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816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守恒定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质量守恒定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质量守恒定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质量守恒定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质量守恒定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守恒定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docx

《质量守恒定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守恒定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守恒定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docx

质量守恒定律课堂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课堂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课堂教学设计)

  赵叶琼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嵩阳镇第二初级中学云南昆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能做出解释。

  3.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方应物及生成物的测定,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实验准备)仪器、药品

  学生实验:

托盘天平、烧杯、小试管、集气瓶(或打针时用的吊瓶)、气球、镊子(或药匙)、坩埚钳、易拉罐(剪去上半段)、石棉网、火柴、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或马牙石)、稀盐酸、蜡烛、镁带

  演示实验:

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管、小气球、火柴、酒精灯、白磷、细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铅屑倒入一个特制的烧瓶,然后迅速把瓶口封死,给瓶子加热煅烧,这时,他确认任何东西都不能进入烧瓶或葱瓶中逸出。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瓶壁烧红了,铅屑熔化了,闪闪发光的银色液珠很快蒙上一层灰黄色薄膜,冷却后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无论燃烧铁、锡、还是铜,结果都是一样的。

于是罗蒙诺索夫认为,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21年后,法国化学家拉瓦从实验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那么,到底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为什么会质量守恒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提问: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否会发生改变?

  (请两名学生来演示,教师作指导)如下图所示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的白磷。

在锥形瓶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把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让学生把称得的结果告诉大家,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使白磷燃烧,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天平上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参与演示的学生把称得的结果告诉大家:

天平平衡。

(即反应前的质量相等)。

  提问):

大家想不想也亲手做一下实验?

  现在我们就来亲自做一下实验。

  教师指导方案二: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小试管中,在校烧杯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然后把小试管小心的放入烧杯中(注意不要让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接触),将小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两种溶液混合,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再把小烧杯放到天平上称量,观察是否平衡。

  (提问)天平平衡吗?

  (讲述):

请同学们分析比较这两个实验方案。

你能总结得出什么结论?

  

  (讲述):

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

无数实验证明: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

1.质量守恒定律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提问)为什么刚才的两个实验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板书:

2.质量守恒的原因

  (讲述):

鉴于有部分同学想不通,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称量彩笔和笔套。

  

  

  

  

  

  (提问)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是否可以用彩笔和笔套相类比?

请你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提问):

我们做了许多实验都看到天平平衡,是否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呢?

  (讲述)我们来做以下实验,看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指导学生做以下四组实验:

  

  A组:

CaCO3与HCl反应,敞口

  B组:

CaCO3与HCl反应,用气球密闭

  C组: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D组:

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讲述)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你们组实验的情况,哪组先来?

请举手。

  教师要注意引导:

  

  

  

  

  A组:

敞口,气体逸散,所以天平不平衡

  B组:

虽然用气球密封,但因为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所以反应后稍轻

  C组:

蜡烛燃烧生成物已经扩散到空气中所以逐渐减轻

  D组:

因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应该偏重,但由于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部分粘在坩埚钳上,最终也变轻。

  (提问):

对于D组实验应如何改进?

  

  

  

  

  

  (提问)以上四组试验是否同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提问)为什么都同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提问)谁能以“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反思评价):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动手实验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吗?

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作业:

课本96页2、3、4题

  

  倾听,思考

  

  

  

  

  

  

  

  

  

  

  

  

  

  

  

  

  思考,观察、倾听

  

  

  

  

  

  

  (作出假设)

  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学生也能观察到天平平衡

  

  异口同声:

“想”

  

  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参与到实验中来。

  

  

  

  

  

  

  

  回答:

“平衡”

  每个小组都积极讨论、交流……学生回答: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聆听、思考

  

  

  倾听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但有部分学生想不通

  1将10支彩笔带笔套放在天平上称量2把笔套拿下后重新组合(有的彩笔套上两个或多个笔套,有的不套笔套等)3再次称量总质量。

比较上述各步得出的质量

  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学生甲:

“不会”、学生乙:

“可能会”……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验

  

  

  

  

  陈述自己的实验步骤,出现的现象,说明原因

  组与组之间交流、倾听、反驳、争论

  

  

  

  

  

  

  

  

  

  

  

  生1:

在密闭容器中做。

  生2.在上方罩一个小筒,实验结束后把坩埚钳和小筒上的氧化镁也收集起来一起称量。

  生3….

  生:

遵守

  

  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

  

  

  

  

  学生交流

  

  创设问题情境,从故事入手,既培养兴趣,又让学生意识到科学规律的发现并不困难,但它的发展是艰辛的,还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确了本课主题。

  

  

  

  

  

  

  

  

  

  让学生演示,参与演示的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其余学生觉得真实可信,跃跃欲试,为下面的分组实验打下基础。

  学生都想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因此都全神贯注地观看演示实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

  

  

  

  用彩笔和笔套建立一个质量守恒的微观模型。

便于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学生理解后,能自己总结、自己表达。

  

  

  

  

  

  

  四组实验各不相同,便于对比;同时进行,节省时间

  给学生一个开放、自主的探究氛围

  

  通过不同实验进行对比,揭示质量守恒的真实存在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及改进试验、创新的能力

  

  

  

  

  

  

  

  

  

  

  

  

  

  

  进一步巩固质量的原因

  加深对质量守恒原因的理解

  

  

  

  

  

  

  学习的反思。

使学生知识内化,认识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镁带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增加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质量变小

  C.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D.铁生锈后质量会增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在反应2AB2+B2=2C中,C的化学式为()

  A.AB2B.A2B2C.ABD.AB3

  

(二)填空题

  1.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判断该化合物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2.在A+2B=C+2D的反应中和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同时产生gD,这是根据

  进行计算的。

  (三)简答题(任意选做一题)

  1.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CaCO3)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2、某大师说:

“我只要一发功就能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

”对吗?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