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9578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docx

《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docx

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

[滨江区]高新区评价体系视野下的我区自主创新之路探讨

杭州统计信息网   2010-2-215:

44:

25

                                                   ---关于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及相关问题的分析报告

     2008年4月公布的《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新评价体系”)其最大特点是用效率等比值型指标,不用总量等规模型指标,以消除总量或规模等政策覆盖面的差异性影响。

“新评价体系”实行两年一次评价,2007年杭州高新区综合排位第九,总体上排位靠前,现根据我区2007年评价结果及发展现状作一相关分析。

一、“新评价体系”的基本概况

1、评价客体。

从2007年开始,“新指标体系”是只考虑对当年54个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44项指标的当年状况进行评价,对年度变化程度不作评价。

2、统计口径。

“新评价体系”统计对象为科技型企业。

2007年我区包含了下沙、江北所有企业以及江南科技型企业,2008年由于经济总量下滑,街道属工业、建筑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也纳入了火炬计划统计。

3、指标设置。

“新评价体系”是由4个一级指标和44个二级指标组成。

44个二级指标中39个定量指标全部是比值型强度指标,没有规模指标,消除了不同高新区产业、规模、地域上的发展差异,5个定性指标由专家根据定量指标参照高新区总体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2007年评价结果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对2007年54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共55个单位)的评价,杭州高新区综合排名第9位。

其中,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的能力第11名,产业化和规模经济能力第9名,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第5名,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18名,相关高新区排名情况见表1。

表1:

              部分全国高新区排名情况

高新区

2007年

综合排名

2007年

总收入排名

2007年

R&D排名

2008年

总收入排名

北京

1

1

1

1

上海

2

2

2

2

成都

3

9

6

8

深圳

4

5

3

6

西安

5

7

5

4

武汉

6

11

7

10

天津

7

13

8

11

广州

8

8

4

7

杭州

9

12

9

13

从上表可以得出,“新评价体系”明显偏重于创新能力的评价。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开发区综合评价明显落后。

江苏省无锡、南京、苏州、常州四个高新区均未进入前15位,苏州仅第17位,无锡、南京、常州三个均在20位以后,而这四个高新区2007年总收入排名分别为第3、4、6、20位。

二是经济实力为自主创新奠定了基础。

凡是经济规模排名靠前的高新区,其研发投入也相对较大,体现了高新区在做大做强产业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个方面的并驾齐驱。

三是体现了对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导向性。

通过评价,重点强调“自主创新、创业环境、内生增长、资源有效利用”等因素,引导高新区良性发展。

如一味重视经济规模而忽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就偏离了高新区的使命。

三、2008年杭州高新区发展基本情况

建区至今,我区已成长起一批有竞争力和有创新力的企业群体,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活跃越来越显现。

现根据火炬计划年报,2008年我区基本情况如下:

1、总收入排名全国第13位。

从收入规模排位看,我区实现总收入1444.3亿元,在54个国家高新区中排名列第13位,比2007年下降1位。

列12位的长春高新区总量为1660.9亿元,总量超出我区216.6亿元,我区差距较大;第11位的天津高新区总量为1736.8亿元,由2007年的落后我区53.1亿元反超292.5亿元,其发展较快;大连和沈阳的位次分别居第14、15位,保持不变,但与我区总量差距逐渐缩小,呈现出“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状况。

从其他经济指标看,工业总产值1020.1亿元,列第13位,比2007年后退1位;工业增加值208.3亿元,列第26位,比2007年前进5位;实现利润85.0亿元,列第12位,比2007年前进3位,上缴税费80.3亿元,列第10位,比2007年前进2位;出口创汇44.6亿美元,列第15位,比2007年后退6位。

表2:

          2008年部分高新区总收入情况

高新区

2008年(单位:

亿元)

2007年(单位:

亿元)

总收入

增幅(%)

总量排位

总收入

增幅(%)

