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常用药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7211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外科常用药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胸外科常用药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胸外科常用药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胸外科常用药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胸外科常用药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胸外科常用药物.docx

《胸外科常用药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外科常用药物.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胸外科常用药物.docx

胸外科常用药物

胸外科常用药物简介

氨茶碱注射液

禁忌:

对本品过敏的患者,活动性消化溃疡和未经控制的惊厥性疾病患者禁用。

本品2ml:

0.25g规格中含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注意事项:

1.应定期监测血清茶碱浓度,以保证最大的疗效而不发生血药浓度过高的危险。

2.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年龄超过55岁,特别是男性和伴发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患者,持续发热患者。

使用某些药物的患者及茶碱清除率减低者,血清茶碱浓度的维持时间往往显着延长。

应酌情调整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3.茶碱制剂可致心律失常和(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患者心率和(或)节律的任何改变均应进行监测。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通过胎盘屏障,也能分泌入乳汁,随乳汁排出,孕妇、产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用药:

新生儿血浆清除率可降低,血清浓度增加,应慎用。

老年用药:

老年人因血浆清除率降低,潜在毒性增加,55岁以上患者慎用或酌情减量。

药物相互作用:

1、地尔硫?

、维拉帕米可干扰茶碱在肝内的代谢,与本品合用,增加本品血药浓度和毒性。

2、西咪替丁可降低本品肝清除率,合用时可增加茶碱的血清浓度和(或)毒性。

3、某些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氟喹诺酮类的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可降低茶碱清除率,增高其血药浓度。

其中尤以红霉素、依诺沙星为着,当茶碱与上述药物伍用时,应适当减量或监测茶碱血药浓度。

4、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可诱导肝药酶,加快茶碱的肝清除率,使茶碱血清浓度降低;茶碱也干扰苯妥英的吸收,两者血浆浓度均下降,合用时应调整剂量,并监测血药浓度。

5、与锂盐合用,可使锂的肾排泄增加。

影响锂盐的作用。

6、与美西律合用,可减低茶碱清除率,增加血浆中茶碱浓度,需调整剂量。

7、与咖啡因或其他黄嘌呤类药并用,可增加其作用和毒性。

药理毒理:

本品为茶碱与乙二胺复盐,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使其水溶性增强。

本品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

其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过去认为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提高所致。

近来实验认为茶碱的支气管扩张作用部分是由于内源性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结果,此外,茶碱是嘌呤受体阻滞剂,能对抗腺嘌呤等对呼吸道的收缩作用。

茶碱能增强膈肌收缩力,尤其在膈肌收缩无力时作用更显着,因此有益于改善呼吸功能。

本品尚有微弱舒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和胆管平滑肌作用。

有轻微增加收缩力和轻微利尿作用。

药代动力学:

在体内氨茶碱释放出茶碱,后者的蛋白结合率为60%。

T1/2新生儿(6个月内)]24小时,小儿(6月以上)3.7小时±1.1小时,成人(不吸烟并无哮喘者)8.7小时±2.2小时,吸烟者(一日吸1~2包)4~5小时。

本品的大部分以代谢产物形式通过肾排出,10%以原形排出。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替代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应用药理剂量时,而且与疗程、剂量、用药种类、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有密切关系。

常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类:

1、长程使用可引起以下副作用:

医源性库欣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癒合不良、痤疮、月经紊乱、肱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及骨折(包括脊椎压缩性骨折、长骨病理性骨折)、肌无力、肌萎缩、低血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或穿孔,儿童生长受到抑制、青光眼、白内障、良性颅内压升高综合征、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加重。

?

2、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

欣快感、激动、谵妄、不安、定向力障碍,也可表现为抑制。

精神症状由易发生与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及以往有过精神不正常者。

?

3、并发感染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

以真菌、结核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各种疱疹病毒为主。

?

4、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

有时患者在停药后出现头晕、昏厥倾向、腹痛或背痛、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头疼、乏力、软弱,经仔细检查如能排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原来疾病的复燃,则可考虑为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综合征。

禁忌:

对本品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过敏史患者禁用,特殊情况下权衡利弊使用,注意病情恶化的可能:

高血压、血栓症、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病、电解质代谢异常、心肌梗塞、内脏手术、青光眼等患者一般不宜使用。

注意事项:

1、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应用时,必须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

2、2、长期服药后,停药前应逐渐减量。

?

