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237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7.docx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7.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7.docx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7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议论文部分

第七辑

61.论美

〔英〕培根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美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非斯帕斯、腓力普玉、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美的人像。

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往往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形,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拉丁谚语说过:

“晚秋的秋色是美好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愧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往往是机遇,而不是公式”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只有机遇才是美的。

B.只有机遇才是美的,规范的是不美的,根据公式创造的也是不美的。

C.美的创造和发现需要机遇,而不需要规范它,也不需要公式限制它。

D.美不应该用规范和公式去限制它,而是在适当的机遇中发现和表现它。

【答】()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四、五段主要各使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肃然起敬:

很严肃地敬重起米。

愧悔:

羞愧与悔恨。

      2、D。

    3、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美。

    4、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62.人,应该怎么活着呢?

人,应该怎么活着呢?

我想到了鸟类。

鸟有翼,这是常识。

但有一种鸟,却无翼。

她端庄妩媚,能舞善啼,极讨人欢心。

新西兰人爱之尤甚,将其定为国鸟,倍加宠养之。

据说,这生灵早先也曾邀游于高空,啾鸣于山林,后来被人类饲养着,无须再远走高飞了。

久之,使消失了双翼,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这似乎是喜,因为她终于不必自己去觅食了。

但实在是让人觉得悲怜,因为鸟儿失去了翅膀,毕竟是个不幸。

除供人赏玩外,[]人类宠了她,但又确实是害了她,宠她的人,倒是出于厚爱,谁知适得其反呢?

不过,现在并不要紧,反正有人宠着,她尽可以饱享人间的恩惠,无忧无虑地生活。

可我想,某日人们的审美观念变了,不再欣赏这畸形的美了,那时,这鸟儿又依谁而生活呢?

想起山鹰来了。

山鹰训练雏鹰,总衔着雏鹰,狠心地把它扔下山崖,让它自己从山崖下练着飞上来,飞上来,终于练就了一副健劲的翅膀。

鸟儿是应该要有翅膀的,这是常识。

人应怎样生活,这里面也有一个并不深奥的常识问题。

1.画横线句子中的“畸形”是指无翼鸟(不超过5个字),“美”是指无翼鸟(不超过10个字)。

2.第一节方括号中应填写的一句是

A.她还有什么用处?

B.她再也不能展翅云问了。

C.她失去了自由。

D.她什么本领也没有。

【答】()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加以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是鸟却无翼”,以供人赏玩(讨人欢心)获得生存(宠养)。

    2、B。

    3、人应该自食其力,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图长久生存和谋长远发展(有意义的生活)。

答对大意即可给分。

    4、比喻论证。

63.

①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我们有些人却偏偏爱提当年。

有一间工厂,产品质量低劣,生产技术落后,却死死抱住十几年前获得的荣誉,傲视一切。

厂领导总喜欢对人说:

我们的产品从前是“国优”。

这使我想起了阿Q的一句名言:

“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

②鲁迅先生的阿Q,是世界文学画廊里的典型形象,如果具有其人,恐怕也早已作古了,但阿Q阴魂不散,他的“先前阔”的精神法则还被许多人奉为至宝。

他们在生活和事业中一旦小有成就,就骄傲起来,满足于现状,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先前阔”的心态赫然在目。

③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勤劳的人民为人类做出过多少可歌可泣的贡献,于是许多人手里似乎就有了祖传的宝贝。

他们高叫,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万里长城。

他们格外热衷于考证。

某人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某某的出现,比欧洲早多少年。

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令人深思的现象。

④在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大楼里,陈列着许多国家赠送的礼品。

美国和前苏联都送去了本世纪最尖端的科研成果,中国送去的却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模型。

而在一本叫《中国世界之最》的书中,绝大部分条目,列举的是古人的成就。

难道这些就是我们立足于地球,同别人较量的资本吗?

