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903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docx

《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docx

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

一、常见勘察设计质量通病及对策

第一部分公路工程

一、路线

1、工可报告研究阶段,对沿线路网规划、航道规划、高压线走廊、饮用

水源、重要文物等调查工作不够详细,结构物设置规模偏小。

建议:

加强工可阶段调查工作。

2、地质及选线:

由于对山区公路地质情况把握不准确,定线及调查过程中

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山区公路个别上边坡存在安全隐患,造成后期处治费用

较高。

建议:

加强高边坡地质勘察及调查工作,并要求路线设计人员及地质勘察

人员及时沟通并互动作业。

3、近几年山区公路建设较多,路线经常布设在地势陡峭,植被较好,外业

测量难度大,特别是横断面测量工作量大,断面高程误差较大,而在平面设计时,

根据断面边坡高度控制线位布设。

反映在工程建设中常见是:

设计挖方边坡较

低,施工实测后变高,造成工程量和用地数量增加,给工程实施增加难度。

建议:

对这种路段,在初步设计阶段要进行控制性横断面测量,施工图设计

阶段必须保证横断面测量正确性。

4、三改及平交口设计普遍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建议:

等级路改路必须进行平纵面设计,并应进行外业测量工作,以控制

工程量及造价。

二、路基路面

1、软基处理

(1)软基处理过渡设计目前缺乏总结和有效手段。

不同软基处理过渡段易产

生跳车病害,目前对于过渡段设计主要采用变桩长、桩距处理措施,从使用

效果上看,部分路段不理想,缺乏成熟有效处理措施。

建议:

首先加强软基处理设计计算,根据设计速度、沉降控制标准合理确

定各分级处理长度和过渡段长度;其次除采用变桩长、桩距处理措施外,可采

用交界面增加超载预压、交界面填筑厚度渐变轻质土等处理措施;另外要强调

预压期确保重要性。

(2)软基路段预应力管桩桩长变更较多。

一方面是地质纵断面及实际情况有

出入或地质横向变化大,另一方面是设计时忽略了淤泥层及持力层有一个过渡

层,尤其是淤泥层及含碎石粘土层,过度层较厚,仅根据地质纵断面地层分隔

线确定桩长偏短。

建议:

加强静力触探地质验证,打设前根据沉降控制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可将原设计区域划分为若干不同桩长区域。

不管采用压桩力控制或贯入度控制均会存在误差及人为因素影响,对监理和施工要求也很高,往往做不到也做不好,故宜避免在打设中逐桩验证、零星调整情况。

(3)对改河、改渠、高压电线等对软基处理不利影响考虑不够。

沿河、下穿高压线路段软基路段,软基方案选择时应结合施工方案、政策处理等综合考虑。

建议:

如高压线净高不满足施工机械安全施工距离,则应选择施工机械高度低处理措施,若路、渠侵入公路范围,应尽量选择对现有路、渠影响小处理措施,尽量避免因政策处理无法落实而影响到软基处理方案无法实施而需要变更设计。

2、路基填筑

(1)低填或零填零挖路段摸清地下水位和地质情况,是上路床处治方案关

键,设计中这部分变更较多。

建议:

加强排水及隔水措施设计,采用水稳性好材料填筑避免地下水长期浸泡降低填料强度,边沟降低并排水通畅也可降低地下水位,上路床采用级配碎

石等材料也可减轻毛细水影响程度,须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处治措施。

(2)池塘(隐形池塘)换填深度及范围应认真调查,其工程数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增加较多。

建议:

对面积较大池塘外业测量应仔细测量及调查,对隐形池塘应认真调查清楚。

3、路基防护

(1)不良地质边坡受扰动后极易滑塌,主要有地质未探明、边坡坡率过陡、

加固措施不适用等多种原因。

建议:

对于该类边坡主要以避让为主,无法避让,地质勘察应探明规模、成分,合理确定物理力学指标,为设计提供准确基础资料。

(2)挡土墙因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变更相当普遍,有时不仅仅是基础加深

引起挡土墙工程数量增加,甚至必须采用桩基础等才能解决问题。

建议:

加强挡土墙墙址地质勘探和调查工作。

山区沿河挡墙受冲刷严重,要加强冲刷验算和基础及墙身设计。

(3)略堑档墙端部是圬工体和自然山体过渡段,设计对这部分不够细化。

建议:

细化端部设计,平面上以弧线过渡隐入边坡,坡率适当放缓,减少视

觉上冲击。

4、高边坡处治

高边坡地质勘察工作量不足,“一坡一设计”图纸在施工时防护处理变更。

建议:

重视高边坡地质勘察工作,布置足够勘察工作量,详细摸清高边坡地质状况,并提供高边坡工点地质资料。

设计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有针对性防护工程措施。

5、路基排水

截水沟设置设计一般采用通用图,往往施工时发现设计不合理。

建议:

对一些反坡或汇水面积小,边坡不高,不设置截水沟,尽可能减少

坡体开挖。

截水沟断面尺寸应按汇水面积分类进行设计,沟底采用台阶式,方便

施工及养护。

6、路面(含桥面)

路面工程缺乏对既有材料试验资料汇总。

建议:

在全省范围内,对各个项目所取样进行试验资料进行汇总及整理,

对于同区域工程,可直接参考现有试验资料,避免了无法取样困难。

三、桥梁、涵洞及通道

1、桥涵调查

(1)桥涵外业调查不全面,不够认真仔细,造成施工阶段变更较多。

特别对改、扩建工程调查中,对既有桥涵结构物调查不全面。

建议:

加强外业调查工作并做好外业资料评审及验收。

(2)桥梁布设:

由于调查不细致,桥梁跨越道路、河道时,桩基侵占道路或

地下管线等,导致施工阶段变更。

建议:

调查阶段加强桥下建筑物调查,注意道路两侧地下管线埋设情况。

(3)山区公路桥台基础已发生落空现象。

建议:

要求在外业测量中,山区地形变化大桥梁应进行中线、两侧边线

纵面测量;对地形横向变化较大桥墩应进行横断面测量,桥台进行2~3条横断面测量。

(4)山区桥梁在确定桥梁布孔时往往长度不足,易造成桥台锥坡设置难度或

工程量很大。

建议:

在确定桥台位置时需综合考虑纵、横向地形和地质变化情况。

2、桥梁下部设计

(1)桥梁设计中不注重下部结构计算,对桩基长度控制不严格,特别是端承桩,不同设计人员差异较大。

建议:

加强事先指导工作。

在项目设计前,明确设计参数取值,各种岩性

嵌岩深度要求。

(2)同一项目不同桥梁和不同项目桥梁在下部结构尺寸和配筋上不够统一,差异较大。

建议:

加强事先指导工作。

在项目设计前,明确各类桩及柱尺寸取值要求。

(3)墩台盖梁设计计算时将部分受力钢筋弯折,以抵抗剪力。

由于过早地弯

折,使抗弯部分主筋直线长度不满足h0/2要求,削弱了该部位主筋抗拉作用。

建议:

认真执行厅2009年【100】号文有关规定。

(4)非关键受力部位设计重视不够。

例:

①U台台帽及台身之间、侧墙顶

及台身之间,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裂缝病害。

②盖梁端部出现竖向裂缝。

建议:

构件开裂可能及施工工序不符合规范、材料质量差等原因有关,但从设计角度亦有可以考虑优化地方。

U台台帽及台身之间、侧墙顶及台身之

间,消除因混凝土浇筑龄期不同而产生收缩裂缝。

增加台帽厚度和台帽钢

筋配置,盖梁侧面防裂钢筋网片焊接成封闭环状。

(5)跨通航河道桥梁设计过程中往往对保通未说明或者出图。

建议:

设计中应补充说明或出设计图。

3、桥梁上部设计

(1)桥梁通用图存在问题较多,如空心板顶板下缘钢筋净保护层厚度不符合

规范。

桥梁护栏(护栏采用等级、预埋筋长度、伸缩量较大处波形护栏连接处

理、波形护栏预埋筋直径及预埋长度、预埋角钢处理等)需统一,伸缩缝安装

缝宽及型号不配套,伸缩缝预埋钢板及缝角度比较乱。

建议:

及时调整更新通用图。

(2)10~20米空心板简支变连续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应予以重视:

负弯矩

区波纹管在存梁及安装期间容易锈蚀损坏,影响负弯矩钢束质量;10厘米厚负

弯矩齿块设计及桥面砼铺装层齐平,如果梁板尺寸和上拱度控制不佳则砼铺装平

整度无法确保;由于现浇段钢筋和预应力管道、锚具密集,底层钢筋焊接及混

凝土浇筑质量均难以保证。

上述情况在施工现场较为普遍。

建议:

