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864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docx

《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docx

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

河北大学毕业论文

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

 

学生姓名叶维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年级2009级汉语言文学

完稿时间2012年4月

 

河北大学成教学院燕海科技职业学校函授站

中文摘要

摘要:

薛涛一生创作良多,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载,薛涛曾有《锦江集》五卷行世。

张蓬舟在《全唐诗》基础上对薛涛诗作了进一步的考订,作注而成《薛涛诗笺》,共收诗91首。

她一生命运多舛,过着屈己从人、仰人鼻息的生活。

凭借自己卓越的才华受到了赏识。

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展现与锻炼自己的机会,锋芒毕露的薛涛迅速成长从此诗名远扬。

而从本质上说丧失独立人格的薛涛已沦为统治者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玩偶,喜则宠,怒则罚。

幼稚的薛涛开始领略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滋味,亲身体验到了强颜欢笑背后的酸楚和悲伤。

素有历代文论家们对她评价都极高,有中唐的元稹有诗赞她,更有晚唐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她归入只有中晚唐著名诗人才有资格列入的“六主四级”之“清奇雅正之堂者”且是其中独独一位女诗人,在唐代诗坛可见一斑,也曾有胡震亨评其诗“工绝句,无雌声”。

确从薛涛及其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她也是无愧于这些美誉的,不愧是古代才女的一典型代表,其命运虽堪怜,但其人品、德行、诗才却难得为世人所赞誉。

关键词:

薛涛唐女诗人男性化诗风刚柔并济绝句

 

目录

 

一、多舛命运赋予她别样人生…………………………………………4

(一)薛涛生年卒年佐证………………………………………………4

(二)薛涛身份地位辨析………………………………………………5

二、种种视野开阔男性诗风……………………………………………6

(一)坚韧不屈的高洁人格……………………………………………6

(二)挚爱生活的开阔胸怀……………………………………………6

(三)政时论世的真知卓识……………………………………………7

(4)崇尚自由的平等交友……………………………………………7

三、“工绝句,无雌声”阴阳协调之美………………………………8

(一)晓畅和谐话家常…………………………………………………8

(二)意境构筑工绝句…………………………………………………9

(二)流传后世媚于卿…………………………………………………10

四、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腹无铅华勘须眉——论女诗人薛涛

引言

据《名媛诗归》说:

“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父愀然久之”可见其才思之敏捷。

她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又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可见薛涛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一零傲帆、一朵奇葩。

以笔者所知,世人虽不乏对薛涛的怜悯挚爱,但对其人做过较为全面的女性角度的研究颇少。

基于此点,笔者在综述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拟将对薛涛其人其诗以一名女子角度甄展而出,遂让喜爱薛涛的人们对其独特之个性美的人生、诗歌加以具体了解,也拟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评以较为合理的定位。

本文从各方面展现薛涛作为一位唐代女诗人,她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和男风化的诗歌特色,再现薛涛“女校书”神采。

1、多舛命运赋予她别样人生

(一)薛涛生年卒年佐证

薛涛虽是中唐著名女诗人,但其生卒年一直存在较多争议,各种史料及今人之考证均持不同看法。

薛涛生卒年研究的难度首先在于,其生平事迹在《新唐书》、《旧唐书》中均无记载;《全唐诗》虽有小传,但极为简略;《唐才子传》中虽有小传,但极为不详。

纵然翻遍各种史料,俱难发现有关薛涛生年的明确记载。

而在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薛涛卒年为公元831年;新版《辞源》只提生年为公元768年,卒年存疑;而《辞海》对生年存疑,卒年则标为“约834”,《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其生年也存疑,卒年则注为832-835。

故薛涛卒年仍存在着诸多疑点,然薛涛卒年是可以根据各种材料确证出其具体时间的。

据费著《笺纸谱》记载:

“涛出入幕府,自皋至李德裕,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

”又谓“后段文昌再镇成都,大和岁,涛卒,年七十三,文昌为撰墓志。

首先,笔者将从薛涛与她所经历的最后一届节度使李德裕的交往略得出一二。

《新唐书·李德裕传》说李德裕“明辨有风采,善为文章”、“又善用兵,故威名独重于时”,被后人誉为“唐中第一等人物”。

李德裕于大和四年(830年)十月,以成都尹兼任西川节度使治蜀共两年颇有政声。

然后薛涛诗集中,与李德裕的有两首:

