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在大海中永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201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在大海中永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3在大海中永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3在大海中永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3在大海中永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3在大海中永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在大海中永生.docx

《13在大海中永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在大海中永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在大海中永生.docx

13在大海中永生

<五年级语文上册王国杰>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材简析】《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饱贮情谊的通讯,这篇通讯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的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歌颂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认识4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学会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4、运用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满腔热情的朗读,展示文章的气势和抒发深情,充分感受人们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难点)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谁在大海中永生,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语言文字训练点】1、“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指导朗读,增强文章的气势,抒发人们的深情。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

小平同志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光辉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2、第5、6自然段,通过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拓展读写】搜集小平的资料和小故事。

【资料补充】邓小平简介、名言、邓小平为党和人民做了哪些贡献。

不同时期的邓小平照片。

医院终别情景、万人追悼大会、长安街万众送别等录像片。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小组内进行认读检查。

3、思考并笔答: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禁不住要问?

【预设:

“永生”什么意思?

谁在大海中永生?

为什么在大海中永生?

3、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同位互查,开火车读)

全党爱戴崭新呜咽波浪翻滚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香港痛悼海疆属于奔腾不息一代伟人世界名人

【预设:

①“崭”读音易错,注意让学生反复识记。

②“崭、疆”笔顺容易写错,带领学生进行笔顺指导。

可以采取书空、跟着课件一起书空、教师范写的方式加以强化。

③“咽”读yè不要读成yān要通过比较组词加以区分。

4.指名接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

学生可能概括不全或者说得啰嗦。

引导概括方法:

主要记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情?

5、交流对小平爷爷的了解

课件出示邓小平像。

这就是我们的邓小平爷爷。

为什么说他在大海中永生?

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上网查阅有关邓小平的资料,了解邓小平的生平,感悟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

打开“纪念邓小平爷爷”网页,走进邓小平爷爷的“光辉一生”,注意:

一边浏览资料,一边体会:

你感受最深的是小平爷爷的哪方面贡献?

老师相机补充资料:

出示课件:

随着教师的话语,逐张显示不同时期的邓小平照片。

是他,率领刘、邓大军南征北战,推动解放进程,实现祖国大陆完全大解放,他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是他,带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探索强国富民之路,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

是他,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才会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

他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

是他,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使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也走进了中国!

他真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世界公民!

6、引读重点语句。

(1)引读小平的话: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2)引读: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

【设计意图】学生没有真正接触过与邓小平直接有关的事迹,他们有的只是一种浅显的、外层的感觉。

如何让学生感悟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邓小平逝世后人们的无限追思,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朗读中的一个难点。

通过阅读资料,学生尽可能地了解邓小平爷爷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逐步走近伟人,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伟人的热爱之情,为下面“潜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伟人功勋,深情缅怀伟人离去”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1、过渡:

就是这样的一位伟人,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2、观看录象:

医院终别情景、万人追悼大会、长安街万众送别等情景。

3、过渡:

小平爷爷要走了,绵绵哀思化泪流。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也送邓小平爷爷最后一程吧。

 【设计意图】录象片段生动地再现了当邓小平离去时,他身边的亲人、首都的人民和全国的人民对他的绵绵哀思。

情景的创设,渲染了哀伤的气氛,学生由一开始对伟人的热烈颂扬转而进入对伟人的悲痛缅怀,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再加上下一个教学环节教师情景范读,心灵会受到极度的震撼。

 三、精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师配乐诵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课件同步演示课文内容。

(二)过渡:

伟人要离去,滔滔海水在呜咽。

同学们,大海也会有我们人的情怀?

我们人的思想吗?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一:

出示第3、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轻生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联系刚才资料中小平爷爷的伟大贡献,边读边体会:

你认为大海懂得人民的心,懂得小平爷爷的心吗?

2、课件出示课文第3段文字。

(1)学生汇报第一个“也许”,教师引导描述万里海疆对邓小平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学生汇报第二、三个“也许”。

观看录象:

香港回归的精彩瞬间和邓小平想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声。

(3)学生汇报第四个“也许”,教师引导描述。

(4)理解省略号,学生仿照句式想象描述。

就这些地方吗?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

3、小结。

引读本段最后一句。

4、观看录象:

联合国悼念邓小平片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文意。

但如何更深度地解读文本呢?

