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805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docx

《《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docx

《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

 

《两地主》的艺术特色研究

 

摘要:

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展现了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真实的面貌,本文就其中的一篇《两地主》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其独特的结构特点看:

该作品独特的笔记结构颇为新颖,一个个随笔故事独特又不失自然,就像是在看一个猎人的日记,没有距离感;语言特点:

作者大量的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使得作品更加亲切感人并易于被各种层次的读者理解和接受;修辞特点:

屠格涅夫在对这两位地主的描写中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各个角度描绘出了人物的多样性特征;主题思想:

《两地主》的中心思想内容便是反对农奴制。

从这四个方面对《两地主》这篇作品进行了赏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俄语,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俄罗斯文化。

关键词:

屠格涅夫;《两地主》;艺术特色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作为从事小说创作的语言大师,在俄国文学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之相媲美。

屠格涅夫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在《猎人笔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作品中屠格涅夫以独特的随笔形式,揭露了俄罗斯中部农村贵族阶级剥削和压迫农奴的种种丑相,同时也塑造出了真诚善良、机智勇敢、天性乐观的农民形象,同时《猎人笔记》也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

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

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

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

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是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

别林斯基评价该作品“从一个前人所不曾有过的角度接近了人民”。

《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两地主》就是《猎人笔记》中的一篇,作者“顺便”给大家介绍两位地主,他常去他们那里打猎的。

文中随意的描述暴露出这两个地主的丑态,并反映了整个这种阶层的人的生活状态,揭露了社会现实。

作品这么自然地吸引着人们去阅读和了解屠格涅夫的作品,欣赏其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其艺术特色,从它的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修辞特点,主题思想特点等四个方面对《两地主》这篇作品进行赏析,不仅加深了对该作品的理解,而且还对屠格涅夫的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促使我们了解俄罗斯文化,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阅读,赏析能力。

1.屠格涅夫及《两地主》的写作背景

1.1屠格涅夫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 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18年11月9日生于奥勒尔省一贵族家庭,1883年9月3日卒于巴黎。

父亲系一退职军官,母亲是个暴戾任性的女地主。

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斯帕斯克田庄度过。

1827年随全家迁居莫斯科。

1833年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翌年转圣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1837年毕业。

1838年出国在柏林大学进修哲学和古典语文。

1841年归国,供职于内务部,1847年初写了以后收入《猎人笔记》中的几篇特写。

1848年2月转往巴黎,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工人起义的血腥镇压,深感气愤。

1850年回国。

1852年果戈理逝世时,他发表了悼念文章,沙皇当局以“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他拘留一个月。

被拘留期间,他写出了抗议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表达自己坚持斗争的心志。

随后他被逐回原籍,继续受警方的监管,1853年底才获准回彼得堡。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

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

《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其中给屠格涅夫带来巨大声誉的是他由22篇特写和短篇小说组成的《猎人笔记》,全书有统一的主题,即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议。

所写的众多人物,主要可分为截然对立的两大类:

一类是作者“从以前没有任何人这样接近过的”视角去描写的农民形象,另一类则是作者怀着憎恶之情加以刻画的地主形象,通过对两类人物的不同态度和评价清楚显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

作品中对大自然富有诗意的描写和叙述中的抒情笔调,增添了它的艺术魅力。

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作家先后发表6部长篇小说,它们成了俄国19世纪40~70年代社会生活的艺术史。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

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1.2《两地主》写作背景

屠格涅夫出身于俄罗斯奥廖尔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就是一位农奴主。

这使得他自幼就亲眼目睹了地主阶级的凶残专横,心里产生了对农民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

上大学后,一系列进步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的影响,让他站到了时代浪潮的风口浪尖。

在他的一生中,俄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他跨越了贵族革命时期和平民革命时期。

19世纪初期,十二月党人起义,唤醒了俄国社会的民主思潮;50年代中期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促进了反农奴制斗争的进一步高涨;1861年农奴制改革,引起了俄国社会的剧变,为资本主义开拓了发展道路。

