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062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docx

《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docx

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

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考虑分数之外的四个因素

(2010-12-2108:

37:

28)

转载

标签:

填报高考志愿

考虑高考分数

影响志愿的因素

2011高考志愿

教育

分类:

高中学习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每年都会成为高三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填报志愿时哪些因素需要考虑?

如何填报把握更大一些?

无论考前、考中还是考后填报,也无论录取时按“志愿+分数”还是按“分数+志愿”投挡,相同高考分数的考生,只因填报了不同的志愿,其录取结果可能会产生天壤之别,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后总会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面。

 

很多考生和家长以“分数”估算志愿填报命中率并判定录取结果是否“划算”,这种惯性思维其实是一种浅表做法。

高考志愿其实是考生对人生尤其是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规划,忽视了这一点,就忽视了对考生未来长远发展的考虑。

换句话说,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除了要考虑“分数”因素,还要考虑“非分数”因素。

 

因素一:

考生现状和潜质

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成绩和潜质不同的学生应考虑的内容也要有所不同。

成绩优秀的高分考生一般长于逻辑思维,安于案前久坐或在实验室中寻求乐趣,那么最好填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专业可以偏于基础,毕业后再确定发展方向。

说通俗一点就是这些考生可以通过4年本科学习,毕业后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做出新的发展选择。

成绩较优秀高考分数也相对较高的学生(重点本科分数范围内中间段的大部分考生)填报志愿时要学校与专业并重,比较理想的是选择专门类院校的主体专业。

学校与专业不能兼顾时,如果以选择学校为主,专业要尽量靠近学校的主体专业;如果以选择专业为主,就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情况,专业最好是自己很感兴趣的专业。

对这部分学生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而言,从进入专业学习开始,大体上就决定了今后的工作领域,但学校的教育质量及各种未来可用资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学校与专业的选择上要全面权衡。

成绩在一般本科范围内的大部分考生要优先考虑专业,其次考虑学校。

这是因为一般本科院校中,除少数专门类型院校及原来隶属国家部委的学校外,其他大部分学校整体水平接近。

另外,这部分学生学业成绩虽在同一水平上,但努力程度并不同,学习潜力也不同,其优势、潜质即使个人和家长也未必认识到了,这种差异对大学的专业学习往往影响较大。

因此,选择适合于自己潜质的专业,会给个人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部分考生毕业后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量最大的在一线从事常规性技术、技术管理及业务工作的主要来源。

因此,这部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比学校的选择更重要。

准备接受高职教育的考生应主要以专业作为填报志愿的出发点。

考生要从选择职业角度出发选择专业。

在选择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有的专业虽然很热,但就业面却较窄,只有一、二个行业需要,而有的专业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就业面较宽;二是从本人的兴趣及潜能出发选择专业也是一种考虑,对于一线的技能性岗位,如果考生始终抱有足够兴趣,工作能力、习惯适于岗位需要,不仅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而且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准备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要对前途有足够信心。

比如金融、交通、物流、物业、IT、商业、电讯等行业今后必将有快速发展并会有质的进步。

这些行业的技能与管理岗位正呈融合趋势,传统意义上的蓝领白领已无明显区分。

未来几年,行业将需要大量具备一定职业技能、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

 

因素二:

考生正确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性格及行为特点。

性格决定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

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考生对自己有客观清醒的认识是填报高考志愿的首要因素。

认识自我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对选择学校及专业非常重要。

填报高考志愿时从分析自己的性格及行为特点出发,判定自己可能的职业方向,作为选择学校及专业的参考。

以高分考生为例:

有人长于逻辑思维,从问题的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开始分析,逐步找到问题的关键;有人则直接对问题的关键做出判断,再去分析各种条件和可能。

有这两种思维习惯的学生,同时看重的同一所学校或专业,其培养目标和方向可能只适合其中一人。

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选择学术研究方向、实际应用方向、还是技能方向。

举个例子:

面对一件没见过的电器,有人习惯先看说明书,有人先开机碰到问题再找说明书,而有人开机后碰到问题再打电话问别人,这反映了一个学习习惯问题,不同的人遇到同一问题探究的层面不同,因此影响着在未来工作中的定位。

