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314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docx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慰藉狼藉枕藉蹈藉

B.角色口角角逐角落

C.纤弱纤细纤维纤巧

D.难民艰难难堪难得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南山佛教文化苑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依山傍海,园林设计匠心独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含禅理,环、境清静,风景独秀,不失为放松身心,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②国际油价的每一次上涨,都对中国形成了巨大的生产成本压力。

然而,对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并未得到世界普遍理解,相反,“中国大量进口造成国际油价高涨”的论断不胫而走。

更需注意的是,面对充满投机与陷阱的国际油市,中国还可能面对来自西方国际炒家的“石油”。

③既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又重视抓高考成绩,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今年我市的高中教学工作有着的表现。

A.幽雅敲诈不俗B.优雅讹诈不俗

C.幽雅讹诈不菲D.优雅敲诈不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推翻萨达姆并没有给中东带来预想中的和平,反美武装力量不断绑架人质,并进行自杀式爆炸,令许多想在伊拉克投资的企业退避三舍。

B.“你从哪里拿到我个人资料的?

”面对刘女士的质问,陌生人闪烁其词,只是不断向刘女士推销他们公司的产品。

C.这孩子从小好动,他母亲因地制宜,打二年级就送他进少年体校学踢足球,现在他已经是区足球队的一名骨干队员了。

D.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4.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传出消息:

我市将采取多项举措提升教师的整体实力、育人水平和道德形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

B.对学生选科问题,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一刀切,几年的高考实践证明:

凡是这样做的,没有一次有好的结果。

C.中国人过年的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被生活化了:

金鱼表示富裕,桃子表示长寿,马蜂和猴表示加官进爵,鸡与菊花表示吉利吉祥。

D.滨湖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后,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就在校园内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一般说来,动物的体形越大,它的新陈代谢越慢,寿命就越长,反之亦然。

大自然如何赋予每种生物不同的新陈代谢速度?

为什么有些动物注定比其他一些动物短命呢?

澳大利亚的比较生理学家赫伯特和艾尔斯或许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他们认为,那层只有百分之一厘米厚、将细胞内物质包裹起来的膜——细胞膜的成分决定了一切。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组成,而脂质是由脂肪酸和甘油两种物质反应形成的。

这些脂质疏水性尾部彼此靠在一起,纵向排列,形成了一个阻止水通过的油性密封带。

据说,我们每个人身体里的细胞膜足以铺满75个足球场。

艾尔斯认为,由于细胞膜形成一个个独立结构,是生命的屏障,所有的物质都必须经过细胞膜才能进入到细胞内部,而各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速度正是新陈代射的基础。

因此,细胞膜是调节新陈代谢水平的最佳场所。

细胞膜中脂肪酸种类差展很大。

根据对不同动物细胞膜组成成分的研究,赫伯特发现脂肪酸越是趋于饱和,动物的新陈代谢速度就越慢,而脂肪酸越是趋于不饱和,动物的新陈代谢速度就越快。

大象的细胞膜只有0.2%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老鼠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大象快35倍,它的细胞膜里含有20%的不饱和脂肪酸。

鸟类也是如此,其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与其新陈代谢速度几乎成线性相关。

爬行类和两栖类也符合这一模型,它们由高度饱和脂肪酸组成的细胞膜与其动作缓慢和冷血的特性相符。

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动物的寿命就越短。

因为那些使膜具有良好流动性和渗透性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受到自由基氧分子攻击,其结果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细胞膜比那些更为饱和的脂肪酸组成的细胞膜恶化和衰老得快。

在自由基的攻击下,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同时释放出两种讨厌的化学物质,进一步破坏DNA和蛋白质。

这方面的证据已由西班牙科学家通过相关的膳食实验得出,研究人员将老鼠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提高30%后发现,细胞膜和蛋白质的受损程度提高了50%。

这种细胞膜氧化理论或许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何限制热量摄入能够延长寿命,以及为什么鸟类会比和它体形相似的某些哺乳类动物长寿等疑问。

赫伯特和艾尔斯的观点,对生命长短、动物进化等问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5.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细胞膜把细胞内物质包裹起来,形成独立结构,筑起生命的屏障。

