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讲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453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讲座.docx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讲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讲座.docx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讲座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建设及规范运作

第一部分:

为什么实行点检定修管理?

一、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

1、设备的定义及分类:

设备是电厂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能量转换的物质技术基础。

电厂设备常用分类为:

主设备、辅助设备及附属设备。

2、设备管理的定义:

设备管理就是以设备的一生为出发点,把这个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信息能力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实施对设备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设备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

3、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是由设备本身决定的,另一方面又是由设备管理决定的。

没有科学的设备管理,再好的设备也不能发挥好的作用。

而前期不太好的设备交由生产企业使用后,经过科学的管理,逐步实现设备完善化,对设备实施精心维修,逐步进行技术改造,进行设备更新,也完全可以使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达到高的综合效率。

因此,加强科学的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也就是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之所在。

二、发电厂设备管理

1、生产为经营,经营为效益,发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发电厂创造效益的基础。

2、发电设备管理的目标是使设备受控。

3、设备受控必须建立全员参与的科学有序的设备管理体系。

科学有序的设备管理体系至少要包括以下五方面,也叫“五制配套”:

(1)目标管理体系。

把设备受控的目标,分解到各个包括运行、维护、检修管理在内的各个环节,然后采用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目标管理值(又称计划值)的方法,逐步逼近既定目标值。

这个目标值既包括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目标,也包括有关维修费用和其他经济性指标。

(2)采用与优化检修相适应的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也就是我们要重点介绍的点检定修制管理。

点检定修管理明确了设备的全员参与管理和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它在强调加强设备管理方职责和管理力度的同时,对运行方和检修方明确了在设备管理体系中的应尽职责。

点检定修管理有一套使设备受控的管理方法,采用这些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过维修”和“欠维修”,逐步使设备受控。

(3)建立以设备主管为核心的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设备主管是指各发电企业中各个专业的带头人。

这个责任制的建立有利于明确对设备的管理职责,使每一台(件)的设备都有明确的设备管理责任人。

在《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L/Z870---2004)中,定位为设备的责任主体。

(4)建立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

1)设备的技术标准。

2)设备的作业标准(即设备的作业指导书或工艺标准)。

3)设备的点检标准。

4)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

5)与上述四项基准标准相适应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

以上标准是设备管理的“法”,认真的不折不扣的执行上述标准将使企业的设备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范畴。

按点检定修制的要求,这些标准是设备管理的科学支持体系,它需要在执行过程中运行PDCA工作方法逐步完善。

认真执行上述标准有助于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加强和改善维护效果、早期消除设备隐患,达到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目标。

(5)培育一支高素质具有强烈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引导并开展以人为本的创造性的自主管理活动。

自主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对自己所管辖范围的设备和相应管理标准开展动态管理(PDCA)。

把完善各类标准和设备受控作为自主管理的目标。

三、点检定修制的引进和推广应用

90年代初期,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一期工程全套引进日本的设备,在引进设备的同时,花了数千万美元引进了全套管理软件,其中就有点检定修制的管理软件,他们从不自觉强制实行点检定修到比较自觉地执行这种管理方法,设备健康情况明显提高,故障减少,在提设备可靠性(全年未停机)的同时,在降低维修费用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经统计表明:

在设备管理推行点检定修管理后,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的下降率为40%;维修费用下降达到20%--30%。

点检定修制的先进理念和内涵受到全国众多发电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建电厂的广泛响应和欢迎。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组织编写下发《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L/Z870---2004)。

2004年3月9日发布,2004年6月1日实施。

《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DL/Z870---2004)是在引进TPM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吸收了一些先行实施点检制电厂的经验,与我国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相结合,是具有我国特色的TPM管理,它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1)管理内涵进一步丰富,除含有TPM原有内容外,还吸收了目前世界上最新的优化检修的理念,提出了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2)推荐的组织机构设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基本与TPM相一致,又把我们传统行之有效的管理内容整合在一起。

(3)把我们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技术监督工作和热力试验,与设备点检管理的设备“五层防护体系”相整合。

整合后的设备五层保护体系能更有效的确定设备的状态。

(4)把原来的给油脂标准升为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并丰富了该标准的内涵。

使其与我国发电企业普遍执行的实际维护保养工作相融合。

(5)强调了“四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并把它列入了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