整个19世纪的俄罗斯“一切社会问题都归结到与农奴制度及其残余作斗争”。

屠格涅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必然要打上时代的烙印,与俄国社会的巨变紧密相连。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的《两地主》,文章描绘了一幅农奴制度下俄罗斯城镇和乡村各个阶层的生活,特别是地主和农奴的真实图画,通过对庄园里农民与地主的生活的广泛描绘,揭露了地主表面文明仁慈实际野蛮残暴的本性,对备受欺凌的农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发出了农奴也是人,而且是富有聪明才智的人的呼声,这在当时无疑是振聋发聩的。

《两地主》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问世的,这时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度的时期,是俄国社会生活处在大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俄国专制制度腐朽的本质更加暴露出来了,农奴制度的危机更加加深了。

资本主义在俄国逐渐地发展起来了,它猛烈地冲击着农奴制度,使农奴制度的经济逐渐解体了,屠格涅夫正是在俄国解放运动的深刻影响下创作了《两地主》。

2.《两地主》艺术特色的研究

2.1《两地主》的结构特点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在本作品的开始,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仿佛是在给我们讲故事,接着又给我们介绍该作品的主要人物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其中作品人物的语言非常有趣,很口语化。

而且作者巧妙地运用部分与整体及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如在《两地主》中,作者开篇是这样介绍的:

“Яужеимелчестьпредставитьвам,благосклонныечитатели,некоторыхмоихгосподсоседей;позвольтежемнетеперь,кстати(длянашегобратаписателявсёкстати),познакомитьвасещесдвумяпомещиками,укоторыхячастоохотился,слюдьмивесьмапочтенными,благонамереннымиипользующимисявсеобщимуважениемнесколькихуездов.”其中“кстати”这个词语用得颇为巧妙,读者有种感觉像是自己的一个朋友顺便说说他的见闻一样亲切和随意,更容易融入到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内在联系与外部形式的统一。

这种独特的形式和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相结合,揭露出严肃的社会问题,作者的这部作品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难怪有人说屠格涅夫是带着他的成名作《猎人笔记》正式登上文坛的。

事实上,在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坛中以狩猎为题材的随笔并不少见,但是以这种形式自然地引入社会问题是屠格涅夫的独创性,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

2.2《两地主》的语言特点

《两地主》这篇文章不仅有独特的随笔形式,还有着生动活泼的语言,这二者是紧密结合的。

屠格涅夫是一位文学语言的能工巧匠,高尔基说过,他是一位“文字的精细铸造工和雕塑家”。

在《两地主》这篇作品中,作者大量的运用了口语化及俚语化的语言,使得作品更加亲切感人并易于被各种层次的读者理解和接受。

作品中口语使用的较多,如:

“Представьтесебечеловекавысокогоикогда-тостройного,теперьженесколькообрюзглого,нововсенедряхлого,даженеустарелого,человекавзреломвозрасте,всамой,какговорится,поре.”,作者是这样描述地主ВячеславИлларионович的,这句描述一点都没有书面语言的正式和繁缛,也不符合书面语言的逻辑思维和表述形式,完全是口语。

口语化的表达方式简洁又不失生动活泼。

给读者的感觉就像是作者正站在面前给自己介绍这个人,从身高到身材的介绍,怎么想就怎么说,毫无修饰的成分。

在读这个作品的时候给我们的完全是一种轻松的感觉,虽然作者的主题是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但阅读的时候并不沉重,在一定程度上也拉近了作者和读者间的距离感。

这也是整部作品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再看看另外一个例子:

《两地主》中描写地主对地位低的人是这样说话的“«Бдарю,ПаллАсилич»,или:

«Па-ажалтесюда,МихалВаныч»олл”这就是典型的俚语,地方性色彩浓重,但是非但不影响阅读,反而增加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活泼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欣赏价值,值得注意的是:

一方面,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具有口语,俚语色彩的词,短语;另一方面,作品中的不少章节犹如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诗,就像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就的。

