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444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docx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docx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报告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

释义研究报告

(讨论稿)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2010年4月19日

前言

安全生产名词术语是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安全科技交流和传播的载体。

安全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安全生产的内涵有了新发展。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面宽,从业人员专业背景有差异,对一些重要的名词术语、概念解释各异,影响了先进安全技术、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和法律法规标准的贯彻落实,迫切需要规范和统一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以促进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

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职业安全卫生情报中心(International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InformationCentre,CIS)出版《职业安全卫生术语》,规范了职业安全卫生专业术语2600条。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等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与安全有关的术语标准。

WillieHammer等出版的《职业安全管理与工程》(第五版)(OccupationalSafetyManagementandEngineering,FifthEdition)共辑录了1915个专业术语,涵盖了安全管理的25个主题。

1985年国务院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至今已按学科建立了71个分委员会,审定公布了75种科技名词。

1987年3月原国家劳动部组织开展了《安全科学技术词典》的编撰工作,此项工作组织了75名专家,历时4年半,于1991年12月正式出版。

《词典》共收常用词条2945个,分安全管理、工厂安全、矿山安全、劳动卫生工程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五部分。

我国1994年颁布GB/T15236-1994《职业安全卫生术语》标准,规定了37个术语的内容。

2008年颁布了修订版GB/T15236-2008《职业安全卫生术语》标准,将术语扩大到71个,分为一般术语、事故及其相关主题、测试与评估、应急与防护措施、职业医学与职业病、工作条件与人机工程6个主题。

我国有关行业部门也开展了相关名词术语的规范工作。

1983年航空工业部门组织74个单位编撰了《航空工业科技词典》,共收词目13大类7000余条,其中收录了一部分航空领域的安全术语。

汪旭光院士等于2005年编撰了《工程爆破名词术语》,共收词目10大类3150条。

2007年刘潜、闻洪春等整理了安全科学的主题词374个,其中“安全××”主题词140个,“××安全”主题词96个,“X9安全科学类”其他主题词115个,非“X9安全科学类”其他主题词6个,未包括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有17个。

纵观国内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基本概念、名词术语的研究现状,我国规范的安全生产名词术语少,没有广泛吸收国外相关领域的新理念和新名词,不能满足安全生产事业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很多重要的名词术语和概念急需规范统一,急需借鉴国内外权威部门、公认标准对名词术语、概念的定义和解释,将一些关键名词术语和概念的解释在安全生产领域规范化。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术语释义研究由国家安监总局孙华山副局长提出并任项目组组长,项目组成员单位包括总局人事培训司、规划科技司、调度司、政策法规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承担具体研究工作。

本项目2009年7月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初稿。

本研究收录的名词术语主要取自我国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等文件,有关词典、百科全书等大型工具书,国外工业化国家、国际组织和权威研究机构的相关出版物,以及教材、著作和论文等。

项目重点对安全管理类的常见术语进行了释义研究,内容包括术语的定义、内涵、发展变化、相似术语之间的关系等。

初步分类为“基础术语”、“标准、制度与监督管理”、“职业危害”、“应急救援与防灾减灾”等4部分,共230个术语。

正本辑录了名词术语的解释,副本包含名词术语在不同文献中的解释及发展变化过程。

1基础术语(BasicTerms)

1.1安全(Safety)

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从风险管理角度,安全是指不可接受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一般认为安全是一种无危险、无威胁、无伤害的状态,《大英百科全书》认为安全是消除危险、威胁、伤害等的活动。

安全也指目标、模式等。

实现安全状态、目标、模式的活动用“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等词汇表述。

1.2安全生产(SafetyProduction)

安全生产——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安全生产的内容涉及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包括了生产经营活动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等行业和领域。

广义上,安全生产也包涵了职业危害预防。

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名词还有生产安全、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等。

1.3文明生产(CivilizedProduction)

文明生产——指生产过程规范化的状态,指生产在文明的秩序和整洁的环境中进行。

“文明生产”指生产活动中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要求。

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现在已较少使用,目前常说的“现代化工业生产”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在安全生产领域应更多使用“安全生产”。