一首是《棠梨花和李太尉》;另一首是《筹边楼》。

特此说一点薛、李二人都性喜花草,尤好种花。

薛涛诗咏物的二十首之中,咏花的单占了十六首,可见,薛涛喜花、爱花兴趣之大,情节之深。

而李德裕也同是爱花之人,他自有《平泉山居草木记》其诗集中也有许多咏花草之作。

薛涛的《棠梨花和李太尉》诗云:

“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

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

”从此首诗来看,薛涛对棠梨花有着说不出的喜爱,同事也对既是上司又是友人的李德裕赠花一事感谢不已。

因李德裕在蜀任职从大和四年十月到大和六年十二月,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当在大和五年春或大和六年春,这至少说明大和五年薛涛尚存活于世。

从上面两首诗可以看出薛涛与李德裕互相敬重,关系不视一般。

若是薛涛去世,作为友人的李德裕应是有悼诗或悼文的,但于李集中未能查到。

今查刘禹锡诗集有《和西川李尚书<伤韦令孔雀及薛涛>之什》,此中李尚书当指李德裕无疑,因如前所引《旧唐书》所言,入川后李德裕“检校兵部尚书”,理无其他人可称“李尚书”而又与薛涛有密切之关系者。

可推断出李德裕在蜀时曾有悼念薛涛之作《伤韦令孔雀及薛涛》诗,并将此诗寄与友人刘禹锡。

再由刘禹锡诗句“唯见芙蓉含晓露,数行红泪滴清池”所描写的情景来看,其写作时间大约在夏秋之交的八九月份。

而藏于北京图书馆的《淳熙秘阁续法帖》所载白居易《与刘禹锡书》中的““金环”、“翠羽”之凄韵”,实指刘禹锡的《和西川李尚书<伤韦令孔雀及薛涛>之什》一诗,写于崔群去世的大和六年(832年)八月前后,正因为刘氏刚失去好友崔群,因而当他咏及李德裕失去韦令(据《增订注释全唐诗》注,指韦皋)孔雀及薛涛时,难免同病相怜,将对崔群乃至李绛、元稹诸人的怀念亦包涵于此“凄韵”之中。

由此可知,薛涛当卒于大和六年(832年)夏秋之交的八月左右。

(二)薛涛身份地位辨析

薛涛被人赞为我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亦是唐代女诗人中的佼佼者,她的为人及其诗作也受到了当时及后世大多学者的好评,然其身份却一直被认为是“娼妇”。

所谓“娼妇”身份是与中国传统的道德评判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反差的。

从研究薛涛的实际情况来看,正是由于她被认为出身卑贱,因而其人其诗也便常得不到人们正确的评价和理解。

笔者认同薛涛其人才情横溢、超凡脱俗;其诗格调高雅、别具一格,因而才有晚唐张为在其《诗人主客图》中,将之归入“清奇雅正之堂者”之列。

对于这样一位有别于凡俗的女诗人、女才子,就是在今天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也是罕有提及者。

这现象的成因是多方的,可不得不说先入为主、因人废言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偏执观仍是其中一个十分了得的因素。

所以笔者认为在研究薛涛及其诗歌之前,对其身份定位作一定的澄清是极必要的。

中晚唐有关史料距离诗人生活的年代最近,相对来说比唐以后的资料应该更可靠些。

总的来说对其人其诗评价都很高,如王建称她为“女校书”,盛赞她为不让须眉的“扫眉才子”。

而唐代对薛涛身份的称谓却有“乐伎、蜀妓、营妓”三种之多,笔者综唐代各种史料记载,有关薛涛的身份定位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因薛涛曾入乐籍,故世人们以“乐伎”或“营妓”称之者居多。

那么这两种称呼之间有无异同呢?

它们又与“娼妓”、“妓女”究竟有没有区别呢?

更有甚者把薛涛当作以卖身为业的娼妓加以蔑视。

据分析造成这一误解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忽视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妓女”这一称谓,是有其历史局限意义的。

关于“伎”的含义,《辞源》第一册第一七五页解释如下:

“①才能。

通“技”。

《书?