教学环节中进而引导学生联系从资料中了解小平爷爷的伟大贡献,并且有针对性地运用录象资料——邓小平要亲自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边读边体会,感悟文字中渗透的情感和思想。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二】

 品读课文第5、6自然段,升华情感

1、过渡:

就是这样的一位世界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了。

2、引读。

教师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点击文字“震撼人心”以及邓小平的话逐个为红色显示。

3、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否也如大海一样波翻浪涌?

在你心中涌动着哪些情感?

4、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1)抓住“盘旋”指导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深切怀念。

(2)抓住“震撼人心”指导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和爱戴。

5、指名读,评读,赏读。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重点词、句:

“盘旋、波翻浪涌、震撼人心”以及邓小平的话,借助课件出示文字,聚焦学生感知点,反复交流,相互评点,借朗读体验情感、表达情感,升华情感。

(三)以读代讲,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掀起高潮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1、第一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小平爷爷,您慢走,请听我们对您深切的思念,愿您——

2、再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小平爷爷虽然走了,但他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他的不朽精神我们不会忘。

小平爷爷,您慢走,请听我们对您崇高的敬仰,您会——

3、第三次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小平爷爷走了,带着他的未了的心愿走了。

但改革开放事业后继有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相信我们吧,我们会努力,努力实现您心中的夙愿。

小平爷爷,您一路走好!

您必定——

【设计意图】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文题,直抒胸臆,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有效着力点。

通过教师三次不同的导读,引导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层次,掀起情感的高潮。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3的词语。

2、阅读《邓小平的故事》。

板书设计

           13 在大海中永生 ?

邓小平爷爷

祖国和人民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听写前先看一看——听写——小组间相互批阅——小组长上台讲评、订正出错的字,教师随机强化——学生修改错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回顾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

自己感情朗读全文——练读、指名读、赛读。

用简练的话讲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感情。

三、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四、交流搜集的小平的资料及故事。

五、练习背诵课文:

飞向大海——洒向大海——告别大海。

六、练笔:

邓爷爷我想对你说……

1、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写。

2、交流点评。

 

   五年级语文上册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材简析】本文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认识5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感悟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2、品读体会文中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难点)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

他的衣袋里为什么会装满昆虫

【语言文字训练点】1、第二、三自然段:

通过“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不知是谁在唱歌”、“终于找到了”等词语体会纺织娘动听的歌声对法布尔的诱惑并感受他的探究精神。

2、第四自然段:

结合其生活经验感受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有着能厚的兴趣。

第五至十自然段:

在读中体会,体会后再读,从而感受法布尔的执着精神。

【拓展读写】1、搜集法布尔的资料。

2、阅读《昆虫记》。

【资料补充】法布尔简介。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小组内进行认读检查。

3、思考并笔答: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谁的衣袋里装昆虫?

他的衣袋里怎会装满昆虫?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法布尔的了解。

学生交流法布尔的资料,教师投影出示法布尔的头像,相机补充资料:

法布尔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是个取得巨大成果而又享有92高龄的成功者。

是他根据自己近40年的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所得,又花了30年功夫写成的《昆虫记》。

这是作为昆虫学家兼文学家的法布尔洋洋十卷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指名读资料。

3、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同位互查,开火车读)

昆虫观察责骂中毒光泽鸟栖虫居

垃圾殿堂可恶痴迷纵横鼓鼓囊囊

【预设:

①“栖”读音易错,注意让学生反复识记。

②“察、圾”笔顺容易写错。

可以采取书空、跟着课件一起书空、教师范写的方式加以强化。

以上两个生字都要在指导后描红、书写两遍。

4.指名接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过渡:

法布尔的衣袋总是鼓鼓的,装满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喜欢看球赛的人叫球迷,特别爱读书的同学我们称他书迷,你觉得法布尔该叫什么迷呢?

(昆虫迷)

二、精读感悟

(一)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文中带有“迷”的词语和句子。

读后交流、板书:

着迷迷恋痴迷

(二)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这三个词语的,你觉得他们的顺序能颠倒吗?

为什么?

交流体会:

他们都带有“迷”,但三个词语迷的程度是越来越深的。

(三)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的?

(抓纺织娘、捉小甲虫)

【设计意图: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体悟情蕴的最有效方法。

引导学生品读找中心句,画出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既体现了对教材的创造性理解和处理,又让学生学到读懂课文,捕捉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一:

出示第一个故事(2、3自然段)。

过渡:

法布尔到底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法布尔的童年,走进他童年与众不同的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1、指名读,看看从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法布尔着迷于昆虫?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二:

学习第4自然段

1、引读: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法布尔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

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

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2、扣住省略号,想象水底世界还会有什么?

