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某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743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某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05某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05某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05某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05某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某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05某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某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某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05某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浙江××石化有限公司PTA二期项目

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2005年9月28日校核:

×××2005年10月6日审批:

×××2005年10月13日

 

中国××工程咨询监理中心××工程监理部

 

1、工程概况

2、编制监理实施细则的依据

3、专业工程特点

4、监理工作范围及目标值

5、管理程序

6、工艺流程

7、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8、监理工作的方法

9、预应力施工的关键技术措施

10、安全管理措施

 

2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浙江××石化有限公司精对苯二甲酸(PTA)二期工程,设计规模为两条年生

产能力各为60万tPTA的生产线,除两套生产线外,还有配套项目如污水处理、循环水、全厂供水、公用工程、原料罐区、酸碱站,以及全厂性工程总图、地下管道等。

本工程是污水处理站大型水池预应力工程。

主要包括事故调节池、射流曝气池、UASB厌氧池、射流曝气沉淀池、微孔曝气沉淀池、污泥浓缩池、UASB沉淀池等。

事故调节池包括两个调节池和一个事故池,为三个并排联体水池,每个水池轴线长度均

为70.16m,两个调节池的宽度各为23.16m,事故池的宽度为32.16m。

池底标高5.2m,池顶标高13.2m,池高8.0m。

属于超长、超大钢筋混凝土构筑物。

满贮水时,水位高度7.6m。

射流曝气池由两个并排联体水池组成,每个水池轴线长度80.14m,宽度16.265m,池底

标高4.78m,池顶标高13.8m,池高9.02m,属于超长、超大混凝土构筑物,满贮水时,水位高度8.0m。

UASB厌氧池由两组两个并排联体水池组成,单池平面尺寸20.14m×34.58m,池底标高

4.8m,池顶标高14.3m,池高9.5m,属于超长、超大混凝土构筑物,满贮水时,水位高度

8.6m。

射流曝气沉淀池、微孔曝气沉淀池、污泥浓缩池、UASB沉淀池均为圆形水池(无拉梁),直径从18m-30m不等,高度从3.89m-5.39m不等。

以上为防止池壁、池底混凝土在水压力的作用下出现裂缝,在池壁、池底以及扶壁柱构件中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

在拉梁中采用了有粘结预应力技术。

二、专业工程特点:

由于上述水池体积庞大,预应力筋布置也较复杂,且同时采用无粘结和有粘结预应力,

预应力的有效实施是能否实现设计意图的关键,因此,预应力分项施工将是本工程结构施工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和技术关键。

本工程全部预应力筋采用1860级,直径15.2mm的高强低松驰钢绞线,锚具采用L&L系列全封闭防腐蚀大t位锚具。

拉梁中的有粘结预应力筋孔道采用镀锌波纹管。

一)事故调节池、射流曝气池、UASB厌氧池

(1)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拉梁

事故调节池D8105A池,标高13.2m,A~B跨内(2~3轴)有5道拉梁。

射流曝气池拉梁沿池高双排布置,标高9.8m和标高13.8m,(2~10轴)有9道拉梁,

(B~D轴)有3道拉梁。

 

3

UASB厌氧池,标高9.63m,(2~16轴)有16道拉梁,(B~D轴)有3道拉梁、(G~K轴)有3道拉梁。

本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拉梁,与扶壁柱共同形成类似于混凝土框架的结构体系,有效抑制池壁在水压力作用下的变形。

拉梁承受的荷载主要包括自重和扶壁柱传来的弯矩与轴拉力。

预应力筋主要用来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不出现裂缝。

而普通钢筋则主要用来提供极限承载能力。

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梁能够充分利用预应力钢材的极限抗拉强度,有着较好的延性,更利于结构承受地震及其它动荷载。

梁中预应力筋按梁所承受的荷载,采用抛物线形布置。

(2)有粘结预应力圈梁预应力圈梁位于池壁顶部,周圈布置。

主要用来配合拉梁和扶壁柱,对池壁形成一个完

整的约束体系,有效减小池壁的变形和内力。

圈梁同样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梁中预应力筋形状为抛物线形。

(3)、无粘结预应力池底、池壁由于本工程池底处于干湿交替的环境下,同时基础底板为超长结构,在水压力、混凝土

收缩及徐变等作用下,极易产生裂缝。

因此在池底内配置了双向无粘结预应力筋,主要用来控制底板混凝土在以上不利作用下产生裂缝。

为保证预应力施加的效果,预应力筋直线布置。

池壁同样为超长结构,虽有拉梁、扶壁柱和圈梁的约束作用,在水压力作用以及混凝土

的收缩、徐变作用下也易产生裂缝,因此配置了双向无粘结预应力筋。

(4)扶壁柱扶壁柱由于承受着从池壁传过来的水压力作用,弯矩较大,因而也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配

