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课程设计参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0084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课程设计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火灾课程设计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火灾课程设计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火灾课程设计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火灾课程设计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灾课程设计参考.docx

《火灾课程设计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课程设计参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灾课程设计参考.docx

火灾课程设计参考

预防性灌浆防火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

第一部分课程项目设计说明

一、课程项目设计的目的

课程项目设计是《矿山安全工程》课程项目化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性地进行应用理论分析和煤矿企业实生产中的安全技术问题的处理与解决能力,通过网络、图书查阅所需资料进行新知识新技术应用拓展的能力,以及通过课程的项目设计掌握安全工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了解预防性灌浆防火工程施工的系统化设计方法和步骤。

二、课程项目设计说明

(一)要求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课程项目设计工作,独立完成课程项目设计的各项任务,按时上交课程项目设计说明书与图纸。

(二)质量要求

1.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1)设计说明书由文字说明、图表、附件等组成。

2)本人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文字叙述简明扼要,图表规范、清晰准确。

3)文理通顺,字体工整清楚。

标题的上方和下方都应留一行空行与正文隔开。

4)说明书一律用课程设计专用纸抄写,在每页边缘都要留出空白,左边留出25mm,右边留出20mm,上方留25mm,下方留20mm.。

5)说明书每页统一用阿拉伯数字编页,标注在右下角,数字两边加两个小圆点。

6)说明书分章节书写,每一节分段落书写。

说明书每章应重新开页。

7)说明书中引用参考书的公式和主要原理,以及引证的依据,均应在文字说明的右上角加注参考文献的编号。

该编号应与说明书正文后所附的参考文献编号相符。

所引用的书籍、资料要列入参考文献中。

说明书最后要编列出参考文献和参考书的名称、出版时间(发表时间)、出版社名、作者名、参考页码。

8)说明书所应用的公式,应将所有符号及单位注明。

计算时,将数字代入后,可直接将答案写出,不必将计算过程详细列出。

9)说明书正文之前应编写设计说明(前言)、目录。

10)说明书中附图必须有图名及说明,附表必须有表名及说明。

图、表中的所有标注必须符合制图标准。

11)说明书的章节,应按课程项目设计指导书的顺序编写。

12)说明书按统一格式装订。

装订顺序:

封面→前言→目录→正文→参考书目

2.对设计图纸的要求

1)明确反映设计内容,投影关系正确,符合工程要求;图纸上的各种设计尺寸必须准确且标注清楚。

2)符合制图标准的规定。

3)图面布置均匀整齐,图纸清洁美观,字体工整。

4)所有图纸一律用铅笔绘制或使用计算机制图。

5)说明书中的插图可不按比例绘制,要求其尺寸大体与实际情况相符。

6)插图要直接绘制在说明书纸上,说明书应留出插图的位置。

(三)以某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范本,按其标准作出设计说明书的文字、插图、表格、字号、页眉页脚及注解等,该用黑体字的要用黑体字书写。

(四)特别要求

1.设计内容不能有缺失,必须全部完成,保证设计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

2。

设计内容正确,不能出现技术上的错误,尤其不能出现严重的技术上错误。

3.设计说明书要写的丰满,不能写得太单薄,让人看不明白。

说明书一定要能够起到说明的作用,即别人能按你的设计说明书的要求,把你的设计付诸施工。

4.如果一项工程涉及到几个可用的方案,应将几个方案一一列出,并对这些方案进行综合的技术分析和经济比较,最终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国际、国内前沿技术,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设备。

如果设计中有创新、有创意、有创造,并成为你设计的亮点和闪光点,经技术论证其技术上是可行的,经过经济比较其经济上又是合理的,这样的设计将是最好的设计。

三、时间安排:

2周

四、课程项目设计考核

1.课程设计考核分两大部分。

1)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质量;说明书中各项措施可行性、可靠性。

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便宜),有新的技术创意且有应用的可行性,可增加分数。

图纸设计正确,无原则上的技术性错误,图面整洁美观。

2)设计过程中独立完成设计情况和设计资料的提交时间考核。

2.课程项目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结合课程项目设计质量评定课程项目设计考核成绩,课程项目设计成绩作为独立的学科成绩记入教学项目考核成绩。