泰誓》:

“无他技”。

《释文》:

“本亦作伎。

”②歌女,舞女。

通“妓”。

《新唐书》一四五卷《元载传》:

名姝异技,虽禁中不逮。

由此可见,唐代对薛涛所称之“乐伎、营妓”等称呼,皆是对薛涛作为一名以歌舞为职业的艺术工作者的通称。

而到了后世,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对唐代“乐伎”一词的原意更加模糊不清,把“伎”也等同于“妓”,甚至一见“伎”字,就一概认为是以卖身为生的妓女。

综上所述,关于薛涛的身份定位,我们只能认定她为节度使府的一名从事歌舞艺术工作的音乐侍从兼文学侍从,与出卖色相的妓女、娼妓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也有别于毫无文化修养的出卖色艺的“歌儿舞女”。

关于薛涛身份定位的另一个问题是,薛涛晚年是否曾经入道。

但我以为,把薛涛归之于“女冠诗人”,是证据很不充足与确凿的。

薛涛为“女冠”一说在唐代文坛未曾有闻,有关薛涛入道之事也未见唐代史料记载,而只在南宋章渊《稿简赘笔》中有记载:

“薛涛暮年屏居浣花溪,着女冠服。

”但着女冠服并未能说明她就已经入道,从着女冠服而臆测为“晚岁度为女冠”,这本已是经发生了质的改变。

持“女冠说”学者的又一佐证是薛涛所作《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

虽然诗中的“紫阳宫”、“上清”和“步虚词”都是道家术语,整首诗也写得似乎仙雾缭绕。

但还是要联系当时环境作分析:

从诗的题目来看,称试穿的是“新服”,并非“道服”;从诗的内容来看,写的也只是穿新服赴歌舞会的情景。

“涛自入乐籍后,出入幕府,自皋至李德裕,凡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知”,因此她参加歌舞会的机会要多。

而这首写“试新服”时的诗,理应是她前期之作。

诗云“长裾本是上清仪,曾逐群仙把玉芝”,谓长裙(新服)本来是道家服饰,但被凡间女子裁剪而作为歌舞会的服装,就好似今舞台装是一致的,也恰就说明诗人并未真正穿的是道家服。

诗又云“嫦娥笑指织星桥”,是说她要穿上艳丽的衣裙去会情郎,更表明诗人并未出家。

实际上道士服装用作歌舞服装,在唐代及后世也都是较为常见的。

故以道服作“新服”在当时应是一种时尚,并不一定就是“出世”者所专有,因而薛涛的这组诗是不能作为薛涛晚年入道为女冠的确凿依据的。

2、种种视野增识开阔男性诗风

(一)坚韧不屈的高洁人格

薛涛出生于书香世家,少年聪颖,具有诗人的才情气质和禀赋,然而身世坎坷,沦入了乐籍,以乐伎和才女的身份陪伴官僚们饮酒赋诗、射斛行令,诗人天生性格豪爽喜好交结诗友,在与诗友的唱酬寄赠中升华了其情感,于诗歌中可见其优雅豪兴。

她的诗中不乏许多托物言志、咏物抒怀之作,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孤芳清拔的美好品质,身处逆境却坚韧不拔的高卓人格,也可窥见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志向与追求。

在咏物诗中,诗人用比兴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体现出诗人高贵的品质。

女诗人曾作《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及《十离诗》,以求韦皋赦免。

从这些诗作的内容及情感来看,均言辞悲苦,充满委屈、无奈及哀怨之情。

尤其是《十离诗》十首最为典型。

诗人托物寓情,反复吟咏自己忽遭变故后的哀怨幽伤,表达自悔自责、自怨自艾及因负屈而生的委婉幽怨、不可抑制的愤懑等复杂感情。

至此,诗人已彻底明白:

自由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她在诗中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

”一但字一永字,把诗人对自由的热切渴望刻画得淋漓尽致。

诗人后来坚决脱离乐籍,并迁居成都郊外的浣花溪,过着隐居的生活。

(二)挚爱生活的开阔胸怀

虽然命运坎坷,但诗人并未停止内心对甜蜜爱情的渴望,如《池上双凫》:

“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又如其《鸳鸯草》: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但在当时的社会中,诗人细腻深沉的爱却总是得不到回报,因而常常陷入一种爱而不能、感情失落的幽怨、苦闷之中。

如其《春望词》四首,这几首诗看似只写了冬去春来,花开花落,却塑造了一个追求幸福自由的爱情生活、寻觅知音的痴情女子形象,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内心的痛苦和对爱情的向往,表现了她们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强烈愿望。

