旅游管理分公司、桐庐女儿村、杭州龙井山园旅游区、杭州乐园、杭州大明山风景旅游有限公司等负责人或管理人员也为规划编制提出了建议或意见。

寸牍难尽所有为本次规划编制做出贡献的人士。

在规划编制工作即将告竣之时,回首近两年的编制工作,是在与众多专家、知名人士和地方领导不断地沟通协作下进行的。

同时,杭州作为国内外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使我们编制组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相信,在杭州人民和各级政府的殷切期望下,杭州旅游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而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将推动这一历史进程,使杭州旅游业扬帆启航乘风破浪。

谨此,规划组再次对以上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机构、单位或个人表示由衷的感谢。

 

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图件编号

1区位分析图

2市域旅游资源分布图

3市区旅游资源分布图

4交通现状图

5规划总图

6客源市场分析图

7空间结构规划图

8旅游中心地体系规划图

9优先建设项目布局图

10交通规划图

第一章情景分析

(一)世界旅游业:

趋势与亚太地位的提升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旅游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稳步增长,标志着旅游已经成为上世纪最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之一。

在1975-2000年间世界旅游业一直保持4.7%的平均增长速度,而同期全球GDP的增长速度为3.5%。

也就是说,世界旅游业增长速度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1.3倍。

目前,旅游已为世界范围的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出口贡献了大约7%的比例,位列全球第四大出口产业。

在21世纪初,世界旅游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时期。

以2003年和2004年世界旅游组织(WTO)的统计为依据,2004年全球国际旅游者达到了7.6亿人,同比增长了10%,这是近20年来世界旅游业首次以如此大的幅度增长,同样的增长幅度上一次则出现在1984年。

 

图1-1世界旅游业发展态势(1950-2004)

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格局的另一显著特征是,亚太地区的发展势头强劲。

1950年亚太地区的旅游收入只有4000万美元,仅仅高于中东地区的旅游收入。

1981年亚太地区的旅游收入已经升至世界旅游收入的11.26%,2001年这一指标攀升至19.15%。

2004年在全球旅游人数普遍增长的情况下,亚洲地区的增长在世界居首位,达到了29%,这是在弥补了由非典等原因所导致的2003年入境旅游者减少份额的基础上,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17%。

据WTO预计,到2020年国际入境旅游者将超过15.6亿人次,其中有大约4亿人次的长途旅游者。

亚太地区作为第二大旅游接待地,届时将接待大约3.97亿人次的游客。

预测还显示亚太地区旅游年增长率将达到5%,超过世界4.1%的平均增长水平。

可以预计,未来的世界旅游业仍将是世界经济的一大热点,而未来亚太地区则将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旅游业核心竞争地带,同时也将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的中心之一。

(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DP不断增加,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反映了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发生结构性新变化。

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居民用于住、行和文化娱乐等的消费支出比例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

同时,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变:

包括城市化进程提速、中产阶层逐步形成。

就中国而言,其特殊性还在于,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构成消费主力军。

因此,以城市居民、中产阶层、独生子女新生代等为主的新锐消费人群正在快速成长中。

同时,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和社会健康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性话题。

其标志性年份是2001年,入世、奥运会、世博会等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及其后续积极影响,不仅将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更为广泛的世界吸引力,也有利于加速推动国际范围内的商务、会议和观光等活动在中国的发生及其相关消费的持续增长。

(三)中国旅游业的飞跃与转型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新型“朝阳产业”。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1998年间,在邓小平理论及其旅游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阶段是从1999年开始,预计将持续到2020年前后,我国将由亚洲旅游大国跃升为世界旅游强国,这一阶段可称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与支柱产业阶段。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

在第二阶段初期,国家一系列鼓励或支持旅游业的政策与措施出台,推动了中国旅游业在过去几年(1999-2004)的健康发展,也为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和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适应了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居民消费结构转型,有力地释放了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中国旅游业整体发展转型。

概括起来,转型期中国旅游业的总体特征如下:

●国际化时代;

●旅游业营销时代;

●休闲度假时代;

●个性化或主题旅游时代;

●文化与怀旧时代;

●大旅游时代;

●城市目的地时代;

●质量效益型时代。

以上背景,是中国旅游业整体发展的大背景。

同时,杭州及其所在的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旅游业发展也很大程度上记录、代表着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背景和大趋势。

或者说,长三角(包括杭州)的旅游业发展,已率先迈入上述转型时代,并在很多方面可以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典范。

(四)长三角“无障碍”:

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经济圈的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崛起,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经济界最令人瞩目的事件。

她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布局,乃至中国在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都有着重要意义。

由此,长三角大都市圈囊括的上海、浙北、苏南15个跨省域的城市(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1、长三角:

经济中心引擎与城市集群互动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金三角。

2002年,这块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5.8%的土地上,却创造了全国18.5%的GDP(19105亿元),贡献了全国22%的财政收入(4046亿元),完成了全国28.4%的出口额(924亿美元)。

