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学设计之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466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迟到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迟到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迟到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迟到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迟到教学设计之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迟到教学设计之四.docx

《迟到教学设计之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迟到教学设计之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迟到教学设计之四.docx

迟到教学设计之四

迟到》教学设计之四

  材分析本文以朴实细腻的描写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为上学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

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本文及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实践。

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及她后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懂得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时,除了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帮助,还要有个人主观的努力。

基于以上目的,在学文前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林海音的作者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及创作成就等,针对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教师可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阅读课文,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感悟出作者是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与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2.抓住关键性词句,体会插叙写法的作用。

  3.使学生懂得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

  4.学文后练笔,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重、难点

  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运用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了解她的文艺创作及成就。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方法1:

  师:

人无完人,人都会犯错,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

当你做错事时,你的家人是怎么对待你的?

现在你改过来了吗?

(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互相交流,说一说)

  师:

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误——迟到,我们一起看看她的经历吧。

(板书课题)

  方法2:

  提前布置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初显身手”的采访,课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谈谈“你自己是如何面对错误的?

你尊敬的人(或你的亲人)是怎么对待你的错误的?

”学生谈后,适时引出课文。

注意控制好交流时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分自然段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自己选择读书方式,自由读文,读后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四、比较阅读,感悟重点

  1.学习2~14自然段,感受父亲的严厉。

  师:

“我”最初是如何犯下和对待迟到的错误的?

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找出有关句段,并在句子旁边用简单的话批注自己的想法与理解,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父亲之所以严厉的训斥我,原因是什么?

”(学生默读有关自然段,并做出批注,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小组间讨论问题,教师巡视,相机引导)

  师:

谁来代表你的小组向全班汇报?

可以用书上的话,如果能加进你们组交流后新的理解或想法更好。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人补充,教师对有新意的回答给予赞赏)

  师:

文章开头写到“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对于“我”的错误,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父亲“严厉的管教”的?

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按要求边读边圈画相关的句子,师巡视)

  师:

谁愿意来朗读表现父亲严厉管教的句段?

大家细心听然后评价她读的怎么样?

  (指名学生朗读有关内容,可能有的学生会抓住7~11自然段中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的语句去读比如“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起!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抄起一把鸡毛掸子……”等等;也可能会有学生抓住12—13段中描写“我”的行为感受的语句来读比如“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等等,这都是正确的,只要学生能读出真情实感,都要给予鼓励)

  预设:

在初读课文后,也许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看法,认为“小作者不该挨打”,针对这种疑议的出现,教师可这样引导。

  师:

请同学们先阅读11、12、13自然段,画出“我”挨打的关键词语句。

  (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到描写比如打的动作、声音等的有关语句)

  师:

刚才有人提出了认为“我”不该挨打,那么“我”究竟是否该打呢?

  (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

  师:

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那就让我们以“我”是否该挨打为话题来一次辩论吧。

  (学生中意见不同的双方陈述自己的理由,大家在辩论中会说出“我”犯下错误的原因及对待错误的态度,以及父亲打“我”的原因)

  师:

(学生辩论差不多时)大家所陈述的似乎各有道理,那么父亲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严厉的态度对待女儿呢?

请同学们思考。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注意启发学生懂得父亲的严厉正是为了让女儿敢于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

  2.学习15~18自然段,感受父亲的慈爱。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15~18自然段,把后来父亲的态度与前面进行对比,读后,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和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

  (学生自读,将这部分内容与上文对照理解,认真思考,和同桌谈自己的认识)

  师:

假如你就是当年的林海音,爸爸到学校给你送来了花夹袄和两个铜板,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心情如何?

  师:

还记得在课前同学们自学的畅所欲言中的词语吗?

(把“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等词语板书在黑板上)一会儿在谈体会时,看谁能用到有关的词语来说一说?

  (学生与作者换位思考,在比较阅读后,谈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

对于能

  运用畅所欲言中的词语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赞扬)

  师:

书中有两幅截然不同的插图,请同学们细细的观察,想一想,文中的父亲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父亲呢?

(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及互相补充中,明白父亲的严厉和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3.学习19自然段,体会感激之情。

  师:

课前,大家收集到了许多关于作者林海音的资料,谁来给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林海音?

(指名几个学生介绍关于作者的作品及成就,教师也把收集到的相关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

  师:

正是因为有了父亲这份严厉而又慈祥的爱,使本文的作者林海音从小就学会了正确的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长大后才成了一个优秀的女作家,让我们齐读19自然段,感谢这位好父亲吧。

(学生集体诵读,在读中既深化理解,又品味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五、兼顾首尾,学习写法

  引导学生抓住开头的“有一件事我永远也忘不了——”与结尾的“后来怎么样了,我已不记得”两个关键句,体会文章插叙的写法及作用,鼓励学生学习运用。

  六、课后练笔,升华认识

  方法1:

在课文17自然段后,以第一人称的方法续编,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想法(也许是生气、也许是委屈、也许是感动)

  方法2:

写读文后的心得体会,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总评: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经历,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

本文中的父亲对作者认识和改正错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这一中心,教师采用了直接插入重点部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充分的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大胆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读文、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

同时还注意把“语文天地”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了课文的教学中。

此外,北师大版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充分的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唤醒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材分析本文以朴实细腻的描写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为上学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

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本文及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实践。

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及她后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懂得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时,除了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帮助,还要有个人主观的努力。

基于以上目的,在学文前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林海音的作者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及创作成就等,针对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教师可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阅读课文,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感悟出作者是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与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2.抓住关键性词句,体会插叙写法的作用。

  3.使学生懂得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

  4.学文后练笔,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重、难点

  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运用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了解她的文艺创作及成就。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方法1:

  师:

人无完人,人都会犯错,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

当你做错事时,你的家人是怎么对待你的?