再如其《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

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

自有兼材用,哪同众草芳。

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

诗人通过描写秋菊傲立风霜、迎风怒放的丰姿,借以表达自己孤芳清高的情怀,强调的是菊花的“兼才用”。

薛涛生性活泼开朗,富于诗人所特有的气质与才情,并有着士族文人所具有的开阔胸襟,这让她拥有一种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等诸多方面之美的强烈的热爱之情。

在她的山水风情诗中,诗人通过吟咏自然山水、蜀地风情,来表达洋溢在她心中的那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炽热情感。

这类作品主要有《采莲舟》、《海棠溪》、《金灯花》、《题竹郎庙》、《谒巫山庙》、《江月楼》等。

其中《海棠溪》一诗则描绘了一幅溪水流淌、海棠盛开游鱼戏落花的美妙东溪春景图。

海棠溪,据《蜀中名胜记》引杨慎《蜀志补罅》云:

“青城山有一百八景,风日佳时,登储福宫望之,历历可数,海棠溪即其一也。

”诗人视野开阔,构思新颖,善于将似霞般娇艳的海棠花置于醉人的大好春光中,勾画出一幅富有生机活力的美妙图景,难怪《唐诗快》评它“妍秀绝伦”。

体现出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观。

作为一名曾为乐伎的地位卑下者,作为一名弱女子,尚能有如此宽阔之胸襟,如此审美之雅好,我以为更是难能可贵的。

(三)政时论世的真知卓识

中唐特别是中唐的蜀中地区浓厚的艺术氛围,因此以诗自拔,以诗自守的薛涛以其诗品、人品得到了当时人们特别是文士们广泛的敬重与赞颂。

频繁出入韦皋及李德裕等十一届节度使幕府,与军界、政界、文坛等各界人士的交往,特别是与刘禹锡、武元衡等进步政治家的接触,都为薛涛进一步了解现实、磨炼政治洞察力、开阔眼界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朝廷大事、时政得失的熟知,对西蜀政局的关心及历届节镇治蜀利弊的洞悉,使薛涛的思想深度达到、甚至超过士大夫们所推崇的境界:

思考“天下事”、忧患政局。

浓郁的现实、历史内涵,高度的思想深度,使薛涛感时叹世之作足可与男性诗人们同类题材的诗相伯仲与抗衡,从而进入中唐诗歌的主流之列。

这类诗作包括《贼平后上高相公》、《和刘宾客玉蕣》、《上王尚书》、《赠苏十三中丞》、《筹边楼》等。

《筹边楼》一诗最能体现诗人远大的政治目光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整首诗气势磅礴,描写了筹边楼的雄伟,以千钧之力突显了筹边楼在军事上的威慑力量。

当然对西川政治、军事情况熟悉的诗人从以往的经验教训中也清醒地认识到,光有强大的防务还是不够的,只有加上清正严明的军队管理才能夺取最后胜利,所以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勉励诸将士要以维护国家统一、维护边境安定为重,不要违反军纪、贪图财物、掠夺边民。

其政治眼光之高,忧国忧民精神之深,真是可敬可叹!

钟惺《名媛诗归》卷十三高度评价此诗:

“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女子哉!

固一代之雄也。

”清代学者纪昀评:

“其托意深远,有‘鲁嫠不恤纬,漆室女坐啸’之思,非寻常裙屐所及,宜其名重一时。

”由以上论述可知,薛涛的感时叹世诗,不仅反映出诗人对时世予以关心的爱国热情,而且体现出诗人以睿智眼光识时论人或知人论世的远见卓识。

(四)崇尚自由的平等交友

诗人对于友人的礼赠,表现出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欣喜,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真诚的谢意及对真挚友谊的珍重。

像这种唱和寄赠诗所逗起的情谊,往往与友人间的某种表达友情的小小赠馈有关,而薛涛最善于以小见大,从而写出诗人内心的真挚情怀。

用唱和寄赠类诗作,突破了固有的性别界限,淡化了年龄、地位差异,在淡淡的情韵中体现出一种以诗会友的自由精神和平等意识,往往语谦情深。

这类诗作多表达诗友之间赠诗酬诗的文字之乐及深深情谊,体现出一种高雅文化交流、精神交流之韵致。

如“千叠云峰万顷湖,白波分去绕荆吴。

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

”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共通的情感体验基础之上的。

另如《听僧吹芦管》诗:

“晓蝉鸣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劳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诗人素爱音乐,本身就是一个音乐家,因而深得乐理神韵,在诗中诗人巧妙地把对音乐的欣赏和对友人的尊重融为一体。