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有10个分布在长三角,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长三角占一半。

另外,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多家落户于此。

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圈中,上海好比经济中心引擎,是整个中国与长三角经济的发动机。

以上海为中心引擎驱动,并在南、北两翼中心城市(杭州、南京)的侧翼辐射下,长三角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的经济共同体呈现出以城市集群互动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这是作为世界第六大都市群,响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谋求更大区域范围内的整体联动与协调发展的积极态势,必将更快地提升长三角都市圈在全球以都市群为整体的竞争力。

长三角大都市圈中各个单体城市在全国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体化过程中更大空间内形成的产业集聚、专业分工,更加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以及便捷高效的交通纽带,是长三角旅游发生消费激增与领先转型的经济基础,也是长三角各城市之间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关系的经济纽带。

2、长三角旅游:

消费激增与领先转型

2003年,长三角地区实现生产总值22775亿元,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首次突破3000美元。

同时,长三角15城市中,人均GDP超3000美元的有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南京等8座城市。

国际及国内发达城市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区域或城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则呈现明显的富裕型特征,表现为恩格尔系数下降至40%以下,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教育、交通通讯等服务消费比重增加;消费能级跃升为万元级,住房、汽车等进入家庭消费,汽车社会开始逐步形成;城市化步伐加快,伴之而起的现象是逆城市化倾向呈上升态势。

居民消费日益从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为主的商品消费范围,逐步扩大到娱乐、休闲、文化、旅游、健身等方面。

2003年1-9月恩格尔系数统计表明,长三角地区12个城市的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表明这些城市的部分消费群体已具备消费升级能力,提前进入消费社会以及追求时尚和个性需求的高消费阶段。

在此区域经济、社会和居民消费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旅游表现出较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旺盛的消费需求,并引领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转型趋势。

长三角地区在全国旅游八大特征的基础上,还表现出区域一体化的特征。

3、杭州宣言与长三角旅游无障碍

2003年在杭州召开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上,长三角15个城市和黄山市,共同发表《杭州宣言》(《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明确了长三角旅游城市的合作项目和行动计划,并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品牌塑造、旅游资源和产品整合与保护、旅游信息交流与一体化、区域旅游便利措施等多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杭州宣言》宣告了国内首个区域无障碍旅游区的诞生。

在长三角地区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下,依托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长三角各城市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的关系,在区域旅游无障碍的推动下,将产生更大的产业集聚与区域集群效应。

杭州自古即是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

在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区域旅游无障碍的背景下,依托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优势,必将为长三角和中国旅游的转型、发展以及旅游国际化等,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五)杭州:

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长三角副中心城市

杭州历史悠久,自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杭州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

杭州曾是和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之一。

绍兴八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杭州由此成为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杭州解放,从此揭开了杭州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改革开放以后,杭州发展加速。

作为浙江省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杭州目前已发展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

2004年,杭州市GDP增幅达15%。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资料,杭州人均GDP于2002年首次超过3000美元,2004年达到4695美元(按户籍人口计。

若按常住人口计则为4242美元),比2003年增长13.7%,迄今已经保持了连续14年的两位数增长。

预计到2010年,杭州市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杭州在未来一段时间,其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表现在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服务业更加发达、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在第三产业推动下进一步发展。

根据中国社科院等公布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2004年度在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杭州位居第五,仅次于上海、深圳、广州和北京,而此前2002、2003年度排名中,杭州名列第十一位和第六位,尤其难得的是杭州在六项综合指标(综合就业增长、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GDP增长、综合收入水平、综合生产率、综合环境资源成本)表现都很突出,全部在前十名。

尤其表现在以下方面:

极强的环境竞争力(全国第二)、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能力(全国第四)、强势的人才竞争力和资本竞争力、强力企业管理和应用水平。

活力杭州,是杭州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为杭州旅游业进入下一轮更新发展创造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和社会环境支持。

2004年,杭州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投资将近300亿元,完成了杨公堤、西湖隧道等64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3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空气洁净度符合国家一类标准。

这些都是杭州整体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最大支持。

同时,旅游经济是杭州城市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活力杭州的动力和表现。

2004年杭州市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占GDP的6.3%,旅游业已经成为杭州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加速向国际化迈进。

二、杭州旅游发展阶段与态势

杭州旅游发展的历史阶段,从时间和性质角度,可以分为古代旅游和现代旅游业两大阶段。

在中国旅游史发展史上,杭州曾经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商业和游学旅游中心,是旅游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江南烟雨,尤以西湖的山容水意为最,牵引了古往今来无数国人的目光。

新中国成立后的杭州旅游的发展划分为接待事业期、稳步发展期、调整巩固期、国际化与转型期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如下:

(一)接待事业期(1949-1977)

新中国成立之初,杭州作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游览参观城市,主要发展政治意义的接待和文化交流活动。

