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537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docx

《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docx

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2021年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对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分析错误的是()

性质

用途

A

石墨软又滑

做电极

B

稀有气体稳定

作保护气

C

氢气有可燃性

作火箭燃料

D

活性炭有吸附性

用于防雾霾口罩

2、化学反应的基本特点是()

A.发光放热

B.生成气体

C.生成沉淀

D.生成新的物质

3、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手拿试管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

B.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

D.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颜色的变化B.有新物质生成

C.一定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6、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7、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8、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D.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9、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

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

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10、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11、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玉石“变”印章

C.水果“变”果汁

D.小树“变”大树

12、某同学在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得到了如下现象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呼出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向空的集气瓶里呼出气体,内壁上会有水珠

13、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存在错误的是(  )

A.加热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B.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中上部

C.让试管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D.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

二、非选择题

14、钠是一种金属单质,有关信息如下:

①银白色的金属;②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③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④常温下,钠与氧气、水等均能快速反应;⑤钠在高温高压时可以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钠(NaH)。

(1)上述信息中,属于钠的物理性质的是(选填序号)。

(2)物质的性质可以决定其保存方法。

在实验室里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决定该保存方法的性质是。

(2)常温下钠与氧气、水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15、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 。

⑵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________ 温度最高;

⑶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__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16、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1.

2.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CO2含量不同

3.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O2含量不同

4.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含水量不同

17、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

④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在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

⑥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⑦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⑧化学变化后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18、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研究发现,吸入的空气中与呼出的气体比较有________的这样的探究结果.

19、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________,也________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20、(实验探究题)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如图1所示的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图1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

”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上述环节的先后顺序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021年中考(人教版)化学一轮习题: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对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分析错误的是()

性质

用途

A

石墨软又滑

做电极

B

稀有气体稳定

作保护气

C

氢气有可燃性

作火箭燃料

D

活性炭有吸附性

用于防雾霾口罩

【答案】A

2、化学反应的基本特点是()

A.发光放热

B.生成气体

C.生成沉淀

D.生成新的物质

【答案】D

3、下列是蜡烛燃烧实验中对相关现象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C

4、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手拿试管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

B.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

D.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答案】C

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颜色的变化B.有新物质生成

C.一定有气体生成D.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答案】B

6、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答案】A 

7、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答案】B

8、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D.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9、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

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

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答案】D

10、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  )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

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

【答案】D

11、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玉石“变”印章

C.水果“变”果汁

D.小树“变”大树

【答案】D

12、某同学在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得到了如下现象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呼出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向空的集气瓶里呼出气体,内壁上会有水珠

【答案】A

13、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存在错误的是(  )

A.加热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B.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中上部

C.让试管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D.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4、钠是一种金属单质,有关信息如下:

①银白色的金属;②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③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④常温下,钠与氧气、水等均能快速反应;⑤钠在高温高压时可以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钠(NaH)。

(1)上述信息中,属于钠的物理性质的是(选填序号)。

(2)物质的性质可以决定其保存方法。

在实验室里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决定该保存方法的性质是。

【答案】

(1)①②③

(2)常温下钠与氧气、水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15、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 。

⑵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________ 温度最高;

⑶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__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答案】小;a;外焰;C

16、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1.

2.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CO2含量不同

3.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O2含量不同

4.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含水量不同

【答案】

(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2)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17、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一定伴有颜色的变化

④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在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

⑥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⑦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⑧化学变化后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答案】⑤⑥⑦⑧ 

18、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研究发现,吸入的空气中与呼出的气体比较有________的这样的探究结果.

【答案】

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低

19、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________,也________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答案】不聚成水滴;不成股.

20、(实验探究题)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如图1所示的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图1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环节。

(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哈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

”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上述环节的先后顺序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提出问题

(2)获得结论(3)猜想与假设

(4)收集证据、进行实验(5)反思评价 

(1)(3)(4)

(2)(5)

[解析]“是什么”一般是针对某种现象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过程给出结论是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句子中含有“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等词语属于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是实际操作过程;反思评价是对实验优缺点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