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979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docx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docx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典型材料

2012年,乡界河口村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契机,聚全村人民之智,举全村人民之力,真抓实干,取得了上级满意、干部乐意、群众愿意的文化健身所修缮的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工程,经过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村人民的踊跃支持,争取到上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万元。

实施完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达到35万元。

我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以“小资金撬动大投入,小补助推动大建设,小投入发挥大效益”为目标,通过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由于我村文化健身所地面严重埙坏,健身器材严重老化,广告牌草坪绿地破烂不堪。

这些问题对村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2012年村委会向上级申请“一事一议”奖补资金6万元,对文化健身所修缮进行修缮建设,。

得到上级批准后,村委会立即召开会议明确分工,组织机械和施工人员开始铺设广场砖,安装健身器材广告牌,确保工程尽快完成。

在修缮的过程中,村民意见难统一。

由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不高,公益意识淡薄,不少村民对村内公益事业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参与热情,认为“法是国家的、理是村里的、利是农民的、责任是干部的”,村内事情是村干部的事。

有些村民在对“一事一议”的事项进行表决时,采取实用主义、本位主义态度,对直接受益、眼前受益的就同意,否则就反对。

受此影响就出现了“谁同意谁掏腰包、谁出劳力”的状况。

有的农民签字同意了也不交款,互相攀比,只要一户或者一人不交,就产生“羊群效应”,引发其它农户拒交。

此外,有的村民代表也确实不能代表全体农民意愿,有的农民以对所议事项不清楚、不同意为由拒绝缴纳“一事一议”款,造成资金很难到位,给农村公益事业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在这个问题上,村委会组织村干部到村民家里做工作,弄清村民不愿意交钱的真正原因,允许生活确实有困难的村民少出一部分钱,村干部自己想办法补齐。

到目前为止,文化健身所修缮的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工程已完成,修通了村两委班子与村民沟通的“桥梁”。

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连接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问题解决了,从而使干群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我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搞得有声有色,具体做法是:

一、积极宣传一事一议惠农政策,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通过大力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公开栏、召开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耐心细致的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政策意义等,营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惠农的实事好事的社会氛围。

在做好群众宣传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党员模范表率和示范带头作用,筹资筹劳在先,奋战在前,带动群众踊跃参与。

二、规范操作,确保一事一议工作落到实处

(一)合理规划。

认真调研,本着“轻重缓急、兼顾平衡、量力而行”的原则,实行村一事一议项目规划,确保把群众需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项目有计划安排实施。

(二)规范申报程序。

我村根据“一事一议”规划,结合本村实际、群众意愿和村民的承受能力,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并有详细的工程预算,及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

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内容包括一事一议项目计划、工程预算、筹资筹劳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以及项目监督管理等。

会议最后形成决议,报乡人民政府备案。

根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认真填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表,拍摄施工前照片、公示照片,连同项目工程预算、群众签字的筹资筹劳计划清册、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等报乡人民政府审批。

(三)规范项目实施。

我村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一事一议”项目批复,及时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遴选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参与项目招标,并进行公示;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合同,组织施工。

施工期间,村务监督委员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拍摄施工中的照片,确保建设质量。

工程完工后,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项目验收工作,并在验收表上签字负责,进行项目竣工公示,确保工程质量过关,项目建好。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实行,有效解决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难题。

一事一议报项目,政府支持抓引导,以奖代补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一事一议项目实施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扶贫等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首先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最急需,群众愿望最迫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实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

在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下,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干部群众看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以前的要我干到我要干,从分散投入到整村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村的主要经验有三:

一是坚持民主,筹补结合。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建设项目必须尊重民意,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为前提,使政府投入和村民出资投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是“一事一议”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既注重宣传政策,又注重解释和引导,使农民把“一事一议”同他们切身利益、农村未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取得他们对“一事一议”的主动支持和积极参与。

三是创造性开展工作是“一事一议”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由于村委会规模小,村内外出劳力比例很大,按政策要求,组织相当数量的村民或村民代表来进行议事,存在较大的难度。

对于这些实际情况,在工作中,我们对落实这一程序进行了操作方式上的创新,将立项报告及项目预算,先分发到各组,上户征求意见并签字,这样做大大超过了村民过半数参与的要求。

项目评审大会采取了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议事,这样创新,合法、可行,也便于操作。

我市“三支一扶”工作在省厅和省“三支一扶”办的领导下,始终以坚持“三支一扶”大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为工作目标,加强协调,规范管理,热情服务,推动我市“三支一扶”工作稳步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现将我市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深入发动,精心组织,确保高校毕业生“下得去”

一是摸清基层实际,招募“下得去”岗位。

在计划的征集上,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据实提出用人需求,经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审定上报,由市“三支一扶”办统一审核报省;在计划的分配上,正确把握城区与县市、山区县与XX县发展不协调的实际,将计划向山区县倾斜;在专业岗位招募上,针对农村基层医生紧缺的情况,加强对医学类高校毕业生的招募力度,并在学历和年龄等资格审定过程中予以相应倾斜。

