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35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docx

《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docx

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

理念与爱心铸就教育丰碑

——洋思中学考察调研报告(经验介绍材料)

谭伟

观念决定发展,发展决定生存

(一)

近年来,崛起于苏中大地上的洋思中学可谓是中天之日,辉煌至极。

它以其原创的、超前的教学理念和骄人的办学成果蜚声宇内。

行者侧目,闻者动容,洋思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神话与传奇,旷古绝今。

洋思效应更如辐源渐行渐远。

于是四方啸聚,求学者车马塞途,寻道者摩肩继踵。

走进洋思,名校的光环处处闪现: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中国名校”,各省各地校长、教育干部培训基地的金色牌匾也辉映其中,令人目不暇接,肃然起敬。

值得探究的是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一所偏僻的贫穷的乡村联办初中在二十几年之后一跃而成为繁荣的、现代的国家级名校呢?

解读这个神话,就不能不说这个神话的策划者和践行人:

“江苏省特级教师”、“优秀党员”、“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曾两次受到江泽民接见的朴实却充满睿智的掌舵人——蔡林森。

蔡校长的教育理念:

“雷打不动抓教学质量”、“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人生哲学:

“吃苦就是享福”。

基于此,于是有了蔡林森办学的第一个观念:

创造特色,“三流”可以变成“一流’。

1982年上任伊始的蔡校长面临的现状是2.4万元修建的两排小平房,教职工13人,5个班,220名学生。

其中教师多为民办和代课教师。

师资之弱可想而知,学生全部是地处僻远的天星镇五个村的农家子女。

内设全无,“夏日的流萤,深秋的竹;春天的芦絮,严冬的风。

”这便是天星“北大荒”从前不变的风景。

资金的短缺,物质的匮乏,人员的单薄并没浇灭蔡校长那燃烧在心头的奋斗之火。

他没有习惯地申要师资或自甘三流,而是抓来一大堆信息、进行场性的超常的组合:

钱——改革——发展。

倍受生活艰辛的蔡林森从自身的生活实践中悟出了石破天惊的蘑菇原理:

“蘑菇不是长在绿油油的新枝上,而是长在被雷劈断的朽木上。

荒野里的学校也可以长得很好,甚至更好。

”结果农村深入人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包”字被引进学校。

贷款背息改善条件的建议被搁浅。

改变教学方式,举贤用能,挖掘人才潜能和教育资源成为洋思改革的突破口。

求贤若渴的蔡林森网络到了落榜赋闲在家的务实却又极具开创性的秦培元,网络到了家境贫寒同样怀才不遇却酷爱教育事业的周桂海,洋思中学的三驾马车拉开了蔡林森教学改革的序幕。

“一流”不是固定圆圈,固定刻度,固定节奏的周而复始,而是破旧立新重新组构,演绎升华的内理序进。

着眼于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蔡林森摒弃了传统应试教育中的“满堂灌”、“填鸭式”以及“题海战术”的做法,独创性地提出了“当堂教,当堂学,当堂巩固”、“课堂完成作业”的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一经贯彻便立竿见影。

洋思的教学成绩开始从三流的设施,三流的生源中脱胎飞升。

洋思的全“包”理念和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带来的丰硕成果开始为泰兴市教研室有关领导所重视。

洋思走进了它发展“三部曲”中的第一曲:

“包”字进校,改字当头——狠抓课堂完成作业;人尽其才——教学骨干当教导主任。

洋思从管理机制层面的改革进而深化为教学层面的改革。

洋思之舰由理念之海驶入发展之洋。

(二)

洋思育人理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洋思人的承诺:

“让每一位家长满意”。

各级各类政府对学校质量的评估标准都不要求达到100%,而只要求达到95%。

常言道:

“上等人,自成人;中等人,教成人;下等人,打死难成人”。

蔡林森说:

“对学校来说一个学生教不好只是1%的家庭,你觉得质量很高,很轻松,很高兴;可是对这1%的家庭来说,却是100%的不及格,那是多么沉重的事情啊!

他能轻松、高兴得起来吗?

”这是怎样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啊!

