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42学时》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787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42学时》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政治经济学42学时》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政治经济学42学时》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政治经济学42学时》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政治经济学42学时》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42学时》教学大纲.docx

《《政治经济学42学时》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42学时》教学大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42学时》教学大纲.docx

《政治经济学42学时》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PoliticalEconomics)

 

制定单位:

经济学院

制定人:

杨鹏程

审核人:

姜德波

编写时间:

2011年7月18日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

04110450

(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

必修课、3学分、学时为42学时。

(三)适用对象

(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

政治经济学课程在大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学生要学好政治经济学原理,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常识、社会发展史等基础知识。

二、课程简介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历史趋势,同时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普遍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劳动价值论;资本与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等。

Politicaleconomics,whichistheimportantpartofMarxism,mainlyelaboratestherulesofsocialproductionrelationsandit′sdevelopment. Withtakingtherulesofsocialproductionrelationsasresearchobject,takingthetheoryoflaborvalueastheoreticalbasis,takingthetheoryofsurplusvalueasthecore,thecoursedisplaysnotonlythegenaralruleofdevelopmentofcapitalism,butalsothebasicruleofsocializedmassproduction.Themaintopicsofpoliticaleconomicsincludethetheoryoflaborvalue,thetheoryofcapitalandsurplusvalue,thetheoryofcapitalaccumulation,thetheoryofcapitalcirculationandturnaround,thetheoryofre-productionofsocialcapital,thetheoryofsurplusvaluedistribution,etc.

三、教学目标

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科学认识和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熟悉和领会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特点,了解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作好理论和方法准备,并能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社会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四、师资团队

姓名

学位

职称

联系方式

办公地点

姜德波

教授

杨淑华

教授

赵峰

教授

方阳娥

副教授

陆丽芳

副教授

鄢咏红

副教授

陈祖华

副教授

杨鹏程

副教授

罗晓春

副教授

蔡敏敏

讲师

唐国华

讲师

五、教学资源

教材;

张彤玉,张桂文主编: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2009年版),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扩充阅读资料、文献: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第23-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陈青里:

图解资本论:

一本读懂《资本论》,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门井文雄、等:

漫画资本论(60分钟读懂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83、1993、1994年版。

吴易风:

《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载吴易风:

《当前经济理论界的意见分歧》,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蒋学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论>理论体系》,《学术月刊》2003年第7期。

卫兴华: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结构和学习的意义》,《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王振中:

《加强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10期。

顾钰民: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认识》,《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2期。

宋涛主编: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刘诗白主编: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张雷声主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程恩富,冯艳主编:

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通用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版。

专题网站、学校网络资源:

经济学阶梯教室——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

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

人大经济论坛——http:

//bbs.pinggu.org/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时空——

中国经济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六、学习方法

做好经济理论课程学习的基本工作,提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认真学习和领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把握理论体系的逻辑脉络和研究思路;认真研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理论体系,并对重要理论和知识点重点学习和掌握;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在学习中既要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内容,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记忆,并在记忆中加深理解。

七、教学方法

教师在从事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以课堂系统讲授为主,学生课堂讨论为辅;课堂讲授以重点、难点、疑点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

八、考核要求

为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政治经济学知识与理论,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成绩考核工作。

要通过加强平时作业与考核,引导和督促学生更好地加强平时学习,期末考试要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水平,实现培养学生成才的目标。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作业与考核(25%)、期中考核(15%)、期末考试(60%)三部分组成。

在平时教学中布置作业6次,并进行不定期的随堂测验,1次期中考核,1次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期末考试命题设计:

识记部分约占30%;理解部分约占40%;运用部分约占30%。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辨析、计算、简答、论述等。

第二部分授课进度表

周次

授课次数

授课章节

主要授课内容

课时

作业,测验,实验,及其他安排

5

2

第1章

第1章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4

6

1

第2章

第2章商品与货币

商品

2

7

2

第2章

第2章商品与货币

商品

货币

4

作业

8

1

第2章

第3章

第2章商品与货币

价值规律

第3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货币转化为资本

2

9

2

第3章

第3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4

作业

10

1

第3章

第3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工资

2

11

2

第4章

第4章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4

作业

12

1

第5章

第5章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

产业资本的循环

2

13

2

第5章第6章

第5章产业资本的运行

产业资本的周转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社会总资本的构成

4

作业

14

1

第6章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2

15

2

第6章第7章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矛盾和经济危机

第7章剩余价值分配

利润和平均利润

4

作业

16

1

第7章

第7章剩余价值分配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和利息

2

17

2

第7章

借贷资本和利息

地租

4

作业

18

1

第8章

第8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

2

作业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规律特点与类型,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内容】