1.4劳动安全(LabourSafety)

劳动安全——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包括防止触电、机械伤害、坠落、塌陷、爆炸、火灾等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的措施。

广义的劳动安全包括劳动安全与卫生。

1.5劳动保护(LaborProtection)

劳动保护——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活动和措施。

包括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设备、制度和教育等。

该名词源自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基本内容包括:

劳动保护的立法和监察,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劳动保护的管理与宣传,劳动安全技术与工程,劳动卫生技术与工程,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报告和处理等。

“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对象方面,劳动保护针对劳动者,安全生产包括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现阶段政府管理方面,工作时间、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等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责。

1.6劳动卫生(LaborHealth)

劳动卫生——指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消除职业危害和预防职业病所采取的各种卫生措施。

与劳动卫生相关的名词术语还有工业卫生、职业健康和职业卫生等。

1.7职业安全卫生(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

职业安全卫生——指保障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活动和措施。

“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健康”、“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四个术语的内涵相似,“职业安全卫生”在欧美等工业化国家普遍使用。

1.8安全科学(SafetyScience)

安全科学——指从安全的角度,研究生产和生活中事故的构成、本质及其产生和预防规律的系统性、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1.9安全技术(SafetyTechnology)

安全技术——指为防止事故发生,保护人身、设备和环境安全而采取的各种防范技术。

1.10系统安全(SystemSafety)

系统安全——指在系统寿命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1.11安全工程(SafetyEngineering)

安全工程——指为保证生产过程中人身与设备安全的工程系列的总称。

安全工程是跨门类、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主要包括伤亡事故预防预测技术、安全检测检验技术、应急救援技术、安全管理工程等。

1.12安全系统工程(SafetySystematicEngineering)

安全系统工程——指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原理来研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预防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的思想方法和工程技术。

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范畴包括:

安全系统辨识、系统安全分析、安全系统控制、安全系统评价、安全系统可靠性、安全系统决策和优化、安全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安全系统的仿真等。

1.13生产工艺安全(ProductionProcessSafety)

生产工艺安全——指在生产工艺方面的安全要求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14本质安全(InherentSafety)

本质安全——指基于事物自身特性和规律,通过消除或减少工艺、设备中存在的危险物质或危险操作的数量,避免危险而非控制危险的思想和方法。

实现本质安全取决于生产所用材料的基本特性、工艺操作条件以及与工艺自身密切联系的其他相关特性。

本质安全旨在从源头上消除或避免危险。

1.15功能安全(FunctionalSafety)

功能安全——指基于安全相关系统整个生命周期风险分析(安全完整性分级)和功能安全要求分配的安全设计和管理方法。

功能安全是系统整体安全性的组成部分,整体安全性依赖于系统或者设备在输入响应下的正常运行,功能安全是一种防止安全相关系统或设备的功能失效的安全设计和管理方法。

安全相关系统是指执行必要的安全功能,以使被保护对象处于安全状态的系统,包括安全控制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由无源安全、有源安全、程序安全系统和管理标准等组成。

功能安全方法的特点是将安全相关系统的安全性转化为系统各要素、部件的风险控制指标,并用安全完整性级别(SIL)来衡量一个特定过程的安全性。

1.16安全人机工程学(SafetyErgonomics)

安全人机工程学——指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安全科学、系统科学与行为科学为基础,运用安全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在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与机以及人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保证人的安全的一门学科。

1.17人机匹配(Human-MachineMatching)

人机匹配——指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和机,使其功能尽量合理。

人机匹配就是信号设计同人的感觉,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相适应,操纵器要适合于人体特征、活动范围和用力范围,使人的特性与机的特性适当配合。

1.18可靠性(Reliability)

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19可靠度(Reliability)

可靠度——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1.20故障率(FaultFrequencyRate)

故障率——指设备或部件发生故障的频率。

设备或部件的故障率是其使用时间的函数,可划分为3个阶段:

早期故障;随机故障;损耗故障。

1.21安全心理学(SafetyPsychology)

安全心理学——指研究意外事故发生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并从人的因素方面提出预防事故措施的一门科学。