B.细胞膜是脂质疏水性尾部交织成的一个阻止水通过的油性密封带。

C.细胞膜非常薄,而每个人体内细胞膜平铺起来的面积却又相当大。

D.细胞膜的成分不同,导致动物新陈代谢速度不同,寿命长短不一。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细胞膜的成分决定了外界物质能否进入细胞以及渗透的速度,所以说细胞膜是调节新陈代谢的最佳场所。

B.细胞膜由高度饱和脂肪酸组成的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新陈代谢速度缓慢,动作也比较缓慢,多有冷血特征。

C.赫伯特和艾尔斯的观点,能解答关于生命长短的疑问,并对动物进化等问题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D.科学家通过控制老鼠的膳食,观察其不饱和脂肪酸与细胞膜及蛋白质受损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细胞膜氧化理论。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受到自由基氧分子的攻击而氧化,只有清除自由基氧分子才能遏止细胞的衰老。

B.动物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含量与其新陈代谢速度几乎成正比,与其寿命长短则成反比。

C.大象长寿的原因,是它们细胞膜流动性、渗透性差,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使其新陈代谢速度缓慢。

D.限制热量摄入能够保护动物自身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不被氧化,从而延长动物的寿命。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

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

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

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

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

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

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

震奏减纲运米。

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

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

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

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

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擢浙西提刑。

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

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

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

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

上书求援,不服。

大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

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

“我忍偷生负国邪?

”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

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

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

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

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

“事急矣,潘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

”震骂曰:

“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不得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

”左右不复敢言,皆出。

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籍:

登记

B.州有民庸童牧牛庸:

雇用

C.民不胜掠,自诬服掠:

掠夺

D.道同风震降风:

劝说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唐震“不阿权贵”和“忠勇报国”的一组是()

A.①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

B.①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②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C.①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

②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

“我忍偷生负国邪?

D.①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

②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震年轻时在乡里就表现出高尚的品格,他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

做官后的唐震不阿权贵,无论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是跟这种品格分不开的。

B.潜说友担任京城长官时,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全无顾忌退让。

唐震恰好抓住了他判案时的差错,于是上报刑部,并最终得到刑部的肯定,纠正了一起错案。

C.朝廷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时,附近不少州郡已归附元朝,元军开始攻城。

唐震在寡不敌众、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发动州民登城防守,自己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入睡,可谓忠勇。

D.通判万道同暗中准备投降,寓居饶州的士人都听从他,而唐却坚决拒绝了万道同的劝说,决心一死报国。

在城池被攻破的危急关头,唐震不愿丢弃百姓独自逃生,终于为敌所俘,以身殉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

(5分)

译文:

(2)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台城

韦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

①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什么?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5分)

(1)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将进酒》)

(3)江山代有人才出,。

(赵翼《论诗》)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

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

“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

……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

”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

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鼓掌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

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

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头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

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

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

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

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

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

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

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

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空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

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

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

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着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

(6分)

 

15.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6分)

 

16.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

(6分)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描写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

B.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

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

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受,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

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六、(15分)

1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3分)

①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他们继续打这里飞过

②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

③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

④可如今,到处是望不到的漠漠荒原

⑤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野,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

19.不改变原意,将下面这段文字重组为三句,每句均以“静”字开头。

(6分)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独特的韵律。

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静”;

“静”;

“静”。

20.阅读下面的语段,依照画线句的句式和内容仿造两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

(6分)

真诚的爱意味着爱所有的人,爱世界,爱生活。

爱意味着无须山盟海誓的承诺,意味着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人。

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

,;,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拥有和寻找的过程。

不曾拥有,你会努力去寻找;失去拥有,你又会四处去追寻;有时,拼命寻找,你却失去了原来的拥有;有时,你苦寻不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有这样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吗?

请以“拥有与寻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2.A3.B

4.C(A.“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成分残缺。

B.“凡是这样做”表意不明。

D.主语混乱)

二、(9分,每小题3分)

5.B(原文说脂质疏水性尾部“彼此靠在一起,纵向排列”,并非“交织”)

6.C(注意原文首段“或许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尾段“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等内容)

7.A(据原文,即使“清除自由基氧分子”,也只能延缓而非遏止细胞的衰老)

三、(9分,每小题3分)

8.C(掠:

拷打)

9.C(A.②是为救灾采取的措施。

B.②是善辨疑案,恪尽职守。

D.①是用官府金钱招募能抗敌的人)

10.B(原文说,恰好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辩说其中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呈刑部,最终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

四、(23分)

11.

