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045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产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产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产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产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产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水产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产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水产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22200)

一、名词解释

1.菌落

参考答案:

colony,由一个或同种数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长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微生物独立群体。

2.免疫耐受

参考答案:

免疫耐受:

指正常情况下可以引起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反应的抗原而不引起免疫应答的现象或不反应状态,包括天然性和获得性两种。

3.微生物:

参考答案:

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的一群生物体。

4.培养基:

参考答案:

实验室中按照微生物营养需要配置的人工营养材料,因为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但是基本成分包括蛋白胨、牛肉浸汁、NaCl等

5.疫苗

参考答案:

疫苗(广义):

利用动物疾病病原人工制备的可以引起自动免疫用于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品,包括虫苗、菌苗、疫苗(狭义)、用于预防肿瘤和自身免疫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性制剂和生理调控制剂。

狭义疫苗指由动物病毒、衣原体等微生物制备的用于相应疫病预防的抗原性生物制品。

6.单克隆抗体

参考答案:

Monoclonalantibody,McAb,由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只针对抗原物质上某一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具有高纯度、专一性、均质性等特点。

7.免疫

参考答案:

机体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异物进行识别、排斥和清除,维持自身内外环境平衡和稳定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

8.毒力

参考答案:

Virulence或virulent,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

9.外毒素:

参考答案:

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并释放至周围环境中的一种毒性物质,多数为蛋白质类化合物质。

可以引起特定系统的特征性综合病理损害,毒性大,抗原性强,但不耐热。

10.内毒素:

参考答案:

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与菌体结合紧密而不释放于外环境中的一种脂类或者糖类毒性物质。

毒性较小,抗原性弱,能耐热。

11.抗体:

参考答案:

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血清和体液中出现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12.变态反应:

参考答案:

是机体对曾经接触过的某种抗原再次接触时所表现的异常增高的免疫应答,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

13.非特异性免疫

参考答案:

非特异性免疫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是个体生下来就有的,具有遗传性,又称先天性免疫。

14.消毒

参考答案:

应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消毒。

15.抗原

参考答案:

Ag,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反应的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抗原。

二、填空题

1.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_______、立克次氏体、_________和少数藻类等。

参考答案:

细菌、真菌、衣原体、病毒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荚膜(糖被)、鞭毛、菌毛、芽胞

3.病毒为_____________型微生物,必须在_____________内才能增殖生长。

参考答案:

非细胞型,活细胞

4.17世纪,___________制造出了显微镜,相继发现鸡霍乱、骨髓炎等病原体,建立病原微生物学说,被誉为细菌学之父,___________是分离鉴定的第一个水生动物病原菌。

参考答案:

(安东)列(吕)文虎克、杀鲑气单胞菌;

5.免疫的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免疫应答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识别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6.软骨鱼和真骨鱼类免疫器官主要包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胸腺、肾脏(头肾)、脾脏

7.按照细菌的呼吸方式可将只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参考答案:

专性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8.常用的湿热灭菌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9.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体

10.鱼类免疫器官主要包括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胸腺、肾脏(头肾)

11.完全抗原是指该抗原具备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而半抗原只具备________性。

参考答案:

免疫原性、反应原性、反应原性

12.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

13.鱼类淋巴细胞主要包括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

14.细菌按照形态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参考答案:

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15.革兰氏染色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过程。

参考答案:

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

三、单选题

1.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青霉素能阻止该物质的合成。

C

A、磷壁酸B、脂蛋白C、粘肽D、脂多糖

2.不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

C

A、皮肤屏障B、吞噬作用C、抗体D、溶菌酶

3.体液免疫是以()细胞活动为主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应答。

C

A、T细胞B、K细胞C、B细胞D、NK细胞

4.关于外毒素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C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5.抗原特异性取决于()C

A、抗原分子的物理性状B、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C、抗原分子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D、抗原分子结构的复杂

6.仔鱼通过鱼卵获得抗体的免疫属于()。

B

A、人工主动免疫B、天然被动免疫C、天然主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

7.关于乙醇的叙述,错误的有()B

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B.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