有标新立异想法的学生,可能具备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

组织能力强善于与人沟通的学生,其实对专业不必过分看重,学校的整体氛围可能更具决定意义。

没有坚持长期学习思想准备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较高,医生、IT研发工程师等职业也未必适合于你。

惯于听命于人、案前久坐的学生,最典型的专业选择可能是会计、审计类。

乐于助人,不自觉地总是对旁人循循善诱的性格,适合做一名教师或社会工作者。

模仿能力强的学生学习一门应用语言应当不费力。

不同的职业,对就业者的性格行为特点实际上是有潜在要求的,选择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要注意这点。

判定自己心理承受能力。

填报高考志愿时,无论成绩多高,都要事先设定一个自己可接受的最低的学校或专业作为心理底线。

按照现在的录取投档办法,假如某批次有三个志愿,最理想的学校作为第一志愿填报估计只有六成把握,那就要做好心理准备,第二或第三志愿学校只有选报生源不足的学校才有录取把握。

这样一旦第一志愿落选,被下边的学校录取就不至于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如果不能接受这种落差,那就索性选一所有八成把握的学校作一志愿。

与学生心理承受力有关的另一问题是就业去向。

不同专业在不同体制、机制工作单位中的分布有很大差异,而在不同体制、机制下工作的人们心理压力也是有差异的。

这也是填报志愿时的考虑因素之一。

对自己性格行为特点的分析最好还是与家长、老师交流一下,可以参考测试结果,但结论还是要建立在对自己的理性分析基础上。

 

因素三:

高校学科和专业

一般说来,同样的应用方向类专业,在专门院校要比非专门院校应用特点突出。

比如读经济类专业,最好到经济类专门院校,并选择地处全国或地区经济中心城市高校。

读职业技术类专业,最好到经济发达或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并考虑毕业后就业地区对职技类专业的需求情况。

读理论性强的专业,最好到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读应用性强的专业,要注意不同学校相同学科专业的特点。

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可以是理论型的,可以是应用方向的,也可以完全是技能类的。

培养方式不同,也会带来差异。

这也是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考虑的因素。

教育部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是将专业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划分的,学生在招生专业目录上看到的都是二级学科专业,简称为“专业”。

一般说来,不同的学科门类、不同的一级学科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各自的知识体系相去甚远,而同一一级学科名下的“专业”,特别是偏重以应用为培养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会比较接近。

在大学更加强调“通才”教育、逐步放宽专业口径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学生真正进入本“专业”工作,大体要在毕业后经过两三年的实践学习,才能最后完成。

所以现在对专业的选择不必过分苛求。

另外,经济发展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结构不同。

以计算机类这个人才持续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为例,在需求结构上的差异很明显:

对高层研发人员求贤若渴,对低端应用型技术人员大量需要,但中端人才却不易找到合适位置。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影响行业发展,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

但是,不论怎样变化,有些传统专业如机械电子类、土建类、医疗类、会计类、语言类专业的社会需求量相对稳定。

对大部分考生来讲,可选择一个应用性、业务性较强的适合自己的专业作为第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再逐步积累学识与能力,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谋求新的发展。

因此,专业问题不必看得过死。

 

因素四:

院校所在地

院校所在地,主要是针对京沪等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等地的考生来说的,这些考生应该正视外地高校。

部分报考外地院校的考生一般有两种情况:

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

主动选择是说高考成绩既可以报北京地区学校也可以报外地学校,如果报考外地学校,可以提高就读学校的量级,专业选择余地也较大。

被动选择是指高考成绩在批次线附近,为保证不至于落到下一批次,选择生源不足的外地学校。

报考外地院校还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学校所在城市的环境,包括人文和自然环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学校的历史及目前的隶属关系、学校的特点、生源结构等。

对从小在北京长大又是独生子女的高中生,到外地读书也是一种挑战。

大部分到外地读书的学生,一两年后会显得比在京读书的同学成熟,各方面进步都很大。

但是,每年也有少数学生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学业。

报考外地院校首先不是分数高低的问题,而是要有勇于面对挑战,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希望自己受到全方位的锻炼,有更加丰富的大学生活。

抱有这样的想法,无论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长远的收益都会很大。

 

填报高考志愿时,各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考虑到上述四个分数之外的因素。

以后我会陆续发一些高考志愿相关的文章,欢迎各位参加2011年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朋友们多多关注我的博客哦~^_^