总量排位

武汉

1760.0

34.7

10

1306.4

30.1

11

天津

1736.8

38.9

11

1250.2

29.4

13

长春

1660.9

16.4

12

1426.7

29.0

10

杭州

1444.3

10.8

13

1303.3

24.5

12

大连

1407.9

24.1

14

1134.7

28.8

14

沈阳

1300.3

20.1

15

1082.8

20.0

15

2、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

软件业较快增长,实现软件产品收入164.6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区总收入的11.4%。

数字电视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形势良好,2008年全区共有集成电路企业43家,实现收入19.6亿元,与上年持平;重点数字电视企业22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48.4亿元,同比增长44.9%。

电子商务产业异军突起,全区38家电子商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39.8%,其中收入超亿元企业4家。

动漫游戏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区动漫游戏企业数达72家,实现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45%。

其他特色产业也实现了较快增长,新能源产业增长73.6%,生物医药产业增长29.7%,环境保护产业同比增长16.0%。

而通信设备制造业受摩托罗拉设备和东信移动两家公司的大幅调整,实现收入343亿元,同比下降44.9%,占全区比重由2007年的39.1%下降至2008年的23.7%。

3、科技创新队伍素质继续提升。

2008年我区从业人数16.8万人,在54个高新区列第13位;大专以上学历人数10.0万人,列第8位,比2007年进了2位;千人拥有的大专学历以上人数为595人,列第4位,仅低于郑州(743人)、北京(690人)、西安(649人)。

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59.5%,吸引了730名留学归国人员回国创业。

全区科技活动人员达到3.5万人,占从业人员数的20.8%。

相对经济总量所在位次,我区科技队伍总体素质排名相对靠前。

表3:

     2008年杭州高新区从业人员构成情况      (单位:

人)

年份

大专以上

学历

硕士

博士

留学

人员

科技活动人员

研发

人员

中高级职称

2007年

72693

7649

629

511

25239

15071

15041

2008年

100324

9113

779

730

34978

21351

17817

增长(%)

38.0

19.1

23.8

42.9

38.6

41.7

18.5

4、内资及中小企业创新活跃。

2008年我区内资企业总收入占全区比重为55.1%首次超过外资企业,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技术收入占全区比重为76.4%,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科技人员占全区比重达到71.2%,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研发人员占全区比重为64.0%,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内资企业的加快发展已成为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8年,总收入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研发人员占其从业人数比例为22.4%,高于2007年9.6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2.7%)9.7个百分点。

2008年,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累计拥有发明专利数355件,当年申请专利405件,占全区总量的24.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190件,占全区总量的39.8%,当年授权发明专利数68件占全区的21.9%,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区最活跃的创新群体。

5、创新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

2008年,我区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49.7亿元,同比增长54.3%,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07年的17.3%提高到24.2%;技术性收入达到342.0亿元,同比增长36.7%,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07年的19.2%提高到23.7%。

企业利润率由2007年的4.5%提高到2008年的5.9%,全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4.9%上升至5.5%,这也显示出我区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四、在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科技部火炬中心2007年评价结果看,杭州高新区在企业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等15个指标方面需进一步改善。

现根据2007年、2008年全区主要统计数据,对评价结果作以下参考分析(各指标值详见附表)。

(一)科技投入不足,导致知识创造和创新能力较弱。

从评价结果看,2007年,我区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的能力列第11名,低于综合排名位次,主要原因是规模较大企业科技投入增长不快。

2007年收入前20家企业研发投入20.6亿元,占全区研发投入的58.8%,增长12.7%,研发投入增幅低于收入增幅(23.1%)10.4个百分点。

而这20家企业2007年收入占全区总量为72%。

如不计其中吉利集团数据,19家企业研发投入增长只有1.6%,其中UT研发下降22.8%。

2007年20家企业研发投入增幅(12.7%)远低于中小企业(36.8%)的增幅。

具体指标分析如下:

1、R&D投入强度仍有差距。

2007年我区研发经费投入为34.9亿元,同比增长21.0%,投入总量在54个国家高新区列第9位,“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为0.028万元,在54个国家高新区列第16位,低于广州(0.050万元)、北京(0.048万元)、深圳(0.040万元)、成都(0.037万元)、西安(0.035万元)、武汉(0.033万元)。