C.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D.经常用于皮肤消毒

8.检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是()。

B

A、平板凝集试验B、HA-HI试验C、试管凝集试验D、琼扩试验

9.大肠杆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为()。

B

A、无色菌落B、红色菌落C、黑色菌落D、绿色菌落

10.参与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是()。

B

A、IgDB、IgEC、IgAD、IgM

11.嗜水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对多种鱼类、两栖类等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下面哪些疾病()A

A、鲤鱼金鱼的竖鳞病B、鱼“白毛”病C、草鱼出血病D、对虾白斑综合症

12.病毒的大小的描述单位为()。

A

A、nmB、μmC、mmD、cm

13.鳗鲡赤鳍病的病原菌为()A

A、嗜水气单胞菌B、荧光假单胞菌C、巴氏杆菌D、链球菌

14.鲢鳙鱼打印病的病原菌为()A

A、嗜水气单胞菌B、荧光假单胞菌C、巴氏杆菌D、链球菌

15.香鱼红口病的病原菌为()A

A、嗜水气单胞菌B、荧光假单胞菌C、葡萄球菌D、链球菌

16.甲鱼红脖子的病原菌为()D

A、链球菌B、弹状病毒C、荧光假单胞菌D、嗜水气单胞菌

17.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D

A.螺旋体B.放线菌C.细菌D.病毒

18.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的是()D

A、接触型皮炎B、溶血性贫血C、免疫复合物病D、过敏性休克

19.免疫球蛋白分子的Fab片段能()D

A.通过胎盘B.激活补体C.结合细胞D.结合抗原

20.抗原特异性取决于()D

A、抗原分子的物理性状B、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C、抗原分子结构的复杂D、抗原分子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

21.鱼类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C

A、IgGB、IgAC、IgMD、IgE

22.与细菌毒力有关的结构和物质有:

()。

C

A、鞭毛、芽胞、毒性酶、毒素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色素

C、荚膜、菌毛、毒性酶、毒素

D、荚膜、菌毛、色素、细菌素

23、下列不属于消毒灭菌的方法是()。

C

A、高温B、紫外线C、冷冻D、甲醛熏蒸

24.细胞免疫是以()细胞活动为主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应答。

C

A、K细胞B、B细胞C、T细胞D、NK细胞

25.破伤风梭菌在显微镜下的外形是呈()。

C

A、弧形B、螺旋形C、鼓锤形D、球形

26下列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其菌落越粗糙其毒力越强是()A

A、炭疽杆菌B、葡萄球菌C、李氏杆菌D、丹毒杆菌

27.下列温度条件保存病毒毒种的最佳温度是。

()A

A、-70℃B、-20℃C、-4℃D、常温

28.抗体的生物活性不包括下列哪项()A

A、敏感性B、激活补体C、与Fc片段受体结合D、膜传递作用

29.细菌的大小的描述单位为()。

A

A、μmB、mmC、nmD、cm

30.鱼类“白毛病”的病原菌为()A

A、水霉属霉菌B、荧光假单胞菌C、巴氏杆菌D、疱疹病毒2型

31.鲑科鱼类疖疮病病原菌为()B

A、荧光假单胞菌B、杀鲑气单胞菌C、巴氏杆菌D、疱疹病毒2型

32.鱼的结节病的病原菌为()B

A、荧光假单胞菌B、杀鱼巴氏杆菌C、杀鲑气单胞菌D、疱疹病毒3型

33.一般认为草鱼和青鱼赤皮病的病原菌为()B

A、杀鱼巴氏杆菌B、荧光假单胞菌C、杀鲑气单胞菌D、疱疹病毒3型

34.草鱼、青鱼、鳙鱼、鲤的烂鳃病的病原菌()B

A、杀鱼巴氏杆菌B、鱼害粘球菌C、杀鲑气单胞菌D、疱疹病毒3型

35.下列哪个是能在体外营独立生活的、最小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B。

A、病毒B、霉形体C、螺旋体D、细菌

四、判断改错题.