鲁迅说过,火药是咱们发明的,可咱们却用它来做鞭炮祭神,人家拿去做枪炮来打咱们。

罗盘也是,咱们发明了用来测风水,人家拿去安在船上发现了新大陆。

⑤在别人扬帆远航的时候,“先前阔”者却打肿脸充脖子,关起门来充大爷,“当年勇”挂在嘴上。

其实这恰恰是对落后的掩饰。

“先前阔”根植于极其落后的封建思想。

一旦只知“先前阔”,必然不能正视,现在,认识不到自己的短处,别人的长处,更不可有什么理想。

满清政府就是在“先前阔”的心态里断送了大好土地和白花花的银子,这个教训多么惨痛啊!

⑥有进取心是人类宝贵的品质,部分中国人却对“先前阔”情有独钟,这是很危险的。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只知“先前阔”的企业必将成为被淘汰的企业;一个只知“先前阔”的人必然遭受屈辱;一个只知“先前阔”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封建包袱过于沉重,历史陈垢过于深厚的民族,更应该丢掉“先前阔”,培养进取心,多看看现在,多想想未来。

1.文章是针对社会上哪些现象发表议论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③段“令人深思的现象”有哪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第⑤段的大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生活中某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就骄傲起来,满足于现状,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夜郎自大,固步自封。

    2、应该丢掉“先前阔”。

培养进取心,多看看现在,多想想朱来。

    3、

(1)死死抱住从前甚至祖宗的荣誉和功业,打肿脸充胖子;

(2)送东汉科学家的发明去参加今日之科研成果展览;(3)《中国世界之最》列举的几乎是古人的成就。

    4、“先前阔”危害极大。

    5、举例论证,如举出清政府因抱“先前阔”以致断送土地银子来论述其危害性;对比论证,中国人对火药、指南针的态度和洋人对它们的态度。

64.

①古人知耻,勇于“忏悔”者不少。

与彩色戏曲艺术影片《包公误》中,有这么一场戏:

包公错断了边关元帅狄龙谋杀太子一案后,先锋官、狄龙之妻段红玉也随之被召回府。

经过包贵的一再劝阻和包公的细心查访,才发现这是一个错案。

公堂之上,当着狄龙夫妇之面包公亲自卸刑,要求包责按法论罪,以儆百官。

②人的一生,不可能白璧无瑕,一尘不染,有时会出点问题,事情的关键在于,要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线,“自我净化”,及时反省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自觉地清除龌龊的脏东西。

可是我们有些同志,屁股不干净,自己不愿“擦”,还怕别人替他“擦”。

或四处奔波,找人说情,开脱罪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或轻描淡写,隔靴搔癖地作一点自我“批评”;或徘徊犹豫,吞吞吐吐,下不了决心,怕“亮相”后丢人。

其实,有错不改,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那才真正会降低威信。

“包公请刑”,并没有因此遭天下人耻笑,反使天下人觉得他执法如山,受到更大的信赖和爱戴,威信更高。

③斯大林说:

“没有自我批评,我们的党就无法前进,就无法割开我们的脓疮,就无法消灭我们的缺点。

”毛泽东同志也早就告诫人们:

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勇于解剖自己,改正错误,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1.第①段中“忏悔”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屁股不干净”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针对什么发表议论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引述“包公请刑”的故事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举例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自我批评,解剖自己,改正错误(或者“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和思想,自觉地清除握幌的脏东西。

”    2、比喻,“屁股不干净”在文中比喻犯了错误。

    3、针对有些同志掩饰错误,开脱罪责,有错不改以及避重就轻的态度。

    4、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解剖自己,改正错误,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5、

(1)作论据,证明论点;

(2)引起议论,并和下文几种人作对比,有力证明论点。

    6、

(1)举例论证,如“包公请刑”的例子;

(2)对比论证,“包公请刑”与某些人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对比。

65.

人们的逆境和厄运常成为他们的学问。

“人情日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谷”。

身处逆境能饱尝世态炎凉,这时没有人奉承你,没有人向你献媚。

昔日的笑脸,今日成了白眼;昔日对你漠不关心的人,今天也许反而对你深抱同情。

世俗向你揭开了自己的面纱,被掩盖着的真假、善恶、美丑对你不再戒备,在你面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袒露,使你有机会识得“庐山真面目”。

