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378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9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篇.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篇.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篇.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篇

第一单元 针灸学发展概况

  1.针灸学发展简史。

  2.针灸学代表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内容特点。

  【经典习题纵览】

  1.最早制作针灸铜人模型的医家是

  A.皇甫谧B.孙思邈C.王惟一D.杨继洲E.李学川

『正确答案』C

第二单元 经络系统的组成

  【考点纵览】

  一、经络系统

  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二、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1.十二经脉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与六脏相配的六条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与六腑相配属的六条阳经(六阳经),分布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具体表述如下:

按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分别分成前、中、后三条区线。

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3.十二经脉表里、络属、走向与交接: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由于脏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因此,十二经脉之阴经与阳经亦有明确的脏腑属络和表里关系。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阴阳配对,这样就在脏腑阴阳经脉之间形成了六组表里属络关系。

  【经典习题纵览】

  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下列哪些内容

  A.阴阳、五行、脏腑B.五行、手足、阴阳C.手足、阴阳、脏腑D.脏腑、手足、五行E.以上均非

『正确答案』C

  2.手、足三阳经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

  A.阳明在前,太阳在侧,少阳在后B.太阳在前,少阳在侧,阳明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侧,太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侧,少阳在后

『正确答案』D

  3.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寸段的分布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正确答案』D

  4.手阳明经、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A.目内眦旁B.目外眦旁C.鼻翼旁D.口角旁E.颧骨旁

『正确答案』C

  5.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

  A.胸部B.腹部C.胸腹部D.四肢内侧E.指(趾)内侧端

『正确答案』A

  6.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

  A.目外眦B.目内眦C.目中D.目内眦下E.目外眦上

『正确答案』B

  7.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

  A.胸部B.腹部C.胸腹部D.四肢内侧E.指(趾)内侧端

『正确答案』E

 三、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名称: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

 2.奇经八脉的循行:

奇经八脉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纵横交错的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3.奇经八脉的作用:

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若喻十二经脉如江河,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

  【经典习题纵览】

  1.“十二经之海”是指

  A.督脉B.任脉C.冲脉D.带脉E.阴维脉

『正确答案』C

『评析』因冲脉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或“血海”。

  2.“阳脉之海”指的是

  A.阳跻脉B.阳维脉C.带脉D.督脉E.冲脉

『正确答案』D

『评析』因督脉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

3.被称作“血海”的经脉

A.足阳明经B.任脉 C.督脉D.冲脉E.足太阴经

『正确答案』D

  4.被称作“五脏六腑之海”的经脉是

  A.足阳明经B.任脉C.督脉D.冲脉E.足太阴经

『正确答案』D

 四、十五络脉

  1.十二经脉和任、督脉各自别处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l5条,成为十五络脉。

  2.十五络脉循行分布特点:

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走向阳经,阳经别络走向阴经。

  十五络脉的作用:

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躯干部的任脉别络、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

  【经典习题纵览】

  外邪由皮毛传入脏腑的途径,依次是

 A.络脉一孙脉一经脉B.孙脉一经脉一络脉C.经脉一孙脉一络脉D.络脉一经脉一孙脉E.孙脉一络脉一经脉

『正确答案』E

五、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

  1.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

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颈部(出),在头颈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

  2.十二经别的作用:

由于十二经别有离、入、出、合于人体表里之间的特点,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

  评析: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第三单元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作用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说明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

3.指导针灸治疗。

  【经典习题纵览】

  太阳经头痛一般表现在

  A.顶部B.颞部C.顶颞部D.前额部E.后枕部

『正确答案』E

『评析』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

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第四单元 腧穴的分类和治疗作用

 一、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1.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2.近治作用:

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临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3.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

  【经典习题纵览】

  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

  A.奇经八脉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D.十二皮部

  E.十五络脉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

『正确答案』B

第五单元 特定穴

  一、五输穴

1.五输穴的概念:

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五输穴”。

2.五输穴名称及五行属性。

3.五输穴的主治及应用。

  【经典习题纵览】

  1.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金”的是

  A.少府B.大陵C.阳溪D.后溪E.经渠

『正确答案』E

『评析』按照“阴井木”:

“阳井金”的规律进行配属,经渠为手太阴肺经的经穴。

  2.曲池在五输穴中,属

  A.井穴B.荥穴C.合穴D.经穴E.输穴

『正确答案』C

  3.太溪在五输穴中,属

  A.井穴B.荥穴C.合穴D.经穴。

E.输穴

『正确答案』E

  4.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火”的是

  A.少府B.大陵C.后溪D.曲泉E.经渠

『正确答案』A

『评析』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进行配属,少府为手少阴经的荥穴。

  5.在五输穴中,合穴主要治疗

  A.心下满B.身热C.体重节痛D.喘咳寒热E.逆气而泄

『正确答案』E

  6.在五输穴中,荥穴主要治疗

  A.心下满B.身热C.体重节痛D.喘咳寒热E.逆气而泄

『正确答案』B

『评析』《难经·六十八难》: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7.五输穴中所行为

  A.井B.荥C.输D.经E.合

『正确答案』D

二、原穴、络穴

  1.原穴、络穴概念。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2.原穴、络穴名称及归经。

  3.原穴、络穴的主治及应用。

  【经典习题纵览】

  1.足少阳胆经的络穴是

  A.丰隆B.大钟C.飞扬D.光明E.蠡沟

『正确答案』D

  2.足阳明胃经的原穴是

  A.内庭B.陷谷C.冲阳D.解溪E.丰隆

『正确答案』C

  3.心包经的原穴是

  A.神门B.间使C.大陵D.内关E.太渊

『正确答案』C

  4.心经的络穴是

  A.少府B.神门C.阴郄D.灵道E.通里

『正确答案』E

  5.脾之大络,名为

  A.天池B.俞府C.鸠尾D.大包E.虚里

『正确答案』D

  6.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腧穴是

  A.太渊B.合谷C.后溪D.内关E.阳池

『正确答案』D

  7.既是原穴,又是八会穴的腧穴是

  A.太渊B.合谷C.后溪D.内关E.阳池

『正确答案』A

  8.络穴主要治疗

  A.五脏六腑病证B.表里经脉病证C.五脏病证D.六腑病证E.急性病证

『正确答案』B

『评析』络穴是络脉从本经别出的部位,络穴除可治疗其络脉的病症外,由于十二络脉具有加强表里两经联系的作用,因此,络穴又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症。

  9.原穴主要治疗

  A.五脏六腑病证B.表里经脉病证C.五脏病证D.六腑病证 E.急性病证

『正确答案』A

『评析』《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

“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也。

  10.下列属于原络配穴法的是

  A.合谷、偏历B.太溪、大钟C.太渊、列缺D.合谷、列缺E.冲阳、丰隆

『正确答案』D

三、背俞穴、募穴

  1.背俞穴、募穴的概念。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又称为“俞穴”。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

  2.背俞穴、募穴名称及归属。

  3.背俞穴、募穴的主治及应用。

  【经典习题纵览】

  1.采用背俞穴治疗骨蒸、潮热,应首选

  A.肝俞B.肺俞C.脾俞D.三焦俞E.心俞

『正确答案』B

  2.大肠的募穴是

  A.中脘B.天枢C.巨阙D.膻中E.中极

『正确答案』B

  3.心包的募穴是

  A.中脘B.天枢C.巨阙D.膻中E.中极

『正确答案』D

  4.用背俞穴治疗耳聋,应首选

  A.肺俞B.三焦俞C.肝俞D.肾俞E.脾俞

『正确答案』D

『评析』肾开窍于耳,。

肾气和肾精的充足是耳之听聪的基础,耳鸣、耳聋之虚证责之于肾。

四、八会穴

  1.八会穴的概念: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

2.八会穴名称: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3.八会穴的应用。

  【经典习题纵览】

  1.八会穴中的脉会穴是

  A.阳陵泉B.悬钟C.太渊D.膻中E.中脘

『正确答案』C

  2.八会穴中的筋会穴是

  A.足三里B.阳陵泉C.悬钟D.足临泣E.公孙

『正确答案』B

五、郄穴

  1.郄穴的概念: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

  2.郄穴名称。

  3.郄穴的主治及应用。

  【经典习题纵览】

  1.膀胱经的郄穴是

  A.中都B.外丘C.梁丘D.地机E.金门

『正确答案』E

  2.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是

  A.地机B.养老C.外丘D.郄门E.粱丘

『正确答案』B

  3.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

  A.地机B.养老C.外丘D.郄门E.梁丘

『正确答案』E

  4.患儿,女,l0岁。

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恶心呕吐,腹部平软。

用特定穴治疗,应首选

  A.原穴D.络穴C.背俞穴D.郄穴E.下合穴

『正确答案』D

『评析』郄穴是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重要穴位,尤其在治疗急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六、下合穴

  1.下合穴的概念:

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2.下合穴名称。

  3.下合穴的主治及应用。

  【经典习题纵览】

  1.下合穴中可治疗肠痈、痢疾的是

  A.足三里B.上巨虚C.下巨虚D.委中E.阳陵泉

『正确答案』B

『评析』病在大肠,故取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以通调肠腑。

  2.膀胱经的合穴是

  A.上巨虚B.下巨虚C.足三里D.委阳E.行中

『正确答案』D

七、八脉交会穴

  1.八脉交会穴的概念: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又称“交经八穴”。

  2.八脉交会穴名称。

  3.八脉交会穴的主治及应用。

  【经典习题纵览】

  1.在八脉交会中,与后溪相通的奇经是

  A.任脉B.督脉C.阳维脉D.阳娇脉E.冲脉

『正确答案』B

  2.与公孙穴相通的奇经是

  A.冲脉B.带脉C.阴维脉D.阴跻脉E.任脉

『正确答案』A

  3.八脉交会穴中通带脉的是

  A.足三里B.阳陵泉C.悬钟D.足临泣E.公孙

『正确答案』D

  4.在八脉交会穴中,通任脉的是

  A.后溪B.公孙C.太渊D.列缺E.内关

『正确答案』D

  5.临床上八脉交会穴经常上下配合应用,其中主治心、胸、胃病证的一组穴位是

  A.中脘、内关B.公孙、内关C.列缺、照海D.后溪、申脉E.外关、足临泣

『正确答案』B

八、交会穴

  1.交会穴的概念:

两经或数经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

  2.交会穴的应用。

  【经典习题纵览】

  1.翳风穴位于

  A.胸锁乳突肌后缘,平下颌角处B.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C.乳突后下方凹陷中

  D.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E.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正确答案』B

  补充内容:

  五输穴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是对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

“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阴经五输穴表

六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少阴心经(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手厥阴心包经(相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足太阴脾经(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厥阴肝经(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足少阴肾经(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阳经五输穴表

六阳经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手阳明大肠经(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手太阳小肠经(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足阳明胃经(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本经子母补泻取穴表

五行

君火

相火

脏腑

大肠

膀胱

小肠

心包

三焦

母穴

太渊

大肠

复溜

至阴

曲泉

侠溪

少冲

后溪

中冲

中渚

大都

解溪

子穴

尺泽

二间

涌泉

束骨

行间

阳辅

神门

小海

大陵

天井

商丘

厉兑

十二原穴表

经脉(阴经)

原穴

经脉(阳经)

手太阴肺经

太渊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阴心经

神门

腕骨

手太阳小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阳池

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阴脾经

太白

冲阳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阴肾经

太溪

京骨

足太阳膀胱经

足厥阴肝经

太冲

丘墟

足少阳胆经

十五络穴表

手太阴肺经

列缺

手少阴心经

通里

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

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

手太阳小肠经

支正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

足太阴脾经

公孙

足少阴肾经

大钟

足厥阴肝经

蠡沟

足阳明胃经

丰隆

足太阳膀胱经

飞扬

足少阳胆经

光明

任脉

鸠尾

督脉

长强

脾之大络

大包

俞募穴表

六脏

背俞穴

募穴

六腑

背俞穴

募穴

肺俞

中府

大肠

大肠俞

天枢

心包

厥阴俞

膻中

三焦

三焦俞

石门

心俞

巨阙

小肠

小肠俞

关元

脾俞

章门

胃俞

中脘

肝俞

期门

胆俞

日月

肾俞

京门

膀胱

膀胱俞

中极

八脉交会穴表

经属

八穴

通八脉

会合部位

足太阴脾经

公孙

冲脉

胃、心、胸

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

阴维

足少阳胆经

足临泣

带脉

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

阳维

手太阳小肠经

后溪

督脉

目内毗、项、耳、肩胛

足太阳膀胱经

申脉

阳跷

手太阴肺经

列缺

任脉

胸、肺、膈、喉咙

足少阴肾经

照海

阴跷

八会穴表

八会穴

所属经脉

八会穴

脏会

章门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阳陵泉

筋会

腑会

中脘

任脉

手太阴肺经

太渊

脉会

气会

膻中

任脉

足太阳膀胱经

大杼

骨会

血会

膈俞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绝骨

髓会

郄穴表

经脉

郄穴

经脉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温溜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阴心经

阴郄

养老

手太阳小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会宗

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阴脾经

地机

梁丘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阴肾经

水泉

金门

足太阳膀胱经

足厥阴肝经

中都

外丘

足少阳胆经

阴维脉

筑宾

交信

阴跷经

阳维脉

阳交

跗阳

阳跷脉

下合穴表

六腑

下合穴

足三里

大肠

上巨虚

小肠

下巨虚

阳陵泉

膀胱

委中

三焦

委阳

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定位法。

  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头部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直寸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

直寸

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3

直寸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

18

直寸

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

9

横寸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

横寸

胸腹胁部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9

直寸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8

直寸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

直寸

两乳头之间

8

横寸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

12

直寸

背腰部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横寸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

3

横寸

上肢部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9

直寸

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

12

直寸

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18

直寸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13

直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19

直寸

腘横纹至外踝尖

16

直寸

  【经典习题纵览】

  1.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的骨度分寸是

  A.12寸B.13寸C.16寸D.18寸E.19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