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内分泌紊乱与防治2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0482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外科内分泌紊乱与防治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神经外科内分泌紊乱与防治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神经外科内分泌紊乱与防治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神经外科内分泌紊乱与防治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神经外科内分泌紊乱与防治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内分泌紊乱与防治25.docx

《神经外科内分泌紊乱与防治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外科内分泌紊乱与防治25.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外科内分泌紊乱与防治25.docx

神经外科内分泌紊乱与防治25

第二十五章常见内分泌紊乱及防治

(Endocrinologicaldisordersanditsmanagementinneurosurgicalpatients)

第一节与垂体前叶及下丘脑相关的内分泌性疾病

(hypothalamicpituitarydisorders)

属于神经外科范畴的内分泌疾病常见于下丘脑-垂体疾病,其症状概括为两大方面:

一是神经系统的占位效应,如头痛、视力和视野的改变、蝶鞍变化以及脑积水和高颅压等;二是内分泌症状:

表现为某些激素的分泌紊乱,分泌不足或亢进。

本章仅谈及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紊乱和相关问题。

一、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hyposecretionofanteriorpituitaryhormones)

(一)成人垂体功能低下(generalizedhypopituitarismintheadult)

垂体功能低下是指垂体前叶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造成的内分泌缺乏综合征。

通常垂体损失大于80%时,才能产生垂体功能低下症。

【病因】 鞍区肿瘤、空蝶鞍、颅脑损伤、炎症、颅内血管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以及手术、放疗和化疗医源性病因等(见表25-1-1)。

表25-1-1垂体功能低下的原因

原发垂体功能低下

继发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肿瘤

下丘脑肿瘤

腺瘤

生殖细胞瘤

颅咽管瘤

脑膜瘤

垂体缺血和梗死

室管膜瘤

休克(sheehan综合征)

转移瘤

糖尿病

炎症

血栓(颈内动脉瘤所致)

创伤

垂体卒中(出血性梗死)

自发性下丘脑功能低下

炎症

手术(垂体柄离断)

脑膜炎

垂体脓肿

类肉瘤病

医原性(放射、手术)

其它

Langerhan细胞型组织细胞病

血色素沉着病

自发垂体功能低下

自家免疫病

【临床表现】 垂体功能低下的症状和体征与病因和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缺乏的类型有关。

通常起病不明显,早期不易被患者察觉。

偶有突然发作和迅速进展。

如按激素紊乱的顺序排序,通常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性激素,然后是生长激素,最终是甲状腺素刺激素和ACTH。

泛垂体功能低下(panhypopituitarism)是指垂体全部的内分泌缺乏。

选择性激素缺乏造成的垂体功能低下常见于儿童或少年,表现为生长缓慢和青春期延迟到来。

患Sheehan综合征的妇女,由于垂体的缺血性坏死,产后无乳,毛发脱落。

女性LH和FSH缺乏造成闭经、第二性征消退和不育。

闭经妇女出现无性腺症状。

男性患者促性腺激素缺乏导致阳痿、睾丸萎缩、第二性征消退、精子减少和随后的不育症。

成人生长激素缺乏通常在临床上不易检出。

ACTH缺乏在原发垂体疾病中少见,但在垂体柄和下丘脑疾病中多见。

ACTH缺乏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出现易疲劳、低血压、应激能力下降和易感染等,与原发的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不同,不出现色素沉着、TSH缺乏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

垂体卒中是由垂体出现性梗死造成的综合征,可见于正常垂体,更多见于垂体肿瘤,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头痛、颈强、发热、视力和视野改变。

由于ACTH和可的松分泌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循环衰竭。

脑脊液呈血性,CT或MRI可以发现垂体窝内出血征象。

【诊断】 垂体功能低下必须做出确切诊断,以便患者进行终生的激素替代治疗。

诊断包括垂体结构变化和垂体分泌激素的异常两大方面。

当怀疑为泛垂体功能低下时,首先应检测TSH和ACTH,因其严重缺乏时将危及生命。

关于垂体和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具体检测方法,详见参考文献(张达青,2001)。

(1)甲状腺功能评测:

测定T4、T3和TSH。

TSH升高提示原发甲状腺异常。

静脉注射合成的TRH200~500µg(15~30s)的诱发试验,有助于鉴别下丘脑抑或垂体病变。

注射30分钟后,TSH升高达到高峰。

下丘脑病变时,血浆TSH升高延迟,出现在注射60~90min。

垂体病变TSH无反应。

(2)ACTH分泌的评测:

某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但垂体功能的储备降低,因此出现有关ACTH-肾上腺轴的刺激试验阳性反应。

CRH兴奋试验:

按1μg/kg剂量静脉注射CRH,在注射前15’、0’,注射后15’、30’、60’、90’、120’、150’和180’采血测定ACTH。

ACTH高峰出现时间在正常人为15~30’;下丘脑病变延时;垂体病变无反应。

低血糖可以激发多种垂体激素分泌和释放。

因此胰岛素耐受试验,可以估计垂体功能的储备情况。

具体方法参见下丘脑-垂体疾病一书,第33章(张达青,2001)。

胰岛素耐受试验不能区别肾上腺功能低下是原发的抑或继发的。

(3)泌乳素的评测:

在泛垂体功能低下患者的泌乳素水平通常不降低,在下丘脑疾病中往往升高。

这是因为下丘脑分泌多巴胺对垂体泌乳素分泌的抑制解除的缘故。

(4)生长激素的评测:

对于成年垂体功能低下患者不主张常规检测生长激素,因为即使水平降低一般也没有治疗的必要。

而对于儿童却十分必要。

胰岛素耐受试验是对生长激素释放最有效的刺激试验。

以下试验安全性好但可靠性差:

arginine静脉滴注(500mg/kggivenIVover30min);

levodopa口服(成人500mg,儿童10mg/kg);

睡眠试验;

20分钟剧烈运动试验;

Clonidine(4µg/kgpo)。

在arginine静脉输注或左旋多巴口服后30~120min后,睡眠或口服60~120min后或运动20min后,或胰岛素注射30~90min后,生长激素应达到高峰水平。

生长激素水平>10ng/mL或对试验反应>5ng/mL,提示生长激素不足。

外源性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试验的价值尚未确定。

(5)LHandFSH评测:

LH和FSH的检测对评价闭经后没有服用雌激素的妇女垂体功能低下有很大的价值。

正常促性腺激素的水平应>30mIU/mL。

LH和FSH基础水平的检测对其它患者没有太大的帮助。

(6)多种激素同时评测:

同时检测腺垂体分泌的多种激素水平对腺垂体功能的评价是最有效的方法。

常规胰岛素(0.1U/kg)、TRH(200µg)和GnRH(100µg)一并静脉注射(15~30s),180min后检测血清葡萄糖、皮质醇、泌乳素以及ACTH、GH、TSH、LH和FSH水平。

为安全起见,可以以GHRH(1µg/kg)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hormone)1µg/kg取代胰岛素来检测腺垂体功能试验。

【鉴别诊断】 泛垂体功能低下需要和多种疾病鉴别,如神经性厌食、慢性肝病、强直性肌萎缩和多腺体的自体免疫病等。

神经性厌食血清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水平通常升高,颅骨X线检查蝶鞍没有变化。

在慢性肝病和血色素沉着病的患者常被怀疑为垂体功能低下。

实际上,前两者有显著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可以排除对后者的怀疑。

强直性肌萎缩有进行性肌无力、早秃、白内障和早老面容,男性患者有睾丸萎缩,实验室检查可以除外垂体功能不足。

累及多个腺体的自体免疫疾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内分泌腺体受累。

如垂体的靶器官受累,应考虑到垂体性原因。

除淋巴性垂体炎外,垂体功能检测一般正常。

【治疗】 治疗着眼于替代和补充功能低下的靶器官分泌的激素。

垂体瘤的溴隐亭治疗应用尚有争议。

笔者认为,溴隐亭治疗最适合的病例是患有垂体微腺瘤的已婚尚未生育的妇女,视力和视野并没有受到影响,可以先服用溴隐亭,待分娩后视垂体瘤的发展情况再行手术或放疗。

但是,服用溴隐亭后,垂体肿瘤组织纤维化,增加了切除难度。

对于因垂体瘤引起的垂体功能低下,治疗包括肿瘤的处理和激素替代两方面问题。

具体请参见相应章节。

对于垂体卒中,出现视力和视野的迅速恶化,应考虑紧急手术以挽救视力。

(二)选择性腺垂体激素缺乏症(Selectivepituitaryhormonedeficiencies)