2008年,我区R&D经费支出为48.6亿元,同比增长39.1%,投入总量在54个国家高新区列第8位,比2007年上升1位。

2008年我区“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为0.034万元,低于深圳(0.045万元)、广州(0.043万元)、绵阳(0.043万元)、郑州(0.043万元)、合肥(0.039万元)、成都(0.036万元),列全国高新区第7位,比2007年回升9位。

在总收入增幅(10.8%)较低,R&D投入增幅(39.1%)较快的双重影响下,R&D投入强度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与先进高新区的差距仍然不小。

2、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偏慢。

我区95%以上的科技型企业是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转移成本低、组织结构灵活和创新机制高效等优势,但我区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有所减缓。

一方面,江北企业中有近15%的企业是从事IT及相关产品的销售活动,没有任何研发活动,这部分企业对全区经济、科技的贡献也就相对较小。

第二,2007年500万元以下的919家科技型企业的总收入为11.7亿元,占全区0.90%,户均收入为127万元;2008年500万元以下的1320家企业的总收入为14.4亿元,占全区1.0%,家数和比重虽有明显提高,但户均收入下降到109万元,2008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没有得到提升,户均成长性并不明显。

第三,2007年我区“每万人新注册的500万元以下科技型企业数”为19.3家,2008年降为17.9家,尤其江北科技企业注册下降了17.2%。

第四,2007年我区“人均规模以下科技型企业直接股权投资”为16.9万元,平均实收资本不足200万元,表明我区规模以下企业的实收资本较小。

2008年“人均规模以下科技型企业直接股权投资”为19.5万元,同比只提高2.6万元。

第五,2007年我区对规模以下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资助只占全区的3.7%,政府的资助绝大多数是用在规模以上企业上,“千人享有的政府对规模以下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资助”为223.3万元;2008年“千人享有的政府对规模以下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资助”达307.2万元,明显上升。

3、创新成果产出能力不强。

在知识产权方面,2007年我区累计拥有发明专利授权数682项,“千人拥有发明专利累计授权数”为5.7项,但全国最好的高新区是每千人43.5件,差距悬殊;2008年,我区累计拥有发明专利授权数上升至891项,但大多数传统企业属劳动密集型,因此“千人拥有发明专利累计授权数”有所下降,为5.3项。

由此可见,我区高新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并不强,同时提升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不可忽视。

在技术市场方面,2007年我区“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为0.14万元,;2008年,在盾安控股、阿里巴巴等公司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较快的带动下,我区“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提高至0.46万元,但与全国2007年最好的高新区人均4.1万元相比,相差仍然较大,反映我区技术的市场化应用程度和转化能力较弱。

(二)核心企业偏少,导致产业化和规模能力不强。

产业化和规模能力通常与区域核心企业发展非常有关联,2007年我区产业化和规模经济能力排第9名,与综合排名位次一致。

至2008年,杭州高新区拥有上市企业数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7家,高技术服务业企业697家,亿元企业158家,但与居于前列的其他高新区相比,不管在企业数量上还是在企业平均规模上差距不小。

1、上规模企业集聚不突出。

在亿元企业方面。

2007年我区收入超亿元企业仅为114家,与先进高新区相比分别低于北京(888家)、上海(219家)、西安(186家)、广州(169家)、武汉(141家)、成都(135家),高于深圳(111家)。

2008年达到158家,新增的44家中多数企业是传统企业。

在上市企业方面。

2007年我区上市企业仅为15家,分别低于北京(96家)、上海(33家)、西安(35家)、广州(40家)、武汉(20家)、成都(25家)。

2008年我区上市企业新增大立科技和大华股份2家,总数也只有17家。

在规模工业企业方面。

2007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为267家,分别低于北京(1880家)、上海(379家)、西安(550家)、武汉(381家)、成都(486家),仅高于广州(231家)和深圳(192家)。

