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484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

《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

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的课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例研究是一种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职业发展策略的行动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地区关注的教学改革热点之一,最初起源于日本。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日本、美国、新加坡、伊朗等国家把课例研究当做"21世纪教师发展的强有力途径"。

1999年,上海教科院倡导课堂观察技术与课例研究方法,将“基础理论+课例研究+实践考察”的模式运用于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学科培训。

提出了“教师事关重大”、“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理念,为了提升教师的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确立了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行动教育”。

2007年以后,课例研究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广泛应用。

北京、香港、上海等地的教育工作者对课例研究十分重视、并进行了引进和改造。

全国很多地方都在自觉不自觉的以各种形式进行课例研究活动。

形式各异的课例研究活动,极大的丰富了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与形式,拓宽了语文教学研究的视域和和影响对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艺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杂志充分地认识到了课例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语文教学通讯》中小学各刊的“同题课例”与“课例点评”“名师课堂”“大赛专题”等板块、《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品鉴名师”“课例点评”专栏,2012年第三期新开辟了“课例研究”等,以及《人民教育》等杂志都发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及其评议。

  然而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相比较,语文课例研究则明显滞后,无论在研究的方式上还是在研究的内容上,都有很大的改善的必要,其学术含量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善的功效,需要有较大的提升和进一步彰显。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例研究”创造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思考空间”。

有助于打破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藩篱,是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中介。

一般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中,新的教育理论不断出现,有时会让教师目不暇接,难以统整。

所有这些都会使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望而却步。

如何让理论深入到实际情境中,成为一种易于被教师接受和运用的理论,并真正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课例是其中的中介。

  2、“课例”研究能增长教师的实践智慧,也有利于优秀教师的智慧传递,可使教师团队成果共享。

课例为教师提供了典型的、集约性的实践。

它主要以叙事的形式再现和描述教育教学问题,在教师的经验世界和理论世界中展开问题的反复建构与思考。

通过课例讨论所解决的问题,不是以个别问题的解决而告终,而是在一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又在实现其背后的更大问题的展开,旨在谋求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结合。

  3、课例研究促使教师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中发展,促进老师们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

提升了教师,也就发展了学生。

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

要求教师围绕具体课例进行合作探究,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把一节课上好,七八个人的智慧变成一个人的智慧,一个人的智慧又变成大家的智慧,使得成果共享,促进老师们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

教师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中发展。

提升了教师,也就发展了学生。

4、课例研究可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校本教研的进一步发展。

在课例研究中,既要涉及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观察,又要涉及到教学评价。

课例研究的好处首先是“培养观察学生的眼睛”。

而促使教师换一个角度去思索:

“我的学生将从这一课中学到什么。

”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从而落实新课改理念。

课例研究以案例为平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立足课堂研究,体现在参与活动者的全员性、主动性,体现在释疑解惑的针对性、深入性,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可行性,体现在活动过程的生成性、连续性。

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5、我们选择这个课题,就是想通过开展课例研究,进一步促进我校年轻教师的成长,进一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让我们的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水平有一个有效的提升,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精彩,为我校各学科的教学提供可供借鉴的科研成果,促进我校校本教研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发展,以推进初中语文高效教学为重点,以优化初中语文典型阅读课教学模式为抓手,以打造初中语文阅读课精品课例为载体,加强有效教学课堂实践与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学科的课程执行力及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

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素养;以课题组活动为平台,在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艺术,打造一套初中语文典型阅读精品课例;开展初中语文典型阅读课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探索高效的语文阅读课教学策略,提升教师有效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语文科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通过阅读课典型课例研究,提升我校教师上优质课、上让学生满意的课的能力,提高语文课效率,提高我校语文科教育教学质量。

增强我校语文组教师的教研意识,提高教研水平,进一步促进我校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课例研究的对象是课堂;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教师,包括执教的老师,也包括观课的老师。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的六本必修教材,课题组要选出不同类型的经典课文作为课例研究的文本。

我们把初中阅读课例分为两部分:

现代文文学体裁类、文言文类等课例。

我们拟从教学法、学习体验、学习环境的氛围、评价、教学内容等角度对初中语文典型课例分别开展研究。

我们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探讨以下问题:

教学思路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课堂活动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

课堂提问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朗读教学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

教学手法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

教学细节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学法实践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

课例研究如何促进青年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课例研究如何促进经验型语文教师转化成为专家型教师。

等等。

我们将采用一课多轮、同课异构、一主题多课等研究方式,围绕课例主题或课例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研究,通过上述课例研究活动,教学课例的文本将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成为某一问题(或某些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成为今后借鉴、学习和研讨的对象,成为帮助自己和他人提升教学能力的“助手”。

我们课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在阅读课课堂教学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每个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促使经验型语文教师向专家型语文教师的转化。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以及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有关理论。

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方法:

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策略、取得的新经验;调查教学研究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教学有效性研究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方法:

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优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4、实践经验总结法:

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新课程背景下优化阅读课堂教学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并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归纳出可以利用和借鉴的规律性东西,为优化阅读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上述四种研究方法中,行动研究方法,始终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

六、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用一年时间(2015年5月——2016年11月)分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

2015年5月—2015年5月底。

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

2015年6月—2015年7月。

设计课题方案。

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课题内容,明确研究思路,成立课题组。

组建课题队伍,确定实验教师,召开开题论证会,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开展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2015年9月—2016年10月。

大约有两个学期。

按既定的方案组织实施,开展专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16年11月——2016年11月底。

汇总各项资料,总结各项成果,完成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

课题研究的进展: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

完成的任务:

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

完成的任务:

1、完成了课题开题报告。

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课题内容,明确了研究思路。

2、组建课题队伍。

确定实验教师,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以及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心理学研究指出: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

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教学思路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课堂活动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

课堂提问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朗读教学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

教学手法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

教学细节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学法实践如何促成高效阅读课堂;

课例研究如何促进青年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课例研究如何促进经验型语文教师转化成为专家型教师。

通过重点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

师生民主,氛围宽松,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2)队伍建设:

积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课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学科科研能力水平,为学校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3)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人格的形式和发展。

3、积极开展培训活动。

(1)课题组定期给课题组印发《初中语文典型课例选》、《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研究方法》等培训资料,课题组在教研组活动时间开展学习。

(2)课题组召开课题培训会。

就本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内容开展培训。

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任务:

按既定的方案组织实施、开展专项研究活动,并分阶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

(具体做了三方面工作)

1、课题组成员牢固树立“工作即研究”的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渗透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的教研组结合学校、县上的各类教研活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各级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和课题组活动。

2、我们课题研究已开发出以下五种课例研究方式。

“一课多上”:

(课题组组织观课,上课老师针对一定的问题上几遍课,然后根据观课老师的意见和自己的改进过程,写出课例研究报告,如张存老师的《湖心亭看雪》,围绕的问题是“如何在课文的教授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李文兰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参赛课,围绕的主题是“学生活动、教师行为、师生互动怎样结合才合理”)。

课例研讨中,教师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的。

课例研讨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教师在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再学习、再实践中得到提升,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中成长。

通过研究,我知道了课例研讨是几人或多人为团队,以某一人或某几人的教学实践为例,扎进课堂,依托学科教学,反复实践,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

课例研讨的意义在于既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个体的自我反思,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我觉得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

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

所以说,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讨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

加强课例研讨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捷径。

“同课异构”:

(2016年3月23日七年级《斑羚飞渡》由图布腾、赵永存、卓改、唐霞老师同上;2016年4月13日八年级《海燕》由李文兰、翟明娟、吴桂莲、苏惠同上;2016年4月27日九年级《变色龙》由张存、刘丽娜、海英同上)我们在“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

课题组采取的方式是:

分年级商定出相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引导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程设计、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适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

第一轮的听课、评课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一轮课下来,在教学同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虽然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特点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通过比较、分析、肯定、否定,不断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从而扬长避短,各取所需。

同时也提出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例如:

“怎样做到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

”“多媒体应用的原则?

”老师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出谋划策,尤其是研究有效的策略,为第二轮听课、评课夯实了基础。

接下来的再次设计、听课,主要针对第一轮听课中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策略,促使教师行为进一步改进,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这样的课例研究形式从比较教学设计、课堂实践、研讨反思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到提出改进策略并付诸行动,再次实践,再次反思,老师们在设计——行动——反思——行动——反思中,经历了先实践,再反思,再进行理论升华,再实践的过程,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实践智慧。

“多课一题”:

(2016年5月24日卓改老师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唐霞老师的《观舞记》,翟明娟老师的《醉翁亭记》,赵永存老师的《土地的誓言》,李文兰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吴桂莲老师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围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效率”这一主题上不同的课);通过授课我们看到:

一是依托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依托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质。

三是依托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有利地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

四是依托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也让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喧宾夺主,教师对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认识不够。

教师精心准备,过分追求课件的效果,制作了一个认为漂亮的课件,但整个课件从头到尾的华丽效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件的华丽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不是对学习的内容,而是对课件的惊叹。

二、“整合”等同于了“混合”,在学科整合中混淆了学生和教师的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是借着信息技术的融入来改变传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在传统的教学结构只有教师、学生、文本三个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学媒体这一要素,为了更能有效的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但是四个要素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四者互为辩证的关系。

但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仅仅是为了代替小黑板,展示了几个词语,代替语文书,这样是不可以的。

三、媒体独霸课堂,忽视了其他教学资源。

网络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便利条件,但他不可能也不能完全代替现实情境中的学习。

就如很多的公开课中,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将文本逐字、逐句、逐段的打入课件中,让学生一味地盯着大屏幕展开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连课本都不必带,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课例兼评”:

(如2016年11月9日七年级我校张存、海英和山东青岛实验中学的徐晓杰老师教授的《狼》,把她们的课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就是课例兼评,围绕的问题是“怎样的课才是好课”)。

课题组组织观课,几位教师针对“怎样的课才是好课”这一问题就《狼》一课进行授课。

授课教师要写出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观课教师写出听课评议、听后反思。

这次课例研修,组内研讨氛围浓厚,话语真诚。

尤其山东青岛实验中学安主任高屋建瓴、字字珠玑,让我们对“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一)、目标设置应具体,任务操作利于行。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导航仪。

目标设置的具体、简洁、清晰、完整的程度决定着教学环节有效性的达成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要再三斟酌,力求精准。

在课堂实践之前,首先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根据文本和学情设定具体目标,根据目标和教学流程,设计与目标相对应的任务单。

上课的每个环节、每项任务、每个提问、每个小结,都是围绕任务单展开,都是为目标服务。

(二)、任务单贯通始终,环节推进有秩序。

设计科学的任务单和教学环节相匹配,听说读写相结合,有效推进课堂的进程。

当任务单设计层次清晰,符合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教学风格,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变得简洁、清晰,有效性更高。

基于有任务单导学的环节预设,课堂上教师要有强烈的任务单导学意识,转换课堂的“主阵地”,用任务单说话,贯通课堂始终,有效推进环节的有序进程。

(三)、教师引导要精堆,学生自主显本领。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的灯塔。

教师课堂上规范、准确的表述,不仅能清晰地传递教学要求和知识,让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举轻若重,避免环节迂回;而且能够给学生以示范。

这种精准的表述还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表达中做到精准,避免绕弯子。

但教师用语的精准表述源干教师自身的博学,这种博学自然离不开课外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这方面,山东胡徐晓杰老师的课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典范。

徐老师用亲切、平实而又不乏幽默的话语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读书。

读到最后,大家恍热大悟,意犹未尽,再提笔把场景或感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徐老师主张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领会,水到渠成之后,学生总结归纳。

尽可能地把时间交给学生,他们能做的教师不做,他们能解决的教师不予帮助。

只有教师引导语言高效了,学习自主学习才充分,才能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高效的教学语言,除了课前的精心预设,更多来自于课堂的即时生成;而课堂上的即兴发挥,靠的是长期积累。

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高效的语言,都是课堂内外积累的人生修养、文化知识、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心理知识研究的集中表现。

台上一节课,台下十年功。

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大量阅读,提升人文教养,磨炼品格,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必修课程。

(四)、同伴互助是良方,团队合作共发展。

俗语有曰: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显示出众人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价值所在。

任务单导学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优帮弱。

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后进生的发展。

课堂小组讨论,通过生生交流,后进生模仿优等生,也能完成任务,但要注意避免空对空的现象。

在课堂交流时,可让一学生当小老师,点评小组自主学习情况,小结讨论后的成果,以此促进小组合作交流的落实,带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互助是良方,教师相伴共成长。

全体语文教师组成一个团队,通过众人的观察,成就群体的成长,这才是课例研修的积极意义所在。

这次研修课,正所谓:

观他人课堂,长自己智慧。

在整个研修过程中,研讨的声音常常响起,敏锐的目光时时碰撞,每次听到同伴别具匠心的建议和徐老师、安主任真知的引领,让我明确了改进的方向。

每每看到同伴用智慧的双眼观察、用真情的话语研讨,内心充满激动之情。

“名课研习”:

(如课题组成员去网上研习名师的课,围绕的问题是“语文课到底要怎样上,要教给学生什么”)听课教师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蓄。

通过观摩专家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

她的价值并不是让我们去探寻普遍规律的教育认识,而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优化。

而且,她让我们慢慢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

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

在观课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3、按课题组,给每个实验教师建立了成长记录袋。

要求实验教师的研究成果及时上传归档。

课题组长及时收集整理了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课例研究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听课、评课稿、论文、课件、活动反思,以及影像资料等),组长负责记课题组大事记,使各项工作有案可查,便于总结提高。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25日课题组实验教师上交成果统计:

课例研究报告3份,教学设计19份,教学反思26份,听课卡87节、评课卡8份、录像课9节,论文:

10篇

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获奖成果统计:

大赛课:

州级一等奖1人,县级二等奖1人;校级一等奖1人、三等奖1人。

录像课:

州级一等奖1人。

教学课例:

国家级三等奖1人,省级一等奖1人,州级一等奖1人。

教学论文:

州级二等奖1人。

教学课件:

校级三等奖2人。

平台大赛:

州级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

教学成绩:

州级第二名1人。

评优评先:

校级师德标兵2人。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

1.实验教师对课例研究的本质、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

2.实验教师对初中语文阅读文本的解读能力有了提高。

3.实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了提高。

4.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5.实验教师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

6.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教研意识,坦诚合作的课题研究团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