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我国电力行业多年来卓有成效的达标、创一流工作的成果。

综上所述,这次出版的行业标准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将TPM的先进理念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结合,兼容在行业标准中,同时对世界上不断进步的管理方法本行业标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使这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我所用。

四、点检定修制的内涵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科学有序、职责明确的设备管理体系,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持续改进的特点而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设备管理专家的重视。

(1)设备点检管理是确定设备状态的有效途径

为了使我们从长期以来计划检修的思路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步向优化检修和状态检修过渡,必须使管理者做到对设备心中有数,也就是设备受控,只有当设备管理者真正有效的掌握了设备的状态以后,实现优化检修和状态检修才有了扎实的基础。

如果设备的状态搞不清楚,也就不可能正确决策。

因此加强设备的点检管理是点检定修制的首要任务。

点检定修制确定了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原则,因此点检管理也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一般称之为设备的“五层防护体系”,即运行人员的巡回检查为第一层防线,专业点检人员的点检为第二层防线,技术人员和专业点检员共同参与的精密点检和技术监督为第三层防线,在上述三种点检的基础上的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是设备点检管理的第四层防线,设备的性能和精度测试则是设备点检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性能和精度不好就意味着设备没有管好。

设备点检是通过全员参与的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检测工作的总和,其目的是掌握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为设备检修、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2)设备定修是指在设备推行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设备状态而安排的检修工作

严格地说每一台设备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设备,由于系统设计、制造、安装、辅机配套等方面的原因,设备都有所差异,因此,符合自己的标准要由使用单位自行确定,而这些标准的完善并最后形成,则是通过“点检+定修”的PDCA来获得。

对发电厂来说,设备定修的任务是通过合理的定修安排,根据年修模型定期消除劣化,使年修周期内的参与连续生产系统工作的设备能保持连续无故障运行,对于可独立检修辅助设备,则按点检结果安排检修或根据设备寿命轮换检修。

由计划检修向状态检修过渡有一段较长的时期,其间还牵涉到设备的各种诊断手段和检测手段的完善、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体制的合理等。

(3)优化检修是融预防性检修、状态检修、改进性检修和故障检修为一体的优化检修模式

优化检修是在TPM基础上吸收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设备在运行周期内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的一种检修模式。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行为标准DL/Z870---2004,把优化检修策略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予以列入。

导则提出了设备分类的意见,并界定了哪些设备宜有用何种检修方式。

对于要求可靠性程度高的设备,则尽可能在年度检修中消除劣化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对于有备用的重要辅机,通过合理安排,采用点检基础上的定修(即按状态安排检修),在平时轮流检修;对于不影响发电可独立检修的辅助设备则尽量不列入定修,为降低维修费用,列入故障检修范畴。

应当指出,优化检修的实施,要与加强设备点检管理、技术诊断和技术检测相协调,而且优化检修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融全员(含管理方、运行方、检修方)协调配合,强化各自管理的成果。

总之,点检定修制有丰富的内涵,它对我们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中的有用部分可以很好兼容;对世界上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工作方法上则始终如一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原则。

五、点检定修制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的设备管理相比较,它有下列的几个主要特点:

1、点检制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点检员,而且明确了点检员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负责,而传统设备管理中设备的管理职责难以十分清楚界定。

2、点检制明确了以设备状态为定修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优化检修策略,执行点检定修管理将使我们的管理从计划检修逐步进入状态检修和优化检修。

3、点检制明确了对所有设备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在实行PDCA循环的同时,对设备进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设备受控、有关技术标准符合客观实际的目的。

4、点检制所推荐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是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减少机构层次,它的管理模式可与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接轨。

5、点检制要求管理方——点检员共同参与现场的安全、质量上的“三方”确认,加强了对重大安全、质量工作的管理力度。

6、点检制明确了对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电厂的主要管理力量要放在管理设备上,运行、检修、管理三方均要树立自己对设备的责任和管理要求,同时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自主管理的观念,激励员工全员全身心投入设备管理。