2008年达到447家,50%的新增企业也是传统工业。

2、产业化的转化绩效偏低。

在新产品产出方面。

2007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总销售收入比例”为22.8%,虽然高于成都、西安、广州,但还是远低于全国最好高新区的64.2%,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34.9%的摩托罗拉设备和东信移动两企业无新产品销售。

2008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总销售收入的比例”提高至34.91%,主要是由于下沙两家企业销售的大幅下滑以及盾安控股新产品销售收入净增77亿元而出现了上升。

在创业投资方面。

2007年我区“单位直接投资形成的企业总资产”为4.15倍,2008年提高到了4.33倍,客观上看我区的投资效率和经营能力还有待增强。

在产品附加值方面。

2007年我区“工业增加值率”为14.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1%),主要是由于摩托罗拉设备和东信移动的增加值率只有1.9%,拉低了全区水平。

2008年,我区工业增加值率回升到20.4%,提升原因也是这两家企业工业总产值大幅下降的体现。

若不计两家企业,我区2007年工业增加值率为20.9%,2008年在传统工业纳入统计后提升也不明显。

3、主导产业集聚度下降。

近三年来,由于以UT、摩托罗拉、东信移动三家通信设备供应商为核心的我区通信产业的总量和效益连续大幅下滑,导致通信产业集聚度下降。

2007年我区通信产业产品销售收入为622亿元,而2008年仅为343亿元,通信产业在全区的比重由2007年的39.1%下降至23.7%,在全国高新区的份额也逐年下滑。

在我区通信产业下降的情况下,我区软件、医药、新材料及其他专用设备等方面的产业增长也不是很快,还未形成在全国的影响力。

表4:

            三家通信企业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

企业名称

总收入(亿元)

出口创汇(亿美元)

净利润(亿元)

上缴税金(亿元)

2008年

同比(%)(%)

2008年

同比(%)(%)

2008年

同比(%)(%)

2008年

同比(%)(%)

UT斯达康

46.6

-42.8

3.0

-22.0

-3.4

-39.8

1.7

20.4

摩托罗拉设备

103.3

-54.2

12.5

-52.4

7.8

-12.8

3.9

-17.5

东信移动

77.7

-21.7

9.1

-35.9

3.2

-34.8

1.9

-27.2

合计

227.6

-43.0

24.5

-44.5

7.7

-7.6

7.5

-14.1

(三)科技产出不足,限制了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

2007年,我区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列第5名,高于综合排名位次,排名较前的主要原因是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高新区出口总额的比例较高,为92.1%,仅低于深圳、广州。

但对比其他指标,我区也存在一些不足。

1、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知识产权较少。

2007年我区“千人拥有欧美日专利授权数”为5.7件,低于深圳(14.4件)、北京(13.7件)、上海(8.7件)、广州(8.3件)、西安(5.9件)、武汉(7.9件)、成都(8.0件)。

2007年我区“千人拥有欧美日注册商标数”为0.1件,低于全国最好高新区的0.6件。

2007年全区只有2家企业获得欧美日授权专利2项,4家企业获得欧美日注册商标13项。

2008年全区5家拥有欧美日专利授权数有5项,6家企业欧美日注册商标数54项,比2007年有了明显改善,但我区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主创新群体明显不够,国际竞争能力还很弱,企业国际化专利申请意识和国际技术创新能力还需提高。

2、海外融资能力有限。

这是反映高新区非外商独资企业利用外资的能力。

目前,我区共有5家企业在海外上市,属内资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企业更少,2007年我区“非外商独资企业的实收海外资本占高新区全部海外资本的比例”仅3.37%,2008年也仅为3.66%。

3、国际竞争持续能力较弱。

2007年我区出口创汇71.2亿美元,占总收入比例达39.3%,外向依存度达40%;2008年出口创汇44.5亿美元,占总收入比例下降为21.0%;2006-2008三年中,出口比例由45.2%下滑到21.0%,外向依存度大幅回落。

如不计下沙两家企业影响,2008年出口创汇也要下降29.4%,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2.3%,比2007年也要回落10.8个百分点。

