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建设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0097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docx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团队建设标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docx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

教学团队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建设点

团队基础与结构

团队建设基础

团队建设单位与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组织机构建设紧密结合,设置合理;依托系列课程或专业搭建的团队建设平台,符合学校课程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的实际;团队具有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基础,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高;团队教风建设成效明显,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氛围好,整体教学效果优良。

团队结构

团队具有良好的梯队结构,老、中、青结合,可持续发展趋势好;团队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团队成员整体素质高,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高,达到60%以上,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团队

带头人

学术地位

团队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职称;具有较强的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能力;项目建设期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形成独有建树的学术思想,为本学科发展做出较突出的贡献。

学术成果

项目建设期间主持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精品开放课程或主编过省级以上精品教材或国家规划教材,取得的成果在同领域学科专业内影响力较大;教学工作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名师称号。

课程建设与授课

团队带头人长期致力于团队课程建设并做出重要贡献,熟悉本学科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教育教学改革趋势,或主持过省级以上有关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项目;承担团队核心课程主讲任务,坚持每学年在本校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一门以上,教学效果优秀。

团队教学工作

课程体系

团队成员讲授的课程形成体系,便于开展教学研究与合作;符合团队建设目标要求;课程体系科学、完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反映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

教材建设

有教材编写规划和鼓励教材研究的政策、措施;项目建设期间承担过教材主编任务,教材出版层次高;自编教材特色鲜明,使用效果好;团队编写的教材获得过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教学成果

团队教师主持过省级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团队教学改革成果显著,获得过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二等奖以上奖励;建设期间团队承担的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多、经费多、项目来源级别高;建设期间团队公开发表的教学改革论文(著)数量多(不少于3篇)、质量高、教学改革论文反映出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有创新;研究报告应在6000字以上。

教学改革特色

团队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实践,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团队支持和鼓励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政策、措施具体有力;教学改革特色鲜明,特色点符合团队建设目标,如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等且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团队梯队培养与

发展规划

培养

中青年

教师

团队有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包括国内外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计划科学、措施得力;形成了传帮带的稳定机制,团队建设具有可持续性,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具备吸引外来教师进修学习的学科(专业)或课程优势,有接受教师进修学习的管理规定、办法,效果好。

带动作用

团队建设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校发展定位,为学校培养新的省级团队做出探索和贡献,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团队科研与教研

科研情况

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多、经费多、项目来源级别高;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多,水平高,有一定数量的SCI收录论文。

科研与

教学结合

形成了科研促进教学的有效机制,包括组织机构与人员等,为科研转化教学提供了制度保障;科研成果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科研促进教学作用明显,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建设点

基本情况

建设思路

建设思路清晰,优势和特色显著。

教师风采

口才

讲解深入浅出、清晰透彻,个性鲜明,易于理解。

知识

对学科领域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都比较熟悉,学术造诣深厚。

能力

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学特色鲜明,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好。

敬业

准备充分,严谨认真,维护师德。

课程内容

内容组织

理论联系实际,课内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内容本体

课程内容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丰富性;具有特色。

技术保障

网站建设情况

课程共享渠道畅通,网站点播数量较多且播放清晰顺畅。

课程视频制作情况

课程视频录像拍摄和制作水平较高,讲数超过4讲,每讲时长达到30分钟以上。

课程制作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的要求。

建设成果

建设成果的创新性

与同类课程比较,本课程在某一(些)方面有实质创新,并具有鲜明特色。

实践应用情况

课程对于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教学促进作用明显,课程的反响较好,评价较高。

成果价值

课程建设成果丰富、体系完备且课程质量较高,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前沿的教学内容,注重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在国内同类型课程中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推广及

影响力

课程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可被其他高校或单位采用,预期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反馈良好。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建设点

课程建设团队

课程

负责人

具有良好师德,学术造诣深厚;负责本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果显著。

团队成员

团队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

团队成员中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任务分工合理。

教学改革

与研究

团队成员承担与本课程相关的省部级及其以上的教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的教学成果奖励,项目成果应用于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

课程建设与实施

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明确,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重要的支撑或促进作用,且与前导、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课程内容