旅游业基础薄弱,旅游设施比较简陋,投入产出效益低下,没有形成独立的国民经济产业体系。

虽然历经曲折和艰辛,却初步奠定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二)稳步发展期(1978-198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旅游业由接待为主向经济产业转化。

在这个十年的稳步发展期,杭州从风景疗养城市朝着旅游产业化方向发展。

旅游业在杭州受到重视,在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显著成绩。

入境旅游人数稳步增长。

(三)调整巩固期(1989-1998)

这一阶段,由于突发事件的影响、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1993年台胞探亲市场减少)、接待设施落后于入境游客需求以及旅游产品本身出现缓慢转型等原因,杭州旅游业进入调整巩固期,表现出缓慢前进的步伐。

主要特点如下:

●突发事件、旅游危机对旅游业影响重大;

●国内旅游蓬勃发展,成为旅游收入主体;

●旅游业进入调整时期,民营资本异军突起,引发旅游产品更新;

●旅游形象由单一走向多样,经历嬗变之程。

(四)国际化与转型期(1999-)

从1999年开始至今,杭州旅游业开始进入国际化和产品结构转型时期,并逐步迈入快速而稳健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杭州旅游业正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发展模式转型。

其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特色“杭州模式”的过程。

杭州旅游从1999年到2004年,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两位数。

其中,2002年杭州入境游客量首次超过了10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了28.89%。

尤其可贵的是,杭州旅游在2004年迅速走出前一年全球性SARS危机的阴影,全年入境旅游人次比历史最高年份2002年还要多出17.8万人次。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2002年是杭州现代旅游业发展国际化和产业转型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年份:

●2001年底成立的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从2002年开始全面运转;

●“西湖环湖南线整合工程”恢复重建历史文化景观18处,形成沿湖开放式10里文化景观长廊,使得杭州旅游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杭州市全面实施“旅游西进”战略,着力打响“游在杭州”品牌,呈现出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良好势头;

●自2002年起,杭州每年用于国内外旅游促销的财政预算经费首次大幅增加到不少于4000万元。

(五)发展经验小结

自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旅游业至今已走过二十多个春秋。

二十多年来,杭州旅游能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并且稳中有升,在管理理念、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各方面在全国旅游城市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这其中所经历的阶段、取得的成绩,都和杭州独具特色的经验有关。

这些经验对于未来杭州旅游的发展,依然会起到激励和借鉴作用。

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十大经验:

1、城市作为目的地的建设以及大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政府积极导向的结果。

强有力的市委市政府政策引导、支持,以及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等重大的事关城市形象、公益型政府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城市作为目的地的建设和大旅游产业格局的初步形成;

2、旅游国际化是杭州旅游发展和进一步提升的必然选择。

在重视国内旅游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入境旅游的发展是旅游国际化的要求,也是增强杭州旅游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3、具有创新和示范效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是杭州旅游业健康、协调、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

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旅游委员会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对促进大旅游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不断进行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是产业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

从未来一段时期看,杭州旅游应逐步向观光、休闲度假和会展为主导的多元化产品方向转型;

5、以上海为核心的大长三角(包括浙江全省)是推动杭州旅游转型的关键市场基础。

长三角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杭州旅游的重要腹地,又是中国旅游消费领先转型的区域,因此杭州需始终关注腹地市场的需求变化;

6、加强城市旅游的整体营销是目的地营销时代的必然要求,营销制胜将在未来旅游业竞争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之一;

7、对自然、人文遗产的有效保护,对自然、人文资源的合理有度利用,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反之,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自然、人文遗产等的保护,包括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

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旅游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

8、将旅游业始终作为支柱产业进行重视和发展,是杭州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有利于旅游业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等方面充分发挥重要作用;

9、民营资本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需更加重视和引导;

10、以(大)西湖为主要依托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不仅是杭州的城市性质和独特个性,也是杭州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生态基础。

放眼未来,杭州旅游国际化面临许多新的历史机遇。

这些机遇既包括前述中提及的中国以及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的增长与结构转型等,也包括一系列重大国际性事件。

当然,在机遇面前,杭州旅游又不可避免地要迎接国际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挑战,也包括进一步增长和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机遇

1、国际性会展节事

(1)世界休闲博览会(2006年,杭州)

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是世界休闲产业的一次盛会,通过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可以为加深中国和世界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了解,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顺利接轨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

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举办对杭州的意义在于:

有利于杭州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杭州旅游休闲装备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杭州城市的国际化建设。

(2)奥运会(2008年,北京)

奥林匹克运动会对旅游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推动作用已为历届奥运会所证明。

奥运会作为超大型“人文旅游品牌”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超过当今世界任何其他超大型活动,其地位无可替代。

北京申奥成功,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将直接促进中国旅游产业在21世纪的前10年再上一个台阶。

杭州作为著名旅游城市,尤其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之后,整个长三角旅游业以上海为核心互相联合和整合发展,将极大地增强杭州的旅游吸引力。

(3)世界博览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