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专升本电子科技大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303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专升本电子科技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经济学原理专升本电子科技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经济学原理专升本电子科技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经济学原理专升本电子科技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经济学原理专升本电子科技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专升本电子科技大学.docx

《经济学原理专升本电子科技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专升本电子科技大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原理专升本电子科技大学.docx

经济学原理专升本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原理》专升本

一、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宏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

(X)

2.均衡价格由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动时,都会使原有的均衡被打破,从而建立新的均衡。

(√)

3.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

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

(√)

4.长期平均成本是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X)

5.超额利润又叫经济利润或纯粹利润,是超过成本部分的收益。

(√)

6.收入分配越是不平等,洛伦茨曲线就越是凸向横轴。

(√)

7.总供给函数被定义为对产量(收入)的需求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需要多大数量的产量(收入)。

(X)

8.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就业。

(√)

9.停滞膨胀是指高通货膨胀率与高物价率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简称滞胀。

(X)

10.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也称供给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供给方面生产成本的上升。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价格是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利润而构成。

因此产品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

(√)

1.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消费总量、投资总量、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财政收支、货币供应等变量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X)

2.均衡价格是市场上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

均衡价格的形成完全是自发的,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

3.替代效应指的是由商品价格变动引发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进而导致商品需求量变化的效应(√)。

4.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

(X)

5.单位总成本也称平均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它是单位不变成本与单位可变成本之和。

(√)

6.正常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纯利润、经济利润。

(X)

7.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平等。

(X)

8.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失业量)与劳动力总量(劳动总量)的比例。

(√)

9.对垄断采取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矫正手段是对垄断厂商实行管制,管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

(√)

10.利息指资本的服务价格,是为使用资本而支付的报酬。

单位资本的服务价格用利息率表示。

利息率等于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

(√)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替代效应指的是由商品价格变动引发实际收入变动,进而导致商品需求量变化的效应。

(X)

2.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X)

3.边际要素成本(marginalfactorcost)是指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以MFC表示,边际要素成本的变化取决于市场结构。

(√)

4.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社会福利目标和判断福利大小的标准,用以评判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优劣。

(√)

5.内在经济就是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

6.在短期内,所有生产要素均不能调整。

(X)

7.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X)

8.收入政策以控制工资增长率为中心,其目的在于制止成本推动。

(√)

9.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内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地使用的产品。

即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

10.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不能充分地反映国民的福利享受状况。

(√)

三、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一国价格水平变化产生的三个效应是(财富效应)、(汇率效应)、(利率效应)。

2.一个经济社会中造成失业的原因很多,根据个人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3.价格水平高低则是通过各种价格指数来衡量的,一般常用的价格指数有以下三种:

(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减指数(GNPdeflator)。

4.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统计方法或统计途径。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的是(ABCD)。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D、开放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

2、(B)又叫最低限价,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种行业的生产而对该行业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A、市场价格    

B 、支持价格  

C、限制价格      

D、垄断价格

3.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很多,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有(ABCD)。

A、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B、商品自身的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C、其他商品的价格      

D、生产者对未来的价格预期

4、水与钻石的价值之谜(水相对而言更有用,但价格却低得多)可用下列说法解释的是(B)。

A.钻石的总效用高

B.钻石的边际效用高

C.水的边际效用高

D.钻石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5.按照生产的三阶段理论,劳动投入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增到总产量极大值之间的生产为第( B  )阶段。

A、Ⅰ

B、Ⅱ

C、Ⅲ

D、Ⅳ

6.单位不变成本也称平均不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 B  )。

A.总成本

B.总不变成本

C.总可变成本

D.单位总成本

7.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A)。

A.递增

B.递减

C.先增后减

D.不变

8.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企业的边际收益线(B)。

A.右上方倾斜

B.右下方倾斜

C.平行于横轴

D.不能确定

9.某企业销售某产品的单价为50元,销售量为100。

已知该产品的平均总成本为60元,

平均固定成本为20元,则该产品单位贡献利润为(C)。

A.50

B.30

C.10

D.1000

10.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B)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点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

D.边际效用为负

三、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总供给曲线可以分成三个区间:

(凯恩斯区间)、(中间区间)、(古典区间)。

2.政府为弥补市场缺陷而负担的经济职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效率)方面的职能,二是关于(公平)方面的职能,三是(稳定经济)的职能。

3.边际产品价值(valueofthemarginalproduct):

也称边际产值,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收益。

它等于(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用VMP表示。

4.公共产品(Publicgoods)与私人产品相对,是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