近两年来,共招募了支医高校毕业生近百人,占招募总数的33%,为基层农村输送了急需人才,受到了基层的普遍欢迎。

二是深入宣传发动,营造“下得去”氛围。

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召开全市“三支一扶”招募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提出工作要求,明确政策措施。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实施“三支一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政策规定。

我们在宜昌人社网上开辟了三支一扶专题,设置了政策栏目和学生风采栏目。

在“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岗之前,有的县市还举办“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岗仪式,政府主管领导出席作动员讲话,挑选优秀学生代表作大会发言,营造了一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落实优惠政策,拓展“下得去”出路。

服务期满后的出路问题是广大高校毕业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为此,我们联合有关部门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制定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办法》和《关于做好XX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办法和通知》进一步明确了10条优惠政策,分别从公务员定向录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加分、自主创业无息贷款和继续学历教育加分等方面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给予优惠待遇,并向选择在服务单位或农村基层就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予以政策倾斜。

如: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原服务单位属事业单位性质,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经本人自愿,单位同意,并报所在地县市区级人社行政部门批准,可直接办理聘用手续;对服务期满后自主创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可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等等。

这些政策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增强了“三支一扶”工作的吸引力。

据统计,今年我市报名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达750余人,较去年增长了31%。

二、视岗派遣,周到服务,确保“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基层“留得住”

一是注重人文关怀,用爱心留住学生。

针对学生的实际,综合采取心理疏导、结对帮扶、岗位调剂等措施,有针对性做好工作。

对于外地来宜的学生,实行领导慰问、一对一帮扶等措施,让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

对于本地学生,坚持以“回生源地开展服务”为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服务意愿和基层需要等因素,具体安排至服务单位。

允许有正当理由并经市、县人社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在市、县范围内调整服务单位。

例如在五峰县一支农的同学,因本人是东北人,在该镇大部分为土家族,风俗、生活不习惯,产生了退出“三支一扶”服务的念头。

县人社局副局长张承嗣了解情况后,马上与其谈心,并重新安排其到五峰县城中心继续开展服务。

二是注重创造条件,用待遇留住学生。

为了给“三支一扶”大学生提供物质生活保障,在中央和省财政拨付基础上,我市各地均将三支一扶配套经费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

明确规定“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工资和生活补贴必须按月保证,交通补贴和意外伤害保险每人每年1900元,同时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为了确保各项待遇落实到位,我市各地采取由人社部门统一管理,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三是注重细致周到,用服务留住学生。

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状况,我们开设了三支一扶大学生qq群,发布动态信息,组织交流讨论,化解学生情绪。

近两年来,共解答各类咨询700余条。

公布了“三支一扶”办联系人员名单、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便于学生联络。

XX县定期组织对“三支一扶”大学生的慰问和座谈,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改善服务工作。

五峰县建立了学生生病探视制度和困难帮扶制度,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扶。

长阳县劳动就业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副局长王明芝细心关爱每一位在当地服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被“三支一扶”同学们称为新一代的“知心妈妈”。

三、典型引路,帮带结合,确保“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基层“干得好”

一是放心放手,提供“干得好”的平台。

全市各地服务单位都高度重视,选择本单位经验最丰富、能力最突出的同志与“三支一扶”大学生结成对子,进行传帮带,使“三支一扶”大学生把书本所学知识转变成服务基层的技能,放心放手,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服务者的转变,缩短了“三支一扶”大学生自己摸索成长的时间,很快发挥了大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更新较快的优势,在服务岗位上担起重任。

二是激励为先,宣传“干得好”的典型。

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发掘了一批安心本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三支一扶”大学生代表,并及时总结他们的事迹材料,刊载在湖北“三支一扶”专栏和宜昌人社网,以典型引路,彰显了“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基层、奉献青春的时代风貌,有利地激发了青年学生在基层成才的动力和决心。

近年来,我们宣传了长阳县“三支一扶”支农生郭茂林我独自坚守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默默奉献的事迹,宣传了XX县支医一名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为民治病的事迹,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这些典型中,全市还有9名“三支一扶”大学生,都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乡镇团委副书记。

三是强化培训,提升“干得好”的素质。

对“三支一扶”大学生在省厅组织的岗前培训基础上,我市还结合本地实际、拟服务的单位情况等组织二次强化培训,通过二次强化培训,使“三支一扶”大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向“三支一扶”大学生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医疗、农业、扶贫、计生、青年事务、人社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阐述我市各地基层现状和发展要求,介绍“三支一扶”服务的业务种类和项目,并对“三支一扶”大学生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帮助他们起好步。