3、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肝硬化、肾功能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

4、运动员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期妇女使用可增加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体重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动物试验有致畸作用,应权衡利弊使用。

乳母接受大剂量给药,则不应哺乳,防止药物经乳汁排泄,造成婴儿生长抑制、肾上腺功能抑制等不良反应。

儿童用药:

小儿如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须十分慎重,用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如确有必要长期使用时,应使用短效或中效制剂,避免使用长效地塞米松制剂,并观察颅内压的变化。

老年用药:

易产生高血压及糖尿病,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使用易加重骨质疏松。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巴比妥类、苯妥因、利福平同服,本品代谢促进作用减弱。

2、与水杨酸类药合用,增加其毒性。

3、可减弱抗凝血剂、口服降糖药作用,应调整剂量。

药物过量:

4、可引起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药理毒理: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为:

(1)抗炎作用:

本品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

能够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

(2)免疫抑制作用:

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噬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情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

本品还降低免疫复核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药代动力学:

肌注本品于1小时达血药峰浓度。

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较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物低。

多索茶碱注射液

多索茶碱注射液,适应症为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

适应症: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

规格:

10ml:

0.1g。

用法用量:

成人每次200mg,12小时一次,以2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40ml缓慢静脉注射,时间应在20分钟以上,5~10日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也可将本品300mg(3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不良反应:

使用黄嘌呤衍生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头痛、失眠、易怒、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呼吸急促、高血糖、蛋白尿。

如过量使用还会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阵发性痉挛等。

此表现为初期中毒症状,此时应暂停用药,请医生诊断,监测血药浓度。

但在上述中毒迹象和症状完全消失后仍可继续使用。

禁忌:

对多索茶碱或黄嘌呤衍生物类药物过敏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茶碱类药物个体差异较大,多索茶碱剂量亦要视个体病情变化选择最佳剂量和用药方法,在增大使用剂量时,应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在10μg/ml范围内治疗有效,20μg/ml以上为中毒浓度)。

2、患有甲亢、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者,请遵医嘱用药。

3、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高血压患者以及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或合并感染的病人慎用。

4、本品不得与其他黄嘌呤类药物同时服用,建议不要同时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食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由于没有在妊娠期间进行足够的临床试验,所以孕妇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老年用药:

老年人慎用。

老年人患者对本品清除率可能会不同,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不得与其他黄嘌呤类药物同时使用。

2、与麻黄索或其它肾上腺素类药物同时使用时须慎重。

3、巴比妥类药物对本品代谢影响不明显。

4、动物试验,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对本品代谢影响不明显。

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如伊诺沙星、环丙沙星合用,宜减量。

药物过量:

如过量使用会出现严重心律不齐,阵发性痉挛等。

此表现为初期中毒症状,应暂停用药,监测血药浓度,在上述中毒迹象和症状完全消失后仍可继续使用。

药理毒理:

多索茶碱是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可直接作用于支气管,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等作用,松驰支气管平滑肌,从而达到抑制哮喘的作用。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肺部疾病。

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喘息型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祛痰治疗。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

早产儿及新生儿的婴儿呼吸窘迫综合症(IRDS)的治疗。

适应症:

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肺部疾病。

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喘息型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祛痰治疗。

?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

早产儿及新生儿的婴儿呼吸窘迫综合症(IRDS)的治疗。

规格:

2ml:

15mg

用法用量:

预防治疗:

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

每天2-3次,每次1安瓿,慢速静脉注射;严重病例可以增至每次2安瓿。

?

6-12岁儿童:

每天2-3次,每次1安瓿。

2-6岁儿童:

每天3次,每次1/2安瓿。

2岁以下儿童:

每天2次,每次1/2安瓿。

均为慢速静脉注射。

婴儿呼吸窘迫综合症(IRDS)的治疗:

每日用药总量以婴儿体重计算,30mg/kg,分4次给药。

应使用注射器泵给药,静脉注射时间至少5分钟。

本注射液亦可与葡萄糖、果糖、盐水或林格氏液混合静脉点滴使用。

本品(pH5.0)不能与pH大于6.3的其它溶液混合,因为pH值增加会导致产生沐舒坦游离碱沉淀。

不良反应:

本品通常能很好耐受。

轻微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曾有报道(主要为胃部灼热、消化不良和偶尔出现的恶心、呕吐等)。

过敏反应极少出现,主要为皮疹。

极少病例报道出现严重德急性过敏性反应,但其与盐酸氨溴索的相关性尚不能肯定,这类病人通常对其他物质亦产生过敏。

禁忌:

已知对盐酸氨溴索或其他配方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不宜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临床前试验及用于28周后的大量临床经验显示,对妊娠没有不良影响。

但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应慎用药物。

药物可进入乳汁,但治疗剂量对婴儿应无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呋新、红霉素、强力霉素)协同治疗可升高抗生素在肺组织浓度,与其他药物合用所致临床相关不良影响未见报道。

药物过量:

迄今无有关过量症状的报道,如发生,则应对症处理。

药理毒理:

沐舒坦具有粘液排除促进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

它可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因而显着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

应用沐舒坦?