1.鱼类没有淋巴结,相关功能是由后肾担当。

()

参考答案:

×,鱼类没有淋巴结,相关功能是由头肾担当

2.细胞免疫属特异性免疫,因此由致敏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效应均为特异性的。

()

参考答案:

×,细胞免疫分为特异性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由致敏淋巴T细胞产生的免疫效应为特异性的。

3.IgG是抗感染免疫的主力免疫,它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出现最早。

()

参考答案:

×,IgG是抗感染免疫的主力抗体,它在机体免疫应答中数量最多。

4.给患病动物注射高免血清是人工自动免疫。

()

参考答案:

×,给患病动物注射高免血清是人工被动免疫。

5.支原体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繁殖,其营养要求高于一般的细菌。

()

参考答案:

×,支原体在人工培养基上可以生长繁殖,其营养要求不同于一般的细菌。

6.冻干法是保存疫苗和菌种的好方法之一。

()

参考答案:

7.补体结合试验中出现溶血现象可判断为试验结果阳性。

()

参考答案:

×,补体结合试验中出现溶血现象可判断为试验结果阴性。

8.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是草鱼出血病病原之一。

()

参考答案:

9.鱼类不存在自然杀伤性细胞()

参考答案:

×,鱼类存在自然杀伤性细胞。

10.病原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两个方面。

()

参考答案:

11.鱼类淋巴细胞主要有大、小淋巴细胞两种。

()

参考答案:

12.软骨鱼和真骨鱼类都有真正的脾脏,而低等鱼类盲鳗没有脾脏。

()

参考答案:

13.硬骨鱼类的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胸腺和脾脏

参考答案:

×,硬骨鱼类的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胸腺、头肾和脾脏

14.细菌、病毒、支原体均可通过细菌滤器。

()

参考答案:

×,细菌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15.使用酒精消毒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

参考答案:

×,消毒时,浓度为70-80%的酒精消毒效果越好。

16.革兰氏染色法染成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染成蓝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

()

参考答案:

17.半抗原只有免疫原性,没有反应原性。

()

参考答案:

×,半抗原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

18.有些抗生素是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的。

()

参考答案:

五、简答题.

1.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方面(7分)。

参考答案

(1)营养物质(C源、N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2)酸碱度(多数pH7.2-7.6)

(3)温度(大多数为20-38˚C,37˚C最为适宜)

(4)渗透压(过高-质壁分离;过低-细胞胀破)

(5)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

2.简述细菌的分类依据(7分)。

参考答案

(1)根据形态特征

(2)生活方式

(3)营养特性

(4)生理生化特性

(5)对抗生素及其它化学物质的敏感性

(6)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7)抗原结构

(8)病原性

(9)遗传学特性3.简述病毒生长繁殖(复制)的过程(7分)。

3.简述病毒增殖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主要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几个阶段。

A吸附:

可逆与不可逆性吸附

B穿入:

(无囊膜的通过胞饮形式穿入、有囊膜的先膜融合再穿入)

C脱壳:

脱囊膜和脱壳是生物合成的前提,与穿入无明显区别,几乎同时进行。

D生物合成:

包括增殖隐蔽期和核酸、蛋白合成期

E装配:

病毒核酸与相关蛋白复制合成后,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组装,完成子代病毒复制。

F释放:

4.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

(1)原理:

1)G﹢菌:

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

呈蓝紫色。

2)Gˉ菌:

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2)操作方法四步。

步骤1)初染草酸铵结晶紫1~2min,水洗

2)媒染革兰氏碘液1~2min,水洗

3)脱色95%酒精脱色30S-1min,水洗

4)复染石碳酸复红1~2min,水洗

5)干燥后镜检

5.简述鱼类抗体产生的特点。

参考答案:

1)鱼类的种类、抗原种类、抗原接触途径、环境因素对鱼类抗体产生的量、持续时间和再次应答效果均有显著直接影响,免疫记忆也受到温度影响。

2)圆口鱼类产生抗体特异性和再次应答能力都较弱;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都有产生较强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和产生广泛的再次应答;真骨鱼类有较强的抗体产生能力和特异性较大提高,但是再次应答能力不强。