表明我区企业特别是UT、华三、大和热磁等出口大户持续增长能力不强,将导致我区在以后国际竞争排名中的总体水平会有所回落。

(四)传统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将影响全区综合水平。

2008年,将传统工业、建筑业和盾安控股集团等共185家纳入火炬计划统计,新增总收入达210亿元。

2008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占统计企业总数的比例由2007年的61.0%下降至2008年的51.6%,街道属企业中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仅仅只有7家。

尽管传统企业经济总量所占比重为15%,但企业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和专利等比重不到全区的3%,“人均劳动生产率”为全区平均水平的60%。

传统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不到25.5%,远远低于科技型企业66.5%的比重,导致我区2008年“千人拥有的大专学历以上从业人数”和“千人拥有的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明显下降。

将街道属企业纳入统计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我区在评价体系中的竞争力。

在节能降耗方面,2007年我区“万元产值综合能源”为0.0380吨/标准煤,2008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调整为0.0470吨/标准煤,上升原因主要是绿能环保、华源豆制品、万事利漂染等能耗较大传统企业纳入了火炬统计,仅三家企业能耗影响超过10个百分点。

(五)相比先进高新区,总体上喜忧参半。

通过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西安、广州、武汉7个高新区进行对比,也反映出2007年我区部分评价指标结果优势和存在不足。

1、优势指标。

2007年,我区“万人拥有理工类毕业人员数”为3377人、“技术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19.2%、“高新技术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为166.8万元等三项指标均高于其他7个高新区;“新产品出口占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27.8%,仅低于上海和广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92.1%,仅低于深圳、广州;“人均营业总收入”为109.5万元,仅落后于上海;“人均研发经费投入”为13.84万元,高于北京、成都、西安、武汉。

2、落后指标。

“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57.32件)、“企业利润率”(4.5%)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率”(12.0%)等三项指标均落后于其他7个高新区;“发明专利授权占申请发明专利数比重”为14.7%,仅高于深圳和上海;“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5.7%,仅高于成都、西安、广州;“万人拥有中高职称人员数”为1263人,仅高于上海、广州;“R&D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12.7%,高于上海、西安、广州;“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21.2%,仅高于西安、广州、深圳;“科技活动人员人均科技活动经费”为20.52万元,仅高于北京、西安、武汉。

部分指标与全国高新区数据的差距相比见表5。

表5:

  2007年部分指标与全国高新区平均值(最高值)的对比

序号

指标名称

平均值

(或最高值)

我区

1

企业利润率(%)

5.8(平均值)

4.5

2

规模工业企业利润率(%)

5.4(平均值)

3.8

3

高技术服务业利润率(%)

8.7(平均值)

7.4

4

千人拥有研发人员(人/千人)

233.7(最高值)

126.6

5

千人拥有大专以上从业人员(人/千人)

756.6(最高值)

608.2

6

千人拥有高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千人)

464.1(最高值)

373.2

7

千人拥有科技经费筹集(万元/千人)

8657(最高值)

4676

8

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元/万元)                      

498(最高值)

280

9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64.2(最高值)

22.8

10

千人拥有发明专利授权数(件/千人)

43.5(最高值)

5.7

11

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元/人)

41574(最高值)

1403

12

千人拥有欧美日注册商标数(件/千人)

0.6(最高值)

0.1

五、应对“新评价体系”的五点思考

“新评价体系”指标种类错综复杂,关联性较高,采集渠道多,可以说评价结果很难客观地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对照先进高新区,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一)我区今后几年经济规模和评价位次上升空间有限

2004年我区技工贸总收入在全国排位第11位,达到历史最高位,并连续三年不变,这也说明我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已明显不足。

虽然我区技工贸总收入由2004年的679亿上升到2008年的1441亿,年均增长20.6%,但增速还是明显落后全国高新区同期24.5%的平均增速,我区于2007年和2008年连续后退1位,2008年回到了第13位,今后几年估计还会继续回落。

近三年,我们在统计方法上也连续作了调整,2007年将吉利集团纳入范围,2008年将传统工业、建筑业和盾安控股集团纳入范围。

同时,统计报表上报方式也作了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