选择性腺垂体激素缺乏症是泛垂体功能低下的早期阶段上某种激素首先出现缺乏症状。

注意观察和随访其它种类激素的缺乏和蝶鞍的改变,以便早期发现垂体肿瘤。

本症还有部分属于先天性疾病。

如Kallman综合征:

GnRH缺乏伴随面部中线缺损,包括嗅觉丧失、色盲、唇腭裂等,据研究与X染色体连锁的KALIG-1基因(Kallmann'ssyndromeintervalgene1)有关。

(三)急性垂体前叶功能衰竭危象(Hypopituitarismcrisis)

急性垂体前叶功能衰竭危象是垂体前叶分泌的各种激素急剧减少所造成的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衰竭,常发生剧烈头痛、头晕、精神症状、呕吐,甚至昏迷。

昏迷是由于垂体分泌激素的降低造成低血糖、失钠、水中毒、高热或低温多种诱因而引起的。

本症常发生于有垂体功能降低病史的患者中,或垂体瘤手术后未能及时补充激素等情况,易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它疾病相混淆,延误抢救时机。

【临床表现】

(1)低血糖型:

心慌、无力、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反应迟钝、烦躁不安、抽搐,严重者昏迷,病理征阳性等。

(2)失钠型:

脱水状态,但渴感不明显。

表现为头痛、头昏、无力、眼窝深陷、四肢厥冷、皮肤失去弹性、精神错乱或昏迷。

(3)水中毒型:

SIADH进入晚期阶段时,因脑水肿而昏迷。

(4)低温型:

畏寒、心动过缓、体温过低等。

对于有垂体疾患病史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警惕垂体功能衰竭,应迅速进行生化检查,以明确诊断病因并给予恰当和及时的相应治疗。

(四)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危象

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危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重要临床特点为恶心、呕吐、脱水、休克和昏迷。

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诊断、抢救,常可导致死亡。

【病因】 急性肾上腺皮质坏死,如继发于急性爆发性脑膜炎;肾上腺切除术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而遭受剧烈的应激打击,如创伤、感染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不当,如骤然停药或减量等。

【临床表现】

(1)一般状态:

高热、脱水、少尿或低体温;

(2)循环系统:

血压降低、心动过速、皮肤湿冷等休克症状;

(3)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厌食、腹泻,有时剧烈腹痛而酷似急腹症;

(4)神经系统:

早期烦躁不安、无力,逐渐演进为嗜睡、昏迷,出现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等。

(5)实验室检查:

低血糖、低血钠、高血钾、氮质血症,血浆皮质醇降低。

【治疗】 采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急诊病例中,接受外源性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或因内源性库兴综合征近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应立即静脉注射100mg氢化可的松,1次/8h(q8h)。

垂体瘤术后患者氢化可的松的用法见表25-1-2。

针对内源性病因疾病的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

表25-1-2垂体瘤术后患者氢化可的松的用法(Singer2003)

临床状态

氢化可的松剂量

逐渐减量计划

维持量

10~20mg,PO,qam

5~10mg,PO,qpm

病状I级(轻微)

II级(中度)

III级(严重)

2~3倍的维持量

50mg,IV/PO,bid

100mg,IV,q8h

恢复后,改为维持量

减半,qd

减半,qd

手术I级(小型)

II级(中型)

III级(大型)

3~4倍的维持量

100mg,IV

100mg,IV,q8h

恢复后,改为维持量

一次量,后改为维持量

50%,qd

注:

I级:

病状如肺不张、腹泻、呕吐等;手术包括腰椎穿刺、脑室引流;

II级:

病状如肺炎;手术包括脑室-腹腔分流、经鼻蝶窦手术;

III级:

病状如脓血症,手术为开颅术。

二、腺垂体分泌功能亢进(Hyperpituitarism)

(一)库兴综合征(Cushing’sSyndrome)和库兴病(Cushing’sDisease)

库兴综合征是泛指由于内源或外源性高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血症引起的综合征。

库兴病是专指因垂体ACTH腺瘤分泌过多的ACTH所引起的疾病。

除鞍区占位效应外,其它症状同上。

发病率:

Cushing综合征发病率为1.3/10万,其中70%为垂体ACTH腺瘤,15%为异位性ACTH腺瘤,15%为原发肾上腺肿瘤。

女性:

男性=5:

1。

因肺癌好发于男性,故异位ACTH分泌以男性较多。

库兴病发病年龄高峰在25~40岁间。

异位分泌患病的发病年龄较晚。

在急诊病例中,引起库兴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是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

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心的抑制作用甚至可以迁延到停药后1年。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的疾病包括垂体促皮素腺瘤、Cushing病和起源于肺、支气管、胸腺或胰腺的异位促皮素腺瘤、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占成人垂体瘤的15%,占儿童垂体瘤病例的1/3~1/2。

70%~80%患者表现为由促皮质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库兴病常由垂体微腺瘤引起。

促皮素腺瘤在大的垂体腺瘤中占10%,多见于青年患者。

非肿瘤性的促皮质素细胞增生占垂体手术病例2%。

临床内分泌症状:

为面部潮红、满月脸、锁骨上脂肪垫、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和紫纹症。

手背皮肤皱褶、大于1cm的紫纹、瘀斑、脆弱性骨硬化和高血压等。

性功能减退,闭经、阳痿和不育。

值得注意的合并症还有痤疮、皮肤和系统的真菌感染、创口愈合不良等。

骨质疏松、儿童期骨龄延长等。

患者常主诉肢体近端无力、易疲劳、体重增加,儿童生长迟缓。

本综合征也常合并糖尿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等。

【病因】 外源性类固醇激素:

通常为长期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如肾病、关节炎和器官移植的患者。

内源性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垂体ACTH腺瘤、原发肾上腺肿瘤和其它部位产生的ACTH异位肿瘤。

【病理生理】 由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过剩引起的库兴综合征见于肾上腺皮质疾病,如腺瘤、癌症或结节样增生,或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成过剩,ACTH分泌性肿瘤常见于垂体腺瘤,少见于非垂体性的异位肿瘤。

给予外源性的皮质激素可以长期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一旦停止给药,可引起肾上腺危象。

对于垂体ACTH腺瘤,因机体适应了高糖皮质激素状态,肿瘤切除后,ACTH水平的陡然下降也容易引起肾上腺危象。

原发的垂体肿瘤引起全垂体功能不全和视力障碍。

库兴综合征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主要与其糖皮质激素过剩的效应有关。

严重并发症是内脏穿孔和真菌的机会感染,其次如高血压、骨质疏松、骨折、肥胖、免疫功能受损、创口愈合不良、耐糖功能下降以及精神异常等。

肾上腺皮质肿瘤5年成活率不到50%。

【诊断】

(1)病史:

患者主诉体重增加。

常注意到皮肤紫纹、瘀斑等,尤其是在面部和背部。

女性常有月经不调和多毛。

由于肢体近端无力,患者常感起身和上楼困难。

精神方面的表现有抑郁、智能障碍和情绪不稳定等。

发生高血压或原高血压病加重、伤口愈合不良、易感染、骨质疏松、易骨折等。

患ACTH性垂体腺瘤患者可有头痛、视力和视野改变以及乳漏等。

如果垂体前叶严重受损,则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和闭经。

女性男性化或男性女性化,如症状发生较快,提示肾上腺癌。

本症应与肥胖和酒精性肾上腺功能亢进做鉴别诊断。

(2)查体:

高血压由血容量扩张引起;皮肤表现为多血、紫纹、淤斑,多毛和女性患者男性化的秃头;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颈部和躯干脂肪沉积;情感障碍;糖皮质激素诱发的压缩性骨折。

神经系统表现:

近端肌无力、精神异常、视野缺损等。

MRI:

95%的库兴病病例可以从鞍区的MRI上检出。

但有5%须作增强扫描才能确诊。

其它所见:

甲状腺功能低下。

垂体腺瘤压迫垂体柄引起泌乳素增高,产生双侧乳漏。

肾上腺危象:

发生于长期投给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止,或在急性病例投给该类激素无反应。

或由于肿瘤残存而应用肾上腺素拮抗剂或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物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临床表现为低血压、腹痛、呕吐和由于低血压或低钠引起的意识混浊。