选择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适应开放教育和辅助学习需要,有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

组织

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模块或教学单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数,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教学方法

和手段

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教学效果好。

课程资源

资源建设

课程基本资源质量高,能系统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及时反映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科技发展的成果,持续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

资源组织

各类基本资源均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予以合理、有序的组织、配置和应用,与知识点、技能点对应清晰,导航简明。

教学录像

教学录像与教学大纲或教学日历匹配,进程合理;课程内容完整,授课人表述准确。

教学录像布局合理,能充分展现课堂教学活动实况和本课程特色,录像制作水平较高,图像、声音播放清晰流畅。

教案或演示

文稿

教案或演示文稿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其他基本

资源

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及其他类型基本资源契合教学要求,针对性、适用性强,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实质性帮助。

知识产权

保护

原创性和

非原创性

资源处理

知识产权清晰。

原创性资源比例较高。

非原创性资源,应获得许可使用的授权。

个别需要介绍、评论的地方,需要规范标注引用。

共享情况

开放共享

情况

已建设开放的网络平台并开通较为畅通的共享渠道,课程网上共享已具有一定的点击量,受到观众好评。

课程特色与推广

价值

课程特色

与同类课程比较,本课程在某一(些)方面有实质创新,具有鲜明特色,且这种创新和特色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作用。

实际效果

本课程的资源能在高校推广应用,对同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对社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有益帮助。

PBL课程群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建设点

课程群

建设团队

课程群

负责人

具有良好师德,学术造诣深厚;负责本课程群建设和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成果显著。

团队成员

团队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成员任务分工合理。

教学改革

与研究

团队成员承担与本课程群相关的省部级及其以上的教改、科研项目,项目成果应用于课程群的教学,效果显著。

课程群

建设

与实施

课程群

定位

课程群定位明确,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重要的支撑或促进作用。

课程群

内容选择

课程群建设应至少包含三门专业领域的代表性课程。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适应开放教育和辅助学习需要,有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课程群

内容组织

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模块或教学单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数,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教学方法

和手段

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PBL为主,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学生能够依据所学内容参与相关竞赛,获奖或者产出科研部分成果。

课程群

资源

资源建设

课程群基本资源质量高,能系统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及时反映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科技发展的成果,持续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

资源组织

各类基本资源均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予以合理、有序的组织、配置和应用,与知识点、技能点对应清晰,导航简明。

教学网站

课程群由数门重点核心课程组成,网站公开内容丰富,具有较为完善的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如授课ppt,教学录像等)。

教案或演示

文稿

教案或演示文稿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其他基本

资源

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及其他类型基本资源契合教学要求,针对性、适用性强,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实质性帮助。

研究报告

有不少于1篇在正式刊物(有CN刊号)公开发表的教改论文或有被学校正式采纳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课程标准等(需学校出示书面证明);研究报告应在6000字以上。

知识产权

保护

原创性和

非原创性

资源处理

知识产权清晰。

原创性资源比例较高。

非原创性资源,应获得许可使用的授权。

个别需要介绍、评论的地方,需要规范标注引用。

共享情况

开放共享

情况

已建设开放的网络平台并开通较为畅通的共享渠道。

课程群

特色与

推广价值

课程群

特色

课程群在某一(些)方面有实质创新,具有鲜明特色,且这种创新和特色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显著作用。

实际效果

课程群的资源能在高校推广应用,对教学质量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对社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有益帮助。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上线与运行管理要求

一、总体要求

一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相关主要建设点

教学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基本素养、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基本科研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线课程需根据专业特点和目标学生的能力、需求等特点,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3)每个教学单元、模块或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或情感目标,目标达成度可测,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与资源

(1)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学内容需准确、系统、全面,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符合目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思想性,并突出课程特色。

(3)教学资源的形式包含课件、测评和其他辅助学习资料。

其中课件包括教学视频、音频、教案、演示文稿、动画、虚拟仿真等,规格应遵循行业通行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测评包括随堂提问、讨论、课后作业、阶段性测验、考试等。

(4)教学视频以短视频为主,每个短视频时长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要求画面美观、内容丰富、图像和声音清晰、字幕完整准确,教师仪态自然轻松,语言富感染力。