现在你改过来了吗?

(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互相交流,说一说)

  师:

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误——迟到,我们一起看看她的经历吧。

(板书课题)

  方法2:

  提前布置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初显身手”的采访,课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谈谈“你自己是如何面对错误的?

你尊敬的人(或你的亲人)是怎么对待你的错误的?

”学生谈后,适时引出课文。

注意控制好交流时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分自然段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自己选择读书方式,自由读文,读后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四、比较阅读,感悟重点

  1.学习2~14自然段,感受父亲的严厉。

  师:

“我”最初是如何犯下和对待迟到的错误的?

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找出有关句段,并在句子旁边用简单的话批注自己的想法与理解,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父亲之所以严厉的训斥我,原因是什么?

”(学生默读有关自然段,并做出批注,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小组间讨论问题,教师巡视,相机引导)

  师:

谁来代表你的小组向全班汇报?

可以用书上的话,如果能加进你们组交流后新的理解或想法更好。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人补充,教师对有新意的回答给予赞赏)

  师:

文章开头写到“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对于“我”的错误,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父亲“严厉的管教”的?

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按要求边读边圈画相关的句子,师巡视)

  师:

谁愿意来朗读表现父亲严厉管教的句段?

大家细心听然后评价她读的怎么样?

  (指名学生朗读有关内容,可能有的学生会抓住7~11自然段中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的语句去读比如“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起!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抄起一把鸡毛掸子……”等等;也可能会有学生抓住12—13段中描写“我”的行为感受的语句来读比如“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等等,这都是正确的,只要学生能读出真情实感,都要给予鼓励)

  预设:

在初读课文后,也许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看法,认为“小作者不该挨打”,针对这种疑议的出现,教师可这样引导。

  师:

请同学们先阅读11、12、13自然段,画出“我”挨打的关键词语句。

  (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到描写比如打的动作、声音等的有关语句)

  师:

刚才有人提出了认为“我”不该挨打,那么“我”究竟是否该打呢?

  (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

  师:

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那就让我们以“我”是否该挨打为话题来一次辩论吧。

  (学生中意见不同的双方陈述自己的理由,大家在辩论中会说出“我”犯下错误的原因及对待错误的态度,以及父亲打“我”的原因)

  师:

(学生辩论差不多时)大家所陈述的似乎各有道理,那么父亲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严厉的态度对待女儿呢?

请同学们思考。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注意启发学生懂得父亲的严厉正是为了让女儿敢于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

  2.学习15~18自然段,感受父亲的慈爱。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15~18自然段,把后来父亲的态度与前面进行对比,读后,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和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

  (学生自读,将这部分内容与上文对照理解,认真思考,和同桌谈自己的认识)

  师:

假如你就是当年的林海音,爸爸到学校给你送来了花夹袄和两个铜板,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心情如何?

  师:

还记得在课前同学们自学的畅所欲言中的词语吗?

(把“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等词语板书在黑板上)一会儿在谈体会时,看谁能用到有关的词语来说一说?

  (学生与作者换位思考,在比较阅读后,谈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

对于能

  运用畅所欲言中的词语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赞扬)

  师:

书中有两幅截然不同的插图,请同学们细细的观察,想一想,文中的父亲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父亲呢?

(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及互相补充中,明白父亲的严厉和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3.学习19自然段,体会感激之情。

  师:

课前,大家收集到了许多关于作者林海音的资料,谁来给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林海音?

(指名几个学生介绍关于作者的作品及成就,教师也把收集到的相关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

  师:

正是因为有了父亲这份严厉而又慈祥的爱,使本文的作者林海音从小就学会了正确的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长大后才成了一个优秀的女作家,让我们齐读19自然段,感谢这位好父亲吧。

(学生集体诵读,在读中既深化理解,又品味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五、兼顾首尾,学习写法

  引导学生抓住开头的“有一件事我永远也忘不了——”与结尾的“后来怎么样了,我已不记得”两个关键句,体会文章插叙的写法及作用,鼓励学生学习运用。

  六、课后练笔,升华认识

  方法1:

在课文17自然段后,以第一人称的方法续编,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想法(也许是生气、也许是委屈、也许是感动)

  方法2:

写读文后的心得体会,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总评: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经历,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

本文中的父亲对作者认识和改正错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这一中心,教师采用了直接插入重点部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充分的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大胆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读文、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

同时还注意把“语文天地”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了课文的教学中。

此外,北师大版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充分的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唤醒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材分析本文以朴实细腻的描写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为上学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

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本文及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实践。

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及她后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懂得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时,除了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帮助,还要有个人主观的努力。

基于以上目的,在学文前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林海音的作者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及创作成就等,针对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教师可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阅读课文,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感悟出作者是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与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2.抓住关键性词句,体会插叙写法的作用。

  3.使学生懂得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

  4.学文后练笔,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重、难点

  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运用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收集关于作者的资料,了解她的文艺创作及成就。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方法1:

  师:

人无完人,人都会犯错,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

当你做错事时,你的家人是怎么对待你的?