通常这两者是很难统一在一起的,这种熟练驾驭语言的本领令人们惊叹不已。

2.3《两地主》的修辞特点

在《两地主》这篇作品中,主要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来揭示地主阶级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恶性。

屠格涅夫在对这两位地主的描写中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各个角度描绘出了人物的多样性特征。

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对比等,使用比喻能使本体更加的形象化,突出他的特点,使人容易理解。

使用对比手法主要表现作者所要突出的东西,能够使本体更具感染力。

该作品中屠格涅夫运用的比喻形象、生动又具体。

文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

“Слюдьмиже,…(原文内容省略)чтопридаетвсейпоговоркедовольноблизкоесходствоскрикомсамца-перепела.”,将地主对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说话的声音比作雄鹌鹑的叫声,使作品更加的形象化,表达的更为生动而具体,同时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使他们体会得更为深刻和具体。

同时在本作品中对比的手法非常突出。

前文中我们提到过,作者在开篇介绍主人公时就说“слюдьмивесьмапочтенными,благонамереннымиипользующимисявсеобщимуважениемнесколькихуездов.”提出自己要介绍的是两位非常可敬的、善良的、在好几个县城受到普遍尊敬的人,而通过后来的描述我们看到的这两位地主并不是非常优秀的,甚至可以说是劣迹斑斑的。

文中描述的这两位地主以强凌弱、欺软怕硬、攀权附贵、迂腐守旧……在描写地主МардарийАполлонычСтегунов时有这样一段情节:

“—Воттэк,эвоттэк,—подхватилпомещик,—те,те,те!

те,те,те!

..Акур-тоотбери,Авдотья,”这是地主说的话,连农奴家的一只鸡都不放过,地主的残酷面目此刻毕露无疑。

该作品以辛辣的笔调揭露出旧式地主虚伪丑恶的面目,通过地主和农奴两个对立阶级的艺术形象来揭露和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中屠格涅夫以白描的手法刻画出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文中朴素的叙述和忠于现实的描写使该作品充满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作品不仅语言简洁朴实,内容也是详略得当,为了表现人物而选举的事例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尤其是对细节的选用非常细致。

王尔德称赞屠格涅夫“善于细致地选用细节”,其他欧美作家对此也交口称赞。

屠格涅夫自己说过:

“谁要是描写所有细节,那就糟了。

应该只抓住有代表性的细节。

”(屠格涅夫著,力冈译,《屠格涅夫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两地主》中有这样一幅情景:

地主МардарийАполлонычСтегунов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下人鞭打农奴的鞭子声,甚至配合着鞭子声打着节拍,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一样。

仅此一幕,地主残忍冷酷的形象特征全部展现在读者面前。

2.4《两地主》的主题思想特点

《两地主》的主题便是反对农奴制。

这种思想倾向不仅表现在对地主阶级的揭露和批判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农民的才能和精神世界的赞美上。

在揭露和批判地主阶级方面,俄国“自然派”文学奠基人、杰出作家果戈里已经作出了出色的贡献,他在《死魂灵》中已成功地刻画了从玛尼洛夫到泼留希金等系列的地主形象。

屠格涅夫继承并发展了果戈里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两地主》中不仅描写了一系列新旧地主的形象,还前所未有地描写了一些富有才干,创造力和优良品质的农民形象。

《猎人笔记》不仅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并且也是他的现实主义道路的开端。

作者通过对旧时俄罗斯农村人们日常生活图画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地主阶级的丑恶形象,给腐朽的农奴制带来严重的打击。

从现实主义生活写照到抨击腐朽的农奴制,作家是依靠对于人物心理的解析连接起来的。

作家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写反映出地主阶级的劣性,进一步推及腐朽的农奴制。

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在屠格涅夫的创作手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被作家运用的非常成功。

《猎人笔记》中有多处成功的思想描写,看看《两地主》中地主ВячеславИлларионович的例子吧,文中是这样描写他的爱好—打牌的:

Вкартыигратьонлюбит,нотолькослюдьмизваниянизшего;они-тоему:

«Вашепревосходительство»,аон-тоихпушитираспекает,сколькодушеегоугодно.Когдажемуслучитсяигратьсгубернаторомилискаким-нибудьчиновнымлицом—удивительнаяпроисходитвнемперемена:

иулыбается-тоон,иголовойкивает,ивглаза-тоимглядит—медомтакотнегоипесет...Дажепроигрываетинежалуется.他很喜欢打牌,但只是同身份低的人打;他们称他“大人”,他就随心所欲地斥责他们,骂他们,等他同省长或者别的什么要员打起牌来,他的态度就发生惊人的变化:

他笑眯眯的,又点头,又看他们的眼色—浑身散发着蜜一般的味道儿……就是输了也不埋怨。

这里并没有见到直接的心态的揭示,但是作家屠格涅夫却紧紧地抓住了现象背后的实质。

从地主的面部表情变化中、从他的语言中都能够体现出这位“可敬的、善良的、收到普遍尊敬”的地主丑恶的心灵。

皮萨列夫曾经指出,在屠格涅夫笔下,我们只看到人物心理活动所达到的结果,我们看到现象的外部方面,就是说,听见他说了些什么,看见他在生活中怎样行动,怎样对待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却找不到心理分析和人物思想的一览表。

我们只能猜想到他想了些什么,怎样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某种观念。

(《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中译本,第413页)作者没有指明而读者却能够清楚地领会到人物的心理状态,这就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结束语

《猎人笔记》几乎每一篇都要写到、至少提到地主,但此前专门写地主的篇章,除了第五篇《我邻村的地主拉其洛夫》,就是本篇了。

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

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从当勤务官升到少将,但从未打过战),所以当地主后,始终不减昔日的派头:

一个是土生土长、从未在外面任职的、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地主。

这是他们两人的共性,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

小说完全用叙述文的笔法描写了将军的其人其事;而对这个土老爷,则主要用“我”的一次访问记实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

可见小说开场白说“他们是好几个县里十分有礼貌、有善心、并受到普遍尊敬的人”,——原来这是彻底的“反话”《两地主》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

屠格涅夫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真实是其创作的主要特点之一。

屠格涅夫的描写不但在他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占有主要的地位,而且有其独特的韵律。

他认为,诗人应当是一个思想家,然而应当是一个隐蔽的思想家,他应当知道和感觉到现象的根源,但表现的只是兴盛与衰败中的现象的本身。

(《古典文艺理论译丛》1962年第三期第185页)丹麦大批评家勃兰兑斯对他的文章思想描写更是称颂备至:

“在整个欧洲文学中,很难遇到更加委婉细腻的思想描写,更加精湛完美的性格刻画。

”(屠格涅夫著,力冈译,《屠格涅夫全集》第一卷,2000:

3)屠格涅夫主要描写的是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或者场面,而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思想,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结果让读者自己体会要表达的人物心理,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是屠格涅夫思想描写的主要特征屠格涅夫曾多次声明自己的艺术原则:

我主要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最感兴趣的是人的面貌的生动活泼的真实;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现实和实况,才是作家的最高幸福,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并不符合。

屠格涅夫,《文学回忆录》)《猎人笔记》就是作者对真实的社会动向敏锐反应的产物。

屠格涅夫沿着时代的脚步真实准确地记录了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和现象。

当农奴制改革提到日程上来的时候,他写作出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的著作《猎人笔记》,在文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硕良.屠格涅夫全集第一卷[M].河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7

2.李卫红.两地主的文学价值[J].外国文学研究,2002(4):

96-97

3.李兆林.屠格涅夫研究[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6

4.[苏]尼·鲍戈斯洛夫斯基.屠格涅夫传[M].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4

5.那乌莫娃.屠格涅夫传[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9

6.屠格涅夫.猎人笔记[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

7.张普华.屠格涅夫评传[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4

8.张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下卷[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