(5)注重形成性评价,按知识点、单元、模块等设置作业或测评,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学习内容,帮助教师获得学习效果及时反馈;注重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开展互帮互学,形成学习社区。

视频、音频、演示文稿等需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6)教学资源力求丰富多样,充分发挥在线教育教学的优势,在数量和类型上力求超出传统实体课堂所调用的资源范围,实现资源冗余,以方便教师自主搭建课程和学生拓展学习。

教学设计与方法

(1)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2)需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网络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围绕学科核心概念,以模块、单元和知识点为基本框架,合理有序地设计课程结构。

(3)教学环节设计完整,包括课前预习材料、课中教学、课后互动讨论答疑、课外见面、扩展学习等。

(4)采取符合在线学习者习惯和心理的教学策略,积极运用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

(5)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明确合理的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6)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

教学评价

(1)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标准等,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加强师生课堂与课下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按章节建设含有足够题型和题量的题库,便于系统自动组卷和各类型的学习评价。

(3)教学活动和评价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视频中插入随堂练习、知识点配套的课后练习题、阶段性作业或测验、同伴互评、主题讨论、互动答疑、学习问卷、社交工具互动等,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团队支持与服务

(1)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团队成员人数以3-5人为宜。

(2)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

(3)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

(4)主讲教师应为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

(5)团队中需配备具有网络教学经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的教师或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以及能长期提供在线教学服务并承担在线辅导、答疑等工作的助教人员。

(6)鼓励定期开设线下见面课或远程视频互动课,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7)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

(8)课程团队应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工作,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一支教学、辅导、课程设计和技术支持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效果与改进

(1)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信息反馈,全面跟踪和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对进度缓慢或有可能弃学的学生进行回访和提醒,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2)开展学习者问卷调查、访谈等。

通过学习数据、师生交互、调查等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内容、活动和评价设计,开展教学研究。

信息安全及知识

产权保障

(1)上线课程建设团队成员需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依法依规开展教学活动,实施对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过程内容有效监管,防范和及时制止网络有害信息传播。

(2)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教学资源中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

保证课程资源和课程内容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存在侵犯知识产权、肖像权等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3)保证课程内容不存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4)除特别约定外,在线开放课程所有权归学校或课程团队。

(5)相关课程建设团队均须签订平等互利的知识产权保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切实保障各方权益。

二、课程资源建设与上线要求

一级指标

建设、上线要求

课程

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齐全,包括但不限于: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模式(混合式或完全在线课程)、课程标签,课程图片(最佳尺寸220*120像素)或课程宣传片(可选)、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学日历、教学内容、课程特点、适用对象、教学团队介绍、学习方法和要求、学时数、学分数(可选)、开放模式(同步、闯关或自由)、学习要求、考核方式、成绩构成和权重、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师团队

(1)团队成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能合理安排教学服务,积极跟进课程维护,每门课程3-5人为宜。

(2)课程团队简介,包括课程负责人和讲师的简介,可以增加有说服力的他人评价,要求展现形式简洁,配老师照片。

课程大纲

明确列出课程结构表(以知识点为最小单元),并注明各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简介、授课方式、教学活动方式和成绩占比、学习方法、常见问题等。

授课视频

(1)授课视频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每段以不超过15分钟内为宜;

(2)如为学分课程,则每1个学分当量的课程学时应不少于16学时,每个学时教学视频长度不少于25分钟,或者整门课程的教学视频总长度不少于400分钟;

(3)视频中可适当插入课间问答题,帮助学习及时巩固关键知识。

非视频

教学资料

(1)除授课视频外,依据教学需要,课程还可提供音频、演示文稿、纯文字材料、文献、案例等资料;

(2)需重视材料内容页面呈现的美观度;

(3)提供的课程链接需可正常访问。

课堂讨论

(1)每个单元可适当安排一个或多个主题讨论。

(2)教师团队需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密切关注论坛情况,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及时答疑等,活跃论坛氛围,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社区。