治疗时,病人粘液的分泌可恢复至正常状况。

咳嗽及痰量通常显着减少,呼吸道粘膜的表面活性物质因而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

急性毒性试验中氨溴索的毒性指数非常低。

氨溴索无致突变性(Ames和微核试验)。

对于小鼠及大鼠得致癌性研究显示,氨溴索无致癌性。

药代动力学:

沐舒坦从血液至组织的分布快而显着,肺脏为主要靶器官。

血浆半衰期为7~12小时,没有累积效应。

盐酸氨溴索主要在肝脏代谢,大约90%由肾脏清除。

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

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本品适用于需要多种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应用的病人,用于治疗气道阻塞性疾病有关的可逆性支气管痉挛。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需要多种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应用的病人,用于治疗气道阻塞性疾病有关的可逆性支气管痉挛。

规格:

2.5毫升:

异丙托溴铵0.500毫克(相当于异丙托溴铵一水化物0.522毫克)和硫酸沙丁胺醇3.000毫克(相当于沙丁胺醇碱2.5毫克)。

用法用量:

本品可通过合适的雾化器或间歇正压通气机给药。

以下推荐剂量适用于成人(包括老年人)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

急性发作期:

大部分情况下1个小瓶即治疗剂量能缓解症状。

对于严重的病例1个小瓶治疗剂量不能缓解症状时,可使用2个小瓶药物进行治疗,但病人须尽快看医生或去就近的医院就诊。

维持治疗期:

每天3~4次,每次使用1个小瓶即可。

不良反应:

与其它β受体激动剂药物一样,应用本品常见不良作用包括头疼、眩晕、焦虑、心动过速、骨骼肌的细颤和心悸,尤其是对易感患者。

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导致潜在的严重低血钾。

同其它吸入治疗一样,可出现咳嗽、局部刺激感,吸入性气管痉挛较少见。

同其它拟β类药物一样,用药后可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肌肉无力和肌痛/肌肉痉挛,极少数病例出现舒张压下降,收缩压上升,心律失常,尤其是使用较大剂量药物后。

极少数病例出现皮肤反应或过敏反应,尤其是高敏患者。

少数报道使用拟β类药物吸入治疗后出现心理上的改变。

最常见的与抗胆碱能药物相关的非呼吸道不良反应为口干和发声困难。

散在报道单独使用异丙托溴铵或与肾上腺素能β2受体激动剂同时使用时,雾化溶液进入眼睛后出现眼部并发症(如瞳孔散大,眼内压增高,闭角性青光眼、眼痛)。

眼部副作用、胃肠动力障碍和尿潴留仅出现于少数病例,并且可完全恢复正常(见[注意事项])。

禁忌: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快速心率失常。

对本品的任何成分或对阿托品及其衍生物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极少病例报道,使用本品后可能会迅速发生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水肿、皮疹、支气管痉挛和口咽部水肿。

眼部并发症

当雾化的异丙托溴铵单独或与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合用雾化剂进入眼睛时,有个别报告出现眼部并发症(如瞳孔散大、眼内压增高、闭角性青光眼、眼痛)。

眼睛疼痛或不适,视物模糊、结膜充血和角膜水肿所导致的红眼而视物有光晕或有色成像可能是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征象。

如果出现某些上述症状,应首先使用缩瞳药并立即求助医生。

患者应在指导下正确使用本品。

应注意避免使眼睛接触到药液或气雾。

建议患者通过口件吸入雾化溶液,如果得不到该装置,可以使用合适的雾化面罩。

特别提醒有青光眼倾向的患者应注意保护眼睛。

有以下疾患,特别是用药剂量超过推荐剂量时,应在权衡危险/利益后,慎重使用本品:

尚未有效控制的糖尿病,近期心肌梗塞,严重的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甲亢、嗜铬细胞瘤、闭角性青光眼高危者、前列腺肥大或膀胱癌颈部阻塞。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在人类妊娠期本品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妊娠期尤其是前三个月应常规慎重用药。