筋。

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抛物线形状布置。

二)射流曝气沉淀池、微孔曝气沉淀池、污泥浓缩池、UASB沉淀池射流曝气沉淀池、微孔曝气沉淀池、污泥浓缩池、UASB沉淀池

均为圆形水池,为防止在水压力、混凝土收缩及徐变等作用下产生裂缝,在池底沿径向,在池壁内沿环向和竖向以及四根扶壁柱内均配置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其中池底和池壁竖向及扶壁柱的预应力筋直线布置,池壁环向预应力筋与其扶壁柱处相重合。

三、编制监理实施细则的依据

——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与专业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

——施工组织设计。

 

4

(一)标准规范:

1、《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

4、《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CECS180:

2005)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85)

7、《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

8、《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93)

(二)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构筑物一览表(见表1)

污水处理工程预应力构筑物一览表表1

序号

子单位工程名称

占地面积㎡

容积m3

名称

备注

1

事故调节池

3412

11504

调节池

2座

2314

15975

事故池

1座

2

UASB厌氧沉淀池

4119

13162

厌氧池

2座

904

3685

沉淀池

2座

3

射流曝气池

3614

23514

射流曝气池

1座

1413

8664

射流曝气沉淀池

2座

4

微孔曝气池

1404

6478

微孔曝气沉淀池

2座

5

污泥池

509

2932

污泥浓缩池

2座

四、监理工作范围和目标:

(一)范围: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的施工监理。

(二)目标质量目标:

达到合格标准。

进度目标:

满足总进度计划目标要求,

投资目标:

不超计划投资目标。

安全目标:

安全无事故。

五、管理程序

施工准备

 

施工方案编审

 

原材料报验

 

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及预应力筋隐蔽工程验收

 

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

 

混凝土外观检查

 

混凝土检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5

预应力张拉

 

六、工艺流程

图1管理程序

 

安装模板

 

预应力筋下料

绑扎普通钢筋底筋

 

预应力筋放线定位

 

焊固定架,绑扎马凳

 

铺放预应力筋

 

安装锚垫板

 

装螺旋筋、张拉端防护

 

绑扎普通钢筋面筋

浇注混凝土

制作混凝土试块

 

张拉机具标定

张拉预应力筋

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试块抗

压试验

 

计算预应力筋允许伸

长范围

切割超长部分预应力筋拆模

 

张拉端防腐处理

 

封锚

 

6

图2工艺流程注:

本流程图的细线框中的工作由土建单位完成,粗线框中的工作由预应力专业施工单

位完成。

七、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

(1)预应力张拉由于池底、池壁、扶壁柱以及拉梁等构件中均要施加预应力,应尽量减少施加预应力时,

各构件间的不均匀变形。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需配合预应力筋施工要求,制订最优的预应

力张拉顺序。

由于张拉预应力时,占荷载主要比重的水荷载尚未施加,池底、池壁、梁、柱等有可能在预应力等效荷载的作用下出现变形,另外,水池混凝土的浇筑是先底板,后池壁和扶壁柱,最后是拉梁,施工周期较长,先浇筑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后续构件可能尚未浇筑,结构整体也尚未形成。

如张拉方案设置不当,在张拉过程中可能出现不期望出现的情况。

因此要求:

1)随土建施工顺序进行张拉土建施工的顺序,是先浇筑池底,然后浇筑池壁、扶壁柱、最后浇筑拉梁。

为使结构受

力均匀,减少预应力次内力的影响,同时也符合施工顺序,减少张拉占用的工期,张拉顺序也按底板、扶壁柱、池壁及拉梁的顺序进行张拉,也就是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即可对该部位进行张拉。

2)预应力筋分级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至少应分两级进行,这同样是为了保证结构受力均匀。

当混凝土强度达

到张拉要求后,整体结构尚未形成前,首先应张拉部分预应力筋,待整体结构形成后,应张拉其余的预应力筋,实现结构的内力重分布,以尽量减小不均匀变形。

预应力工程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预应力专业承包商承担。

预应力筋张拉机具设备及仪表,应定期维护和校验。

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

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

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时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预应力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1)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预应力筋锚具和连接器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3)有粘结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及灌浆孔、排气兼泌水管等。

4)锚固区局部加强构造等。

(2)原材料

1)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包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标准的规定。

当有工程经验,

并经观察认为质量有保证时,可不作油脂用量和护套厚度的进场复验。

 

7

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4)孔道灌浆用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2.1条的规定。

孔道灌浆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对孔道灌浆用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较少的一般工程,当有可靠依据时,可不作材料性能的进场复验。

