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
教材内容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单元教学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
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4.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5.感知文体,学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教学建议
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
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写写、背背”1—2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21.乡下人家
课时
安排
共需要2课时
此为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
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
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
“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
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真是这样吗?
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
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
抄写生字、生词。
提问:
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用铅笔作上记号。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准备下节课交流
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
抄写生字、生词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教学探讨和反思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读中了解了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到了田园诗情,激发了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课题
(教学内容)
21.乡下人家
课时
安排
共需要2课时
此为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3.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2.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2.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三、全班交流: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
他读得怎么样?
好在哪里?
不足在哪里?
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
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
小练笔:
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
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
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
鸡(悠闲自得)
小河:
鸭(快乐游戏)
门前:
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
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教学探讨和反思
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到了田园诗情,激发了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课题
(教学内容)
22.牧场之国
课时
安排
共需要1课时
此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
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
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
同学们真会学习。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
读通顺了没有?
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
谁能评一下?
(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
2.师:
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
是啊!
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
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
生自由读。
师:
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
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
(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
师:
这一段说了什么?
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
师板书。
(牛多)
师:
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
(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
4.大家注意到了吗?
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
师引导总结学法:
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
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
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
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
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
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齐读课题。
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师:
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
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
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
继续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
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
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板书设计
22.牧场之国
牛马鸡猪
教学探讨和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想象了画面,感受到了异国风光。
同时积累了“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体会到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了他们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课题
(教学内容)
23.古诗词三首
课时
安排
共需要2课时
此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
继续交流诗的意思
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
背诵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探讨和反思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了内容,体会到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题
(教学内容)
23.古诗词三首
课时
安排
共需要2课时
此为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
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
塞箬蓑
斜风:
微风归:
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
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三、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
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
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
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教学探讨和反思
学生理解了《渔歌子》的词意,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想象到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能简单描述出来。
课题
(教学内容)
24.麦哨
课时
安排
共需要1课时
此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准备
《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2.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
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
“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
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
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
课后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设计
24.麦哨
欢快、柔美
教学探讨和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课题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六
课时
安排
共需要4课时
此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三、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
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
(如:
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问题探究和拓展活动
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作业设计及其它要求
背诵诗句。
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教学探讨和反思
通过词语训练,提高了学生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