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5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0545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5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5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5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5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5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5篇修改版.docx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5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5篇修改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5篇修改版.docx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5篇修改版

第一篇:

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

烟台市已经公布的名录与传承人第一批国家级名录(3项)

1、海阳大秧歌海阳市文化馆

2、蓝关戏莱州市文化馆

3、胶东大鼓烟台市群众艺术馆第二批国家级名录(9项)

1、八仙传说蓬莱市文化馆

2、长岛渔号长岛县文化馆

3、胶东全真道教音乐烟台市群众艺术馆

4、八卦鼓舞栖霞市文化馆

5、螳螂拳莱阳市文化馆

6、莱州草辫莱州市文化馆

7、掖县滑石雕刻莱州市文化馆

8、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招远市文化馆

9、渔灯节开发区文化局第一批国家级名录扩展项目烟台剪纸烟台市群众艺术馆第一批山东省名录(16项)

1、海阳大秧歌海阳市文化馆

2、蓝关戏莱州市文化馆

3、胶东大鼓烟台市群众艺术馆

4、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文化馆

5、长岛渔号长岛县文化馆

6、莱州草辫技艺莱州市文化馆

7、掖县滑石雕刻莱州市文化馆

8、栖霞八卦鼓舞栖霞市文化馆

9、渔灯节开发区文化局

10、胶东道教音乐烟台市群众艺术馆

11、烟台剪纸烟台市群众艺术馆

12、螳螂拳莱阳市文化馆

13、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招远市文化馆

14、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招远市文化馆

15、大杆号吹奏乐蓬莱市文化馆

16、鲁菜烹饪技艺福山区文化馆第二批山东省名录(11项)

1、徐福传说龙口市徐福研究会

2、丘处机传说栖霞市文化馆

3、福山雷鼓福山区文化馆

4、吴氏太极拳莱州市文化馆

5、戚家拳蓬莱市文化馆

6、胶东花饽饽习俗烟台市群众艺术馆

7、黄县窗染花龙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8、棒槌花边技艺栖霞市文化馆

9、长岛木帆船制造技艺长岛县文化馆

10、黄县民居雕刻技艺龙口市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办公室

11、长岛显应宫妈祖祭典长岛县文化馆第一批山东省名录扩展项目胶东大鼓栖霞市文化馆螳螂拳栖霞市文化馆

市级第一批名录(31项)

1、八仙过海传说蓬莱市文化馆

2、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招远市文化馆

3、芝罘岛秦始皇东巡、阳主庙传说等民间故事芝罘区文化馆

4、姊妹易嫁故事莱州市文化馆

5、姑嫂塔的传说莱州市文化馆

6、长岛渔号长岛县文化馆

7、蓬莱烧纸调蓬莱市文化馆

8、蓬莱大杆号吹奏乐蓬莱市文化馆

9、胶东道教音乐烟台市群众艺术馆

10、海阳大秧歌海阳市文化馆

11、福山雷鼓福山区文化馆

12、芝罘咯鞭芝罘区文化馆

13、八卦鼓舞栖霞市文化馆

14、只楚庙鼓芝罘区文化馆

15、蓝关戏莱州市文化馆

16、胶东蹦蹦戏莱州市、蓬莱市

17、胶东大鼓烟台市群众艺术馆

18、戚家拳蓬莱市文化馆

19、螳螂拳莱阳市、海阳市20、吕村年画莱州市文化馆

21、莱州玉雕莱州市文化馆

22、烟台剪纸烟台市群众艺术馆、蓬莱市

23、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招远市文化馆

24、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招远市文化馆

25、烟台抽纱技艺烟台嘉亿刺绣有限责任公司

26、莱州毛笔制作工艺莱州市文化馆

27、莱州草辫技艺莱州市文化馆

28、鲁菜烹饪技艺福山区文化馆

29、东海神庙祭祀活动莱州市文化馆30、渔灯节开发区文化局

31、登州海市文化蓬莱市文化馆市级第二批名录(17项)