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一)色诺芬——《经济论》

(二)孟克莱田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年:

研究国家和社会经济问题的学说(古希腊“政治”意为国家或城堡)

(三)重商主义

(四)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古典政治经济学成熟标志: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1776年);大卫·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的杰出贡献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四、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劳动过程包括三个简单的要素:

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二)生产力

(三)生产关系

(四)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

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三、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必须联系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来研究生产关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一)经济规律的概念

(二)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三)经济规律的特点

(四)经济规律的类型

第三节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一)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

(二)抽象法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四)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

(二)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二章商品、货币与价值规律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分析和阐明商品场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认识商品和货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剩余价值理论和其它政治经济学原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重点、难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及其作用。

第一节商品

【教学内容】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一、商品的两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商品的概念

用来交换的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二)使用价值

(三)交换价值

(四)价值

(五)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二)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两因素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三、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

(二)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四)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对商品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一)简单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的价值形式

(四)货币形式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的经济关系。

(二)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三、货币流通规律

(一)概念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二)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货币流通量取决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第三节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一)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偏离价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表现,不仅以价值为基础,还受供求关系影响。

价格偏离价值不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与否定,而是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一)调节生产和配置资源的作用

(二)刺激作用

(三)分化作用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阐明了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基本生产方法。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

【重点、难点】资本总公式的其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剩余价值产生过程,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教学内容】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一)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公式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G——W——G’为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在形式上存在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一)劳动力的概念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其他商品一样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具体内容包括三部分,还包括一个历史道德要素。

(四)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能够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劳动过程一般;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二)价值增殖过程

即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二、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划分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依据;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剩余价值率

(一)剩余价值率的概念

(二)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二)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和最高界限

(三)工作日长度的确定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三)超额剩余价值

四、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以及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特点

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一)劳动力与劳动

(二)劳动不是商品

(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名义工资、实际工资

三、工资的国民差异

四、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

第四章资本积累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研究个别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资本积累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与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搞清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相对人口过剩的成因,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

【重点、难点】资本积累的原因,资本积累的本质,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教学内容】

一、生产和再生产

(一)再生产的概念

(二)再生产的内容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三)再生产的形式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概念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概念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特点

四、资本积累

(一)资本积累的概念

(二)资本积累的原因

(三)资本积累的本质

(四)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不断提高的趋势

二、个别资本增大的方式: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一)资本积聚

(二)资本集中

(三)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三、相对过剩人口

(一)相对过剩人口的概念

(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

(四)相对过剩人口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工人阶级贫困化

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总趋势

第五章产业资本的运行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研究产业资本运行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产业资本保持顺利循环的基本条件和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和运动特性。

【重点、难点】产业资本循环的阶段与过程,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固定资本的磨损与折旧,预付总资本的周转,可变资本的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一节产业资本的循环

【教学内容】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一)产业资本的概念与特征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三)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货币资本的循环形式、生产资本的循环形式、商品资本的循环形式。

三、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上述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产业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一)资本周转时间

(二)资本周转次数

(三)资本周转速度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一)生产时间

(二)流通时间

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一)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概念与内容

(三)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意义

(四)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五)固定资本磨损

固定资本磨损包括有形磨损与无形磨损;固定资本的折旧。

四、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

(一)预付总资本周转的概念

预付总资本周转是指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二)预付总资本周转的计算公式

(三)影响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总资本中组成部分的各自周转速度;总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一)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量,与其成正比。

(二)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率,与其成正比。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探讨和考察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规律。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和实现条件,深刻认识社会资本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周期性。

【重点、难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与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与条件,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的构成

【教学内容】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区分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概念

(二)个别资本运动与社会总资本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

三、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与价值构成

(二)两大部类原理

第二节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一)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三种交换关系

第一部类内部交换、第二部类内部交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Ⅰ(v+m)=ⅡC

(二)Ⅰ(c+v+m)=ⅠC+ⅡC

(三)Ⅱ(c+v+m)=Ⅰ(v+m)+Ⅱ(v+m)

第三节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一)Ⅰ(v+m)>ⅡC

(二)Ⅱ(c+m-m/x)>Ⅰ(V+m/x)

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Ⅰ(v+Δv+m/x)=Ⅱ(C+ΔC)

(二)Ⅰ(c+v+m)=Ⅰ(C+ΔC)+Ⅱ(C+ΔC)

(三)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三、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规律

(一)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根本原因

(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基本内容

(三)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

第四节社会总资本运行的矛盾和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

(二)资本主义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