本品对子宫收缩的抑制作用应予以考虑。

硫酸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可从乳汁中排泌,尚不知对新生儿有何影响尽管非脂溶性四价碱可进入乳汁,异丙托溴铵不太可能较大程度地进入婴儿体内,特别是在吸入用药时。

但是,由于许多药物从乳汁中排泌,因此对哺乳期妇女应特别谨慎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使用黄嘌呤衍生物、β肾上腺素能类和抗胆碱能类可增加副作用。

黄嘌呤衍生物,皮质类固醇和利尿剂可增强由β受体激动剂引起的低钾血症。

对有严重气道阻塞的患者要特别重视。

低钾血症可增加服用地高辛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危险。

建议在此种情况时监测血钾水平。

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支气管扩张效果显着降低。

对正在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的患者应慎用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因为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作用可因此被增强。

吸入卤化羟类麻醉剂如卤烷、三氯乙烯和安氟醚可以增加β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作用的易感性。

药物过量:

症状:

过量时副作用主要由于沙丁胺醇所致。

过量时的症状为β肾上腺素能过度刺激所致,最明显表现为心动过速、心悸、震颤、高血压、低血压、脉压增宽、咽痛、心律失常和面色潮红。

鉴于长时间治疗和局部用药,异丙托溴铵过量的症状(如口干、视力调节障碍)实际上是很轻微而短暂的。

治疗:

严重病例可使用镇静剂,安定药。

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是合适的特异性解毒剂,但是必须考虑使用这类药物时,有可能加重支气管阻塞,支气管哮喘患者应仔细调整剂量。

药理毒理:

异丙托溴铵是一种具有抗胆碱能(副交感)特性的四价铵化合物。

临床前试验显示其通过拮抗迷走神经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而抑制迷走神经的反射。

抗胆碱能药物可阻止乙酰胆碱和支气管平滑肌上的毒蕈碱受体相互作用引起的细胞内一磷酸环鸟苷酸的增高。

吸入异丙托溴铵后,作用只限于肺部而扩张支气管,它不作用于全身。

沙丁胺醇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作用为舒张呼吸道平滑肌。

它作用于从主气管至终端肺泡的所有平滑肌,并有拮抗支气管收缩作用。

本品中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叠加作用于肺部的毒蕈碱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疗效优于单一给药。

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对照试验显示,本品的支气管扩张效应优于其单一成分的使用,并且无潜在副作用。

药代动力学:

异丙托溴铵吸入后可很快吸收,估计吸入后的全身生物利用度低于用药量的10%。

静脉给药后异丙托溴铵的肾脏排泄为46%,静脉用药终末清除期的半衰期约为1.6小时。

由放射标记法测定的清除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半衰期是3.6小时。

异丙托溴铵不通过血脑屏障。

经口吸入或经胃肠道口服,沙丁胺醇可快速完全在体内吸收。

3小时内达血浆最高浓度。

24小时后经尿原形排出。

消除半衰期为4小时。

沙丁胺醇可通过血脑屏障,其浓度大约为血浆浓度的5%。

已证明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共同雾化治疗时,不增加单独使用其中任一药物的全身吸收。

本品药效增强是由于吸入后局限于肺部的联合作用所致。

不良反应:

下列为在至少一个药物治疗组中发生率在3%或3%以上的,且其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组发生率相当或低于安慰剂组的所有不良事件:

发热、鼻窦炎、疼痛、咽炎、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头痛。

发生率为1%至≤3%(按身体系统划分)

下列信息中包含了发生率在1到≤3%之间的所有不良事件,在不考虑与药物治疗的相关性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个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组发生率超过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

全身反应:

过敏反应、胸痛、疲劳、流感样症状

呼吸系统:

喘鸣

防御机制受损:

单纯疱疹、外耳感染、感染

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

发声困难、运动过度

皮肤和皮肤附属器:

湿疹、脓疱疹、瘙痒

听力和前庭:

耳痛

视觉:

眼部感染

精神病学:

厌食症、情绪不稳

肌肉骨骼系统:

骨折、肌痛

用药部位:

接触性皮炎

血小板,出血和凝血:

紫癜

白细胞和抵抗力:

颈部淋巴结病

在三项开放研究中,447名接受吸人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平均每日总剂量0.5-1mg)和223名接受传统治疗的哮喘儿童,经过1年的随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接近。

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长期开放临床试验结果,或全球所有吸人性布地奈德制剂的上市后报告中,偶见的不良事件(<1%)包括:

速发或迟发型变态反应,包括皮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以及支气管痉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和肾上腺功能亢进症状;青光眼、白内障;精神类症状,包括抑郁、攻击性反应、易激惹、焦虑和精神病;以及骨病,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质疏松。