7、点检制明确实行标准化作业,要求建立设备管理的“四大标准”体系。

即检修技术标准、检修作业标准、点检标准、设备维护保养标准。

同时也要求建立为贯彻“四大标准”相应的管理标准。

强调所有标准均是科学管理的支持体系。

8、点检制主张员工工作的有效性,强调工作是否有成效。

例如点检工作的有效性;编制计划的准确程度(命中率)、减少过维修和欠维修、设备是否受控等。

9、点检制推行满负荷工作法和人员的多能化,例如要求点检员实行随手点检(消缺)和实行A、B角,对维修人员要求一专多能等。

10、点检制要求管理方、运行方、检修方的协调统一,要求专业间相互协调统一,实行“工序服从”原则,要求管理决策尽量符合客观实际,要求计划命中率不断提高,突出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观点。

11、点检制明确规定了设备的最佳状态,提出了设备“四保持”,该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有利于巩固我国电力行业前一阶段达标、创一流的成果。

12、点检制规范了点检员的行为,要求工作时间标准化、工作方法规范化、工作程序标准化,要求点检员抓“五大要素”,实行“七步工作法”等。

第二部分:

点检管理介绍

一、设备点检的定义

广义的点检是指对设备各维护点的检查、检测、技术诊断的总和,根据这些状态信息最终确定设备的劣化程度,判定设备能否连续运行,并及时安排定修(消除劣化)。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

它是利用人的感观(五感“视、听、触、嗅、味觉)或用仪表、工具,按照标准,定点、定人、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设备的异常、隐患、掌握设备故障的前兆信息,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发生之前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是日本在美国预防维修制的基础上吸收当时世界上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方法发展形成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和制度。

点检管理是设备预防维修的基础,是现代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

通过对设备进行点检作业,准确掌握设备状态,采取预防设备劣化措施,实行有效的预防维修,以设备受控作为点检管理的目标,从以修为主转为以管为主上来,使设备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

设备点检管理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设备检查业务机构层次和业务流程,不同于传统的设备巡回检查,它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点:

1、定点

科学地分析以确定设备的维护点,找准该设备可能发生故障和劣化的部位,同时确定各部位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如回转部位、滑动部位、传动部位、荷重支撑部位、受介质腐蚀部位以及承压部位等。

2、定标准

根据维修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个维护点的检查参数(如温度、压力、振动、流量、间隙、电压、电流、绝缘等)的正常工作范围。

3、定人

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

点检员是按区域、按设备、按人员素质要求选定的,所辖点检区的设备管理者是分管设备的责任主体。

一经确定,不轻易变动。

点检员实行常白班工作制。

点检员是经过专门培训、具有一定设备管理能力、精通本专业技术、有实效工作经验、有组织协调能力的设备管理人员。

制定设备点检周期,有的点可能每班检查,有的则一日一查,有的数日一查,一周一查或一月一查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同时按分工分别进行日常巡(点)检,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

5、定方法

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点检要求,明确点检的具体方法,如有感观或用普通仪表、工具以及精密仪表、工具进行监测、诊断等。

6、定量

在点检的同时,把技术诊断和倾向性管理结合起来,对有磨损、变形、腐蚀等减损量的点,用劣化倾向管理的方法进行量化管理。

逐步达到通知维修的要求,实行现化设备技术同科学管理的统一。

7、定业务流程

明确点检作业的程序,包括点检结果处理对策。

业务流程应包括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发现的异常缺陷和隐患,凡急需处理的由点检员预知维修人员解决,其余的列入正常维修处理。

8、对点检要求

对点检员工作质量严格要求,必须做到:

(1)定点记录。

通过不断积累(量化管理),找出设备状态的内在规律。

(2)定标处理。

坚持原则标准要求,发现问题,按标准处理。

(3)定期分析。

点检记录周分析,月分析,重点设备定期分析,每年有系统汇报。

(4)定项设计。

查出问题,需要改进的,规定计划项目,定期进行。

重大问题则需提出课题,开展自主管理,发动员工提出革新、创造建议予以解决,其余的列入正常维修处理。

(5)定人改进。

改进项目,从设计、改进、评价、再改进的全过程都要有专人负责,保持系统性、连续性。

(6)系统总结。

每半年进行一次点检工作的期中总结,每年进行一次系统、全面总结,不断推进点检管理。

上述点检管理的内容和要求,都必须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不断进行PDCA循环,通过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三、设备点检管理的主要优点

