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0160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docx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A  从作文说起

诗词名句,表达精练、脍炙人口。

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呐喊,能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能闻到“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香。

引用于作文,有助于表达的精练、生动。

写景状物,田园山水诗句会使景物变得内涵丰富;说理辩论,引用哲理名句,有如撞钟击鼓、振聋发聩;抒发情感,必能收到情真意切、文采飞扬的好效果。

B  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从形象、语言方面来鉴赏文学作品,鉴赏是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素,达到某种美的享受。

高考着重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为最高层次。

C  样题点击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是诗歌考查的重点,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

例如,2004年全国卷Ⅱ,要求阅读宋祁的《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后,分析这首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对“闹”字的赏析,实际上是分析诗歌中动词在全诗中的表现力和作用。

“闹”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运用了拟人、通感的手法,用写声音的词语来写颜色,用听觉感受来表达视觉的感受,表现了百花竞相开放的活泼景象。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答问题时,要求先分析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用,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详细解说,否则,就会感到无从下手。

再如,2005年XX卷,要求对李白的《与夏十二登XX楼》“楼观XX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与别的版本“雁别秋江去”进行对比赏析,分辨优劣。

这是对同一首诗不同版本的鉴赏,是一个开放性的题,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语言。

命题者的目的在于区分动词“引”和“别”的作用有何不同。

“雁引愁心去”中,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

而“雁别愁心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

当然,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但相对说来,这样的题目答案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2004年XX卷中对“潮平两岸失”与“潮平两岸阔”中的“失”、“阔”的分析就更具开放性和多样性,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006年XX卷第14题,对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和韩琮的《暮春浐水送别》进行对比阅读,要求分析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考查的实际上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先分析该形象的表层意思,然后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入下去,透过表层,分析其景物中蕴藏的形象。

形象鉴赏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

参考答案为:

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D  命题透析

2004年各地高考形象语言类考查角度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一是要求直接分析所提供的关键字词,二是要求找出关键字词进行赏析,三是比较同一句诗在两种版本中出现的不同的字的优劣。

而2005年高考试卷与2004年的试题相比,首次出现以元曲为鉴赏对象,且多份试卷结合诗评设题,进行对比阅读。

2006年考核晋诗1首、唐诗3首、宋诗4首、清诗6首、宋词3首、元曲2首。

清诗和古体诗的出现表明,诗歌选材X围逐渐扩大,各种类型的诗歌都可能成为考试的内容。

设题方式基本保持稳定,既有对比阅读,又有结合诗评设题,既有“诗眼”考核,又有单个词语鉴赏。

所以,大家复习时应改变压题心理,扩大阅读面,全面了解作者的身世及思想,深入了解古代诗歌流程的嬗变。

备考指导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人物形象又包括人物和抒情主人公。

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浸染了作者的感情,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在诗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来表现悠远和清净平淡的意境;用意象的并列和组合来体现诗歌的画面感;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隐喻、折射自己的理想节操等。

因此,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形象及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中特定的物象:

冰雪晶莹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折柳表惜别;蝉喻品行高洁;菊喻品质坚贞高洁;梅喻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松喻坚贞高洁;莲表达爱情;鹧鸪鸟表离愁别绪;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形象类常见答题格式:

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目前主要考查方式或鉴赏“诗眼”,或者品评关键词语,或者解读关键句子,或者把同一首诗的不同版本加以对比鉴赏,或者结合古人诗评设题,本质就是品味其含义和表达作用。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自然是诗句的关键。

同时,诗歌中的某些表颜色的词、数量词、虚词、叠音词或活用词也是设题鉴赏的关键。

从考场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诗歌鉴赏语言类题目的回答,问题大多在于学生不能运用相关术语简洁清晰的表达。

因此,掌握必要的名词术语就显得至关重要。

语言风格类常用术语有工丽华妙、委婉含蓄、朴素自然、清幽淡雅、雄奇奔放、清新飘逸、沉郁顿挫、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简洁洗练、严谨细腻等。

语言手法类常用术语有白描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等。

常用答题方法:

①找出“冷词”、“暖词”,诗歌中,某些词语的冷暖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首先应该找出。

②掌握基本答题格式: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抒发的情感。

F  专题测练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1.这首诗颔联中的“疾”“轻”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将军形象?

                                                                

                                                                  

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

X养浩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

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面天地忘怀。

醉眼睁,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3.前人在评论这首元曲的时候曾说,“过”字是理解本曲的关键。

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看法。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4.分析这首诗第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5.有人说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试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卜算子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

淅淅西风澹澹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

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注:

水芝,荷花的别称。

6.这首词善用叠字,请结合全词分析其艺术效果。

                                                                

                                                                 

第五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一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XX省宣XX学   汪芒

B  能力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层级中属于最高级E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在于掌握相关的一些术语,难点在于区分表现手法中间接抒情方式里景和情的关系及其种类。

C  样题点击

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核,从过去到现在,从来没有停止过。

例如2005年全国卷I,要求阅读唐诗《春行即兴》“XX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然后谈谈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这个题是对诗歌表达技巧中修辞手法的考查,对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是否了然于胸,是答题的关键。

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的是对偶,回答时一定要结合诗歌,具体说明谁与谁对仗,即“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此类题在做答时,一定要结合诗歌本身,不能空谈。

同时命题者还引用古人对诗歌创作的评价,要求考生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我们应该明确,这样设计题目既考查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更是对诗歌表达技巧中表现手法的考查。

