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186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docx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

1、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①终身化②全民化③民主化④多元化⑤技术的现代化⑥全球化⑦信息化⑧科学性

2、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①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实践

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①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③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

④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

⑤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⑤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5、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6、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⑤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7、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④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9、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②制定法律法规

③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个人:

①善于学习②恒于研究

③勤与反思④勇于实践

21、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2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教师方面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⑤发扬教育民主

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学生方面

①正确认识自己

②正确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

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②加强学风教育

23、理想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①人际关系:

尊师爱生

②社会关系:

民主平等

③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

④心理关系:

心理相容

24、课程的分类(课程的类型)

固有属性: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学习要求: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课程任务:

基础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表现形式: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25、教学的一般任务。

【德、智、体、美、双基】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①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③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④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①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

②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联系)

③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④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27、教学过程的阶段(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28、启发性原则(启发式教学)。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④发扬教学民主,包括: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等

29、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局限性。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②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⑤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⑥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④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⑤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

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⑥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30、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1、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①导向性原则

②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要求: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③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要求:

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④知行统一原则

⑤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⑥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

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⑦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⑧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⑨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动力)

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重要保证)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标志)

3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④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⑤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⑥建立学生档案

⑦操行评定

⑧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⑨个别教育工作

⑩班会活动的组织

偶发事件的处理

34、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①选择研究课题

②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③制定研究计划

④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⑤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

35、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②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③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④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⑤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36、依据记忆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复习时机得当

①及时复习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③间隔复习

④循环复习

(2)复习方法要合理

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②复习方法多样化

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

①内容数量要适当

②适当的过度学习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37、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①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③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④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⑤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38、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②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④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39、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①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④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⑤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⑥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0、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②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③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41、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

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④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⑤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42、学生能力的培养。

①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

②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③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④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⑤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

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3、气质与教育。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

(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①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②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

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③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④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

教师应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

(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

44、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①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②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③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④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⑤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⑥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⑦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5、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控制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④表达明确的期望

⑤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⑥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⑦有效地运用表扬

⑧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4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特点

②原有的认知结构

③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④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⑤学习策略的水平

⑥智力与能力

⑦教师的指导

47、促进学生有效的迁移。

①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②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③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④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4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情境

②定势与功能固着

③原型启发

④已有知识经验

⑤情绪与动机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49、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③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⑤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50、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①环境②智力③个性

51、创造性的培养。

①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③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④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52、态度和品德的培养方式。

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的约定

④价值辨析

⑤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53、矫正的心理学策略。

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②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③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

④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54、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①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③做好课堂监控

④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55、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自我意识正确

②人际关系协调

③性别角色分化

④社会适应良好

⑤情绪积极稳定

⑥人格结构完整

56、学校心理健康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活动课

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③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④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⑤小组辅导

57、教师成长的途径。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②开展微格教学

③进行专门训练

④反思教学经验

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