第二部分课程项目设计大纲

前言

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矿井地面或井下、威胁矿井生产安全、造成灾害的一切非控制燃烧。

矿井火灾不容忽视,特别是煤炭的自燃情况,更加要引起各地各煤矿的高度关注。

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火灾一旦发生,轻则影响生产,重者可能烧毁煤炭资源和矿井设备,更为严重者则可能引燃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烟毒化矿井,酿成人员伤亡的重大恶性事故。

尽管当前矿井防灭火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难以杜绝矿井火灾的发生,因此,必须作好矿井的防火灭火工作,以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

本课程设计是《矿山安全工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地下火灾的发生原因与发展过程、煤炭的自燃学说,自燃的原因及发展过程,掌握地下火灾的预测、预报及预防方法和措施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地下火灾的监测、预报、预防与扑救及地下工程防灭火设计的能力。

预防性灌浆的作用:

  预防性灌浆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泥浆中的沉淀物将碎煤包裹起来,隔绝其与空气的接触;

  

(2)沉淀物充填于浮煤和冒落的岩石缝隙之间,堵塞漏风通道,减少漏风;同时,灌浆可以加速形成再生顶板,从而有利于下部分层的开采;

 (3)泥浆对已经自热的煤炭有冷却散热作用。

  别外,浆液还可以增加煤的外在水分,减缓其氧化进程。

防火灌浆设计

1.防火灌浆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1矿井概况

××集团公司××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井田面积:

东西长约9-9.5km,南北宽约3-6.1km,面积约48km。

本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型,区内地形平坦。

第四系富水性强的砂砾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微弱,主要由于煤系地层中的泥岩类地层隔水性较好。

含煤地层中主要有八层含水层,分别为钙质泥岩、泥灰岩、泥岩与泥灰岩互层、煤1油2、煤2及其底板砂岩、煤3煤4间煤4、煤4下部砂砾岩。

泥灰岩最大涌水量为150m3/h,煤l油2水的最大涌水量为300m3/h,煤2底板砂岩水的最大涌出量为51m3/h,这三层主要的含水层对主采煤层的回采造成直接的影响。

本井田西临渤海,海中也有第四系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第四系顶部为厚3.50-4.40m的淤泥,其下以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其次为粉砂岩,隔水性良好,因此海水不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不发生直接水力联系,海水与采煤关系不大。

1.2煤层赋存条件

井田内为山前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面标高0~+27m,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高,地形的自然坡度一般为千分之三左右。

第三系煤系地层总厚度为1095m,含煤地层平均总厚216m,含煤地层含煤6层,即煤上2、煤上l、煤1、煤2、煤3,及煤4,属第三系煤系地层煤上2、煤上1、煤3不可采,煤2、煤4,局部不可采。