1.22安全原理(SafetyPrinciple)

安全原理——指阐明伤亡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理论体系。

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1.23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Law)

海因里希法则——指事故与伤害程度之间存在着必要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法则。

反复发生的同一类事故遵守下述比率关系:

无伤害300次,轻伤29次,重伤1次,即“1:

29:

300法则”。

1.24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CausingTheory)

事故致因理论——指探索事故发生及预防规律,阐明事故发生机理,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

1.25事故频发倾向论(AccidentPronenessTheory)

事故频发倾向论——认为个别人具有个人的、稳定的、容易发生事故的内在倾向。

1.26事故因果论(CausalTheoryofAccident)

事故因果论——认为事故是一系列因果连锁发生的结果。

1.27事故能量转移论(Accident-EnergyTransferingTheory)

事故能量转移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1.28事故扰动起源论(TheoryonPerturbationOriginofAccident)

事故扰动起源论——把事故看成从相继的事故事件过程中的扰动开始,最后以伤害或损坏而告终。

也称之为事故的“P理论”。

1.29事故综合原因论(ComprehensiveTheoryofAccidentCause)

事故综合原因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

事故乃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

1.30危险(Hazard)

危险——指不安全,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

安全生产领域的危险指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状态。

危险可划分为自然危险,技术危险,生物危险和政治危险等多类。

1.31危险源(Hazard)

危险源——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按事故能量学说,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危险的根源是存在破坏性能量或危险物质。

1.32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场所和设施)。

——《安全生产法》

2004年4月2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件重申了“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进一步规定重大危险源的申报范围:

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

1.33事故隐患(HiddenDangerofAccident)

事故隐患——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是:

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危险物质或破坏性能量,是可量化和测量的;事故隐患既有客观存在的,也有主观上的因素(人的因素),既有可测量的隐患又有不可测量的隐患和难以发现的隐患。

一个危险源可存在多个隐患。

工业生产中的事故隐患来源于对危险源的失控。

1.34重大事故隐患(MajorHiddenDangerofAccident)

重大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1.35危险物质(DangerousSubstances)

危险物质——指容易引起爆炸、燃烧、中毒、致癌、致敏、腐蚀性或有放射性以及对环境有危害的有害物质。

与“危险物质”相关的名词术语有“危险物品”、“危险货物”、“危险化学品”等。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危险化学品指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等性质,或具有健康、环境危害,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

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放射性、腐蚀性或者以某种其他方式对人员、动物或环境造成损害的物质和物品;其中的环境包括在运输中的其他货物、车辆、建筑物、土壤、公路、空气、水路和自然界。

倒空的容器和包装材料由于可能残留某些盛装过的危险化学品物质或产品也视为危险货物。

1.36危险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

危险辨识——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辨识”与“危险识别”是同义语,即辨识危险及其性质。

日常工作中也常使用“隐患排查”、“查找隐患”等术语。

1.37危险分类(HazardClassification)

危险分类——指根据不同的目的或从不同的角度,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科学地、系统地分为不同类别。

1.38危险分析(HazardAnalysis)

危险分析——指对生产设施或过程、活动中的危险性及其风险进行系统辨识、评价的过程。

危险分析源于事故分析,危险分析方法基本上分为确定存在什么危险的定性分析和确定危险产生后果及其发生概率的定量分析方法。

广义的危险分析与风险分析、安全评价、风险评价同义。

1.39定性分析(QualitativeAnalysis)

定性分析——指确定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性质的分析。

凡对缺乏定量数据或难以用数字表示的事物或状态,多采用此法。

它也可以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应用,以提高预测的可信程度。

1.40定量分析(QuantitativeAnalysis)

定量分析——指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统计和数学的方法,进行数量计算或图解,来推断事物发展趋势及其程度的一种方法。

1.41危险严重度(HazardSeverity)

危险严重度——是由危害造成的后果的定性或定量评价,即由于人为失误、不安全的环境条件、设计缺欠、措施不当及系统、子系统、组件故障或缺陷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定性或定量尺度。

1.42危险等级(RiskRating)