5)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和油污等。

(B)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

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

6)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7)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的尺寸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8)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内外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应有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咬口不应有开裂或脱扣。

(3)制作与安装

1)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3)预应力筋下料,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4)张拉和放张

1)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2)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应不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

(B)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C)后张法施工中,当预应力筋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同时宜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结构构件的弹性压缩对先批张拉预应力筋的影响,确定张拉力。

(D)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

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

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3)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

 

8

±5%。

4)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

(表2)的规定。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表2

 

锚具类别

内缩量限值/mm

支承式锚具(镦头锚具等)

螺母缝隙

1

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

1

锥塞式锚具

5

夹片式锚具

有顶压

5

无顶压

6~8

 

(5)灌浆及封锚

1)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2)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B)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50mm。

3)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4)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应不大于0.45,搅拌后3h泌水率不宜大于2%。

泌水应能在

24h内全部重新被水泥浆吸收。

5)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0N/mm2。

检查卡具、锚具及被拉钢筋两端墩头,如有裂纹或破损,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校正千斤顶和压力表的指示t位,定出表上的数字,对比张拉钢筋所需t位及延伸长度。

检查油路应无泄漏,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

八、监理工作的方法

(一)事前监理控制方法:

1、熟悉技术文件:

(1)学习有关图纸及技术资料;

(2)学习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

2、审查承包单位的技术资质(预应力专项工程施工等级证书)、业绩、质保体系(组织机构、人员职责、上岗证要求、工作程序、质量活动内容等规章制度)。

3、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4、预应力筋、锚具和锚垫板进场时,施工单位要填写材料报验单分批报验,同时提供出厂合格证和市建委发到的准用证。

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并进行抽样检验。

 

9

(1)预应力筋用的钢绞线和钢丝不得有死弯,当有死弯时必须切断。

无粘结预应力筋中的每根钢丝应是通长的,严禁有接头。

(2)预应力筋质量要求应符合《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及《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93的规定。

(3)预应力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

严禁使用聚氯乙烯。

其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20+70℃温度范围内,低温不脆化,高温化学稳定性好。

b、必须具有足够的韧性,抗破损性。

c、对周围材料(如混凝土、钢材)无侵蚀作用。

d、防水性好。

(4)预应力筋涂料层应采用专用防腐油脂,其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20~70℃温度范围内,不流淌,不裂缝变脆,并有一定韧性。

b、使用期内,化学稳定性好。

c、对周围材料(如混凝土、钢材和外包材料),无侵蚀作用。

d、防腐性能好。

e、润滑性能好,摩阻力小。

(5)预应力筋必须采用I类锚具。

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Υa≥0.95

∑apu≥2%

式中:

Υa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

∑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

(6)锚具组装件的零件材料应按设计图纸的规定采用,并应有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证明书。

无证明书时,应按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材料不得有夹渣、裂缝等缺陷。

(7)预应力筋锚具系统的质量检验和合格验收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14370-2000的规定。

(8)预应力筋锚具和垫板进场报验时,如发现没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则拒绝让这批材料进场。

(9)对已进场的预应力筋、锚具和锚垫板,应按批抽样检验,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再按规定抽样进行复检,如检验如果仍然不合格,则责令施工单位把这批材料运走。

(10)对张拉预应力筋使用的千斤顶和油压表,应检查其是否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如果不是或是新购进或是进行过大修的,应经校验后方能使用。

 

10

5、对施工质量的监控要贯穿于预应力混凝土的整个施工过程。

一般可按下列四个工

序进行监控:

(1)预应力筋的制作、包装、运输和下料。

(2)预应力筋的铺放。

(3)预应力混凝土的浇筑。

(4)预应力筋的张拉。

6、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是在普通钢筋混凝土施工工序中,穿插预应力工序,具体见下面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工序流程图。

因此要搞好无粘结预应力施工,需要土建施工单位和预应力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和沟通,有组织地进行流水施工。

(二)事中过程监理控制方法:

1、预应力筋的包装、运输和下料过程中,主要按下列规定进行监控检查:

(1)挤塑成型后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按工程所需的长度和锚固形式下料、组装。

(2)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综合考虑其曲率、锚固端保护层厚度、张拉伸长值及混凝土压缩变形等因素,并应根据不同的张拉方法和锚固形式预留张拉长度。

(3)预应力筋应成盘或顺直运输。

成盘运输时,盘径不宜小于2m,每盘长度不宜超过

200m,长途运输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包装措施。

(4)装卸吊装时,应保持在成盘或顺直状吊下起吊,搬运,不得摔砸践踏,严禁钢丝绳或其它坚硬吊具与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外包层直接接触。