含油页岩4层,即油1、油2、油3、油4。

可采油页岩平均总厚4.30m。

油1、油3不可采,油4为煤4底板,层位稳定,厚度不稳定,局部达可采厚度。

本井田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地形平坦。

含煤地层中主要有八层含水层,分别为钙质泥岩、泥灰岩、泥岩与泥灰岩互层、煤1油2、煤2及其底板砂岩、煤3煤4间煤4、煤4下部砂砾岩。

其中泥灰岩、煤1油2、煤2机器底板砂岩。

油2为主要可采层,其质量、结构又可分为油2上2、油2上1、油2中及油2下四层,油2上2,17勘探线以东变薄至沉缺17勘探线以西可采。

油2上1局部可采,油2中、油2下不可采。

1.3煤的碳化程度、煤岩成分、自燃倾向性及发火期

1.3.1煤的碳化程度和煤岩成分

含煤地层含煤6层,即煤上2、煤上l、煤1、煤2、煤3,及煤4,属第三系煤系地层煤上2、煤上1、煤3不可采,煤2、煤4,局部不可采。

含油页岩4层,即油1、油2、油3、油4。

可采油页岩平均总厚4.30m。

油1、油3不可采,油4为煤4底板,层位稳定,厚度不稳定,局部达可采厚度。

本井田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地形平坦。

含煤地层中主要有八层含水层,分别为钙质泥岩、泥灰岩、泥岩与泥灰岩互层、煤1油2、煤2及其底板砂岩、煤3煤4间煤4、煤4下部砂砾岩。

其中泥灰岩、煤1油2、煤2机器底板砂岩。

1.3.2自燃倾向性及发火期

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由于该区煤的燃点低,油页岩用火柴即可直接点燃。

煤层节理发育,褐煤及油页岩易自燃发火。

具有煤层自燃倾向性,矿井各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一类容易自然发火煤层。

煤2最短自然发火期为22天,一般为1-3月。

目前使用的防灭火注浆材料主要是黄土和凝胶,黄土浆主要用于采空区预防性注浆,凝胶用于封闭密闭间、小联络巷及处理高温点时使用。

1.4开采条件、地温及瓦斯

1.4.1开采条件

分别在二层煤的四采区和四层煤的一采区生产开拓,共有独立供风的生产工作面3个,即4110工作面、2408工作面以及1210撤面;备用工作面1个。

资源总量为41714.2万t,其中工业储量29284.2万t,可采储量16289.6万t,其中“三下”压可采储量13264.3万t,煤总量28511.5万t,其中工业储量22944.8万t,可采储量12631.1万t,其中“三下”压可采储量10677.4万t。

油页岩总量为13202.7万t,其中工业储量6339.4万t,可采储量3658.5万t,其中“三下”压可采储量2586.9万t。

1.4.2地温

地温的垂向变化:

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本井田在地下300m的温度为23-25℃,地温梯度3.13-3.43℃/100m;垂深500m时,温度31-33℃,地温梯度3.37-3.7℃/100m,达到一级热害区上限;垂深700m时,温度38-41℃,地温梯度3.5-3.79℃/100m,达到二级热害区上限;垂深900m时,温度高达49℃,在含煤段由于岩性复杂,煤和油页岩导热性差,低温梯度在4.6-6℃/100m,反映了井田地温是偏高的。

地温在平面上的变化:

地温从平面上看,东部和西部有明显差异。

在西部,31℃等温线分布在-500--550m水平上;在东部31℃等温线分布在-400--450m水平上。

37℃等温线在西部分布在-650-700m水平,东部则分布在-600--650m水平。

-450m水平切面的地温状况为28.9-34.2℃,平面上的变化是含煤区温度高,非含煤区温度低,东部高西部底,相差约2℃。

总之,井田属岩温型地温异常,使-450m水平以下的煤层处于一级和二级热害之中。

1.4.3瓦斯

根据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相对涌出量为1.330m3/t,绝对涌出量为6.121m3/min;二氧化碳:

相对涌出量为2.029m3/t,绝对涌出量为9.326m3/min。

定为低瓦斯矿井。

1.5矿井开拓方式和采区采区通风

1.5.1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开拓方式为中央立井分水平开拓。

矿井有三个井筒,主井、风井位于井田的浅部(-313m)副井位于井田的中部。

矿井只有一个水平,标高为-450m。

井田采用上下山开采,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壁采煤法。

煤2为综采一次采全高;煤4为综采放顶煤开采。

矿井开拓与通风系统平面图如(图3)所示,矿井开拓剖面图如(图2)

1.5.2开采情况

2002年末矿井资源总量为41714.2万t,其中工业储量29284.2万t,可采储量16289.6万t,其中“三下”压可采储量13264.3万t,煤总量28511.5万t,其中工业储量22944.8万t,可采储量12631.1万t,其中“三下”压可采储量10677.4万t。

油页岩总量为13202.7万t,其中工业储量6339.4万t,可采储量3658.5万t,其中“三下”压可采储量2586.9万t。

××煤矿分别在二层煤的四采区和四层煤的一采区生产开拓,共有独立供风的生产工作面3个,即4110工作面、2408工作面以及1210撤面;备用工作面1个,即2401上顺、2401下顺、煤4轨道巷、煤4皮带巷、4114上顺、4103下顺;独立供风硐室19个和其它独立供风井巷9个。

矿井开拓剖面图(图2)

1.5.3通风情况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副井提升兼进分,主井提升兼辅助进风,风井通风机房配备2台轴流式通风机,型号均为1K58NO.27,一台运转,一台备用。