战胜厄运的需要和心处逆境时复杂而特定的心理,将使你对这些丰富真实的人生素材,进行咀嚼、消化,在回顾、对比、反思中获得许多认识和评价生活的知识。

这些知识有许多是你在书本上、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

厄运喝退了你少女式的天真,书呆子式的幼稚,于是你变得深沉、敏锐,变得更能洞察生活的本质和人的心灵,逐步到达主客观的统一。

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家境贫寒,才华出众,年近四旬,还是个穷秀才。

这使他独具慧眼,得以看穿士大夫的丑恶面目和科举制度的腐败本质,写出了我国古代讽刺小说中的杰作《儒林外史》。

(节选自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五册《文章憎命达》)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

厄运________②倏忽:

________

2.用浪线划出上面文段的中心句。

3.“人情日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谷”是________论据,“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家境贫寒,才华出众,年近四旬,还是个穷秀才。

这使他独具慧眼,得以看穿士大夫的丑恶面目和科举制度的腐败本质,写出了我国古代讽刺小说中的杰作《儒林外史》。

”是______论据。

4.上面文段在论证方法上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

1、①è。

  ②shū。

    2、划出第一句“人们的逆境和厄运常成为他们的学问。

”得3分;划出“战胜厄运的需要和心处逆境时复杂而特定的心理,将使你对这些丰富真实的人生素材,进行咀嚼、消化,在回顾、对比、反思中获得许多认识和评价生活的知识。

”得2分。

    3、道理论据、事实论据。

    4、摆事实,讲道理。

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66.

①与当前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并存,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也构成阻滞经济发展的重大原因。

要增加有效供给,必须适应消费模式的变化,大力开发小康型生活消费品。

②有哪些开发思路呢?

③首先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

海尔洗衣机销往西南市场,排水管道经常维修,一了解,当地人用洗衣机洗红薯,于是,他们专门生产了一种可以洗红薯的洗衣机,令国外同行大跌眼镜。

海尔根据市场反馈,平均每周开发两个新产品,一天申请一项专利。

其次要研制生产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新产品,特别注重人体包装和现代居室的需求。

④比如,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一户多台彩电已成趋势,而彩电始终没脱离严肃庄重的格调,和家具款式的更新不能比。

其实,厅内大彩电当属传统式,而主人、儿女房中的小彩电则无论在外观、造型上都应与房间的装潢格调相协调,这种彩电开发出来,料想会创造一个新的市场。

穿着为人体所必需,是永恒的生活主题,岂料上海的纺织业会如此惨败!

今夏在绍兴轻纺城引起轰动的提花织物,图形逼真、风格高雅、手感滑爽,实在值得业内人士深思。

⑤另外适应现代消费需要的保健、方便食品和日用品,如国外啤酒便已开发出玉米、奶酿、浓缩、白色等多个品种。

全球最大的欧莱雅化妆品集团拥有2000个品种。

电子通讯及其配套产品也有巨大市场空间。

与电脑配套的多媒体音箱在深圳年销500万对,销售额达5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

产品供应商还要对商机有充分的把握,这就需要洞察市场的穿透力和对发展态势的前瞻性。

近日酷热,空调全面动销,部分名牌断档,价格普遍上涨,南京竟然向全国紧急求援,市场出现日夜排队、翘首以盼购空调的奇景,这种形势,是许多商家和供应商始料未及的。

⑥要使上述开发思路得以很好实施,必须在多方面下功夫。

关键还在于观念,要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勤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不同于仿制,仿制经济不牢固,如日本。

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仿制已成为一大公害,某个产品有销路,便一哄而上。

VCD机今年的市场需求至多不过1500万台,而生产却将近5000万台。

仿制浪费资源,亵渎知识产权,是滋生假冒伪劣的温床。

⑦创新当然要有不少条件,足够的资金、完善的设施、优惠的政策、良好的人才等等。

这里特别提出一个开发机制问题,杜邦公司定期要求公司员工提出各种建议,成千上万种建议经筛选被归纳成数百个点子,然后由专家进行创意碰进行创意碰撞,最后真正成为实施方案的不过几十种。

不要小看大众化的点子,这种火花式的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虽然属于一种非理性思维,但却是发明创造的动力。

爱因斯坦认为:

创造并非逻辑推理之结果,逻辑推理只是用来验证已有的创造设想。

我们的产品开发,也可以学学这种方法。

⑧创造是发展的动力,创造的真谛在于无中生有,有中找无,有无相生,无限组合,无限发展。

买方市场中要强化有效供给,必须依赖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1.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大跌眼镜”在语段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划线句中的“穿透力”、“前瞻性”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所说的“开发思路”指的是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路。

试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作者的“开发思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单独成段,与前面的①一④段是否谐调?