3、补充资料:

这个奇妙的水底世界在《昆虫记》里有很多有趣的描述,老师摘取了一个片断给同学们欣赏。

(……水甲虫在池塘深处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还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帮助它呼吸。

胸下有一片胸翼,映着阳光闪烁着金光,仿佛佩带在大将军胸前的那块闪亮的胸甲。

水面上,我们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珠’在欢快地打着转儿、扭动……不对,不是‘蚌珠’,是豉虫在开舞会呢!

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用它们傍击式的游泳姿朝这边游过来,如裁缝手里的缝针一般迅速、有力。

……)

4、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5、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1)“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

(体会纺织娘的可爱,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对它的喜爱)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用了几天时间才捉到它?

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么克服的?

三天前就注意到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了一只纺织娘,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这三天,他是怎么过的啊!

父母找不到他,他丝毫没有感觉他们的着急)

(3)“妈妈,我在这儿呢!

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重点结合插图和“三天前”“终于”以及两个“!

”指导朗读,体会小法布尔的兴奋、激动!

6、小结,点拨读书的方法:

读书就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想,细细咀嚼、品味,学会感动,诵读出味道来就有了兴趣。

这样,读书也能入迷哦!

【设计意图:

“要读懂人物,就要看到人物的心灵美。

”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法布尔的心灵世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三:

学习第二个故事(5——10自然段)。

1、过渡:

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对昆虫非常着迷。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迷恋越来越深了!

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捉小甲虫的故事。

把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句用中括号“[]”标出;让你感动的句子画波浪线“~~”;你想重读的词语加点“?

”;想说一两句的,就在页眉、页脚或行间等空白处写下来。

2、学习好的同学同桌交流,读一读、说一说。

3、讨论交流:

课文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昆虫迷?

(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A、“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他们眼前掠过!

嗬!

真漂亮!

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从外形描写中体会小甲虫的可爱,从而体会法布尔对它的喜爱。

从捉虫的动作中体会法布尔已很有经验,结合体会指导朗读。

B、“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①生活中,你看过谁把什么当作“小宝贝”?

②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法布尔对小甲虫照顾得很周到,精心呵护,很珍惜小甲虫)

③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从“放进”“包上”“装进”这些词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倾注了全部的情感。

C、“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①进垃圾堆的东西,我们一般用什么动词?

②那课文为什么不用“扔”,而用“放”呢?

——是啊!

一个“放”字让我们看到了法布尔是那么地不舍,又是那么地无奈啊!

③抓住“难过极了”“刷刷地”“很不情愿”“放”等词,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的不舍与无奈!

D、同学们,法布尔高兴是因为昆虫,难过也是因为昆虫。

当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因为某样东西时,他就是真正地爱上了这样东西,就是对它“迷恋”了!

法布尔对昆虫太着迷了,面对父亲的怒斥、母亲的重责恐吓,法布尔放弃了对昆虫的迷恋了吗?

他怎么做的?

指读、引读第10自然段。

此时的法布尔已经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啦!

现在,你能说说对“痴迷”的理解吗?

【设计意图:

紧扣“揭全文之旨”的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引导学生一层一层地体会意思,一次一次地把体会到的意思读出来。

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感悟词句的意蕴。

(四)小结: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的特征——衣袋里装满昆虫。

你知道长大以后的法布尔有什么样的成就吗?

老师简介《昆虫记》。

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从法布尔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

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三、布置作业

1、有声有色读2—10自然段

2、阅读《昆虫记》。

3、抄写圈出来的词语。

 

板书设计

着迷

法布尔迷恋一心一意的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痴迷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听写前先看一看——听写——小组间相互批阅——小组长上台讲评、订正出错的字,教师随机强化——学生修改错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回顾课文内容

自己感情朗读全文——练读、指名读、赛读2——10段

三、交流阅读《昆虫记》的心得体会。

四、把学生带到野外开展一次观察昆虫的活动。

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里面有许许多多奥秘等待同学们去探索,课文虽然结束了,但我们探索的路将更长,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观察你喜爱的小动物吧,并写观察日记。

五、写一篇观察日记:

介绍自己喜欢的昆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