每台主要通风机配备一台TD630/29-6型电动机,额定功率为56KW。

矿井总进风量9374.1m3/min,总回风量5924.0m3/min,总排风量9801.6m3/min,矿井需风量7308.0m3/min,矿井通风系统总阻力为1892.1Pa,矿井等积孔为4.47m2,矿井属通风容易矿井。

1.6灌浆站工作制度

地面灌浆站的工作制度应与矿井工作制度相配合,全年工作日数一般为300天,灌浆站的工作班数应按煤层的自然发火严重程度和工作面作业形式确定,日灌桨班数按2班安排,每日纯灌浆时间为10h,发火严重、需灌桨工作面多时,3班灌桨,日灌桨时间按15h计算。

矿井开拓与通风系统平面图(图3)

2.防火灌浆系统与参数确定

2.1工作面概况

2.1.1工作面参数

设计工作面为4110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886m,倾斜长度148.5m,工作面开采参数如表2-1所示,煤层综合柱状图如图1所示,顶、底板状况为:

1)直接顶为煤4的41-42段煤层,厚度2.19m,煤夹泥岩。

2)直接底为煤4的47-48段煤层,厚度3.3m,泥岩夹煤,泥岩易风化,遇水膨胀。

工作面煤尘具有爆炸性,属低瓦斯矿井。

工作面煤层易自燃,地温较高,一般在29-31℃左右。

4110工作面总体上不具备自然排水条件,根据对4110工作面涌水状况预测,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3m3/h,最大涌水量为15m3/h,工作面不具备自自然排水条件,必须安装排水能力大于15m3/h的排水系统。

4110工作面通风系统如图3所示,进、回风线路为:

进风:

付井→付井井底车场→东大巷→集中石门→煤4石门→煤4一采暗斜井→煤4一采轨道→4110上顺联络巷→4110上顺→4110工作面

回风:

工作面→4110下顺→煤4一采皮带上山→煤4总回风巷→23°上山→250总回风巷→风井。

工作面巷道布置、支护方式

(1)材料巷

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钢上挑木板梁刹顶的支护方法进行支护,采用2.5m支柱,柱下穿铁鞋,主要用于进风、运料和行人。

(2)运输巷

支护方式与材料巷相同,采用2.8m支柱,柱下穿铁鞋,主要用于回风、运输和行人。

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陷落法,机采高度为2.8米,放顶煤高度3.35米。

2.1.2防火灌浆设计基本参数

风井地面标高+3.7m,井底位于-250水平,风井到4110工作面回风巷入口距离为1850m,其余工作面参数如表2-1所示。

4110工作面煤层参数

2-1表:

煤层名称

煤4

水平名称

-450

采区名称

煤4一采区

工作面名称

4110

地面标高(m)

2.6~3.6

工作面标高(m)

-390~-420

工作面

走向长度(m)

886

倾斜长度(m)

148.5

回采面积(m2)

131571

4-3~4-6总厚(m)

4.54

设计采高(m)

6.15

4-4~4-6总厚(m)

6.15

容重(t/m3)

1.34

煤层倾角(°)

10

普氏硬度(f)

1.5

可采指数

1

变异系数(%)

5.6

灰分(%)

28.34

自然发火程度

易发火

瓦斯等级

低级

稳定程度

稳定

煤层结构

复杂

回采率(%)

89

含矸率(%)

12.2

预定可采期

7个月

循环产量(t)

871

最大涌水量(m3/h)

15

日开采循环

4

正常涌水量(m3/h)

3

生产能力(t/日)

3484

可采储量(万吨)

86.9

年生产能力(t/年)

1050000

工业储量(万吨)

97.67

2.2灌浆系统确定

煤矿的土源距煤矿风井5km,土质优良,容重1.3t/m3,属于亚粘土,塑性指数12,取土方便,矿井轻轨矿车可直接到达取土地点。

运回的土在风井附近建立机械取土机械制备泥浆站,通过水力取土,泥浆搅拌池里搅拌轮的搅拌,制成土水比达1:

2,再通过风井灌入井下。

灌浆路线为:

地面灌浆站→风井→-250总回风巷→西回风上山→煤4总回风巷→煤4一采皮带上山→4110上顺→4110工作面。

(见图4)