 

三个方面谋划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1)判定考生实力

(2010-12-1814:

37:

49)

转载

标签:

如何填高考志愿

填2011高考志愿

高考注意事项

教育

分类:

高中学习

高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家人的战争。

对于2011届高考生及其父母而言,眼下最关注的事情,除了自主招生就是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下面我介绍一下如何从三个方面来谋划高考志愿,和各位考生及家长分享一下填报高考志愿需要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第一个方面:

从“判定考生实力”方面谋划

 

   高考考生实力判定总原则:

以考生在学校或地区的排名作为确定考生报考实力的基准,将某几次考试的分数值作为填报志愿的依据是不科学的,这样做风险很大。

考生和家长更不能想当然地指望考生在高考时能够超常发挥。

 

   1.科学分析平时考试成绩判定高考实力

   研究表明,高考成绩与平时学习成绩的年级排名基本一致。

根据学生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期间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年级排名,其基本实力可以大体判定。

家长要注意对历次考试成绩稳定、波动、渐升、渐降等不同情况做符合实际的分析。

模拟考试的原则是这样的:

一模给压力,二模给信心。

一模相对偏难,二模相对偏易。

一模试题在难度、区分度、知识点、热点(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把握上更接近高考,但由于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学生变化较大。

评判高考实力一般以一模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但更重要的是考生要认真分析哪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更接近自己的真实水平。

   各区教研中心在一模二模后都要统计分数,给出相当于去年一本、二本、三本线的分数(分文、理科)。

高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一模二模成绩大体推算出在区里的位置。

假如北京海淀区2010年一模520分相当于2009年北京市一本线531分(区排名600),某个考生一模成绩是525分,则这个考生的区排名大约会在在600名以内。

 

   2.以考生的校、区排名判定高考实力

   根据考生在学校的排名,和孩子所在高中往年的升学情况作为依据选择志愿高校。

比如,北京四中每年能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在150名左右,某考生在年级排行120名左右,该考生报考北京大学则有不小的把握。

根据考生所在的区排名来选择具体高校。

比如,某高校在海淀区往年一般录取到第1000名左右,如某考生两次模拟考试成绩为区排名800名前后,如报考该校基本有把握被录取。

以上两种排名只能作为参考标准之一。

 

   3.调用各种可参考的有效信息

   

(1)填报志愿前与班主任沟通,了解自己两次模拟考试成绩的排名情况,了解本校各层次学生在历年高考中的录取档次比例数据,听取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你填报志愿的建议。

   

(2)参加高校现场咨询和高校开放日,向高校招生办询问,了解高校往年在本市、本区录取人数及名次;

   (3)高考成绩自我估分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估分相对较准,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估分往往不准,偏高者居多。

 

   4.戒躁求稳,留有余地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走出只关注提档线的误区,而应当详细了解欲报高校近三年实际录取的“实线”——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

   最低分作参考报志愿风险非常大,多半要失败。

   最高分意味着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有很大的自主性,把握大。

   平均分最重要,最有实际意义,如果某考生的考分在该校录取平均分上下,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以外的情况下可以说稳操胜券。

 

   由于考前估分误差较大.高考临床发挥无法预测等不确定因素多,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考虑周全,留有余地,求稳求准。

和去年相比刚压线却一心想跳一跳“摘苹果”,落榜的可能较大。

高考发挥超常和失常两种可能都存在。

高校招生有“大小年”之说,连续两个“大年”或连续两个“小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当年降分和提分两种情况也都可能出现。

指望高考超常发挥和招生“小年”的冒险心理是极端不科学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教训十分深刻。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超招64人的情况下,55人未录取(39人未上一本线,16人上线考生未被录取),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要对各种信息作理性科学的分析,冷静客观地判断和评价自己的实力,不要考虑面子,不要盲目攀比,不要一味追求热门专业和大城市高校,不要完全听信招生院校的现场咨询,不要受朋友或同班同学的影响,要坚定自己的选择。

   在具体操作上,中学期间学业优秀、平时考试成绩稳定、心理素质好的考生,填报志愿不用过于保守。

平时成绩起伏较大的考生、复读生,应该适当谨慎一些。

 三个方面谋划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2)级差分

(2010-12-1814:

31:

56)

转载

标签:

谋划高考志愿

填报2011高考

教育

分类:

高中学习

高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家人的战争。

对于2011届高考生及其父母而言,眼下最关注的事情,除了自主招生就是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下面我介绍一下如何从三个方面来谋划高考志愿,和各位考生及家长分享一下填报高考志愿需要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三个方面谋划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1)判定考生实力

三个方面谋划如何填报高考志愿(3)高校与专业

 

三个方面谋划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2)级差分

 

   1.什么是分数级差

 

   分数级差包括学校分数级差和专业分数级差。

 

(1)学校分数级差(又称志愿分数级差)

   指高校在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和第二志愿考生时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分数差。

即:

第二志愿考生按减去志愿级差分后的分数作为学校排分来确定录取。

   学校在招生章程中一般都表示不拒绝招收第二志愿考生,但同时又作出一些限制性规定。

   A.“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招收第二志愿考生”。

“预留招生计划5%的名额招收第二志愿考生”。

   B.设志愿分数级差。

通常级差分在30—50分之间,个别院校高达80分,但也有些高校不设志愿级差。

  

(2)专业分数级差(专业级差分)

   专业级差分一般在3—10分之间。

也有学校不设专业级差分。

   若考生的成绩未达到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则其总分减去专业级差分后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

 

   2.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招生院校当第一志愿人数比较充裕时,一般不再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

第一批重点高校录取第一志愿的人数比例很高。

重点大学第一志愿的录取比例占被录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80%左右。

   填好第一志愿极为重要。

考生和家长要将填报志愿的所有精力和准备工作,用在使所报志愿能确保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上,力争不出现失误,要慎之又慎,稳之又稳。

   如果因几分之差被一志愿院校拒绝,“下嫁”到第二志愿院校,损失的将是30分、50分,甚至80分。

同一所中学或家属院内,高考成绩差不多的两名考生,一个上了北京理工大学,一个却上了北京工商大学,就是因为后者第一志愿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而以第二志愿录取到工商大学,冒险和侥幸心理导致了重大失策。

 

   3.第二志愿不可忽视

 

   很多考生出于自信,或家长不懂第二志愿的意义,在志愿表的第二志愿一栏为空白,放弃第二志愿。

这是不应该的。

这种情况下一旦第一志愿未被录取,就会当年无学可上了。

   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院校要适当拉开档次,给第二志愿录取留下足够空间。

否则,会导致步步落空,全线崩溃。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须准确锁定能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院校。

途径有两条:

一是直接与欲报考院校联系咨询,须得到准确答复是否招收第二志愿考生,是否存在专业级差分等附加条件。

二是阅读欲报志愿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对招收第二志愿考生是如何规定的。

   北京市本科批次的第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录取。

对同一科类批次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平行志愿从A到C学校的志愿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

平行志愿投档时各学校的调档比例统一为100%,相同分数的考生符合同一所学校投档条件时同时投档。

各批次的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

 

   4.有序排列专业志愿

 

   有的考生成绩高于所报志愿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但仍未被录取。

其原因在于:

所填的几个专业录取分数都比较高,其成绩没有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或者当第一专业未被录取时,第二专业按照级差分又达不到所需分数;而且专业不服从调剂。

   对欲报高校的专业选择应从四个方面来考虑并进行排序:

考生的高考实力,考生的兴趣爱好,该校以往的录取情况,该校所规定的专业排序规则。

   要阅读《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北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和欲报院校招生宣传资料中上一年度的相关信息,就能对所报院校的专业排序作出初步判断,再向该校招生办作进一步了解并征求意见,就能选定专业及其排列顺序。

 

   5.不要指望附加分取胜

 

   各高校是按计入附加分的总分投档,但进档考生录取专业时是按实考分排序、分专业的。

   若高校按招生计划的120%提档,最终被退档的很可能是靠附加分进档的考生。

所以按实考分报志愿才有把握。

 三个方面谋划如何填报高考志愿(3)高校与专业

(2010-12-1813:

50:

33)

转载

标签:

填报高考志愿

高校与专业

高三家长角色

2011高考志愿

教育

分类:

高中学习

高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家人的战争。

对于2011届高考生及其父母而言,眼下最关注的事情,除了自主招生就是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下面我介绍一下如何从三个方面来谋划高考志愿,和各位考生及家长分享一下填报高考志愿需要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技巧。