(5)预应力筋应按规格、品种或盘或顺直地分开堆放在通风干燥处。

露天堆放时,不得直接与地面接触,并应采取覆盖措施。

(6)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疲劳锚固性能,应通过试验合格。

2、预应力筋铺放过程中,主要按下列规定进行监控检查:

(1)预应力筋送到现场后,应及时检查其规格、尺寸和数量,逐根检查其端部配件无误后,方可分类堆放。

对局部破损的外包层,可用水密性胶带进行缠绕修补,胶带搭接宽不应小于胶带宽度的1/2,缠绕长度应超过破损长度,严重破损的应予以报废。

(2)张拉端的承压板应用钉子或螺栓固定在端部模板上,且应保持张拉作用线与承压板面相垂直。

(3)预应力筋应按设计图纸的规定进行铺放,铺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预应力筋允许采用与普通钢筋相同的绑扎方法,铺放前应通过计算确定无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位置,其垂直高度宜采用支撑钢筋控制,亦可与其它钢筋绑扎。

无粘结预应力筋位置的垂直偏差,在板内为±5mm,在梁内为±10mm。

b、预应力筋的位置宜保持顺直。

c、铺放双向配置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时,应对每个预应力筋交叉点相应的两个标高进行

 

11

比较。

对交叉点标高较低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先进行铺放,标高较高的后铺放,尽量避免两个方向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相互穿插铺放。

d、敷设的各种管线不应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垂直位置抬高或压低。

e、当一束配置多根无粘结预应力筋时,应保持平行走向防止互相扭绞。

f、预应力筋采取竖向、横向或螺旋形铺放时,应有定位支架或其它构造措施保证位置的正确。

(4)在预留加强带网处无粘结预应力筋可从两侧绕过或开洞铺放。

3、预应力混凝土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主要按下列规定进行监控检查:

(1)混凝土浇筑时,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

(2)由于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大多数是绑扎连系在一起的,移动非预应力筋时也往往会使预应力筋作相应移动。

因此预应力筋的隐蔽验收要与非预应力的隐蔽验收结合在一起进行。

隐蔽验收合格后,方能开始浇筑混凝土。

同时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中写意见,进行签证。

(3)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踏压撞碰无粘结预应力筋,支撑架以及端部预埋部件。

(4)张拉端、固定端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5)应严防氯化物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侵蚀。

在混凝土施工中,不得使用含有氯离子的外加剂。

4、对预应力筋的张拉,主要按下列规定进行监控和检查:

(1)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定期维护和校验。

张拉设备应配套校验。

压力表的精度不宜低于1.5级;校验张拉设备用的机或测力计

精度不得低于±2%;校验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

张拉设备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半年。

当张拉设备出现反常现象时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校验。

张拉用的千斤顶和压力表,应填写A-6表向监理报验,并应附上千斤项和压力表的检定证书。

压力表的选用:

张拉时所需的最大压力值,宜为压力表最大面值的60%~80%。

(2)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需提高张拉控制应力值时,不宜大于钢绞线强度标准75%。

 

12

(3)当采用超张拉方法减少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松驰损失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宜为:

当采用自锁式锚具时,可从零应力开始张拉到1.03倍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卸荷至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然后进行锚固。

(4)预应力筋张拉应使用双控法,即应力控制和伸长值控制张拉前,先计算出每根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并以此值的106%和94%作为这筋预应力筋在达到最终张拉力时允许伸长值的上下限。

如实际伸长值超出此范围时,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5)张拉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宜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75%。

(6)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要采用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7)当预应力筋进行两端张拉时,可先在一端张拉并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

(8)预应力筋张拉时,应逐根填写张拉记录表。

(9)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

(10)张拉后,宜采用砂轮锯或其它机械方法切断超长部分的无粘结预应力筋,严禁采用电弧切断。

无粘结预应力筋切断后露出锚具夹片外的长度不得小于30mm。

(11)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前,严禁拆除预应力混凝土板及梁的底部模板和支撑。

5、督促施工单位执行下列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

(1)各工序开工前,由预应力施工队伍技术负责人对参加该工序的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并及时填写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卡。

(2)在每个工序之间,必须按设计图纸进行自检和互检。

(3)加工、组装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端和固定端,按规定及时做好质量验收记录。

(4)预应力筋张拉时,详细填写每根预应力筋的张拉记录。

6、工程验收

 

1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1)文件:

a.设计文件;

b.原材料质量合格证件;

c.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具出厂质量合格证件;d.工程的重大问题处理文件;e.千斤顶,液压表标定记录;

f.其它文件。

(2)记录:

a.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报告的质量评定记录;

b.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c.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d.加工、组装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端和固定端质量验收记录;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验收,除检查有关文件、记录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