坎坷的身世、曲折的经历造就了薛涛一个博大的胸怀,在等级制森严的封建时代,她却能以平等的态度交朋接友,如《酬祝十三秀才》、《寄张元夫》。

其《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与友人离别后的相思化成了杳然的长梦,犹如万里边塞是那么绵长、久远、凝重,难以动摇。

可以见出薛涛待人是充满深情厚谊的,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她才能赢得广泛的友谊,有着许多的好朋友。

而这广泛的社会交际,又拓展了诗人视野,使之不局限于闺阁小天地,而能在男性主流文化圈中自由翱翔,更好地发挥着其诗与乐的天赋,成就诗人创造封建时代女性们难以达到的文学奇迹——也就是开阔而贴近男性化的诗风。

3、“工绝句,无雌声”阴阳协调之美

(1)晓畅和谐话家常

唐人绝句在唐代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并达到完美的过程。

薛涛诗集中,除五律《酬人雨后玩竹》、《寄旧诗与元微之》等少数诗作外,其余作品大都是绝句。

而这其中七言绝句又占了其总数的大部,因此七言绝句可以说是薛涛诗歌创作的头彩。

处于稍晚于李益等人的薛涛,她的七言绝句虽未达到独树一帜的艺术高度,但同样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其绝句刚柔并济又偏于婉约,在中唐的绝句创作艺术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初盛唐时代,无论李白的清新豪迈还是王昌龄的绪密思清,七绝诗大多作为和乐的声诗而可演唱。

中唐以后,其时绝句先经白居易之平易浅俗,再至杜牧的明朗俊爽,最后是杜荀鹤的平易显露,终于成就“晚唐快心露骨”。

而薛涛之绝句则“其声可歌,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显然保留着“风人之致”的一面,然而其明快畅达的格调,又说明它有“快心露骨”的一面。

有人说“其绝句有平易处,但平易不如白居易;有含蓄处,但含蓄不如李商隐;有快心露骨处,但快心露骨不如杜荀鹤。

”正是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薛涛绝句艺术之过渡轨迹,这正表明了她的绝句艺术是处在由初盛唐向中晚唐过渡的阶段,从而形成了她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

这种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集中地反映在艺术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上,具体表现在诗歌创作用语、构思及笔法运用、结构安排、意象取舍等多方面。

让我们从薛涛绝句中具体分析其绝句艺术之成就。

绝句源于乐府民歌,在唐代绝句本来就是能唱的歌词,只要配上音乐,就可供人演唱。

沈德潜《说诗晬语》讲得很明确“绝句,唐乐府也。

篇只四语,而倚声为歌,能使听者低徊不倦。

旗亭伎女,犹能赏之,非以扬音抗节有出于天籁者乎?

着意求之,殊非宗旨。

薛涛曾入乐籍,音乐修养较高,深谙绝句艺术的音乐之美。

表现在绝句语言方面,就是构成其如话家常、晓畅和谐的语体风格。

薛涛诗歌遣词用语如话家常,不用奇字、僻字,也不作拗折倒装的句法。

然而却有因常得奇妙,看似寻常仔细玩味,则语近情遥于寻常处得佳境。

在语言上,薛涛绝句更多地受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风格的启迪,从而形成其绝句语言清新、明快的风格特色。

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得诗家三昧后,精心提炼绝句语言的结果。

如《春望词》四首,语言通俗易懂、平淡浅豁、音韵舒缓、琅琅上口。

黄周星曾评之“以浅近入情,故妙”。

蜀人姜华对其诗就极为推崇,认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质朴如白衣处女,婷婷独立,毫无俗态。

”而且薛涛的诗语言通俗,还善于运用神奇之笔使俗语、口语入诗,从而蕴意无穷,如其《柳絮咏》“二月扬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整首诗无一难辟字近似于口语,诗人以柳絮自况,虽用语浅近而蕴意却深远。

的确诗受到了后世的极力称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诗人用语浅近却得神韵,看似平常却能物理、人情互相关切,因而能“存之永久”。

又如其绝句《乡思》“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整首诗完全口语化,但来自心田的思乡之情及诗人饱含深情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二)意境构筑工绝句

其诗歌在意蕴表达上继承了王昌龄绝句这一曲折婉转、深隐含蓄的特点,她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采取以再现为表现、截取横断面等多种构思方法,更生动更深刻地表达主题,含蕴不露于平淡中寓深意。