正是这种教育理念和推己及人的爱心使然,洋思人进入了全盛的改革、完善时期。

1991年:

省教育厅督导室的领导到洋思,随堂听初二数学课,当堂检测,44人有40人得满分,从此开始总结并首次在泰兴市介绍洋思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

1992年:

制定具有洋思课堂特色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工作规划》,初步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改思想,要求讲练结合。

93~97年推行教师岗位责任制,课堂教学改革围绕上述八字方针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97年以来,通过上级领导的关怀、扶持、洋思人自身的努力,改革办学机制,增强品牌效应和开设“生活课程”,洋思初中由教学层面的改革,上升到课程层面的改革。

洋思从此名显声隆。

连续多年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为100%,优秀率高居全市之首,体育达标率超过97%,近视率控制在10%左右。

成为不朽的神奇、育人之篮。

洋思经验概言之:

“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办学思想。

“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德育教育。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师资队伍建设。

“从严治教,科学管理”——学校管理原则。

(1)捧着一颗心,望绿一棵树。

洋思人就是凭借一颗拳拳的爱生敬业之心,凭借着人人都能成才的执着信念全方位的营造着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

洋思人对学生从不“挑肥拣瘦”,不挑剔学生。

洋思由原来220名施教区的学生如今发展到64个班3200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学子。

无论贫富贵贱,也无论优劣善恶,洋思人一概兼容并蓄。

曾有人说:

“好学生留在城里好,差学生送到洋思好。

”许多人为之义愤。

蔡林森却对自己的老师们说:

“大家不要‘作气’,应当感到自豪才对。

这就像给人看病一样,小毛病卫生室就能处理,大毛病的要送医院,疑难杂症就要看专家门诊。

”“好学生是宝,差生也是宝,他们都是国家的宝。

”“差生就像一块璞玉,只要精心打磨,他们也会成为一块块熠熠闪光的‘美玉’”。

基于此,洋思中学多次扩建,后又迁址泰兴城东,占地205亩,但仍满足不了“浪奔潮涌”的莘莘学子求学之愿。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正是洋思人实践自己理想的源头。

(2)天然去雕饰,言近而意远的校园文化成为洋思育人的先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

“孩子在他周围——在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的精神风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洋思人于是把每一处建筑,每一堵墙,每一棵树,每一幅图,每一个装饰,每一句话语都美化成为“影响人”的资源。

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窗明几净的教室馆舍,美丽幽静的花圃亭榭,古朴典雅的曲桥香径,无不精致恰当地饰缀着温言婉语。

如春风化雨,涓涓细流滋润着师生心田。

橱窗里、文化长廊里陈列着师生艺术的结晶,辉煌的业绩,感召激发着学生奋进的热情。

宿合门页里温情提示着:

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求知,学会生存;互相谅解,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乳母般的叮咛。

净化心灵而又馨香四溢。

绿意盎然的花坛中絮诉着“青青园中草,暖暖心中情”,“花朵是不会飞的蝴蝶——别捉它”的温情心语。

传递着天人一统,和谐共处的生存理念。

餐厅里醒目的标志牌上镌刻着“一粥一饭,半丝半缕,当想来之不易”的惜粮训诫。

物化的环境风貌,“活化”的人文环境,使浸润其中耳濡目染的洋思学子逐渐认同内化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极富特色及个性的校园文化让整个校园充满家的温馨及人际的和谐。

处处体现了洋思人的良苦用心和赤子情怀。

(3)法非定法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是洋思中学致胜的法宝,也是洋思教育理念的核心。

在这一师生互惠的教学活动中,洋思人渗透着因循教育规律的前瞻理念:

生活是一门课程

蔡林森有这样的一个观点:

教好学生,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求知,生活是一本书,生活也是一门课程,要让孩子学会生活,全面发展,成人成材。

“学会学习首先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自主首先学会生活自理”。

生活这本书,尽管我们在不断阅读、欣赏、批注,甚至改写,但是极少有人去细细的品味并把这部无形无定的书缕析成育人的准则。

洋思人做到了。

就从学生的衣食住行这些日常活动中开始,从起始年级和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开始,不仅要学习自己本校编制的《四会读本》、《学生安全常识问答》,而且还要重新学习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听取生活老师和初二、初三学生讲析学校的生活方面的各种习性、方法、原则、体会。