3)在适宜条件下,真骨鱼类能迅速产生较强的初次免疫应答,且抗体产生诱导期和持续期因鱼类差异有较大差异;

4)与哺乳动物相比鱼类再次免疫应答较弱,且初次和再次应答抗体可维持期都较短;与哺乳动物相同血清中抗体浓度最高;

5)口服免疫的免疫应答较弱。

6.简述细菌生长曲线的规律。

参考答案:

细菌生长曲线:

将一定数量接种于适合培养基中,由于生长环境的限制,以时间轴为横轴,以细菌个数(的对数值)为纵轴获得的表现其生长过程规律的曲线。

A缓慢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老期

E死亡期

7.简述病毒的分类依据。

参考答案:

A分子结构特征(大小、形状、衣壳对称性、壳粒多少、有无囊膜等)

B核酸特征:

(核酸类型;股数、节段、极性和GC含量)

8.简述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参考答案:

(1)营养物质(主要是糖类等)

(2)酸碱度(多数喜酸性,pH3-6,pH2-10也可生长)

(3)温度(大多数为20-30˚C,种类不同而不同)

(4)湿度(潮湿环境为主)

(5)气体(多数为需氧菌)

9.简述鱼类免疫接种的主要途径。

参考答案:

1)鱼类免疫接种的途径主要有浸泡法、口服、喷雾和注射等几种方法。

2)注射免疫接种:

是鱼类常用的接种方式,主要通过腹腔、胸腔或者肌肉注射进行的接种。

3)浸泡免疫接种:

是鱼类最常用的接种方法,使用方便,处理时间短,同时处理大量的鱼,且对鱼类的应激性刺激较小。

4)喷雾免疫接种:

5)口服免疫接种:

将疫苗拌在诱饵中喂鱼的接种方法。

无需捕捞鱼体,操作简单、实施方便、不受时间、地点和鱼体规格限制等优点。

缺点是鱼体消化道可能破坏抗原。

10.简述病毒性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参考答案:

在鱼群中爆发病毒性流行病常是由多种因素(如水质、水温、群体密度、饵料、体质等)相互作用造成的。

其中主要有两种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

病毒在鱼群中可通过水、饵料以及与病毒或带毒鱼接触传播。

途径:

皮肤、鳃及消化道粘膜

(2)垂直传播:

病毒经由亲鱼的精子、卵子传给鱼苗。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

1.试述嗜水气单胞菌微生物学的检测诊断。

参考答案:

1)取材:

尽量在无菌的条件下采集病料

2)涂片镜检:

取病鱼的血液脏器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3)分离培养:

采用SS琼脂,麦康凯琼脂等分离培养。

4)动物接种实验:

能使实验动物小鼠、豚鼠、家兔在接种部位出现坏死性病理变化。

5)生化试验:

6)血清学检查:

凝集反应,琼脂扩散实验,直接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等。

7)根据上述结果进行综合判定。

2.请描述一些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参考答案:

(1)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

(2)包涵体检查

(3)病毒的分离培养

(4)动物接种试验

(5)病毒的血清学试验

3.如何对疑似病毒病材料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参考答案:

(1)确诊病毒时,或将病毒分离出,或不将病毒分离出,将病毒分离出最少要做到,所接种的材料中没有细菌,同时该材料接种到本动物或实验动物后应引起病状、病变或接种鸡胚后引起鸡胚病变或鸡胚死亡或接种细胞培养物中引起细胞死亡或细胞病变。

(2)确定病毒的存在,可以检查包涵体,也可接种动物、鸡胚或细胞证明病毒的存在,或采用荧光抗体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证明某病毒的存在。

应用已知血清,用琼脂扩散实验或其他血清学方法证明被检材料中有相应的病毒抗原,酶标记抗体技术。

也可根据初步怀疑的病毒对象的基因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进行核酸检查。

(3)不将病毒分离出时,要确证有特异的病毒抗体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