(1)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

(关键处:

第一句是被动句,“无算”是不计其数的意思)(5分)

(2)拿这话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

(关键处:

“诘”指追问,审问。

“对”是回答。

“狱”指案件。

“直”是纠正、平反的意思。

)(5分)

12.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4分,只要答出要点即可)

(2)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4分,只要答出要点即可)

13.

(1)独留青冢向黄昏

(2)朝如青丝暮成雪(3)各领风骚数百年

(5分,错一句扣3分,扣完5分为止)

五、(22分)

14.

(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的无奈。

(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憾。

(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6分。

意思对即可。

15.内容上,

(1)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

(2)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

结构上,

(1)宕开一笔,使文章摇曳多姿;

(2)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

(内容上,结构上各占3分,共6分)

16.说“难得”是因为:

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1分)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

(1分)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难宁心静气地倾听雨怕”也可),(2分)说“奢侈”是因为有一种热情而又平和的心态,就可以尽情享受雨声带来的美妙情思。

(2分)(意思对即可)

17.AC(A项“淡然的心境”“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理解不当;C项说“感情基调昂扬豪迈”错。

六、(15分)

18.③⑤②④①(3分)

19.“静”是不论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具备的中国古典园林自己独特的韵律;

“静”能使全部构建组成一种古筝独奏的淡雅清丽;

“静”一旦失去,园林的整体风致就不可寻找。

(每句2分,共6分)

20.参考答案:

“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两个例子各3分,共6分)

七、(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

年轻时生活在乡里,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

过错就高兴。

良震考取进士以后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文书推荐他,他把文书放入小箱子中,不久他参与政事,就取出文书还给那个权贵,文书的封条尚未打开,那人十分惭愧。

后来唐震担任其他官职,他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

咸淳年间,他由大理寺司直而兼任临安府通判。

当时潜说友担任京城的长官,他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时一切都无所顾忌退让。

恰好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辩说其中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呈刑部,最终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

咸淳六年,江东发生大旱灾,唐震被提拔为信州知州。

唐震上奏请求减少纲运米,免除当地的租赋,下令每个街坊设置一个小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发粮食,让街坊的小吏主持供给饥民。

有的小吏劳累不堪,唐震就为他们上陈情况,使他们恢复原来身份。

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

州里有个百姓雇佣小孩放牛,小孩逃走了,牛棚发生火灾,孩子的父亲状告雇主杀死他的儿子并投入火中,那个百姓禁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

唐震看案卷后怀疑这事,就暗中查访,终于在临近的郡中找到了小孩。

又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

唐震被提拔为浙西提刑。

赵氏家族有个看守墓地的僧人十分凶暴蛮横,唐震派遣官吏去逮捕惩治他,贾似道写信来营救,唐震不予理睬,最终按照法律判了刑。

贾似道发怒了,让侍御史陈坚弹劾唐震,使他被免职。

咸淳十年,朝造又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

当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都已经归附无朝,元军开始攻取饶州。

饶州驻军只有一千八百人,唐震发动州民登城防守,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入睡。

他上书朝廷救援,没有得到回复。

元军派人进入饶州来取宋军表示投降的款项,通判万道同暗中派人在他部下中筹集白金、牛酒,备办投降时的礼物,寓居饶州的士人全都听从他。

万道同婉转地劝说唐震投降,唐震大声呵斥说:

“我能忍心苟且偷生辜负国家吗?

”城中的年轻人被唐震的话感动了,就杀了元军的使者。

有个叫李希圣的百姓图谋出城投降,结果被戴上刑具投入监狱中。

第二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了饶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写出官府悬赏文告张贴在城墙上,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来奖赏他们。

众人心理畏惧,不能应战,元兵登上女墙,众人就溃散了。

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

“情况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

”唐震骂道:

“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

”左右的人不再敢劝说,都走出去了。

不久,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震把笔投在地上,不肯屈服,终于为此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