危险等级——指依据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度将危险状况划分为若干级别。

危险等级确定方法有相对定级方法(如根据过去的经验,指定数值进行等级划分,或是使用安全系数)和基于统计的概率定级方法。

1.43重大危险源辨识(MajorHazardInstallationsIdentification)

重大危险源辨识——指依据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和临界量,判别单元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过程。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主要辨识危险化学品类的重大危险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将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扩大到9类。

1.44风险(Risk)

风险——指某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引起的伤害的严重程度的结合。

按风险来源,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健康风险等五类。

1.45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

风险管理——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结合各种技术、经济、社会及其他有关因素对风险进行管理决策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过程。

通常认为风险评价是客观的,而风险管理是主观的。

1.46风险认知(RiskPerception)

风险认知——指个体基于直观判断和经验对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客观风险的主观感受和认识。

风险认知影响个体面对突发事件的态度和行为,构成了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人们对风险作出反应的不是对风险的技术性分析而是心理因素。

1.47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

风险评价——指对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的几率进行描述及定量分析的系统过程。

1.48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Risk)

可接受风险——指根据法律、义务和组织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可接受风险”又称为“可承受风险”、“可容许风险”,表示风险的水平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这个范围可以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的指标,也可以是人们期望达到的风险水平。

1.49风险沟通(HazardCommunication)

风险沟通——指个体、群体及机构之间,在特定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交换信息和看法的互动过程。

1.50风险治理(RiskGovernance)

风险治理——指基于科学的风险分析,考虑多种社会价值观,结合社会对风险的理解和风险评估过程,以一致的、合理的和民主的方式,制订透明的、可供相互交流的风险政策的过程。

风险治理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与风险管理的区别在于,风险管理侧重于技术,而风险治理侧重于社会和政策因素。

1.51隐患治理(HiddenRiskManagement)

隐患治理——指企业、政府和公众等多方综合性地开展隐患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等活动和措施,使生产设备设施或场所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的活动和过程。

1.52不安全因素(UnsafeFactor)

不安全因素——指导致人身伤亡、患职业病和环境损坏的因素。

“不安全因素”包括“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92中将危险和危害因素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及其他危险与危害因素等6大类。

1.53危险因素(DangerousFactor)

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因素”有时也称“有害因素”、“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有害因素”强调慢性累积作用,但使用中有时较难明确区分。

1.54有害因素(HazardousFactor)

有害因素——亦称“生产性有害因素”,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职业病或其它职业危害的因素。

1.55不安全行为(UnsafeAct)

不安全行为——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包括引起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动作,没有按安全规程操作的行为。

“不安全行为”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违规及冒险、侥幸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误操作”意义基本相同,“不安全行为”强调主观意愿,“人失误”还包含客观性,即人本身不可避免会发生失误行为。

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使用不安全设备、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等13大类。

1.56人为失误(HumanError)

人为失误——又称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不安全行为是人失误的特例。

1.57不安全状态(UnsafeStatus)

不安全状态——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品、设备、设施、场所、环境等客观和物质条件。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将不安全状态归纳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体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所环境不良等4大类。

1.58安全信息(SafetyInformation)

安全信息——指生产活动中起安全作用的信息集合。

1.59安全监控系统(SafetyMonitoringSystem)

安全监控系统——指在生产过程中监测与安全有关的状态参数,发现故障或异常,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的监测控制系统。

1.60安全防护(SafetyProtection)

安全防护——指确保安全而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

1.61安全防护装置(SafetyDevice)

安全防护装置——指配备在生产设备、设施和场所上,起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设置的附属装置。

1.62安全电压(SafetyVoltage)

安全电压——指人体遭受电击后,在可能延续的时间内不致危及生命的电压,也叫安全特低电压或安全超低电压。

安全电压的工频有效限值为50伏,直流限值为120伏。

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42、36、24、12、6伏为安全电压。

1.6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ntrinsicallySafeElectricalEquipment)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指在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温度,都不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一类电气设备。

1.64防爆电气设备(ElectricalApparatusforExplosiveAtmospheres)

防爆电气设备——又称“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指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