练习、测验和作业

(1)根据课程内容,应具有测验、作业和相关练习:

a.随堂练习可以穿插在教学视频间;

b.单元测验一般安排在整个教学单元学习完成之后进行。

(2)随堂练习和单元测验一般由客观题组成,题型可以是单一的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或是上述多种题型的组合,课程平台支持自动判分。

(3)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应配套作业,并设置提交起止时间;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主观题、客观题,或是两者的组合;主观题可以采用教师批改、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判分。

考试

(1)考试是检测学生课程阶段性或整体学习情况的正式试题,每门课一般设一次期末考试。

(2)试题满足测试目标的要求,涵盖考查范围内的主要知识点,考查内容的题量和试题难度分布应与教学内容结构一致,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前后顺序必须合理,试题之间不能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

(3)考试题型可以包括客观题、主观题及两者的组合题,客观题由平台自动判分,主观题可以采用机房或课堂统一考试、教师批改、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判分,后者需要平台功能支持。

资源库

(1)资源库是教师团队上传在课程网站上的所有教学资源的集合。

(2)教师可以事先或随时将所有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上传至课程资源库,包括按照教学单元分类存放的教学视频、音频和其他教学资料,以及日常收集的案例库、素材库、试题库、专题讲座库、参考资料、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常用软件和工具等。

 

三、教学视频录制要求

一级指标

建设、上线要求

视频画面

(1)课程以知识点为中心划分为最小单元,每小节时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2)屏幕图像的构图合理,画面主体突出。

人像及肢体动作以及配合讲授选用的板书、画板、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设备等均不能超出镜头所及范围。

(3)演播室使用的背景采用彩色喷绘或电脑虚拟、实景等背景。

背景的颜色、图案不易过多,应保持静态,画面应简洁、明快,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

(4)摄像镜头应保持与主讲教师目光平视的角度。

主讲教师不应较长时间仰视或俯视。

(5)使用资料、图片、外景实拍、实验和表演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与讲授内容联系紧密,手段选用恰当。

(6)选用影视作品或自拍素材,应注明素材来源。

影视作品或自拍素材中涉及人物访谈内容时,除应加注人物介绍外,还应采用滚动式同声字幕。

(7)选用的资料、图片等素材画面应清楚,对于历史资料、图片应进行再加工。

选用的资料、图片等素材应注明素材来源及原始信息(如字画的作品、生卒年月,影视片断的作品名称、创作年代等信息)。

(8)动画的设计与使用,要与课程内容相贴切,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动画须流畅、合理、图像清晰,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视频技术

要求

(1)录制场地应尽可能选择专业录影棚或者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场地。

录制现场需要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2)录制方式及设备

a.拍摄方式:

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b.录像设备:

摄像机要求尽可能采用不低于1920×1080分辨率的专业级数字设备,或者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不低于1280×720分辨率的普通设备。

c.录音设备:

使用专业级录音设备以保证整体录音质量,包括但不仅限于小蜜蜂、定向录音话筒、吊MIC等。

(3)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MPEG-4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不包含字幕的MP4格式;视频拍摄时用1920×1080的分辨率以及16:

9的比例拍摄,成片输出1920×1080以及1280×720两种分辨率;1280×720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4M,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5M。

(4)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Part3)格式;采样率48KHz;音频码流率128Kbps(恒定);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5)视频采用MP4封装。

(6)外挂唱词文件为独立的SRT格式的唱词文件。

课程

片花

课程特色的精彩片花或宣传片,原则上3分钟以内;应包含教学目标、内容简介、课程特色、团队简介、学习方法、考核方式、入门知识要求等元素。

四、运行管理要求

课程可在我校平台运行,也可在粤课联盟平台运行,在我校平台运行的课程运行管理参照粤课联盟的课程运行管理要求进行。

粤课联盟的课程运行管理如下:

(一)课程运行模式

粤课联盟采用多平台独立运行、联盟门户系统整合汇聚各盟校课程数据的形式运行联盟内课程,联盟各成员学校自行选择联盟合作平台作为本校所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上线平台,课程教学团队分别在自己课程上线的平台做好教学运行与管理工作,联盟门户系统自动从后台获取已上线课程的信息并集合在门户系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