 

三个方面谋划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1)判定考生实力

三个方面谋划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2)级差分

 

第三个方面:

从“高校和专业”方面谋划

 

   1.了解高校实力、高校相关专业实力

 

   我们可以将高校分为综合性大学(名牌综合大学)、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准综合大学(多科性综合大学)、师范类院校、专业院校等五种类型,这是很多业内人士对高校的划分,这种划分对于帮助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从总体上把握和认识高校很有实际意义。

按照国家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共分为理工类和文史类两个大类,11个学科门类,71个类别,250多个专业。

 

   理工类(4个学科门类):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

   文史类(7个学科门类):

文学、历史学、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

   理工类中的“工学”包括21个类别:

地矿类、材料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水利类、测绘类、环境安全类、化工与制药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轻工纺织食品类、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工程力学类、生物工程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公安技术类。

   其中“电气信息类”包括7个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怎样评判某个高校的实力到底怎么样?

高三家长可以从多种途经和渠道了解一下全国高校大体排名,从相关书籍或者网络上都可以了解到。

这些排名是根据各高校的教授、院士、硕士点、博士点、科研成果、科技论文、仪器设备、图书等评分排定的,大体能反映高校的办学实力。

当然,这些排名也是饱受社会各界争议的,因为不太可能做到非常科学和完善。

我想告诉各位家长的是,这些排名可以作为选择大学时的参考标准之一。

高三家长要从总体上认识高校的大体排名位置。

还要了解下列情况在排名中的特殊性:

高校合并规模越大排名越靠前;有医学院的大学排名靠前,理工科院校排名靠前。

 

   怎样评判某个专业的实力呢?

市面上同样有很多资料对全国高校专业进行了大排名,这当然也只能作为大体的参考依据。

建议高三家长要注意哪些专业是高校新开专业,哪些专业是某高校的弱势专业,如果孩子成绩一直比较好,建议尽量不要填报高校的新开专业和弱势专业。

比如:

作为北京考生,学中文专业当首选首都师范大学,其次再选择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学生物工程应先报中国农业大学,第二志愿再考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对高校和专业考察并感觉满意后,建议高三家长也要关注该高校及其相关院系和专业的师资状况,查阅有多少教授、副教授、博士点、硕士点,等等。

 

   2.仔细研究专业内涵

 

   不要从专业名称望文生义,或看这个名称属哪个行业。

最重要的是要看专业的内涵,该专业包含哪些学科,设置哪些课程(课程群),这才是决定将来从事行业和继续深造发展的核心因素,同一类别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差并不大,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2/3课程都是相同或差不多的。

在继续深造和就业时,化工、应用化学、制药、药学专业都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3.辩证对待高校与专业

 

   高三家长在帮助考生选择大学和专业时的总原则:

选择什么层次的学校由考生的高考实力来确定,选择什么方向的专业由考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来确定。

 

   家长具体考量高校和专业时,要对以下3个方面有正确、科学的了解和分析。

 

   

(1)学校和专业对学生成才的意义是倒图钉型的(图钉钉尖朝上)。

学生在综合大学里受到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熏陶多,视野宽、见识广。

学生在专业院校中得到的专业训练强,综合素质则会显得稍弱。

在中国人民大学(哲经法文历管等专业)和中国政法大学学法学专业便属专业院校类型。

   

(2)专业的选取上思路要宽,不能死盯一个专业,至少应该是两三个类别或方向。

学中文、法律、新闻专业的都可以当编辑、记者。

一个学生可能在理科方面喜欢电子、通信,在文科方面对法律有兴趣,在管理方面对工商管理有天赋,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高三家长要注意细心发现、科学启发和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高校里的专业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学校实行按院系招生,宽口径,厚基础,在大一、大二学完基础课再分专业。

如北京大学按理科试验班类、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招生。

同济大学按经济学类、生物科学类、电子信息类、环境科学类、机械类招生。

   (C)实力不同的考生在学校与专业的选择权衡上可以有所不同和侧重。

学习成绩优秀、在市重点中学年级排名前列的学生,有条件优先考虑学校,建议此类考生首选以理科、文科为主的名牌综合大学,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专业,这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上的考生,可以兼顾学校和专业,选择工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