(3)实验室检查:

皮质醇水平检测:

尿游离皮质醇超过正常值高限的4倍提示库兴综合征,1~4倍时不能排除假性库兴综合征。

诱发试验:

1mgdexamethasone过夜试验等。

白细胞计数超过11000/mm3。

当尿游离皮质醇超过1500mg/24h时,可能发生缺钾性碱中毒。

24h尿液游离Cortisol的检测:

库兴综合征患者血液和尿液内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测定24h尿游离Cortisol是筛选库兴综合征最佳试验。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为95%~100%。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ortisol水平可高出正常水平的4倍(400μg/dl)。

午夜血浆Cortisol检测:

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有周期节律,以52μg/L为标准,诊断库兴综合征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77%。

1mg地塞米松隔夜抑制试验:

晚11:

00注射1mg地塞米松,第二天早8:

00测定血浆皮质激素水平。

正常值小于50μg/L(138nmol/L)。

检测结果如大于100μg/L,有确诊意义,50~100μg/L为疑似诊断。

8mg地塞米松隔夜抑制试验:

首先检测血浆促皮质激素的基础水平,然后在当晚11:

00口服8mg地塞米松,9h后即第二天清晨8:

00再次测定血浆促皮质激素。

如果下降50%或以下时,可以诊断为库兴病。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如果血浆促皮质激素水平超过10pg/ml,必须进一步确定其源自垂体,抑或异位分泌。

促皮质激素型肿瘤的分泌可以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

首先收集24h尿样,测定基础值,然后在晚11:

00开始每6h口服2mg地塞米松(儿童根据体重调整剂量),持续两天,收集最后24h尿样检测促皮质激素水平。

如果被抑制到基础水平的69%以下时,可以诊断为库兴病。

促皮质激素(CRH)释放激素刺激试验:

清晨取血样测定促皮质激素水平,静脉注射1μg/kg,或100μgCRH,如在15min和30min后血浆促皮质激素升高35%以上时,可以确诊为库兴病,排除异位肿瘤的可能性。

血浆促皮素检测:

当库兴综合征确定以后,必须进一步明确其来源。

特异性的两位点免疫测定血浆促皮素有助于库兴病的诊断。

由于促皮素半衰期短,检测过程应在冰水环境中进行。

结果超过10pg/ml为疑似诊断,超过20pg/ml可确定诊断为促皮质激素分泌型肿瘤存在。

结果低于5pg/ml,可以排除ACTH腺瘤。

双侧岩下窦取样(IPSS)检测:

指征为患者有典型的库兴病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测结果,但MRI没有明确的阳性所见或诊断可疑,当抑制试验的结果也可疑时,或区别是垂体源性的库兴病,还是异位肿瘤分泌引起的库兴综合征有困难时,最可靠的方法是采用本试验鉴别。

方法:

静脉注射1μg/kg,或100μgCRH,3、5、10min取双侧岩下窦及外周静脉血检测促皮质激素水平。

分别计算促皮质激素浓度各侧别的岩下窦/外周静脉比值(IPS/P)。

注射CRH后IPS/P>3.0,可以确定为库兴病。

异位分泌的库兴综合征患者IPS/P<2.0。

注射CRH前后两侧岩下窦血样的差异大于1.4时,在74%~83%的病例中有定侧意义。

颈内静脉取血可以简化操作,结果大致相同。

【治疗】 药物治疗分为3个层次:

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水平、作用于肾上腺水平和作用于靶器官水平。

(1)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水平的药物:

此类药物仅能对轻型的ACTH增多有效。

垂体存在ACTH腺瘤时,ACTH的过度分泌仍旧受下丘脑的控制,接受CRH和ADH的刺激,但被地塞米松反馈抑制。

色胺拮抗剂,如赛庚啶,用量24~32mg/d,持续治疗2~3个月后开始出现症状改善,有效率30%~50%。

多巴胺兴奋剂,如溴隐亭,给药剂量为3.75~30mg/d。

短期使用约有半数患者血中ACTH水平下降,但仅18%患者的ACTH下降幅度可达50%。

γ-氨基丁酸类(GABA),丙戊酸钠是GABA兴奋剂,通过抑制下丘脑释放CRH而影响ACTH分泌。

效果报道不一。

生长抑素类,如奥曲肽对库兴病无抑制作用,但对Nelson综合征的ACTH升高有抑制作用。

其它,如可乐定0.15mg(静脉滴注)、利血平1~2mg/d均有一定效果。

(2)作用于肾上腺水平的药物:

常用对类固醇合成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包括:

美替拉酮:

对醛固酮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皮质醇的抑制。

可用于各种病因引起

的库兴综合征,用量0.5~4g/d,长期给药无明显副作用。

酮康唑:

原为抗真菌药物,但对类固醇合成也有抑制作用。

库兴患者用量为600~800mg。

依托咪酯:

原为麻醉药,小剂量(首量0.03mg/kg,然后每小时0.3mg/kg静脉滴注)有降低皮质醇的作用而无催眠作用。

(3)作用于靶器官受体水平的药物:

米非司酮为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用量5~20mg/d,可以缓解库兴综合征症状。

上述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联合用药、与手术和放疗配合应用等,方能取得临床预期结果。

附:

Nelson综合征

本症由Nelson在1958年首先报告。

库兴病患者首先切除双侧肾上腺后,原本存在的ACTH垂体瘤因失去高皮质醇的负反馈抑制作用,突然增大、分泌大量的ACTH,临床表现为鞍区占位效应,头痛、视力及视野恶化、眼外肌麻痹,以及高促皮素水平和大量色素沉着。

促皮素异位分泌常见于年轻男性,伴随低钾血症和迅速发作的特征。

【诊断】 肾上腺切除病史,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垂体瘤影像,血浆ACTH显著升高。

由于神经外科学的进步,目前本症已经很少见到。

(二)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

肢端肥大症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群3~4例。

平均发病年龄为40~45岁。

20岁以下发病的患者占8%。

无种族和性别差异,病情进展缓慢,可迁延数年。

生长激素腺瘤占全部垂体瘤的20%,75%患者临床表现为大型垂体腺瘤。

肢端肥大症是由生长激素长期过剩造成的结果。

分为非GHRH依赖型和GHRH依赖型两类。

非GHRH依赖型占绝大多数。

升高的GH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下丘脑GHRH的释放。

95%以上的非GHRH依赖型病例是由垂体GH腺瘤分泌。

极少数由异位GH肿瘤分泌(肺癌和胰腺癌等)。

分泌GH的垂体腺瘤中80%>1cm,20%<1cm。

GHRH依赖型的肢端肥大症主要是由于下丘脑GHRH-刺激垂体前叶增生病分泌过多的GH。

GHRH可以从下丘脑原位肿瘤或其它内脏肿瘤异位产生。

本症发病常不易被察觉,病程可迁延数年或十余年。

从发病到手术前时间为0.5~6年,平均3.1年。

GH长期过多引起全身广泛的变化,并显著增加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儿童期发病的GH腺瘤表现为巨人症,其侵袭性较高,占40%。

多激素分泌性GH腺瘤同时可以分泌PRL、TSH和ACTH,称为混合型腺瘤。

生长激素腺瘤可以伴随McCune-Albrightz综合征发生(多发骨纤维发育不良、皮肤咖啡斑和性早熟),也可以伴随MEN-1、Carney综合征(皮肤和心脏黏液瘤、库兴综合征和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生长激素异位性分泌的情况较为罕见。

因过多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增生通常见于癌性肿瘤,罕见于下丘脑错构瘤、胶质瘤和神经节细胞瘤等。

由于累及血管、呼吸等系统并诱发恶性病变发生,缩短患者寿命,故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对照研究表明,早期控制该病的发生可以使患者延长10年寿命。

当生长激素回落到2.5μg/L时,患者寿命将延长。

【病理生理】 本症患者的病死率为正常人群的两倍。

其原因多因其合并症致死,包括心脑血管病、呼吸困难、糖尿病和结肠肿瘤。

病死率与GH水平有关。

GH>10ng/ml,病死率增加1倍。

GH<5ng/mL,死亡率与正常人群相等。

垂体前叶分泌GH受两种因子的控制: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

由下丘脑产生,经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刺激GH的合成和释放。

生长抑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