实践证明,实施“三支一扶”工作是一项富有生命力的事业。

截止目前,我市服务满“三支一扶”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超过95%,其中80%留在原服务单位,10%左右通过加分等优惠政策进入了公务员或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10%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实施“三支一扶”工作是人社行政部门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决策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新阶段人社行政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农村基层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有利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精神契机,进一步增强做好三支一扶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好实施“三支一扶”的各项工作,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2012年,乡界河口村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契机,聚全村人民之智,举全村人民之力,真抓实干,取得了上级满意、干部乐意、群众愿意的文化健身所修缮的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工程,经过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村人民的踊跃支持,争取到上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万元。

实施完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达到35万元。

我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以“小资金撬动大投入,小补助推动大建设,小投入发挥大效益”为目标,通过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由于我村文化健身所地面严重埙坏,健身器材严重老化,广告牌草坪绿地破烂不堪。

这些问题对村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2012年村委会向上级申请“一事一议”奖补资金6万元,对文化健身所修缮进行修缮建设,。

得到上级批准后,村委会立即召开会议明确分工,组织机械和施工人员开始铺设广场砖,安装健身器材广告牌,确保工程尽快完成。

在修缮的过程中,村民意见难统一。

由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不高,公益意识淡薄,不少村民对村内公益事业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参与热情,认为“法是国家的、理是村里的、利是农民的、责任是干部的”,村内事情是村干部的事。

有些村民在对“一事一议”的事项进行表决时,采取实用主义、本位主义态度,对直接受益、眼前受益的就同意,否则就反对。

受此影响就出现了“谁同意谁掏腰包、谁出劳力”的状况。

有的农民签字同意了也不交款,互相攀比,只要一户或者一人不交,就产生“羊群效应”,引发其它农户拒交。

此外,有的村民代表也确实不能代表全体农民意愿,有的农民以对所议事项不清楚、不同意为由拒绝缴纳“一事一议”款,造成资金很难到位,给农村公益事业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在这个问题上,村委会组织村干部到村民家里做工作,弄清村民不愿意交钱的真正原因,允许生活确实有困难的村民少出一部分钱,村干部自己想办法补齐。

到目前为止,文化健身所修缮的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工程已完成,修通了村两委班子与村民沟通的“桥梁”。

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连接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问题解决了,从而使干群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我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搞得有声有色,具体做法是:

一、积极宣传一事一议惠农政策,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通过大力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公开栏、召开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耐心细致的宣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政策意义等,营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惠农的实事好事的社会氛围。

在做好群众宣传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党员模范表率和示范带头作用,筹资筹劳在先,奋战在前,带动群众踊跃参与。

二、规范操作,确保一事一议工作落到实处

(一)合理规划。

认真调研,本着“轻重缓急、兼顾平衡、量力而行”的原则,实行村一事一议项目规划,确保把群众需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项目有计划安排实施。

(二)规范申报程序。

我村根据“一事一议”规划,结合本村实际、群众意愿和村民的承受能力,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并有详细的工程预算,及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

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内容包括一事一议项目计划、工程预算、筹资筹劳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以及项目监督管理等。

会议最后形成决议,报乡人民政府备案。

根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认真填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表,拍摄施工前照片、公示照片,连同项目工程预算、群众签字的筹资筹劳计划清册、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等报乡人民政府审批。

(三)规范项目实施。

我村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一事一议”项目批复,及时召开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遴选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参与项目招标,并进行公示;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合同,组织施工。

施工期间,村务监督委员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拍摄施工中的照片,确保建设质量。

工程完工后,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项目验收工作,并在验收表上签字负责,进行项目竣工公示,确保工程质量过关,项目建好。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实行,有效解决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难题。

一事一议报项目,政府支持抓引导,以奖代补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一事一议项目实施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扶贫等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谁积极、支持谁”的原则,首先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最急需,群众愿望最迫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挥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实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

在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下,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干部群众看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以前的要我干到我要干,从分散投入到整村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村的主要经验有三:

一是坚持民主,筹补结合。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建设项目必须尊重民意,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为前提,使政府投入和村民出资投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是“一事一议”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既注重宣传政策,又注重解释和引导,使农民把“一事一议”同他们切身利益、农村未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取得他们对“一事一议”的主动支持和积极参与。

三是创造性开展工作是“一事一议”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由于村委会规模小,村内外出劳力比例很大,按政策要求,组织相当数量的村民或村民代表来进行议事,存在较大的难度。

对于这些实际情况,在工作中,我们对落实这一程序进行了操作方式上的创新,将立项报告及项目预算,先分发到各组,上户征求意见并签字,这样做大大超过了村民过半数参与的要求。

项目评审大会采取了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议事,这样创新,合法、可行,也便于操作。

