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一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非常全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326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语文一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非常全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部编本语文一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非常全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部编本语文一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非常全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部编本语文一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非常全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部编本语文一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非常全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语文一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非常全面.docx

《部编本语文一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非常全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语文一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非常全面.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语文一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非常全面.docx

部编本语文一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非常全面

XX区XXXX小学语文学科单元备课稿

班级:

备课人:

单元

第一单元:

识字教学

课时数

春夏秋冬………………………………2课时

姓氏歌………………………………2课时

小青蛙………………………………2课时

猜字谜………………………………2课时

听故事,讲故事………………………………1课时

语文园地一………………………………2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这是本册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 篇识字课。

内容丰富,有看图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谜识字等,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

课文编排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富有童趣,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300 个字,会写100 个字,掌握了36 个常用偏旁,了解了反义词识字、对对子识字、象形字和会意字识字等识字方法,并初步接触了形声字,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

在本学期识字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识字方法和已学的生字、偏旁开展自主识字,不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在这个单元中《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将识字与生活紧密结合;《小青蛙》是字族文识字,集中体现了形声字识字的特点;《猜字谜》的内容和前一课的《小青蛙》有密切联系,教学时可以联系前面的内容开展学习,巩固识字效果。

1.认识44个生字和8个偏旁;会写28个字和1个新笔画。

2. 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形声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3.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插图、字谜、形声字规律等识字。

4.朗读课文。

背诵《姓氏歌》。

 

5.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好,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传统姓氏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喜欢之情。

1.在识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既发挥汉语拼音的识字功能,又在识字过程中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

教学时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认识,提高识字的效率。

 

2.本单元是集中识字,教学时仍应充分借助文本进行识字教学。

在诵读儿歌、韵文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在识字的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如,百家姓、字谜等等,

激发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题

1 春夏秋冬

课型

第一课时

上课日期

月日(星期)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

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1.认识五个汉字,正确书写“春、风、冬、雪”四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短语,并理解其意思。

 

3.了解大自然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识字写字,认读短语。

教学

核心

任务

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

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

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

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

风 冬 翘舌音: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

霜和雪

(1)交流:

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

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

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

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

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1)出示短语。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

认识部首左耳旁。

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

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设计意图:

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

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

“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

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四、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方法1:

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

调整次序,如:

春风——春风吹 夏雨——夏雨落 秋霜——秋霜降 冬雪——冬雪飘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4.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这里采用了多样的朗读形式,通过重组朗读,使识字语境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清晰的画面感。

随笔: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

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1.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美丽自然:

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作业

1、作业本

2、词林采撷

3、看书20分钟

课题

1 春夏秋冬

课型

第二课时

上课日期

月日(星期)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

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

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1.认识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短语,想象它们描绘的美景。

 

3.了解大自然的常见景物,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识字写字,理解短语意思。

教学

核心

任务

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卡片,指明学生认读。

 

2.教师过渡:

大自然是一位美丽的画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美景,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她的美丽景色吧!

 

3.教师配乐播放美丽自然的图片,学生欣赏。

 二、学习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资助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拼音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与同学相互检查。

 

2.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子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引导学生将口头语言表达完整、流畅。

 

3.鼓励学生用“青草、红花、游鱼、飞鸟”练习说句子。

 

4.教师过渡:

课文是怎么来写这四种景物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四个短语。

 

5.指名学生朗读这四个短语,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正音。

 6.多种方式练习朗读短语。

 

7.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出示本节课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交流识记方法。

 

三、欣赏图片,拓展提升 

1.教师过渡: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宝盒里还藏着许多美景呢!

(教师多媒体播放相关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学生欣赏。

)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大自然还有哪些景物如:

太阳、小何、大山、蚂蚁等等,适当板书。

 

3.鼓励学生用刚才说的词语学着课文中的短语说一说,如:

太阳照、小河清、田野美等,适当板书,学生自由朗读。

 

四、指导汉字书写 

1.出示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三个汉字“花、飞、入”,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2.学生自主观察这三个汉字的笔顺,想象用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汉字的写法。

 

3.指名学生交流笔顺和自行记忆方法。

 4.教师范写讲解,学生观察并且书空。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验,就能体会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重点关注“春、冬”:

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

“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

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  

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  

4.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

 设计意图:

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生字的结构。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教师要注重多示范,一笔一笔地教,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

 

五、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方法1:

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

调整次序,如:

春风——春风吹 夏雨——夏雨落 秋霜——秋霜降 冬雪——冬雪飘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4.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这里采用了多样的朗读形式,通过重组朗读,使识字语境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清晰的画面感。

随笔:

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生字的结构。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教师要注重多示范,一笔一笔地教,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

春、冬、花、入、风、雪、飞(板书在田字格中)

作业

1、生字写笔顺组词

2、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教材优势,促进了学生发展,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课题

2.姓氏歌

课型

第一课时

上课日期

月日(星期)

学情分析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琅琅上口的儿歌之中。

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4 行采用一问一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 胡、吴”“徐、许”。

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说明中国姓氏之多,以及中国姓氏的多样性。

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 ,易于理解和背诵。

本课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的姓氏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偏旁称说两种方法,体现了合体字的特点。

课后练习中还提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

教学时,要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1. 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 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 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 个字。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核心

任务

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

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

“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

(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 

(3)交流姓氏故事 

提示:

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哪一个姓氏的故事呢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

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二、学习生字 

1、带拼音生词小老师领读分析识字方法 认识偏旁:

弓字旁 走字旁 金字旁 

2、去拼音生词 齐读 男女生对读 

3、去拼音生字 开火车朗读 

三、学习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

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设计意图:

 

四、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

(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

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等。

 

(3)齐读第一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

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

 

师:

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

 

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采用拍手游戏、朗读比赛等形式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活动总结:

同学们,不管我们姓什么,我们都是中国人!

随笔:

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姓氏歌

张李汪项林胡翁谢(学生的姓)

作业

找一找自己的亲人、朋友都是什么姓氏。

课题

2.姓氏歌

课型

第二课时

上课日期

月日(星期)

学情分析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琅琅上口的儿歌之中。

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4 行采用一问一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 胡、吴”“徐、许”。

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说明中国姓氏之多,以及中国姓氏的多样性。

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 ,易于理解和背诵。

本课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的姓氏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偏旁称说两种方法,体现了合体字的特点。

课后练习中还提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

教学时,要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1. 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 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 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 个字。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核心

任务

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句子,注意停顿。

 

3.播音乐,加动作,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识字读词 

1.按顺序出示词语卡片,独生字、组词,齐读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朗读,正音。

 

2)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识记生字。

 

3)多媒体出示田字格生字“姓、什、双” 学生观察思考:

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 比较书写特点。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多媒体出示田字格中“王、方、么”引导学生观察结构、书写要领、临写、扩词。

 

5)出示“国”,回顾结构、部首并组词。

 

3.有感情、节奏地朗读课文。

 

4.完成课后练习 

读读:

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正音纠错 做游戏:

师生互动,说姓氏 

例:

你姓什么我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

(“三个一”)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

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如:

国——方框儿要稍微大一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双——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王——笔画少,注意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第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

) 

5.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生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笔: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姓氏歌  

    百家姓,中国人。

作业

1、背诵课文

2、作业本

3、词林

4、看书20分钟

教学反思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

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

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