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271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

《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docx

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它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与制造业直接配套,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

其范围主要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力培训、工程和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城市和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内江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推进制造业升级换代,加速城区范围服务业中心形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内江是老工业基地,钢铁建材、食品加工、汽车零配件、医药化工等制造业基础较好,交通和区位条件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内江市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明显不足。

(一)发展现状

1、总量稳步扩大,增速逐步放缓。

2011年,内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53.38亿元,绝对值较2008年增长了2.1倍,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7年的23.7%上升至29.5%。

在增加值总量扩大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逐年下降,由2009年的最高位42.2%下降到2011年的8.4%,增速由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到2011年低于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

2007-2011年内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情况表

单位:

亿元

年度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增加值

金融业增加值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增加值

合计

服务业增加值

占比

2011

26.36

9.95

10.89

4.71

1.47

53.38

180.93

29.5%

2010

24.45

9.04

10.43

3.89

1.4

49.21

158.36

31.1%

2009

22.02

7.98

9.85

3.4

1.34

44.59

143.19

31.1%

2008

16.33

4.33

7.88

1.58

1.23

31.35

128.41

24.4%

2007

12.83

3.97

6.87

1.31

1.06

26.04

109.67

23.7%

2、传统行业占主导,行业间发展不平衡。

从比重看,2007年以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始终维持在50%左右,占据半壁江山。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金融、科技研发、商务服务等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规模偏小、比重偏低。

比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增加值5年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始终没有突破1.5亿,2011年占比不足3%。

从增速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较快,2007-2011年平均增速达到了20.3%、25.1%和59.2%,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仅为12.7和11.2%,各行业发展增速有较大差距,行业发展不平衡。

总体而言,各行业增加值增速起伏加大,在2009年大幅度增长后增速明显放缓,部分行业呈现较大下降。

2007-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现状表

亿元

行业

基本情况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

增加值

12.83

16.33

22.02

24.45

26.36

增速

11.9%

27.3%

34.8%

11.1%

7.8%

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9.3%

52.1%

49.4%

49.7%

49.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增加值

增加值

3.97

4.33

7.98

9.04

9.95

增速

8.8%

9.1%

84.3%

13.3%

10.1%

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15.2%

13.8%

17.9%

18.4%

18.6%

金融业增加值

增加值

6.87

7.88

9.85

10.43

10.89

增速

13.7%

14.7%

25%

5.8%

4.4%

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26.4%

25.1%

22.1%

21.2%

20.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

增加值

1.31

1.58

3.4

3.89

4.71

增速

24.8%

20.6%

215.1%

14.4%

21.1%

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5%

5%

7.6%

7.9%

8.8%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增加值

增加值

1.06

1.23

1.34

1.4

1.47

增速

21.8%

16%

8.9%

4.5%

5%

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1%

4%

3%

2.8%

2.8%

3、自身发展不足,水平偏低。

生产性服务业是内江服务业产业结构中的一条短腿,与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突出表现在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业、信息咨询、商务服务等方面,如内江的物流公司小、散、乱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改善,有一定规模的物流公司基本为生产性企业自有物流,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严重滞后;内江的会计师事务、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规模太、档次低,缺少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入驻,高端业务无法开展。

二是服务质量差,据对部分制造企业的调查,企业对生产性服务的满意程度不高。

三是新兴行业发展缓慢,为企业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服务的咨询评估、企业发展战略策划、市场调查等服务机构几乎为空白;法律、会计服务和行业协会发展不能适应工业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商务楼宇、物流站场、批发市场等基础设施还很落后。

4、优势未能凸现,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内江是川南的交通枢纽,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工业、特色农业也颇有优势,按照一般规律,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较大,但这些现实或潜在优势,我们没有充分发挥,与内江现有的经济发展形势和需求严重不匹配。

(二)制约因素

1、企业服务外包程度不高、生产性服务有效需求不足。

多数工业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加工、产品销售网络上自成体系,“大而全”、“小而全”,大量本应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在企业内部消化完成,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需求的有效拓展,致使制造业成本很高,效益降低。