如其《十离诗》十首,借助大量的比喻和隐喻,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含蓄委婉十分感人。

她以翠竹自喻,刻画自己的“苍苍劲节”,以珍珠自喻表现自己纯洁的品质,以毛笔自喻表现自己的过人才智,以鹰自喻体现自己爱好自由、桀骜不驯的个性,“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等诗句中的咏物,初看平淡无奇,实则深藏寓意,物象背后的内涵才是诗人的本意所在,含蓄地表达出一个弱女子痛苦而不平的心声。

这样大胆的比喻和奇特的构思,非一般人所敢为、能为之。

诗人还善于运用一二句起兴、三四句转入主题的七绝模式来造成言尽意不尽的效果。

如《送姚员外》“万条江柳早秋枝,袅地翻风色未衰。

欲折尔来将赠别,莫教烟月两乡悲。

”一二句以江柳起兴,描写了友人离别时特定的时间、环境特点,第三四句突然一转,离开景物及环境而写人物及离别者悲伤的心情。

她七绝的这种结构模式深得绝句起承转合章法之妙,由写景而起兴以抒情而结尾,含蓄蕴籍余味无穷。

薛涛诗在造境方面一个突出的成就是,她善于构筑意境。

意境是意与境的高度融合,是诗人主观情致与外界客观世界的高度契合。

如《送友人》全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前两句暗用《诗经?

蒹葭》之诗意,描写友人离别时寒月凄清,清霜凛凛,千里山色共成苍苍一色之景,景物描写带上浓烈的主观色彩;后两句表达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深切怀念之情。

其幽思绵邈、情深意长都蕴于这情景交融的凄凉而深杳的意境之中。

又如其《江边》诗云“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

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夜夜立清江。

”寒夜西风思妇伫立清江,此情此景此境怎能不让人为思妇真挚凄婉的深情所打动呢?

融情于景与情景交融之所以成为薛涛诗的一个重要特色,既与七绝这种体裁构筑意境的特色有关,又与诗人自身长期的创作习惯与定势有关。

七绝有限的篇幅若不能注意情与景的有机融合,其容量必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且容易造成缺乏形象性的缺陷。

而诗人长期从事七绝诗创作,她已习惯于在有限的篇幅中抓住最具典型意义的情与景,将之构成形象而动人的意境。

所以说薛涛诗的融情于景及情景交融,已达到了信手拈来皆见工致的出神入化之境,这正是诗人艺术上臻于成熟的体现。

作为一位成熟的诗人,薛涛的艺术风格已摆脱了单一格调,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既有细腻凄婉也有柔美俊爽和雄健深沉。

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中,则为笔法的大开大合、大笔勾勒,跌宕起伏、气势飞动;构思新颖、不落窠臼,勇于创新、出人意表;词采豪壮、意境开阔。

作为一位女诗人,她既不失女性诗人所共有的细腻婉约,同时也能在柔美的旋律中回响着刚健清新的音调。

从薛涛诗歌中,我们能处处感受到她作为女性诗人所特有的细腻与温馨,这种细腻与温馨融入到她所创造的体悟入微、格调柔婉的艺术世界之中。

正是阳刚美与阴柔美的互相融合,构成了薛涛诗歌独特之风格韵味。

薛涛诗集中不少篇章时空跨度大、结构顿挫有力,给人以健拔之感。

如《赠远》二首,睹物思人由眼前春景而怀念远方情人,遥想虽有鸿雁传书但接到赠书恐怕已是芙蓉花落,蜀地深秋;开缄读诗,见字而不见人,更添一份愁绪。

这两首诗从蜀山闺阁写到边关戍者,从花团锦簇的暖春写到芙蓉凋零的清秋,时空开合、构思调度均见跳跃、跌宕。

另如《题竹郎庙》:

“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沉沉山更绿。

何处江村有笛声,声声尽是迎郎曲。

”写蜀地风物韵味悠长。

先写庙宇、古木等近景,接着勾勒夕阳、青山等远景,进一步拓展画面的空间。

其中第一二句以庙宇、古木、夕阳、青山等四个不同距离的意象,粗线条进行勾勒,色彩鲜明层次井然境界开阔。

三四句以声写动,描绘蜀地风俗,以“何处”引出笛声,尽显辽阔悠扬之韵致,这缕缕缥缈袅娜的笛声回荡于青山夕阳、庙宇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