2.3灌浆材料的选择

灌浆材料的选择要求:

1)加入少量水能够成浆;

泥浆加入水后要能溶解成浆,不能形成团团块块或夹杂大量矸石,否则易堵管和灌浆不均匀。

 

2)泥浆的渗透性要好;

泥浆注入井下后要能够渗透,很快将媒体包裹起来。

否则等于白注。

3)不含可燃物或助燃物;

泥浆本身要不含可燃物,如黄铁矿、硫酸盐类等。

4)泥浆要易于脱水

浆要易于脱水,一般要求含砂量25-30%。

泥浆注入井下,如果不易脱水,将会大量存积于采空区工作面下顺槽,并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储备很高的能量。

当在泥浆区下部进行回采或掘进工作时,易造成溃浆事故。

5)泥土要便于开采、运输与制备

泥土要便于开采、运输与制备,要从经济上考虑。

煤矿的土源距煤矿风井5km,土质优良,容重1.3t/m3,属于亚粘土,塑性指数12,取土方便,矿井轻轨矿车可直接到达取土地点,因而采用黄土制浆。

为了提高泥浆质量,加大泥浆浓度,在制浆前将黄土充分浸泡使之粉化后再进行搅拌。

2.4地面制浆工艺流程

人工或机械取土制浆,当矿井灌浆量大,土源较远或者限于地形条件,灌浆点分散等,则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取土,建立集中灌浆站、泥浆搅拌池制备泥浆。

见(图5)

 

常用的制浆工艺主要有两种:

水力取土机械制浆法和机械搅拌制浆。

水力取土机械制浆法,多采用于制备黄泥浆,可就地取材;机械搅拌制浆常用于制浆材料距生产源距矿井较远的材料。

本设计采用机械搅拌制浆工艺。

工艺流程如下:

粉煤灰的采集→泥浆搅拌池(搅拌机)→沉淀池(滤网)→注浆池(砂浆泵)→灌浆管。

2.5灌浆方法确定

2.5.1埋管灌浆

我国煤矿采用的预防性灌浆的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

采前灌浆、随采随灌、采后灌浆等三种类型。

⑴.采前灌浆

所谓采前灌浆即是尚未开采先行灌浆。

这种灌浆方法是针对开采老窑多、易自燃、特厚煤层发展起来的。

当岩石运巷和风巷掘出以后,分层航道尚未掘送之前,按设计的位置,由岩石区段巷道开钻窝向煤层打钻以探明古窑老虚的分布和位置,然后进行采前预灌。

⑵.随采随灌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同时向采空区灌浆。

其作用一是防止遗留在采空区内的浮煤自燃;二是胶结顶板冒落的矸石,形成再生顶板,为下分层开采创造条件。

另外,它还具有防尘、降温的作用。

随采随灌的方法根据采区巷道布置方式的不同,顶板岩石冒落情况不同有多种多样。

如埋管灌浆、插管灌浆、洒浆、打钻灌浆等。

⑶.采后灌浆

开采自然发火不是十分严重的厚煤层时,可在工作面采完后,封闭停采线的上下出口,然后,在上部密闭墙上插管灌注泥浆。

其目的一是封闭采空区,其次是充填最易发生自燃火灾的停采线,以防止自燃火灾的发生。

因回风道埋管灌浆工艺最为简单,使用方便,目前使用的防灭火注浆材料主要是黄土和凝胶,黄土浆主要用于采空区预防性注浆。

因而本设计采用随采随灌的方式进行灌浆。

当工作面向前推进时,沿回风巷临时构筑木垛以保护埋入冒落区的注浆管路,灌浆管埋入冒落区15-20m,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用回柱绞车向外牵引。

随采随灌: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同时向采空区灌浆。

作用:

①防止遗留在采空区内的浮煤自燃;

②是胶结顶板冒落的矸石,形成再生顶板,为下分层开采创造条件。

③具有防尘、降温的作用。

在自然发火期较短的厚煤层开采中,这是一项必需采取的防火措施。

随采随灌的方法,根据采区巷道布置方式不同,顶板岩石冒落情况不同有多种多样。

本设计采用埋管灌浆、工作面洒浆的方法。

埋管灌浆:

如图(图6所示),当工作面向前推进时,沿回风巷临时构筑木垛以保护埋入冒落区的注浆管路,灌浆管埋入冒落区15-20m,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用回柱绞车向外牵引。

2.5.2工作面洒浆

一般是结合埋管灌浆,在灌浆管上接出一根25mm高压胶管,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向采空区均匀地喷洒一层泥浆。

作为补浆的措施,对埋管灌浆不易到达的区域进行着重的喷洒,主要是工作面的下半段。

 

2.6灌浆参数确定

根据设计资料,采用的土水比为δ=1:

2-5,灌浆系数K=0.03-0.15。

1.水土比

水土比大小取决于:

1)土质条件

土质粘度大,土质好,易成浆土水比可以大一些以取得较好的防火效果。

否则小一些,如采用页岩、矸石灌浆,土水比要小一些以防止堵管。

2)泥浆的输送距离

输送距离远,土水比可小一些防止堵管。

3)灌浆的方法

采空区埋管灌浆、打钻灌浆,土水比要小一些以免不能完全覆盖煤题;如果是工作面洒浆,土水比可以大一些以节省劳力,提高效率。

4)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越小,土水比要小一些以取得较好的流动性。

5)气候条件

夏季灌浆时,气候炎热,土水比可大一些;冬季寒冷易结冻,土水比要小一般土水比的变化范围为1:

2-1:

5。

依据本矿的实际情况,(煤层自燃发火严重),采用的水土比为1:

4。

2.灌浆系数K:

灌浆系数K:

泥浆的固体材料体积与需要灌浆的采空区空间容积之比。

在K值中反映了顶板冒落岩石的松散系数,泥浆收缩系数和跑浆系数等综合影响,它只能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而定。

对于预防性灌浆,一般取0.03-0.05。

3.取土系数—a

考虑土壤的杂质和运输的损失,取1.1

3.灌浆量计算

灌浆量的确定,主要是根据灌浆区的容积、采煤方法及地质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3.1灌浆用土量计算

3.1.1按采空区灌浆量计算

预防性灌浆量主要取决于灌浆形式,灌浆区的容积,采煤方法等因素。

采前预灌、采后封闭停采线灌浆都是以充满灌浆空间为准。

随采随灌的用土量(Qt)可按下式计算:

Qt1=K.M.L.H.C(3-1-1)

式中:

Qt1——灌浆用土量,m3;

M——煤层开采厚度,m;

L——灌浆区的走向长度,m;

H——灌浆区的倾斜长度,m;

C——煤炭回收率,%;

K——灌浆系数,即泥浆的固体材料体积与需要灌浆的采空区空间容积之比。

在K值中反映了顶板冒落岩石的松散系数,泥浆收缩系数和跑浆系数等综合影响。

对于对于预防性灌浆取0.01-0.15;对于封闭区内的灭火灌浆,可取0.1-0.3。

则:

Qt=K.M.L.H.C

3.1.2按日灌浆量计算

按灌浆区日灌浆所需用土量计算公式为:

Qt2=K.G/γ1(3-1-2)

式中:

Qt2——日灌浆所需用土量,m3;

G——矿井日产量,t,3484t;

γ1——煤炭容重,1.34t/m3;

L——工作面日进度,m。

则:

Qt2=K.G/γ1=

3.1.3矿井日用土量

矿井实际每日所需采土量为:

Qt=a﹒Qt2

式中:

Qt——灌日用土量,m3

a——取土系数,考虑土壤含有一定的杂质和开采、运输过程中的损失,a取1.1;

则:

Qt=

3.2灌浆用水量计算

灌浆用水量(Qw)可按下式计算:

Qw=Kw×Qt×δ(3-2-1)

式中:

Qw——灌浆用水量,m3;

Kw——冲洗管路用水量的备用系数,一般取1.1-1.25,取1.25;

δ——土水比,一般取2-5,取。

Qw=

3.3灌浆量计算

3.3.1灌浆用水量

灌浆用水量(Qw)可按下式计算:

Qw=Kw.Qt.δ(3-3-1)

式中:

Qw——灌浆用水量,m3;

Kw——冲洗管路用水量的备用系数,一般取1.1-1.25,

取1.25;

δ——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