1、烟台面塑烟台市群众艺术馆

2、徐福东渡传说龙口市徐福研究会

3、丘处机传说栖霞市文化馆

4、玲珑传说招远市文联

5、蓬莱传说蓬莱市文化馆

6、栖霞民歌栖霞市文化馆

7、栖霞穿花栖霞市文化馆

8、吴氏太极拳莱州市文化馆

9、黄县窗染花龙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10、棒槌花边制作技艺栖霞市文化馆

11、蓬莱小面制作技艺蓬莱市文化馆

12、长岛木帆船制造技艺长岛县文化馆

13、黄县房的特色建造技艺龙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石雕、木雕、砖雕办公室

14、烟台绒绣烟台华艺绒绣有限责任公司

15、福山大面制作技艺烟台市福山区清洋大娘面馆

16、长岛显应宫妈祖祭祀大典长岛县文化馆

17、祭海海阳市文化馆市级第一批名录扩展项目

胶东大鼓栖霞市文化馆

螳螂拳栖霞市文化馆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

1、王发(已故)海阳大秧歌

2、鞠洪钧(已故)海阳大秧歌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

1、王金勇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

2、栾淑荣烟台剪纸

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

1、王发海阳大秧歌

2、鞠洪钧海阳大秧歌

3、张道锦莱阳螳螂拳

4、林东柱莱阳螳螂拳

5、郭兰堂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

6、林振全栖霞八卦鼓舞

第二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

1、李强烟台剪纸

2、王石麟掖县滑石雕刻

3、杨懋铎胶东道教音乐

5、朱大相海洋渔号(长岛渔号)

6、李之廉大杆号吹奏乐

6、于信海阳大秧歌

7、盛玉宾海阳大秧歌

8、王志部胶东大鼓

9、王金勇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

10、李飞林螳螂拳

11、杨玉兴莱州草辫技艺

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人)

1、朱大相长岛渔号

2、杨懋铎胶东全真道教音乐

3、李之廉蓬莱大杆号吹奏乐

4、盛玉宾海阳大秧歌

5、于信海阳大秧歌

6、李克选福山雷鼓

7、李培峰福山雷鼓

8、林振全八卦鼓舞

9、杨学业兰关戏

10、刘岩峰胶东大鼓

11、张道锦螳螂拳

12、林栋柱螳螂拳

13、李飞林螳螂拳

14、郝明立螳螂拳

15、张福洲螳螂拳

16、李万胜戚家拳

17、张同杰吕村年画

18、栾淑荣烟台剪纸

19、李强烟台剪纸20、孙靖烟台剪纸

21、王石麟滑石雕刻

22、郭兰堂龙口粉丝

23、杨玉兴草辫编制技艺

24、张吉顺鲁菜烹饪技艺

25、王良鲁菜烹饪技艺

26、王志部栖霞胶东大鼓

27、王金勇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

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2个)

1、海阳大秧歌保护示范基地

2、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保护示范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

1、螳螂拳

首批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1、蓬莱大杆号吹奏乐传承基地--蓬莱市潮水镇综合文化站

2、长岛渔号传承基地--长岛县文化馆

3、海阳大秧歌传承基地--海阳市方圆街道办事处东石兰沟村

4、蓝关戏传承基地--莱州市金城镇东季村

5、螳螂拳传承基地--烟台武协螳螂拳推广中心

6、螳螂拳传承基地--莱阳市七星螳螂拳武术馆

7、烟台绒绣传承基地--烟台华艺绒绣有限责任公司

8、烟台剪纸传承基地--李强剪纸研究室

9、烟台剪纸传承基地--朱曼华剪纸艺术工作室

10、鲁菜烹饪传统技艺传承基地--烟台万盛合酒楼有限责任公司

11、鲁菜烹饪传统技艺传承基地--烟台市福山区技工学校

12、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传承基地--招远市阜山镇九曲蒋家村

13、胶东大鼓传承基地--烟台市群众艺术馆

14、莱州草辫传承基地--莱州市顺兴草艺品公司

15、掖县滑石雕刻传承基地--莱州市王石麟雕刻工作室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名单(共15个)

福山区(1个):

福山区文化局

牟平区(1个):

牟平区文化馆

蓬莱市(2个):

蓬莱市文化馆、蓬莱市潮水镇综合文化站

龙口市(1个):

龙口市文化局

莱州市(2个):

莱州市文化局、莱州市文化馆

招远市(1个):

招远市展览馆

栖霞市(2个):

栖霞市文化局、栖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莱阳市(1个):

莱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海阳市(2个):

海阳市文化局、海阳市文化馆

长岛县(1个):