如很多的企业拥有自己的运输队伍,有自己的原材物料储备仓库等。

 同时在建的物流园区也以企业自有物流为主,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现代物流。

2、土地、人才和资金等要素制约。

生产性服务业用地大都属于商业用地,取得项目用地格外困难,且用地价格也相对较高。

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极为缺乏。

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生产性服务企业以无形服务为主,缺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较难获得银行贷款,而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面向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受益较少。

3、税收政策不合理。

所得税优惠主要面向应用高新技术的工业企业,对高科技服务企业缺少鼓励措施;部分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税收较其他地市州更高,导致一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外流。

比如,川威由于成都税收政策较为优惠,将物流公司注册至成都,年经营额度超过6亿元,但统计、上税均在成都。

4、外部市场挤压。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向外辐射覆盖,尤其是泸州、宜宾、成都等城市凭借更好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和优惠政策,极大影响了内江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我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1、突出重点,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市场

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空间,从世界范围来看,每1元制造业增加值,相应有1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

我市2011年工业增加值486.9亿元,据推算应有486.9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市场,但2011年全市实际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53.38亿元。

究其原因,一部分被周边市州生产性服务业瓜分,一部分在生产企业内部自我消化掉。

内江生产性服务业应该以服务业全市制造业为立足点,为其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

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市场,一是要加快制造业的发展,使其产生大量的服务需求;二积极探索制造业二三产业分离,提高制造业服务外包程度,要加大宣传,在制造业中普及服务业是“第三利润源”的观念,要引导制造业从初级的服务外包开始,逐渐过渡到高级的供应链外包,改变制造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第三,加强政策引导,为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创造条件。

2、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主体培育,为制造业升级转型提供支持

——现代物流业。

我市物流业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依据《内江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要着力构建以大型物流园区为核心、综合性物流中心和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整合资源,培育或引进1-2家实力突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带动其他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依托优势产业和专业市场积极发展专业物流;加快内江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加大物流中心招商引资力度。

——金融业。

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机构在内江设立分支机构,全力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引导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支持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商贸流通业。

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范畴的主要指批发业,应抓住时机加大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力度,加快内江各类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辐射功能及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交易业态,用无形市场的信息流,带动有形市场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

——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要大力扶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科技研发主体,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做大做强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和研究中心;积极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完善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和协作网络建设。

——中介服务业。

内江中介服务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必须分类指导加快发展。

对会计、税务、资产评估等经济签证类服务以规范提升为主,注重培育知名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质量。

对创意设计、管理咨询、品牌营销等服务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加大中介服务业引进力度,积极吸引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入驻。

——培训服务业。

内江培训服务业基础较好,要充分发挥现有中等职业学校的优势,根据内江产业特性和市场需求,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探索由企业、高校和政府共同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

三、加快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内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努力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对外对内开放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引导

积极引导企业的采购、销售、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后勤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培训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实行服务外包,鼓励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推动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向生产性服务业转移,重点引进高知识含量、搞技术密集度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加强资源整合,组建服务业大集团和企业,争创服务业大品牌,带动服务业整体发展。

(二)完善政策

财政方面,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向生产性服务领域倾斜,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大扶持力度。

用地方面,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在用地价格上给予优惠。

融资方面,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生产性服务业需要的金融产品,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型甚至微型生产性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对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及制造业服务外包分离等关键领域,研究制定相关促进政策。

(三)紧盯项目

项目是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一批以科技创新、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商务商贸、创意设计等为内容的重点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增强发展后劲。

要牢牢抓住目标企业、目标项目,下足功夫全力推进,抓好进度与成效,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商务楼宇等重点基础项目要加大促建力度;同时要筛选一批对内江生产性服务业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加大招商和引进力度,借力发展。

(四)营造氛围

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适时重点研究和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狠抓落实,确保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顺利展开。

大力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行业标准化建设、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

改革服务业统计制度,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