有效的设备点检管理,可以逐步深入掌握设备的内在规律,使设备的状态受控,它有以下优点:

1、准确掌握设备现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2、通过资料积累,提出合理的设备维修和零部件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维修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稳定,延长设备寿命。

3、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大幅度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靠性逐步达到并保持较高的水平,创一流发电企业。

4、维修费用明显下降,有资料表明日本实施点检管理后,维修费用降低20%--30%。

5、维修计划加强,定修模型确立,间隔延长,时间缩短,维修效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提高。

6、在实施点检制后,在持续改进设备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设备状态检测和技术诊断,不断扩大状态检修的比例,实现优化检修。

四、点检管理的分类

五、设备的“五层防护体系”

设备的“五层防护体系”也叫设备的五层防护线,又称五层设防,就是把岗位日常点检、专业定期点检、专业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精度性能测试检查等结合起来,以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防护体系。

下表为点检制五层防护线:

(1)第一层。

随着设备技术性能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容量、高参数的发电设备都实行集中控制,运行生产由人操纵自动控制设备、控制设备操纵机器设备来完成,设备已凸现其重要地位。

因此,岗位值班(操作)人员实质上也是设备的维护保养人员。

通过岗位运行人员负责的日常巡(点)检,发现异常,排除小故障,进行小维修,这是防止设备发生事故的第一层防护线。

(2)第二层。

专业点检员是设备维修管理的责任主体,具有全面的业务知识、实际技能和协调管理能力。

专业点检员依靠经验和仪器进行日常点检,及时发现设备隐患。

同时依靠仪器、仪表对重点设备、重要部位进行重复的、详细的点检,并协同检修方进行以测定劣化程度为主要目的的循环、滚动维修,及时排除故障,这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二层防护线。

(3)第三层。

在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的基础上,点检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精密点检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三层防护线。

(4)第四层。

与上述“三位一体”(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精密点检)相协同的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

无论上述何种点检中发现异常,必要时都可以使用技术诊断的方法探明因果,为决策提供最佳处理方案或控制缺陷的发展,同时对重要部位或系统确定倾向管理项目。

技术诊断可不断地记录动态指标,作出曲线,做到一有异常立即发现,为倾向管理提供依据。

因此,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是点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设备状态的依据,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四层防护线。

(5)第五层。

经过上述四层防护,设备能否保持它的基本特性,还要检查设备的综合性精度。

要按精度检查周期的要求,定期(半年、一年或经过年修后)进行精度检测和性能指标检验,计算其精度良好率,分析劣化点,以考评和控制设备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评价点检效果。

对发电设备来说,主要是检测机、炉效率,供电煤耗量等经济指标,以及安全性、可靠性、自动化投入率及动作准确率,保护投入率及动作正确率和设备优良率等,这是对点检实绩的考核,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五层防护线。

上述设备的五层防护是设备点检制的精华,是建立完整的点检工作体系的依据。

按照这一体系,把企业的各类点检工作关系统一起来,使运行岗位人员、专业点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检修人员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全体人员都参加管理;把简易诊断、精密诊断以及设备状态监测和劣化倾向管理、寿命预测、故障分析、精度与性能指标控制等现代化管理方法统一起来,从而使具有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手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体系。

六、点检工作优化

在实行点检定修管理的发电企业中,与设备管理有关的员工(包括运行人员、检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都要参加管理。

而点检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与设备管理的职责分工、机构设置、业务流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检工作优化就是指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按点检业务的客观规律设置岗位和落实职责分工,目的是要求合理安排点检管理的五层防线,既体现以点检为核心的精神,又充分发挥与点检管理有关的运行巡检、技术监督、定期试验、状态诊断和监测等工作的作用,做到五层防护线各有重点,不产生重复点检,设备精据信息流畅通,分工和职责明确,形成一支密切配合的团队力量,把设备的性能和状态搞清楚。

第三部分:

点检定修管理的实施

一、建立互制配套的设备管理体制

建立与点检定修管理内涵相协调和适应的设备管理体系,是点检制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这“五制”是指:

1、计划值。

2、点检定修制。

3、设备主管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

4、标准化作业制。

5、自主管理制。

五制配套是指:

以计划值为目标;以点检定修管理为重点;落实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并推行标准化工作方法;开展以人为本的、富有创造性的、运用PDCA工作方法的自主管理活动。

二、进行作业区划分

点检定修作业区是指设备管理人员所负责设备的划分,目前世界上有两种划分方法:

1、按设备的所在区域进行划分,例如按汽机房(岛)、锅炉房(岛)的区域设立主管,下设若干点检员,这些点检员要求一专多能,既懂机务;又懂电气、热控等。

这种划分方法,目前国内尚少应用。

2、按我国传统的专业进行划分。

就是我们目前沿用的汽机、锅炉、电气、热控、燃料等专业,这种按专业划分的方法在我国目前普遍应用。

三、配置点检人员

1、以负荷饱满和工作量均衡为原则,决定点检人员的具体配置,一般每个点检员应至少负责不少于150个维护点。

2、配置专业主管和专业(设备)工程师;专业工程师是专业主管的助手,可设不可设,对于机组台数达到4台及以上时,应设立专业工程师。

3、可配置一定的维护人员,也叫助理点检员。

四、编制、执行点检业务流程

点检的作业流程是指点检定修业务进行的程序,也称点检工作模式,是点检员进行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工作循环过程。

点检流程图,是点检作业进行的程序语言,它代替了上下、横向之间的业务关系,完全改变了传统管理,即行政指令性管理和指挥的模式,按科学的程序进行管理。

这种作业管理的全过程,即计划(根据标准编制的作业表、计划表)→实施(确认设定点的状态、结果记录、异常的发现及调整处理)→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信息传递、整理分析)→反馈(核对计划、标准),以提出修正、修改意见,改善点检作业过程中的各种条件,提高点检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制定、实施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技术标准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技术标准,包括检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标准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等,是实行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依据,称为点检制标准化体系中的基础类标准。

1、检修技术标准

检修技术标准规定了设备各部位的运行技术管理值和检修技术管理值。

如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电压、尺寸公差等允许值和检查方法。

检修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设备、装置或部件名称、部位简图、件名、材料、检修标准(包括尺寸、间隙、劣化倾向许容量)、点检或检测方法、点检或检修周期、更换或修理周期和检修方面的特点事项等。

检修技术标准是设备检修标准类的基础,它反映设备设计者的思想,是编制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标准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的技术依据,其编写的难度也较大。

2、点检标准

点检标准规定了各部位的点检部位、点检项目、点检内容、点检周期、管理值、点检方法、点检分工以及在什么状态下进行点检等。

点检标准是点检员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的依据,是编制各种点检计划的依据。

3、检修作业标准

检修作业标准是点检员确定检修作业流程、工艺、工时和费用的基础,是检修责任单位进行检修作业的依据。

检修作业标准规定了作业名称、作业方法、作业顺序、作业条件、技术要点、安全注意事项、使用工作以及作业人员、作业所需时间和作业费用等。

检修文件包是检修作业标准之一。

4、设备维护保养标准

设备维护保养标准是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技术支持,编制并执行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标准,可以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周期。

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缺陷管理、设备的润滑管理、设备的定期试验和维护、设备的“四保持”工作等。

设备的“四保持”标准,主要是指:

(1)设备应保持外观整洁、无泄漏。

(2)设备应保持结构完整。

(3)设备应保持按设计的性能运行,且其物质和能源的消耗符合制造厂规定的要求。

简称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

(4)设备的自动装置应保持100%的投入运行。

或称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设备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设备就不能算是在正常运行。

六、点检员的工作方法

1、实行目标管理

点检员应明确管理目标:

(1)确保设备“四保持”(外观、性能、精度、自动化),使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2)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设备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以降低故障率和维修费用为考核指标。

(4)以自主管理方式保持积极进取的活力。

(5)管理目标立足于长远发展方向。

2、搜集设备状态信息进行倾向管理、技术诊断、定量分析,掌握劣化状况,开展状态检修。

(1)确定目标,选定设备重点。

(2)制定计划,倾向检查管理计划表。

(3)实施与记录,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