现在你改过来了吗?

(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互相交流,说一说)

  师:

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误——迟到,我们一起看看她的经历吧。

(板书课题)

  方法2:

  提前布置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初显身手”的采访,课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谈谈“你自己是如何面对错误的?

你尊敬的人(或你的亲人)是怎么对待你的错误的?

”学生谈后,适时引出课文。

注意控制好交流时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分自然段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自己选择读书方式,自由读文,读后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四、比较阅读,感悟重点

  1.学习2~14自然段,感受父亲的严厉。

  师:

“我”最初是如何犯下和对待迟到的错误的?

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找出有关句段,并在句子旁边用简单的话批注自己的想法与理解,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父亲之所以严厉的训斥我,原因是什么?

”(学生默读有关自然段,并做出批注,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小组间讨论问题,教师巡视,相机引导)

  师:

谁来代表你的小组向全班汇报?

可以用书上的话,如果能加进你们组交流后新的理解或想法更好。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人补充,教师对有新意的回答给予赞赏)

  师:

文章开头写到“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对于“我”的错误,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父亲“严厉的管教”的?

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按要求边读边圈画相关的句子,师巡视)

  师:

谁愿意来朗读表现父亲严厉管教的句段?

大家细心听然后评价她读的怎么样?

  (指名学生朗读有关内容,可能有的学生会抓住7~11自然段中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的语句去读比如“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起!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抄起一把鸡毛掸子……”等等;也可能会有学生抓住12—13段中描写“我”的行为感受的语句来读比如“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等等,这都是正确的,只要学生能读出真情实感,都要给予鼓励)

  预设:

在初读课文后,也许有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看法,认为“小作者不该挨打”,针对这种疑议的出现,教师可这样引导。

  师:

请同学们先阅读11、12、13自然段,画出“我”挨打的关键词语句。

  (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到描写比如打的动作、声音等的有关语句)

  师:

刚才有人提出了认为“我”不该挨打,那么“我”究竟是否该打呢?

  (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意见)

  师:

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那就让我们以“我”是否该挨打为话题来一次辩论吧。

  (学生中意见不同的双方陈述自己的理由,大家在辩论中会说出“我”犯下错误的原因及对待错误的态度,以及父亲打“我”的原因)

  师:

(学生辩论差不多时)大家所陈述的似乎各有道理,那么父亲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严厉的态度对待女儿呢?

请同学们思考。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注意启发学生懂得父亲的严厉正是为了让女儿敢于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

  2.学习15~18自然段,感受父亲的慈爱。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15~18自然段,把后来父亲的态度与前面进行对比,读后,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和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

  (学生自读,将这部分内容与上文对照理解,认真思考,和同桌谈自己的认识)

  师:

假如你就是当年的林海音,爸爸到学校给你送来了花夹袄和两个铜板,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心情如何?

  师:

还记得在课前同学们自学的畅所欲言中的词语吗?

(把“反思 抱歉 后悔 惭愧 内疚 自责”等词语板书在黑板上)一会儿在谈体会时,看谁能用到有关的词语来说一说?

  (学生与作者换位思考,在比较阅读后,谈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

对于能

  运用畅所欲言中的词语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赞扬)

  师:

书中有两幅截然不同的插图,请同学们细细的观察,想一想,文中的父亲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父亲呢?

(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及互相补充中,明白父亲的严厉和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3.学习19自然段,体会感激之情。

  师:

课前,大家收集到了许多关于作者林海音的资料,谁来给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林海音?

(指名几个学生介绍关于作者的作品及成就,教师也把收集到的相关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

  师:

正是因为有了父亲这份严厉而又慈祥的爱,使本文的作者林海音从小就学会了正确的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长大后才成了一个优秀的女作家,让我们齐读19自然段,感谢这位好父亲吧。

(学生集体诵读,在读中既深化理解,又品味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五、兼顾首尾,学习写法

  引导学生抓住开头的“有一件事我永远也忘不了——”与结尾的“后来怎么样了,我已不记得”两个关键句,体会文章插叙的写法及作用,鼓励学生学习运用。

  六、课后练笔,升华认识

  方法1:

在课文17自然段后,以第一人称的方法续编,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想法(也许是生气、也许是委屈、也许是感动)

  方法2:

写读文后的心得体会,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总评: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经历,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

本文中的父亲对作者认识和改正错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这一中心,教师采用了直接插入重点部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充分的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大胆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读文、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