长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市直(1个):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名单(共25名)芝罘区(1名):

袁婧莱山区(1名):

许鹏

福山区(1名):

马咏梅

牟平区(1名):

葛笑蕾

蓬莱市(3名):

王勇王金鹏李慧莹

龙口市(2名):

马铭荣郝慧民

莱州市(3名):

刘东昌贾英华韩国英

招远市(2名):

康宁石少杰

栖霞市(3名):

刘红枫李玉光栾建成

莱阳市(1名):

尹忆军

海阳市(2名):

李晶涛王仁杰

长岛县(1名):

宁学娟

开发区(1名):

谭立惠

市直(3名):

姚斌石民琦曲建鹏1

第二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采取进校园的方式,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尝试,让我们能够看到传承的希望所在。

像贵州省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不仅以兴趣为导向,播下对非遗文化热爱的种子,可谓给非遗传承传来“一脉香”。

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最大的效果就在于开启学子们的兴趣点。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而非遗文化的传递,如何培植兴趣才是重点。

贵州省的例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因为作为多民族的省份,非遗文化的资源也极其丰富,让这些文化资源走进校园,成为孩子们的必须课,不仅丰富学生们的文化修养,更为非遗文化传承带来新契机。

学校是一个重要载体,学生们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与现实结合,懂得呵护民族文化的传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在非遗传承的链条上,人才辈出是最理想状态。

对很多非遗项目,往往面临着“人走技失”的困局。

而打破这个困局,关键问题在于完善人才培育机制,让非遗的传承能够源远流长,能够有不同时代的“手艺人”代代相传。

而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对于小学和中学阶段来说,只是启发学生的兴趣,让其懂得非遗的文化价值,而对于高校来说,就需要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育上努力。

目前,高校可以从开设非遗选修课上作为突破口,再进一步设置非遗必修课,从而在高校中能够培养合格的人才,为非遗传承续上薪火。

文化遗传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文化遗传就是保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推进“非遗”进校园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非遗”进校园大有可为。

开设“非遗”校本课程是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作为学校,完全可以制作符合本校校情和地方文化特色制定内容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本土“非遗”文化遗传的独特魅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土“非遗”文化的理解,更有利于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比如,开展方言课,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我们的语言文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比如,引导传统戏曲进校园,让学生感受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诸如此类,都是有效传承本土“非遗”文化的重要手段。

立足本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

作为学校,可与文化单位建立对口的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展文化夏令营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感受本土“非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创设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文化环境熏陶。

学校可充分利用橱窗、板报、广播节目、班会课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本土“非遗”文化教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本土文化面对面,让文化的种子扎根在学生心中。

本土“非遗”进校园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学校要做有心人,要做用心人,真正搭建平台,让文化传承大优可为。

本次活动联合了县文化馆在教学楼大厅特设了五个方阵,依次是变脸馆,越剧馆,剪纸馆,布袋戏馆,提线木偶戏馆,每个方阵分别由民间艺术大师张永新、邢玲娟与柯秀容、金素清、郑运德、许正桃坐镇。

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大师精彩绝伦的表演,吸引了大批的幼儿及家长驻足观看,大家纷纷送上了热烈的掌声,与此同时每个班级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活动,幼儿与家长都积极参与其

中。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机关幼儿园处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孩子们在民间艺术家的魅力中,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体验到了民间文化的独特之处,萌发了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

展望未来的一切,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六月,让游戏点亮幼儿快乐的童年!

当然,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实现非遗传承,更需要有创新的理念。

而学校,尤其是高校往往是创新高地,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人们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能够激发创新的灵感,从而换取非遗传承新的形式。

可以说,在非遗传承上,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共同呵护非遗的传承。

非遗文化进校园,可行且有新的启示。

同时,非遗文化也可以走进社区,走进更为基层的地方,让非遗的未来传承更为广阔。

(苏彦)

“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

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

各地纷纷从改革教材、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以及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等方面入手,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之美”。

让孩子从小学习传统文化,教材是基础。

当下许多城市推陈出新,编写适合适龄儿童阅读的教材,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引入教材,使阅读过程既有教育性又有可读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除了注重教材革新外,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形式上,非物质文化因其新颖、有趣,容易被儿童接受,成为许多地区推广传统文化的范本。

全国中小学校纷纷邀请大师名家走进校园,与孩子们一起互动,为幼小的心灵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等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的保护教学基地,真正做到了非遗项目保护从娃娃抓起,加强了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珍贵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郝萱琳在傅山小学传授剪纸技艺,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兴趣爱好,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

苇编老艺人给孩子们传授技艺。

除了古文经典,中秋、重阳、清明、春节等文化传统节日及习俗,传统戏曲戏剧,传统礼仪,等等,都是目前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短板”。

学校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增加古文比例?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进课堂?