减小齿块厚度。

(3)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上排构造钢筋,箍筋直径过小、间距过大,箍

筋采用光圆钢筋,易造成箍筋套箍能力薄弱,而产生纵向裂缝。

建议:

根据规范JTGD62—2004第3.2.1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箍筋应选用带肋钢筋”规定,将箍筋由I级光圆钢筋(R235)改为II级带肋钢筋(HRB335),并加大箍筋直径,缩小箍筋间距,以加强横向套箍能力。

(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易造成横向裂缝。

建议:

可适当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

在设计计算时,考虑超载车辆实际存在

事实,结合超载因素,并考虑施工、气候等因素,适当提高裂缝设计控制标

准(≦0.15mm),以提高桥梁使用耐久性。

(5)设计中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铰缝重要性未能体现,施工工艺交待不

够清楚,容易造成施工质量低劣。

建议:

在设计图中应对施工工艺提出明确而严格要求,对桥面混凝土调

平层构造应予加强。

(6)等截面现浇预应力连续箱粱,纵向预应力管道、骨架钢筋及横梁预应

力布置及骨架钢筋布置考虑不周,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冲突,现场返工调整时

有发生。

建议:

设计时应在纵横向充分考虑钢筋及钢束布设位置。

4、通道、箱涵及涵洞

(1)高速公路沿线群众对通道净空及数量要求越来越高,及工程投资规模

控制有一定冲突,且通道设计标高确定、位置选择和技术要求说明不够周

详,施工时稍有不当,容易造成积水和地方道路难以顺接等情况,群众阻挠施工

现象时有发生,也是造成了施工期间较多通道涵洞设计变更原因之一。

建议:

对于平原地区由于高速公路路堤高度限制,箱式通道净高一般富

裕量少,设计标高应从路面设计标高向下推算确定,避免测量误差和资料错误给

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箱顶及路面之间三角垫层可采用砼及箱涵顶板一次浇筑并适

当配置防裂钢筋,路面建议可采用10cm沥青。

对设有搭板箱通,其牛腿根据

路面情况相应设置一定横坡对工程质量有益。

(2)从多个项目情况反映,钢筋砼箱涵病害比较普遍,虽然设计计算均

符合规范要求,但也说明了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

建议:

对钢筋砼箱涵设计做改进,加大断面尺寸、调整配筋,或改为整体式

盖板,减少超静定次数。

(3)通道、涵洞、三改变更较多:

由于测量调查期间外业工作不够仔细,或

地方要求不断调整,或规范净空及实际情况有冲突,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小

犁结构物变更较多。

建议:

详细收集外业资料,尽可能及沿线地方签订协议;在初步设计阶段小型结构物工程数量考虑设置周全;通道净空不完全按规范取值,考虑地方经济发展而留有适当空间,发掘地方道路下挖潜力。

(4)非关键受力部位、附属结构等设计重视不够。

例:

①涵洞、箱涵一字

墙,施工过程中常出现裂缝病害。

②未考虑填土较低明涵护栏底座钢筋预埋、

超高路段路侧排水等。

建议:

①涵洞、箱涵一字墙设计多为素混凝土结构,该处存在墙体内外

侧土压力不平衡,虽然受力较小,且开裂也不会影响结构使用,但会影响结构

耐久性,建议增设防裂钢筋网片。

②重视附属结构、交安设施设计及复核

工作,该部分设施尽管个体构件细小,但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整条线路均存在相

同问题,返工工程量比较大。

5、其他

(1)对于标准结构桥梁,最容易出错也最关键就是桩位坐标和标高问题。

建议:

在这方面设计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强复核工作。

(2)桥梁工程数量表中数量差错时有发生,造成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差错,

大差错会给造价控制和计量造成较大麻烦。

建议:

加强数量表复核工作。

(3)设计中往往对附属设施重视不够,其他项目通用图乱套乱用。

建议:

对此设计、复核和审核中应gl起足够重视。

(4)桥面连续结构病害较普遍。

建议:

对于跨径10m以上多跨桥梁,尽可能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

(5)四氟滑板支座及支座垫石病害。

建议:

对于四氟滑板支座,设计文件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四氟滑板表面储油槽

内注满5201—2硅脂润滑油,板式橡胶支座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