这使这些物品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1.资源稀缺是指(B)。

A.世界上大多数人处于贫困之中

B.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

C.资源要保留给我们的未来

D.资源最终会被耗光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某女士最终购买了两种商品A和B,已知A商品的价格为2元,B商

品的价格为1元,此时该女士消费A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她消费B商品获得的

边际效用是(A)。

A.15

B.30

C.60

D.1

3.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等于-0.1,则这两种商品的关系为(A)。

A.独立品

B.替代品

C.补充品

D.无法确定

4、按基本的法定形式区分,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竞争性 )三种类型。

A 个体企业

B 合伙制企业

C 公司

D 小商贩

5、按照生产的三阶段理论,劳动投入在总产量已达最大以后的生产为第(C)阶段。

A、Ⅰ

B、Ⅱ

C、Ⅲ

D、Ⅳ

6.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

那么TVC为(B)

A.30000

B.5Q-Q2

C.5-Q

D.30000/Q

7、经济学中所说的投入,就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它主要包括( ABCD  )。

A 劳动

B 土地

C 资本

D 企业家才能

8.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

A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递减

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

D以上均不正确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B)

A产品有差别

B产品无差别

C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

D以上说法都对

10.已知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而同期消费者的收入却增加了80%,则该商品很可能是(C)。

A.必需品

B.奢侈品

C.一般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三、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一个经济社会中造成失业的原因很多,根据个人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失业分为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按照不同原因又可以分成(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2.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同时达到四个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3.财政政策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为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而对政府收入、政府支出和公债水平进行调节的决策与举措。

财政政策分为两大类,即(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

4.GDP紧缩指数是整体价格的指示器,我们可以用(名义GDP)除以(实际GDP)得到GDP紧缩系数。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题2分,共20分)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是(ABC)。

A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B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C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D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毫无关系

2、(B)又叫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A市场价格     

B限制价格     

C支持价格      

D垄断价格

3、按照生产的三阶段理论,劳动投入从零增到平均产量最高点之间的生产为第( A )阶段。

A、Ⅰ

B、Ⅱ

C、Ⅲ

D、Ⅳ

4.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厂商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BCD )。

A.工资率  

B.企业产品的价格

C.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D.生产技术

5.根据IS-LM模型( BC   )。

A.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B.投资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D.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6.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选择的货币政策是(  ABD  )。

A.降低法定准备率

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

D.降低再贴现率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厂房设备投资的利息是可变成本

B.商标注册费是可变成本

C.购买原材料的支出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D.补偿机器设备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不变成本

8.下列行为中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的一项是(  C  )。

A.飞机制造业  

B.烟草业

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  

D.汽车制造业

9.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对于任何产量,厂商的平均收益总等于(   C )。

A.边际成本       

B.平均成本       

C.市场价格       

D.边际收益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 B   )。

A.要素所生产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C.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D.生产的规模收益递减

1.等产量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A)两种

(B)三种

(C)一种

(D)四种

[参考答案:

A]

2.失业会产生诸多影响,一般可将其分成两种()

(A)成本影响

(B)经济影响

(C)利润影响

(D)社会影响

[参考答案:

BD]

3.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A)同方向变化

(B)不发生变化

(C)反方向变化

(D)不确定变化

[参考答案:

A]

4.作为价格领导的寡头厂商一般有三种形式()。

(A)所谓晴雨表型的价格领先制

(B)所谓的利润最高型的价格领导制

(C)所谓支配型的价格领导制

(D)所谓的成本最低型的价格领导制

[参考答案:

ACD]

5.等产量线的特点包括(   )。

(A)等产量线经过原点

(B)在同一条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C)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D)在同一平面图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参考答案:

BCD]

6.消费可能线又称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买到的()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

(A)两种

(B)四种

(C)三种

(D)一种

[参考答案:

A]

7.弹性理论根据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等。

(A)需求价格弹性

(B)意愿弹性

(C)收入弹性

(D)交叉弹性

[参考答案:

ACD]

8.政府为了扶持某种行业的生产而对该行业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是(  )。

(A)市场价格

(B)限制价格

(C)政府价格

(D)支持价格

[参考答案:

D]

9.政府为弥补市场缺陷而负担的经济职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A)关于效率方面的职能

(B)关于公平方面的职能

(C)稳定经济的职能

(D)关于成本方面的职能

[参考答案:

ABC]

10.用名义GDP()实际GDP,我们就得到GDP紧缩指数(GDPdeflator),它是整体价格的指示器。

我们也可以用名义GDP除以GDP紧缩指数来得到实际GDP。

(A)除以

(B)减去

(C)乘以

(D)加上

[参考答案:

A]

11.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在于()。

(A)没有充分地反映所有的经济活动

(B)GDP指标不能反映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销售实现情况

(C)不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

(D)不能充分地反映国民的福利享受状况

[参考答案:

ABCD]

12.无差异曲线是( )

(A)平行横轴的

(B)凸向原点的

(C)通过原点的

(D)垂直横轴的

[参考答案:

B]

13.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在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引起()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减少的现象,最终会使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抵消一部分。

(A)利率

(B)成本

(C)投资

(D)价格

[参考答案:

A]

14.边际成本曲线M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平均成本曲线AC,它们都是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到达最低点的顺序先后为()。

(A)ACMCAVC

(B)AVCACMC

(C)MC、AVC、AC

(D)AVCMCAC

[参考答案:

C]

15.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为:

为数不多的几家垄断厂商在市场容量中占有很大份额,寡头垄断者之间的行为的()。

(A)相互独立

(B)相互竞争

(C)相互破坏

(D)相互依存性

[参考答案:

D]

16.一般地说,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具有一个鲜明特点,即它不仅具有向有上方倾斜的部分,也具有()部分。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向前水平

(D)向后水平

[参考答案:

B]

17.()是一种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交换双方都有利的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分析政府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两者关系的理论。

(A)公共选择理论

(B)搭便车理论

(C)投票理论

(D)效用理论

[参考答案:

A]

18.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

(A)直接需求

(B)引致需求

(C)生活需求

(D)生产需求

[参考答案:

B]

19.当一国价格水平发生变化,主要产生三个效应,即(),导致总需求水平的相应变化。

(A)财富效应

(B)汇率效应

(C)利率效应

(D)工资效应

[参考答案:

ABC]

20.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政策

(C)法定准备率政策

(D)稳定经济

[参考答案:

ABC]

1.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其中首要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参考答案:

A]

2.政府为了扶持某种行业的生产而对该行业产品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是(  )。

(A)限制价格

(B)政府价格

(C)支持价格

(D)市场价格

[参考答案:

C]

3.下列因素中,能够引起需求变化的因素是()。

(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

(C)商品自身的价格

(D)其他商品的价格

[参考答案:

ABCD]

4.当一国价格水平发生变化,主要产生三个效应,即(),导致总需求水平的相应变化。

(A)财富效应

(B)汇率效应

(C)工资效应

(D)利率效应

[参考答案:

ABD]

5.序数效用论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是()。

(A)偏好的完全性

(B)偏好的非饱和性

(C)偏好的一致性

(D)偏好的可传递性

[参考答案:

ABD]

6.依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

(A)温和的通货膨胀

(B)良性的通货膨胀

(C)恶性通货膨胀

(D)急剧的通货膨胀

[参考答案:

ACD]

7.()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

(A)微观经济学

(B)资源配置

(C)经济模型

(D)宏观经济学

[参考答案:

A]

8.()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消费总量、投资总量、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财政收支、货币供应等变量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A)微观经济学

(B)经济制度

(C)经济模型

(D)宏观经济学

[参考答案:

D]

9.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弹性理论

(B)经济理论

(C)价格理论

(D)需求理论

[参考答案:

C]

10.按基本的法定形式区分,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三种类型。

(A)个体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公司

(D)小商贩

[参考答案:

ABC]

11.关于国内生产总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

(B)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

(C)国内生产总值指的仅仅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价值

(D)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参考答案:

ABCD]

12.用名义GDP()实际GDP,我们就得到GDP紧缩指数(GDPdeflator),它是整体价格的指示器。

我们也可以用名义GDP除以GDP紧缩指数来得到实际GDP。

(A)乘以

(B)减去

(C)除以

(D)加上

[参考答案:

C]

13.消费可能线又称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买到的()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

(A)四种

(B)两种

(C)三种

(D)一种

[参考答案:

B]

14.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即MR=MC时,企业会实现()。

(A)利润最小化

(B)成本最大化

(C)利润最大化

(D)产量最小化

[参考答案:

C]

15.利润通常分为两种(    )。

(A)超额利润

(B)会计利润

(C)正常利润

(D)成本利润

[参考答案:

AC]

16.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MR<MC,企业必然()生产。

(A)维持

(B)停止

(C)减少

(D)增加

[参考答案:

C]

17.所谓(),指的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收入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净值

[参考答案:

A]

18.公共产品(Publicgoods)与私人产品相对,是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

这使这些物品不具有()。

(A)竞争性

(B)消费性

(C)排他性

(D)价值性

[参考答案:

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