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方案.docx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方案
【背景】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做作业,是个学生就跑不了。
但问题是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没想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且校外增加的负担处于失控、失管的状态。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
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7月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
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化学教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在不断地探索中渐趋完善。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优化化学作业设计,使化学作业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化学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师要转变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学生的作业。
作业不仅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而且还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设计、讨论、实验、体验和交流等。
因此,新课程下的化学作业,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新课程理念下,多元化的作业除了要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落实: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进一步落实。
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补充,有它独特的功能。
通过作业,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即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分成不同内容、不同标准、不同模式和不同分量的作业,也可以把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分成有一定难度梯度的作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同时对作业的评价也要相应进行分层评价。
例如1:
新授课的作业,针对相同的知识点可以布置以记忆和了解为主的选择题或判断题(适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布置讨论题或推论题或论述题(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例如2:
复习课可以布置知识点的填空题(适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布置归纳知识网络图(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例如3:
复习课可以布置错题改错(适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布置结合自己理解的重点每个学生自己出一份单元试题(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二)是培养兴趣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例如1:
分小组完成家庭小实验,并对比,介绍过程和经验教训。
例如2:
分小组完成研究性课题,每个小组自选课题,总结过程和经验教训。
三、化学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要配合课堂教学,体现化学作业的新特点:
1、 以人为本。
作业应该成为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种任务。
作业内容的设计应该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自己控制、自我安排,赋予作业以人文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 联系生活。
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在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
可开发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化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生活处处有化学,生活处处学化学。
通过应用型作业,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 因人而异。
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对作业内容的设计自然就要有所不同。
作业内容的设计要以自主为原则,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
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
4、 合作探究。
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与探究。
化学作业设计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匹配。
探究性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注重能力。
注重作业的开放性,促进学生创新思考开放性作业是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信息"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和训练演绎、归纳、比较、综合等抽象思维,培养学生“推陈出新,举一反三"式的初步创新意识与能力。
四、化学作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体现学生为主体,在化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上要注意灵活性。
除了常规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外,还可布置适量的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
1、 阅读作业。
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阅读材料"和选学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内容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教材中的“空气质量日报、预报",“认识服装的标签",“侯氏制碱法",“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等等。
2、 口头表达作业。
主要是识记内容的复述。
例如,元素化合价,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等,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某一概念、原理、实验现象。
学生在完成这种作业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语言组织,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作业。
以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为主,例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收集有关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H、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废旧电池的回收等等),参观学习(参观净水厂等活动)。
也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实践作业,如收集瓦斯爆炸的实例资料,调查研究河流水质等。
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化学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目的。
4、探究作业。
以教材上的“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和“单元探究活动"为主,例如“自制简易净水器",“制取明矶晶体",“制作叶脉书签",“白纸显字实验"等。
教师也可适当创新,如制作“鸡蛋雕花",“自制喷泉",“番茄电池"等。
家庭小实验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开展家庭小实验有助于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起来,扩充学校教育资源,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能力。
然而,家庭小实验作为课堂实验的延伸、化学整体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在化学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只是将家庭小实验与“有趣"、“好玩"联系在一起,很少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家庭小实验,更谈不上组织家庭小实验的教学了。
因此,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指导是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的前提,初中学生化学知识基础浅,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特别是对于那些过程较为复杂的小实验,实验之前教师要做比较全面的指导。
在器材方面,由于家庭小实验是在家中完成的,没有专业的仪器,但又不必会买现成的仪器,因此应鼓励学生自制仪器,动手改制一些废品为简单器具。
如量器可用带刻度的废弃药杯、塑料杯等代替;容器可用塑料水杯、玻璃水杯代替,也可以用饮料瓶将其底部去掉来代替;玻璃管可用白色的塑料软管代替;漏斗也可以用饮料瓶制得;用棉花或几层棉布来代替滤纸等。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同时在废物利用的过程中,也使他们养成俭朴、节约的良好习惯。
在药品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实验形式和药品准备,也由于各个学生的家庭不一样,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情况千差万别,所遇实际困难也较多。
在药品准备上,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家里现成的,如食醋、蔗糖、植物油、食盐是家里常备的;二是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药品,如胆矶、盐酸、生石灰;三是到试剂药品店买点必需的药品,如酒精、纯碱、明矶、高锰酸钾,以补充药品的不足。
但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自己会收集生活中的化学药品。
日常生活中,有些物质可作化学药品使用,例如:
易拉罐(铝)、铁钉、铜丝、铅笔芯(石墨)、木炭、食盐、碱面(碳酸钠)、白酒、白醋、鸡蛋壳、碘酒、PP粉(高镒酸钾)、花瓣汁(代替酸碱指示剂)、农用硫酸铜、建筑用的碎石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等。
只要教师指导得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家庭小实验中的仪器和药品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必定会思考实验的原理、药品的选择、操作的步骤等。
学生通过思考、创意、构思和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