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各个单元教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8542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各个单元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各个单元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各个单元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各个单元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各个单元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各个单元教学.docx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各个单元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各个单元教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各个单元教学.docx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各个单元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我爱阅读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语,会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三课七自然段。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习写作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6.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7.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8.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9.积累关于读书的名句,从中得到激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2、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教学课时:

《窃读记》2课时《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我的长生果》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3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或小黑板)

学生:

收集关于读书的资料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月是故乡明

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诗词和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

《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

《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教学目标:

1.会认21个生字。

会写“洛、榆、畔、帐”等1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缕缕”等词语。

读读记记“颇负盛名、姿态、婀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揣摩并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和事物表达情感的。

5.摘录让你感动的词句,积累表达思乡的诗句,体会思乡思友之情。

6.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能积极参与,学会表达和倾听。

7.充分想象,完成习作《二十年后回家乡》,运用借景、借物、借事,借人抒情的方法,表达对家乡的爱和关注。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课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和借鉴作者通过景物或事情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措施: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时安排

《xx三首》3课时

《xx魂》2课时

《xx雨》1课时

《xx人家》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3课时

《回顾.拓展二》1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相关课件,收集有关思乡的材料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学习说明方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教学本组课文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所告诉我们的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写作中所运用到的各种说明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和词语盘点中所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5.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6.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措施:

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鲸》2课时

《松鼠》1课时

《新型玻璃》2课时

《假如没有灰尘》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与拓展三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1.有关鲸的,2.有关松鼠,3.有关新型玻璃,4.有关灰尘的)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专题:

生活的启示

单元教材分析:

1.本组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

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2.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鲈、饵、纵、鳃”等生字,会写“捞、饵、溅、钩”等生字。

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部分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摘抄本单元的重点词句。

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谚语、格言、名言。

7.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8.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更新更美的文章。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3.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

3、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

单元课时安排:

13.钓鱼的启示2课时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课时

15.落花生2课时

16*珍珠鸟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1课时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生预习课文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我爱你,汉字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

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

每个板块后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

(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

(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

(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难点:

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教学措施:

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要求小组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有具体任务。

单元课时安排:

1.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1课时)2.“有趣的汉字”分组活动(2课时)

3.“有趣的汉字”全班交流,读《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2课时)4.“我爱你,汉字”分组活动(3课时)

5.“我爱你,汉字”全班交流(2课时)

6.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认读本组生字,展示和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2课时)

教学措施:

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要求小组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有具体任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父母之爱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还有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进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儿子买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学会看病》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

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

深深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的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理解新词,并注意积累。

2.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继续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天伦之乐,感悟父母之爱,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领悟本单元的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5.通过《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的小练笔及习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记事写人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爱的理解。

2.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父母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3.用具体事件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课文,搜集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父母之爱的事例,加深认识,并付诸行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7《地震中的父与子》2课时

18《xx情深》1课时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课时

20《学会看病》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六》1课时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搜集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父母之爱的事例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勿忘国耻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

选文具有匠心,针对小学生年段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认33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本组课文中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领悟文章表达的持点,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时,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想象,体会句子的含义,从而受到教育。

教学措施: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

2、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3、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21、《圆明园的毁灭》3课时

22、xxxx2课时

23﹡、难忘的一课1课时

24﹡、最后一分钟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七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相关资料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走进xx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伟人的风采和凡人情怀,读后让人深深感受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词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内容。

3、理解课文,感受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远大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训练,引导学生对本学期这方面的训练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在肯定成绩的时候,找出问题与不足,为下学期的后续训练做好准备。

5、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做一篇习作,着重引导学生将从课文中学到的场面描写方法和人物描写方法运用于习作中间,培养学生的场面描写能力和描写人物的能力。

单元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和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措施:

1、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2、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

3、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七律.长征》2课时

《xx》2课时

《xx处处埋忠骨》1课时

《毛主席在xx》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课件

学生: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