要求考生找出其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分析景物的特点和运用的手法,体会作者将什么样的情融入到景物之中。

如果分析到这些,考生就不难做答了:

这首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尾联中的“自”、“空”等字,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也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属于以乐景哀情

再如2006年XX卷,要求阅读《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简要分析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这首诗歌的考试,和2005年XX卷对《齐安郡中偶题》和《暮热游荷池上》的对比阅读基本一样,做题时都必须先找出分析描写景物的词语及景物的特点。

《齐安郡中偶题》中“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典型的冷色调词语,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

《暮热游荷池上》中“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语,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端居》中,“端居”即闲居之意,“远书”、“悠悠”、“空床”、“素秋” “青苔”、“红树”、“寥落”、“愁”等属于冷色调词语。

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显出寓所的冷寂。

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

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

如果分析到这些,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回答问题了:

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D  命题透析

近几年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呈现多元化趋势。

2004年诗歌取材出现了咏怀、咏史等,主要考查了写景和抒情间的关系,多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设题。

2005年则唐诗宋诗,并驾齐驱,且首次出现元曲,命题形式多采用对比赏析,涉及到了意象的情感寄寓比较、句子的表现手法比较、修辞手法的比较、全诗的意境或主旨比较等,艺术技巧的对比成了考试的重点。

2006年就选材内容而言,出现了清诗和古体诗,对表达技巧的考核涉及到了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拟人、对比,表达方式中的借景抒情,表现手法中的贬词褒用、反衬、象征、虚实相生等。

试题难度和前两年相当,保持了2004年的结合诗评设题和2005年的比较阅读,且评分上进一步尊重了考生对诗作的个性化解读与评价。

E  备考指导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艺术技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是指诗歌的某一部分作者采用了什么方式来进行表达的,主要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四大类。

其中,描写和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分析角度是描写类最常见的设题方式,常见的描写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间接抒情是考试的难点和重点,可分为四类:

托物言志、即事感怀、怀古咏今、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即事感怀即作者心中有某种情感,由于外界某件事的触发而引发出作者的感情或议论,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怀古咏今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情景交融就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四种,即触景生情、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就是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借景抒情即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缘情布景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水乳难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景;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借代、夸X、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双关、互文、通感等。

对表现手法的考查,难点在对常见术语的理解掌握。

常见的术语有: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乐景写哀情、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等。

写法类答题格式:

所用手法(实)+手法的一般作用(虚)+结合诗句阐释手法对突出主旨或思想感情的具体作用(实)+抒发了什么感情(实)。

F  专题测练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7.这是一首写景怀人抒情之作,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特点。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进行赏析。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9.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

10.指出这首诗前两联和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

                                                                

11.第二联历来受到好评,请作简要赏析。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12.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请从艺术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

1.“疾”“轻”历来被称为讲锤炼寓理趣的成功典X。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速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下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2.全诗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将军形象。

将军扬鞭跃马,在渭城打猎驰骋。

百草凋枯,猎鹰的目光分外犀利,残雪消融,猎马轻捷迅速地奔腾。

回首远望射猎处,茫茫浮云、千里衰草,都淹没在苍茫暮色之中。

全诗以“将军”开篇,以“射雕”作结,遥相呼应。

末联犹如舞台上一个成功的亮相,显出将军踌躇满志的意态和豪爽的气概。

3.全曲写景紧扣了“过金山寺”的一个“过”字,作者不是登临金山,只是乘船经过,因此能够远眺,能够纵览,能够从浩浩长江的广阔背景上,从山与水,山与云,山水与楼台的种种关系上写出金山的诗情画意,在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又能给人以情的感染。

4.本句紧扣诗题。

句中所写景象为寒食禁火,万户无烟,阴雨绵绵,人在空斋。

既写了气候的清冷,又暗示诗人雨中心情的清冷,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渲染了萧索的环境气氛。

5.同意。

这首诗,除第三句直抒“想诸弟”之情外,其余都写景,融情于景。

第一句的“空”“冷”二字,第二句的“独”字,既按时了诗人在雨中的处境和心情,又是下句“想”的伏笔。

尤其是末句写杜陵草青之景,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

以景结情,显得蕴藉有味。

6.叠字运用多而且好,句句有叠字,连绵而下,互相映衬,自然贴切,生动传神的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明词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而且形成了一种轻灵和谐的情调,具有行云流水的声韵美。

如“袅袅”写出了荷花的妩媚多姿,“脉脉”对荷花进行了点染烘托。

7.月夜江楼,景明水净,水天相连,浩渺无垠;诗人独登,独望江月,面对眼前登楼赏月之景,回忆起去年登临赏月之事,而去年“同来”赏月之人此时却不在,诗人心中萦满一种孤寂凄清之感,景新情浓,情景交融。

8.首先,这首时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虽“风景依稀似去年”,但人事不同,去年赏月人“同来”,今年登楼却“独上”,两相对照倍感孤独,更衬出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凄清落寞。

再次,对比联想。

拿去年和今年两次登楼,两次赏月,两次感受,进行对比,强调独上、独望、独思、独忆、独感,从而深化意境,突出主旨。

此外,其它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顶针、反问、设问等,使诗语句写景清纯而不华丽,抒情简明而不直露。

9.运用烘托手法,“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其好处是以静衬动,突出杜鹃啼声的悲切。

10.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11.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怨凄凉之情。

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

12.“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