生活教师决不是一般的临时工,学校对生活指导教师的挑选条件几近苛刻。

要求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作风十分踏实,有一定育人技能的高素质群体。

生活老师要有严格的责任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穿衣,学会洗澡,学会理财,学会与人共处,接人待物等等。

洋思要求:

学生吃饭八人一桌,由最后一节课的教师在铃响后分年级分时段列队走出教室,有秩序走进餐厅。

八名同学按指定位置到齐后,方能就座。

值日生平等的、公正的负责分饭分菜,吃饭时,不能喧哗,不能乱跑乱蹿,桌面整洁,无剩饭剩菜,20分钟后,学生就餐结束,并将餐桌、碗筷洗刷干净有次序地退离餐厅。

吃饭还有科学地要求:

先多吃饭少吃菜,再少吃饭多吃菜,最后喝汤。

这几近絮叨的点滴指导、军人风范,使学生既养成了勤俭节约、惜粮惜时的良好习惯,也懂得关爱他人,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

同时学校在起床就寝、用钱、洗澡等各个方面都有温情指导,细致如丝,温暖如炉。

生活课程使学生接受了平等观念、劳动观念、勤俭节约观念、效率友爱观念、奋斗理财观念。

学校还利用班会、校会、宿舍、餐厅等地用讨论会、广播等形式及时扬先激后,并通过文明宿舍、文明餐桌的评选激励学生克服陋习,热爱生活。

学会自立,创造生活。

罗蒙诺索夫说: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洋思人正是指导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为将来做大事奠定坚实的基础。

洋思中学生活课程的开设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素质,同时实现了学生能力和态度的双重迁移: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适应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增强了学生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关心关爱他人与人平等和谐相处的积极生活态度,锻造了学生乐学、合作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没有平等,就没有教育

洋思人认为“义务教育首先是平等教育,没有平等就没有教育。

这不仅体现在洋思招生问题上而且体现在洋思育人的方方面面。

从思想到态度,从课堂到课外,从教学知识的传授到生活常识的指导,从优生到差生,从本地到外地,有一种“率士之滨,莫非王土,边鄙之士,莫非王臣”的襟怀和大气。

为落实教育均等机会的原则,洋思人有三个锦囊。

一是合理分班,调动竞争的力量。

洋思每学年把学生的综合考核情况逐一摸底,按男女两条线,将上、中、下三个等级和男女生比例一致的原则合理、公正、公平的分到各年级固定的班额里。

每一个小组又按同样的原则细分到位,然后确定业务能力强、热情细心地中考科目的教师竞聘为班主任,并根据教师的业务水平的优劣均匀地调配好班级任课教师。

随后签订“目标教育责任状”。

从而调动师生之间良性竞争的力量。

二是结对帮扶,调动全体的力量。

班主任将优生,学困生,甚至双差生,交互安排在一起,结成学习对子。

并有济困扶差的责任,形成合作互惠的学习模式。

三是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

教师无论在课堂或者课外对学生没有性别差异,没有家世之分,没有人本意义上的好坏之别。

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而且对学困生提问最多,点拨最多,释疑交流最多,鼓励肯定最多,学习、思想、生活、情感全方位的人文关怀。

使每一个学生树立起能行,能成材的信心和信念。

有了自尊自信,自然就有了自强意识。

洋思有一句口头禅:

“抬起头来走路。

”这不仅渗透着洋思人的人文情怀,也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纲目式的教育理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洋思人经常说的一句话: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教学不是教师怎么教好,而是学生怎么学好。

洋思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是:

基础教育不是淘汰大多数人的英才教育,而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在学校应学的东西。

在确定了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后,蔡林森更是用简括的话凝炼了其教学经验:

①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他自己学出来的。

②教师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

③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教学任务。

其核心就是人人都能学好。

人人都可成材的教育理念。

有了这样的理念,于是就有了洋思人从实践中提炼出来并日益形成体系的原创性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从模式上看似乎很简单,无外乎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定向——指导——自学——讨论质疑释疑——演练检验。

可是操作起来、运用起来却真有点似诸葛八阵图,玄妙莫测。

驾驭这八字方针,需要教师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同时还需要对学情的完全了解。

教学目标的制定讲求:

简明、准确、具体、全面。

自学指导要清楚、恰当、实效到位。

学生自学要灵活、充分、敢疑、多思。

后教时教师点拨要得当、精要、准确巧妙。

练习时要多点、全面,注重牢固,又能拓展创新。

其实这一教学模式可以针对不同学科演绎出多种高效的教学效果来。

它同样蕴涵着一种前瞻性的教学思想:

那就是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学,去实践,去探索,去质疑,去合作讨论探究,去应用。

教师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

与现代课改理念竟然不谋而合。

充分显示了洋思人的前瞻性和预示性。

“三清”: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洋思中学的“三清”实际上对所学知识的再巩固,要求学生在学习效果上达到目标的要求。

学生能不留后遗症,使所学知识体系循序渐进。

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扫雷的作用。

“三清”要求学生做到的“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拖到明天”,“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其具体做法是教师利用课堂和辅导对当日本节课的所学知识通过练习进行排查,人人过关,如有遗留,已有竞争机制的小组通过互助互督互查再进行“清”除。

只到无鱼漏网。

称之为堂堂清,日日清。

“周周清”,指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对本周所学知识进行全方位检测,初二初三每周确定一门科,起始年级则重点验收数学和英语,单周验收数学双周验收英语,并实施周五验收制度。

年级组领导、教导主任、备课组长当验收组长,任课教师和班上优秀生当验收员。

班与班对调验收并在每周学习栏里公布各班验收结果。

学校形成制度,“三清”也内化成洋思的一种学习习惯。

通过反复“清”,洋思人“清”出了一个奇迹,英语平均成绩达到96分以上,中考合格率为100%。

“三清”不仅成为教师过程教学考核的一把尺子,也成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核心环节。

人人都能学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严密的“三清”运动中履行了对家长的郑重承诺。

(三)

面红耳赤抓管理,六亲不认作斗争

——蔡林森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社会事业都包含着“观念”(观念层)“制度”(制度层)和“物质”(物质层或具体行动层)等三个层面。

“观念”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

是事物发展的命脉。

而“制度”则是规范导引事物良性发展的渠沟、甬道。

“物质”则是决定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性人为因素。

管理最终落实为人的管理。

洋思中学从自身的实践中总结、完善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体系。

管理遵从的原则:

规范、严格、民主、高效。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严格体现了“热炉”法则。

即①警示性原则,炉火通红,预示着碰上是会烫伤的;②是一致性原则,只要你碰,肯定被烫;③是即时性原则,一旦碰到,立即被烫;④是公平性原则,不管谁碰都会被烫。

充分体现了执行制度的果敢与坚决,也体现了制度化治校的严肃性、公正性。

(一)确定目标,实行责任制到岗,构建多层次的学校目标管理体系。

洋思中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思想,以此为目标制定出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目标管理体系。

定岗定人,签约上岗。

由整体而部门、学科、年级乃至每一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都明晰清楚。

校长的责任是使学校的全部工作在当地创一流水平,其中包括德育工作创优,教育质量的提高,青年教师的培养,学生体育的达标等。

中层干部的责任是:

教一科,管一线,包一级。

上示范课,听课,评课,检查备课,作业辅导情况都有明确的规定。

教师的责任是既有备、讲、改、辅、考的过程管理目标,也有学生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四率指标,更有学生德育、业务进修和传帮带的工作要求。

同时学校的食堂、卫生、纪律、宿舍管理各类指标都有岗位责任人。

形成民主、科学、严密的调控机制。

(二)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强而有效的领导运作机制。

保证制度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适用时间的一致性前提下。

洋思又进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

全校分为教学、总务后勤、食堂宿舍、校园环境、政教教导等多个模块,分块而制,并设立分校长,三个年级分为三个模块。

分校长竞争上岗参加竞选演说,教师民主投票、学校综合考察,优胜劣汰。

分校长又自行组阁并根据总体目标要求与学校签定责任书。

这样一个务实高效的领导核心形成了。

(三)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优质高效的教师队伍。

洋思中学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因为教师是实现管理目标的直接实施者。

洋思现有教师208名(不含生活指导教师和职工)平均年龄27岁,以青年教师为主。

如何打造出一支具有航天人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教师队伍,洋思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

洋思中学聘师要求具体可概括为“八个一”:

①一身体面的打扮(发式,穿戴);②一脸甜美的微笑(交往态度);③一副彬彬有礼的言行(为人处世);④唱一首歌(激情);⑤背一首诗(知识积累);⑥读一段文章(表情表达);⑦写一行字(字迹);⑧辩论一个问题(应变创新能力)考察人的知、情、意、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并非文凭论,也非有“知”去“识”论。

开展“一帮一”的“青蓝工程”“刚进洋思门,不算洋思人;进了洋思门,未必就算洋思人。

”刚入洋思的教师学校让其与有经验的教师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师徒合同,徒弟的教学进度比师傅慢1~2节课,徒弟必须一堂不漏地听师傅的先行课,可以直接使用师傅的教案;师傅也必须一节不漏地听徒弟上汇报课,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教学相长。

实行师徒捆绑式考核奖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同时学校利用暑假和寒假进行教师赛教,老教师上观摩课,新教师上演示课。

这些有力举措,大大缩短了新教师的成长周期。

严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师素质。

洋思中学注重提高备、讲、改、辅、考为核心的教学流程常规管理。

并对各个环节提出了简明要求,同时对教师提出五大功目标:

“教材处理功,教法优选功,课堂把握功,差生指导功,教学美化功”。

各个年级进一步细化、量化、学习、考核。

备课做到“三坚持”、“一超前”;课堂教学在“准”“活”“优”“清”四字上下功夫;作业布置和批改实行“三统一”“三及时”;辅导牢牢树立培尖补差工作,并明确“五有”;考核做到“三重”,即重考试与“三清”结合,重考风,重导向。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指导督促,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洋思很快形成了一支作风过硬,业务能力强,教学艺术高的教师队伍。

每一位教师随时都能够对外开课,可谓千篇一统,各有所长。

(四)高效的运作机制,强烈的时效观念。

洋思中学的教学工作不仅紧张有序,而且检查考试的及时性也令人瞠目。

教师作业的批改、试卷的审阅当日即可完成,学生、教师的违规行为随时就得到纠正,学校的一切检查结果几小时后就被印发到各个主管部门,真可谓雷厉风行。

洋思中学犹如一颗驶入预定轨道的卫星,高速地运转,成功的输送出管理中各项目标达标信息。

管理成为洋思实现目标的有力保证。

(四)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洋思中学由一个只有五个班220名学生的乡村联办初中发展到今天拥有三幢教学楼、一幢实验艺术楼、一幢综合楼、一幢图书馆、一幢可容纳几千人的现代化餐厅、三幢宿舍楼、一个体育馆和拥有规范塑胶跑道的标准操场组成的泱泱大校、一个拥有400多名教职工和3200多名学生的名校,一个拥有最现代化内设和无数荣耀的教育基地。

可谓显赫之至,完美之极。

作为这一品牌的缔造者蔡林森应该感到功成名就了吧?

可是这位已入花甲之年的杰出教育家却在一次校会上出人意料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人去楼空”四个字,在众人茫然的目光里他语重心长地解释说:

“现在我们砌了这么多房子,这钱是从家长口袋里掏出来的。

装备好了学校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但是如果哪一天我们把学校搞垮了,教学质量下降了,学生就会走光,这就‘人去楼空’,我们也就遭到了灭顶之灾。

”“学校的‘顶峰,永远不存在。

如果真有什么‘顶峰’,那就是衰弱的开始。

居安思危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然而真的能够在波峰浪尖上清醒地看到未来发展趋势的人可谓廖若辰星。

蔡林森是一个永远的探索者、跋涉者,他具有非常人的睿智和战略眼光。

他说:

“洋思不仅要成为中国名校,而且要与世界接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蔡林森“以苦为乐”的艰难创业历程已如长江逝水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然而他那极具前瞻性、原创性、预示性的教育理念和老而弥坚,奋斗不止、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坚信洋思的未来会通过一辈又一辈的洋思人的精心打造会变得越来越辉煌。

鲁迅先生说: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洋思中学这驾锐意进取的马车一定会在中国教育发展的每一个时段碾压出“路标”的印痕。

用理念和爱心铸就成永恒的丰碑。

(2008年荣获省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论文和学术成就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