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哪些误区?

这些问题的确引人深思。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领悟”,把传统文化当作生活中的智慧与美,而不是一种“古书”、“落伍”或“久远”。

对于,孩子们而言,千万不要小看小孩子们的“鉴赏力”,如今的孩子,既然能“三岁读诗”,更能在小小年纪领悟“传统之美”。

而孩子天生对文化美的鉴赏力,需要家长、学校、老师、社会形成一个呵护“传统美”的氛围,这样,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就会对“传统文化之美”有一个内心的意愿和感受。

传统文化“近生活”,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这是民族文化之魂,自信才有美丽,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之中,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一定要通过“必要的形式”去展示和发扬,但一定不能“就形而形式”、“重形式而轻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就要从“小”下手,让传统文化之美从孩提始起就培养文化和艺术的欣赏力,而生活中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能力”,还有对美的“鉴赏力”。

不管今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一定要有对本民族文化的欣赏力,这表示民族生命力和精神的成长。

一个民族最兴旺的时候,一定是传统文化发扬最广大的时候。

所以,传承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责任和使命。

第三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定在我心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在清代以来,特别是近代史,在中国历史进程上,它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在的直隶总督署大院里,知道这个院子曾经有过很多主人,这些人很多都是大人物,这些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每个人物后边都是一大笔非常重要的遗产,所以说,保定在我心里是沉甸甸的。

但是过去多少年变化,特别是半个世纪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以来,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在这种大的冲击下,在这种大的冲击下,这个城市还剩下多少,这是我是关心的。

我每到一个地方,都想知道还剩下多少。

那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应该把它保护好了,用什么办法保护,怎么保护,这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从全国各地来看,它有一些共同的问题,我们把共同性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形而上的层次上,来进行思考,一些比较大的,比如导向啊,战略啊,在这些问题上,要想一想。

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应该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先想到文化问题。

一个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我们应该请各方面的专家,对城市进行研究,找到这个城市的核心,究竟那些是城市的文化个性,这些东西绝对不能动。

比如说重要历史街区,历史板块,标志性的建筑物,等等,这个必须是要保住的。

这样,这个城市怎么变,它的骨格,它的文化个性都不会变。

但是我们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就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为什么?

因为那时我们太穷,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太差,急于改变功能性的设施,想搞得好一点,大一点,舒服一点,可是我们是顾此失彼,可我们现在再想挽救,就来不及了,因为历史是一次性的,不可复制,也不能仿制。

第四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本真包括“真正”、“真实”、“完整”。

1、真正:

如捏面人,小孩子也会捏,但没有套路,是瞎捏着玩,不是“真正”,真正包括传统的技巧、材料和技术要求和规范。

2、真实:

能作成产品,可见、可听、可触,如山歌,不能仅有文字记载,没人能唱。

3、完整:

有一整套完整全面的体系,会唱1~2首歌不是完整,起码继承了较多的,较全的内容。

应该是不是古代遗迹,而是靠人们传承而到来的古代产生的文化。

如: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

第五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1国考申论范文点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

华图2010-11-2418:

26:

09【考试吧:

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模拟考场

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点评。

【背景材料】

非改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

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题目】

请联系给定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2)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

【范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传统文化星耀历史长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们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

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

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

针对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

各级地方政府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

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

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

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

文章在深入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后,列举一系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最后在篇末提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的中心论点。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结构来进行写作。

文章整体结构完整规范,论述具体,逻辑严密。

申论考试中策论文格式方便考生把握,使用的人数很多,能在普通的结构中推陈出新,不仅能引起阅卷人员的兴趣,更是提高自己申论考试分数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指出问题后,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投入、加强社会上的宣传三个方面展开对策表述,文章全面合理,体现了结构安排和论述上逻辑的严密性。

(白丽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