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916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南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无机盐      ④激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

2.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3.当人从25℃的屋里走到5℃的屋外时,人的耗氧量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不变B.增加、不变

C.减少、降低D.增加、降低

4.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导致()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5.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4.下列与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子代的性状分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物

D.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型

6.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A.18+XX或18+YYB.18+YYC.9+X或9+YD.18+XY

8.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成功表达

12.花药离体培养成烟草新品种、用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与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为亲本育成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培育无籽西瓜、用Co60辐射稻种,育成成熟期提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以上育种方式依次分别是

①诱变育种②杂交育种③单倍体育种④多倍体育种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

15.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A.全部正常B.一半正常C.全部有病D.不能确定

16.在生产实践中,欲想获得无子果实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②人工诱变③单倍体育种④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7.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26.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需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用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种措施属于()

A.激素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D.气体调节

30.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

 

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

1.关于人体体液与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氧、淀粉酶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C.胃液、胰液、血液都属于体液

D.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

2.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这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D.特异性免疫

3.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9.右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

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12.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乏病

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中,浆(效应B)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4.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

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15.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其兴奋

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号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既可以促使其增殖也可促使其分化

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16.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

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

确的是()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19.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下丘脑

C.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下丘脑、大脑皮层

21.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B.T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

22.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淋巴因子能增强B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3.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Ⅰ和细胞Ⅱ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都有吞噬

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

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24.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作不同处理

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

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

描述,正确的是()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D图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

间后植物向左弯曲生长

D.D图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25.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6.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接种不同的疫苗,具有使抗体甲产量增加的作用,

使免疫反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

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

的抗体大量增生

28.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

状腺分泌激素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

有抑制作用

30.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

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

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

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的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能发生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31.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  )

①顶端优势 ②根的向地性 ③茎的向光性 ④茎的背地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2.高三学生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显示:

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

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说明:

“+”表示有,“-”表示没有)()

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

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

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

34.右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4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

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偏

转的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36.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只调节特定过程的速率,并不向组织提供能量或物质

B.激素能在破坏了细胞结构的组织匀浆中发挥作用

C.动物激素由细胞产生,有专门管道分泌到体液中

D.激素只能维持稳态,不能调节能量转换

37.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其基本原理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生长的影响,则其中①、②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分别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A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C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浓度

41.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42.有容积相同的几只玻璃缸,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蝌蚪常用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500C温水处理了10分钟的原来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等。

设计了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处理后生物活性变化,见下表(+代表等量加入):

玻璃缸编号

蝌蚪数

常用饲料

甲状腺激素

500C处理10分钟的甲状腺激素

20

+

20

+

+

20

+

+

观察蝌蚪完成发育所需的天数,下列预期及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现象:

若乙=丙<甲,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不变

B.现象:

若甲=丙>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失去活性

C.现象:

若甲>丙>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降低

D.现象:

若甲>乙=丙,结论:

甲状腺激素处理后活性升高

43.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手缩回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48.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50.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①培育无籽番茄②培育无籽西瓜③果树整枝修剪④带芽的枝条扦插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⑥棉花摘心

A.①③B.②④C.⑤⑥D.②⑤

53.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

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结构所决定的

C.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能

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D.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

1.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从而创造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是()

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

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工程是人工进行基因切割、重组、转移和表达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遗传做人为干预

B.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C.基因工程食品即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是不安全的

D.基因工程打破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界限

10.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11、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

一段时间后,若a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

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16.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5%、50%、25%。

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6B.1/9C.1/8D.1/3

17.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论观点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形成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变化,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D.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22.某种植物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C.人工诱变育种D.细胞工程育种

3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在该地区人群中随机取样

B.母亲患病,父亲和儿子都正常,则该病一定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

C.人体内只要没有致病基因就不会患遗传病

D.对新生儿体细胞进行普通光学显微镜制片观察能及早发现红绿色盲

41.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对应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A.AaBb,AAaBbb,Aaaa

B.AaaaBBbb,Aaa,AB

C.AAaaBbbb,AaaBBb,AaBb

D.AaaBbb,AAabbb,ABCD

二、简答题

31(8分)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缺钾会减少肌肉的兴奋性,使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无法顺利进行,会引起心跳过速且心率不齐,这说明无机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4.(10分)下图中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2)若刺激图甲中b点,图中点可产生兴奋

(3)由图甲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个。

(4)用箭头在图乙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5)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信号传导只有在某些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如乙酸胆碱)参与下,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囊泡,

后者再与融合,而将神经递质排入突触间隙。

(6)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的反应,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神经冲动传导过来时,i处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是

进而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

34.

(1)神经中枢

(2)a,c,d,e(不全不得分)(3)胞体或树突3(4)(5)高尔基体突触前膜(6)蛋白质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

5.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___,在反射弧中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属于_________。

(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_________,同时骨骼肌会不自主收缩,垂体分泌更多的_________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在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

(3)为研究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新鲜的下丘脑和脑垂体,然后把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Ⅰ.设置A瓶的目的是证明培养基不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A瓶起作用

①B与A瓶相比较说明:

下丘脑不能分泌TSH;C与A瓶相比较说明:

垂体能分泌TSH。

②D与C瓶相比较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③E与B、C瓶相比较说明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能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Ⅱ.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不能用于其它组织细胞,其直接原因是只有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促甲状腺激素的。

从本题所有给的材料分析,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是。

答案5.

(1)传入神经 效应器

(2)收缩促甲状腺激素

 (3)Ⅰ.对照②抑制 ③促进Ⅱ.受体 

41.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

(2)如想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

此育种方法的名称是:

,其中的F环节是。

(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________(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此技术优点是。

(4)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植株。

(5)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填字母)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41.下图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____道防线。

(2)试写出b细胞和c细胞在其他免疫中的作用:

b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机体免疫系统误将自身的某些细胞成分当做“异己”时,便会导致____病,这类疾病常见的如_____。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猫叫综合征 D.抗维生素D佝偻病

(4)细胞间可以通过信号分子及细胞膜上的受体实现信息传递,如图中④过程,请根据图中生物学知识再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

 

29.(12分)下图中的图甲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

图乙为图甲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请回答:

 

(1)用针刺A时,能引起F收缩,该现象叫做_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2)乙图中结构[③]____________的形成与_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如果在乙图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的变化。

(3)若给F肌肉一个适宜刺激,在B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肌肉收缩需要能量。

为了探究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ATP还是葡萄糖,某同学制备了新鲜的骨骼肌标本2个;给骨骼肌施加适宜刺激,消耗肌肉中的ATP和能源物质;给A标本滴加ATP,B标本滴加葡萄糖,并施以适宜刺激,观察是否收缩。

①以离体骨骼肌为实验材料,而不是直接刺激机体上的肌肉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认ATP是直接能源,请进一步完善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2分,除注明外,其余每空1分)

(1)反射大脑皮层

(2)突触小泡高尔基体兴奋膜电位

(3)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回答合理可得分)(2分)

(4)①离体状态可以排除机体不断供能的干扰(2分)

②再给B标本滴加ATP,施以适宜刺激,观察是否收缩(2分)

15.为了验证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