试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中的划线部分“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是不能删去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述的观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出乎意料,大为吃惊。

    2、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和把握发展方向的意识。

    3、大力开发小康型生活消费品的思路。

①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恰当的商机;②研制生产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新产品。

    4、(这道题可有两种答题思路,但从实际的结构来看,正向的思路略有不足,可得2分;逆向思维若表述正确,可得3分)A.正向:

谐调,因为这一段是第③段“首先”、“其次”的深入,议论更具体、深刻。

B.逆向:

不谐调,因为“适应现代消费需要的保健、方便食品和日用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这些内容,也是论证“要研制生产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新产品”,宜归并在第④段;而“产品供应商还要对商机有充分的把握”以下,则论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这一思路,因此应插入第③段“首先”这一部分内容中。

    5、因为仿制虽不如创新,但也毕竟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若删去限定语,扩大了范围,论证就失去了严密性;现加上限定语,用以说明“我国当前”仿制已成为一大公害,下面的例子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6、要有正确的解决产品有效供给的思路,而有效实施思路,就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67.

①躬行践履,意即亲自实行、亲自去做,体现了重视实践、深入实践的精神。

②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联。

一个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即在与别人、与集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中,才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

同样,克服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

因此,“躬行践履”无疑是人们完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

③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记叙了他深入实地考察,揭开了石钟山得名之谜的故事,苏轼躬行践履之举,被后世传为佳话。

④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下临深潭。

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众说不一,但都不能令人信服。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天晚间,苏轼和儿子苏迈乘坐小船来到石钟山的绝壁下面,只听水上不停地发出噌吰的声音。

苏轼仔细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微波流入,冲荡撞击,便形成这种声音,又发现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中心,它的中间是空的,有很多窟窿,风浪吞吐,发出款坎镗嗒的声音,与刚才噌吰的声音互相应和,如同歌钟演奏一样。

至此,苏轼探求到了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⑤躬行践履,是一个人有所作为、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

李冰父子如果不是沿峨江两岸实地考察,弄清水情和地势等情况,就不能带领当地人民建成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毕升如果不是长期从事印刷劳动,并反复试验、摸索,就不能发明活字印刷术。

司马迁如果不是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访贤搜史,了解遗闻轶事,就写不出《史记》。

白居易如果不亲自和百姓接触,熟悉人民的生活,就写不出《卖炭翁》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詹天佑如果不亲临工地现场,反复勘测,与筑路员工并肩奋战,就不能建成工程艰巨的京张铁路……

⑥中华文明的创建,中华文明的高度发展,是与中国人民重视实践、深入实践的优良传统分不开的,先人们躬行践履的好作风,今天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⑦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脱离了实践的认识,是空洞的、无用的;再好的理论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毫无意义的。

因此,背离了躬行践履的道路,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

⑧陆游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即仅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真正精通学问,必须亲自去参加实践。

1.“躬行践履”中的“躬”与“躬耕于南阳”中的“躬”意思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行”与“行阵和睦”中的“行”意思不同,“躬行”中的“行”有“实行”、“做”的意思,而“行阵”中的“行”则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

(1)第②段要论述的主要观点应是什么?

(2)联系全文来看,整个第②段的论述有无问题?

试说明理由?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被后世传为佳话”有一点文言色彩,若用现代汉语通俗地说,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说“苏轼探求到了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试根据作者的叙述,简要说明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的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用例子证明观点时有什么特点?

又有什么不足?

答:

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⑦、第⑧两段读来有些累赘,且语气不顺。

试加以修改,使之成为简洁、完整、语气通畅的一段(不得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

1、亲自、军队。

    2、

(1)“躬行践履”是人们完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

(2)此段论述有问题,主要是它所论述的内容与全文的论述无密切的关系,后面的所有例子都未证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