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188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综合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检测一.docx

《综合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检测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检测一.docx

综合检测一

综合检测

(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50分)

一、(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应建立与洪水和谐共处的防洪减灾体系。

人类应将洪水与洪灾加以区别:

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江河洪灾则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分开发利用江河冲积平原而产生的问题,应当由人类自己加以解决。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修建适当的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江河的冲积平原,但要避免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和谐共处。

治理江河的工程措施,只可能控制一定标准的洪水,不可能完全控制特大洪水。

因此,在建成具有一定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土地,以备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为洪水让出足够的蓄泄空间。

人类为了发展社会经济,必须多占用一部分原本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而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必须适当维持周边的生态系统,以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因此,必须研究如何与周边生态系统合理地分享水土资源的问题,人与水土资源应和谐共处。

就水资源来说,过去我们以为,水利工作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是在河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后,我们逐步认识到必须兼顾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的需要,合理配置水资源。

由此而发生的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

要通过高效、节水、防污的社会经济模式,通过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达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资源也有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问题。

人类占有、改造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土地资源,但是,这种占有和改造必须适度;否则,将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从而威胁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防沙治沙的对象应当是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而不是改造现有的沙漠。

沙漠和土地沙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

沙漠是地球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不能也不应消除的;沙化则是人类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造成的土地退化的灾害,是人类应当也可以防治的。

这些荒漠化土地是在干旱化的气候背景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造成的。

在地球表层,河流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它不仅支持河流内及其两岸走廊的生态系统,而且以其干流和不同等级的支流组成地球表层的各个水系,是地球水循环的陆面主要通道,它为陆地的各个生态系统输送物质和能量,也是陆地和海洋交换物质和能量的通道。

形象地说,它是地球表层的脉络。

在过去的水利工作中,没有重视和研究河流的生态功能,没有从生态功能的角度研究河流变化的规律及其作用,这是我们应吸取的教训。

(节选自《文汇报》)

1.关于“洪水”和“洪灾”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最终战胜、消除洪水。

B.洪灾是人类过分开发利用土地引发的自然现象。

C.特大洪水就是洪灾,是人类不可控制的灾害。

D.治理洪灾,可以保留一部分土地用于泄洪。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最好不要开发利用冲积平原。

B.水利工作的目标是控制、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C.借助现代科技和集约型经济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水资源供需的矛盾。

D.沙漠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是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造成的土地退化的灾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相应地合理配置水资源。

B.人类利用一些外来水源可以在沙漠周边建设一些人工绿洲;但从总体上说,不应当也不可能消灭沙漠或“征服”沙漠。

C.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成员,没有权利改造自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通过努力,终究可以使自然环境恢复到人类发展前的状态。

D.水利工作的目标应该是:

人类科学利用自然界所赋予的水资源,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达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状态。

二、(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4分)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

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

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

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

“张雄飞真公辅器。

”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

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

拜参知政事。

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

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

“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

”雄飞曰:

“我曾受汝家钱物否?

曰:

“惟公独否。

”雄飞曰:

“如是,则我当问汝矣。

”忽辛遂伏辜。

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

“古人言:

无赦之国,其刑必平。

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帝嘉纳之,语雄飞曰:

“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

朕今从汝。

”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

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日:

“若卿可谓真廉者矣。

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

”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

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

“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财务,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

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

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

“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

卒于官。

(节选自《元史·张雄飞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十六年,拜御史中丞拜:

拜见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用事:

掌权

C.忽辛遂伏辜辜:

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识:

作标记

5.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2分)

①搜挟蠹弊,悉除之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⑥汝所言者是。

朕今从汝

A.①③⑥B.②③⑤

C.①④⑤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他们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安童复查。

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为自己辨白。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4分)

(2)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8分)

春 雪

唐·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

(4分)

9.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如韩诗中的“惊”或“嫌”,高诗中的“拂”“醉”或“忙”。

请从两诗中任选两字分析其妙处。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共6分,每空1分)

(1)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公孙丑下》)

(2),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3)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5)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6)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亲亲麦子

张佐香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的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

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棵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

麦子生命的每个过程都是美丽的。

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

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

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

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

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

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

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

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

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

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

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

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

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麦穗。

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

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

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

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

父亲去看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

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

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

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

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

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

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

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

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

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

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

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

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

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选自《新语文学习》)

11.解释“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2.本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6分)

13.联系全文,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是什么?

(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50分)

四、(共20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山脊(jǐ)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ɡ)沸反盈天(yínɡ)

B.讪讪(shàn)孱头(chàn)茕茕孑立(jíe)残羹冷炙(ɡēnɡ)

C.畏葸(sī)驽马(nú)咬文嚼字(jíao)冠冕堂皇(ɡuān)

D.湮没(yān)寒暄(xuān)锱铢必较(zī)辗转反侧(niǎn)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它“甲天下”,实不为过。

B.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透彻,解释得那么轻松。

C.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的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D.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给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

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

②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③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

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屹立在前,恰似巨汉挡住去路。

④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修长如梭。

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②④D.②④③①

18.请依次写出《林黛玉进贾府》选段中人物的姓名。

(3分)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第一个”指的是:

“第二个”指的是:

“第三个”指的是:

1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

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

青春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20.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三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3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的很严。

小芹①长大后,跟小二黑②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

她③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④,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

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她⑤的方法。

小芹⑥把小芹⑦娘怎样装神弄鬼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五、(3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攘攘),皆为利往。

”俗语也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们甚至形象地将立足于私利而跟别人建立交往的关系称为“以市道交”(即以市场交易的原则为原则)。

然而,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孟子也在《孟子·梁惠王上》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义而后其君者”(即怀有仁义之心的人不会遗弃父母,不会怠慢君王之所急)。

那么,是“后利而先义”,抑或“先利而后义”?

我们该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做出抉择?

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论证明晰;联系实际,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综合检测

(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50分)

一、(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

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

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

多元文化同时影响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

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

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

《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论语·子路》记载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社会学上,“和谐”是指一种社会安定平和的状态。

如《左传》所言:

“八年之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社会的图景。

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

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

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数百年来,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乌托邦”到18世纪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的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

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展开。

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

由此可见,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城市的明天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选自《论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

1.下列有关“和谐”与“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城市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城市和谐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

B.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从而使和谐成为城市的主题。

C.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历史和未来的多元文化状态,制定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并融合其中的个性。

D.“和谐”与“文化”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数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

从乌托邦开始的一系列理论、主张和模型都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等方面的平衡与和谐。

B.随着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

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都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展开。

C.作者强调了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建立和谐城市中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这些是建立多元文化“和谐城市”的根本。

D.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是和谐城市的表现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中“大同社会”中描绘出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中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完全一致。

B.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说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即通过事物内部的对立斗争,产生矛盾的各种因素或者说各方力量的均衡,从而诞生统一而又稳定的和谐。

C.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

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和谐的重要意义。

D.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二、(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4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骨鲠称骨鲠:

正直、刚强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

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

位居第一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的一组是(2分)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④⑥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