勤思考,善创新,能够抓准问题的症结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这是郭晋城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面对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的众多工作,多年来,他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出色的完成了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以良好的工作业绩,廉洁的干部形象有力的回应了广大居民群众对干部服务的新要求,推动了东关社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临危受命挑重担

东关社区位于市区东北部,原本是城区经济状况良好、居民收入较高的社区之一。

2003年,受城市建设、环保政策、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滑入了低谷。

当时,累计债务已达4760余万元,每年仅有的一点收入很难维持老百姓的口粮补贴、卫生费用和办公经费,社区的信誉度迅速跌落,要账的接踵而至,仅起诉催款的就有3家,群众怨声四起。

在这内忧外患的关键时刻,郭晋城临危受命,担当起了东关社区党总支书记、东盛工贸总公司总经理一职。

他深知担子的沉重,道路的艰难,更明白群众的期盼,勇敢地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实信念和务实进取的工作理念,开始了带领东关人民摆脱困境、重振雄风的艰苦创业之路。

励精图治谋发展

工业企业曾经是东关社区的主导产业,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已濒临瘫痪,在这种局势下,郭晋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果敢地拉开了社区经济“退二进三”的帷幕,先后对建筑电器厂、东关铸造厂、水城机管厂、防爆电器厂、东盛铸管厂五家工业企业实行了改制,盘活闲置资产2000余万元,使这五家原来身背1247万元贷款、分文不进的企业走出了困境,为社区带来了年近300万元的集体收入。

为了提高专业市场、传统餐饮洗浴企业的经济效益,他带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走出去学经验,请进来强管理,以乌洽会、港洽会、珠洽会为契机,大力开展了招商引资工作,先后引进外资3000万元,优秀企业主、管理人员10余名,对银河商场、新星饭店、太行北路市场、九天公寓实行了转租改制,企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银河商场扭亏为盈,每年为集体创收40余万元;新星饭店强劲发展,增加集体收入30余万元;太行北路市场重振雄风,增加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九天公寓重新启动,集体资产得到盘活,新增年收入140万元。

东关社区原来有4000余万元的各类贷款,每年应付利息金额高达500余万元,为了卸掉社区背负贷款利息的沉重包袱,他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剥离、核销、买断处置各类贷款2846万元,通过科学的资本运作归还银行贷款1200万元,节省财务费用120万元,归还历史外欠260万元,重新树立起了东关社区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为社区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意气风发创辉煌

功夫不负有心人。

多年的辛勤耕耘,郭晋城的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他带领下的东关社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集体收入翻两番,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居民收入大幅提升。

按理说,他能歇一歇了,但他却如同一匹驰骋疆场的骏马,不知疲倦的耕牛,没有丝毫松懈。

2007年,又一鼓作气,率领社区人民不失时机地打响了东关社区旧村改造这个前人想都不敢想的艰巨战役。

引资金,搞地测,跑规划,办手续,使这个投资20亿元、占地500余亩的大项目在东关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全面拉开,成为全区乃至全市人民关注的焦点。

在改造中,郭晋城注意借鉴我市黄华街、郝匠、太平仙改造的经验,本着解放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按照“政府监督、社区主体、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总方针,对东关村、高庄村、赵位村改造区的房屋建筑分布进行了合理规划,认真倾听居民群众改造的想法和建议,多次召开改造推进研讨会,与两委班子、群众代表、议事小组多次一起研究拆迁安置方案,确保在广泛征求社区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拆迁安置方案。

这次改造工程计划修建40幢左右的高层建筑,项目总占地58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83.8449万平米,其中住宅占70%,以高层电梯公寓为主,其他商业会所、小学、幼儿园等公共建筑面积占30%,规划总户数约为6800户,总入住人口将达到23800人。

同时修建一个1200平方米社区办公场所,集社区服务大厅、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文明市民学校、社区警务室、爱心超市、社区医疗服务站、社区环卫站、社区矛盾中心等综合性的高标准现代化的社区服务场所为一体,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确保社区有场地办事。

与时俱进树风采

作为一名社区党总支书记,他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为使自己的思想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工作的需要,他从提高自己政治和业务素质入手,在思想上十分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地在工作中用党的政策、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来指导、约束自己。

在业务中积极刻苦谦虚谨慎向一些老同志学习,通过网络和报纸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借鉴外地的先进工作经验,增长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做到科学创新、与时俱进,并与社区工作的实际特点相结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党总支一把手,郭晋城能坚持做到工作上充分相信依靠班子成员,按照工作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展其才,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

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重大问题都提交两委会或居民代表大会集体研究决定,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在他的领导下,社区班子成员之间互相支持,严格自律,取长补短,形成了团结有力的领导集体。

他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折射出了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人的风采。

心系群众解民忧

“郭晋城常说:

“只要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为大家解决难题,老百姓就会相信你,你讲话自然有份量。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社区经济逐步扭亏为盈的同时,他多次召开两委会议和居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率领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