布地奈德的耐受性好。

大多数不良反应都很轻.且为局部性。

布地奈德引起的全身作用和口咽并发症与剂量有关。

禁忌:

对布地奈德或任何其它成分过敏者。

注意事项:

一般事项

1、运动员慎用。

2、服类固醇停药期间,一些患者可能出现口服类固醇撤药相关的症状,如关节和/或肌肉痛、倦怠及情绪低落,即使他们的呼吸功能能够得到维持甚至出现了改善。

3、由于布地奈德能够进入循环系统,尤其在较高剂量时还可能出现全身活性,因此当服用超过推荐剂量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时(参见【用法和用量】),或者在治疗中未滴定至最低有效剂量的情况下,可能出现HPA抑制的情况。

由于个体对于皮质醇生成的影响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医师在处方布地奈德混悬液时应考虑此信息。

4、由于吸入类固醇存在全身吸收的可能性,应当对接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的患者出现的任何全身类固醇作用进行观察。

术后或者肾上腺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严密的观察。

5、在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类固醇治疗的作用,如肾上腺功能亢进,骨密度降低,以及肾上腺抑制,特别是用较高剂量治疗时。

如果出现此类变化,应逐渐减少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用药,此撤药方案符合公认的哮喘症状管理程序以及全身类固醇的减药策略。

6、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持续治疗对儿童生长速度的潜在影响,需要结合替代治疗方案的临床获益和风险加以权衡。

为了使包括普米克令舒在内的吸入性类固醇的全身性影响最小、应对每位接受治疗的患者滴定至他/她的最低有效剂量(参见【注意事项】和【儿童用药】)。

7、虽然在临床研究中,患者接受过长达1年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其在人体长期使用的局部和全身影响尚不完全清楚。

特别是,长期使用对口腔、咽、气管和肺的发育或免疫影响尚不清楚。

8、在临床研究中,一些患者中出现了口腔和咽部的局部白色念珠菌感染。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组与安慰剂对照组的发生率类似。

如果发生此类感染,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抗真菌治疗和/或中断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治疗。

9、呼吸道存在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结核感染,未加治疗的全身性真菌、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或者眼单纯疱疹的患者需慎重。

10、在吸入类固醇治疗后,罕有青光眼、眼内压升高、以及白内障的病例报道。

11、对于从全身类固醇转为吸入类固醇治疗的患者,需要特别小心,因为曾出现过由全身类固醇治疗变为全身的吸入类固醇治疗期间或其后,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而导致的死亡病例。

当全身类固醇停药后,HPA轴功能的恢复通常需要数月的时间。

之前日服用20mg或更大剂量的强的松(或相当剂量的口服类固醇)治疗的患者受到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在全身类固醇完全撤药时。

12、在HPA-轴受到抑制期间,当患者遇创伤、手术、感染(特别是胃肠炎)或其它与严重电解质损失有关的情况时,可能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或体征。

虽然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上述情况下可以控制哮喘症状,但在临床推荐剂量下,无法提供人体正常生理量的类固醇,及应对紧急情况的盐皮质激素活性。

在应激反应或严重哮喘发作时,病人需要额外口服类固醇。

建议这些病人随身带警示卡。

13、对于由口服类固醇转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的病人要缓慢撤药。

在撤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肺功能(FEV1或AMPEF),β-激动剂使用情况,以及哮喘症状。

此外,还需要观察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相关的症状,如疲劳、倦怠、虚弱、恶心和呕吐、以及低血压。

14、以前曾接受高剂量类固醇全身治疗的病人,从口服治疗改用布地奈德治疗时,可能再发生早期的过敏症状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如鼻炎、结膜炎、嗜属红细胞异常、湿疹及关节炎。

15、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比健康个体更容易发生感染。

例如,对于使用免疫抑制类固醇的敏感患者,水痘或麻疹的发病过程更为严重,甚至致命。

没有患过这些疾病,或未曾接种免疫的儿童或成人患者应避免这类感染。

类固醇治疗的剂量,途径和持续时间如何影响感染的风险尚不清楚。

潜在疾病和/或先前的类固醇治疗对患者感染风险的影响亦不清楚。

16、未进行水痘和麻疹感染患者接受吸入性类固醇治疗的研究。

在一项临床研究考查了12个月至8周岁儿童哮喘患者在接受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悉液治疗后的免疫应答情况(参见【儿童用药】部分)。

17、如果接受免疫抑制剂量类固醇治疗的患者接触了水痘病毒感染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