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 澜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788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 澜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云南省 澜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云南省 澜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云南省 澜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云南省 澜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 澜江.docx

《云南省 澜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 澜江.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 澜江.docx

云南省澜江

云南省澜沧江

黄登水电站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评价单位: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一○年六月

1建设项目概况

1.1任务由来

2008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办能源[2008]266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同意澜沧江里底、黄登和苗尾水电站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同意黄登电站开展前期工作。

2008年3月10日,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昆明院”)编制黄登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接受委托后,昆明院组织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多次实地踏勘,对工程影响区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活动,在独立或与相关科研院所单位合作完成各项专题和专项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完成《云南省澜沧江黄登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咨询稿)。

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是根据报告书(咨询稿)进行编制,简述了黄登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结论。

1.2工程位置、开发任务及规模

工程名称:

黄登水电站

工程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黄登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兰坪县营盘镇境内,是澜沧江古水至苗尾河段水电规划河段推荐的七级梯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五级水电站。

上游与托巴水电站,下游与大华桥水电站相衔接。

电站距营盘镇约14km,距兰坪县城约70km,距下游320国道约170km,距昆明总里程631km。

开发任务:

以发电为主,并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库区生态环境。

工程等别:

Ⅰ等大

(1)型工程,主要建筑物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结构安全级别为Ⅰ级。

最大坝高203m。

工程规模:

正常蓄水位1619m,死水位1586m,水库回水长约86km,正常蓄水位对应库容为15.49亿m3,调节库容8.28亿m3,库容系数0.029,具有季调节能力。

电站装机容量1900MW,保证出力332.9/515.52MW(单独运行/联合运行,下同),多年平均发电量83.77/85.78×108kW•h,年利用小时4409h/4515h。

工程总投资148.82亿元,单位千瓦投资为7763元/kW。

工程主要特性表见附表1。

工程项目组成及筹建期工作开展情况

1.2.1项目组成

黄登水电站工程包括主体枢纽的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水库淹没和占地、移民安置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等项目,各项目的构成详见表1.3-1。

表1.3-1黄登水电站项目组成表

工程项目

工程组成

主体枢纽工程

永久工程

挡水建筑物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泄洪及放空建筑物

3孔溢流表孔、2孔泄洪放空底孔、右岸泄洪洞

引水发电建筑物

引水系统(左岸进水口、尾水洞等)、地下厂房洞室群(主副厂房、主变室、尾闸室及水调压室等)、500KV地面GIS开关站、尾水系统等

场内永久公路、桥梁

新建/改扩建场内永久公路6条,全长12.65km;永久桥2座

临时工程

导流工程

导流底孔、导流洞工程、上游围堰

辅助工厂

砂石加工系统2座、混凝土拌和及制冷系统3座、机修及保养系统4座,施工供水、供风及供电系统、其它施工工厂等

仓库

炸药库,油库,机电设备库,综合仓库等

生活福利设施

1#承包商营地~5#承包商营地、工程管理中心

料场

大格拉石料场

渣场

1个存弃渣场,4个弃渣场,2个表土堆放场

场内临时交通

新建临时施工道路14条,总长23.42km,临时桥1座

水库淹没及占地

淹没

正常蓄水位1619m,相应库容15.49亿m3,回水长86km,水面面积31.92km2

占地

总占地面积37.422km2,其中陆地面积30.67km2

移民安置及迁、复建工程

移民安置(含配套设施)

移民生产安置人口5703人(基准年),其中兰坪县4498人、维西县1205人均在本乡安置。

兰坪县(岩头村、黄梅村、坝尾、江边村、江门口、中排乡集镇、模苏村、位打村、多依村);维西县(妥洛村、维登乡集镇)等共11个安置点

迁、复建工程

小水电站、公路桥梁、输路线、通讯线路等改复建

环境保护工程

工程建设区

鱼类增殖站、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陆生生态修复、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监测及监理等

移民安置区

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水保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等

1.2.2筹建期工作开展情况

黄登电站工程筹建期开展的主要施工项目为:

枢纽施工征地及移民、场内外交通工程、施工营地建设,施工供电、供水及通信工程,各渣场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工厂建设等。

受业主委托,昆明院已于2009年7月完成了黄登水电站筹建期“三通一平”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取得了云南省环保厅的批复。

澜沧江上游沿江公路(表村至碧玉河段)工程单独立项、审批,不纳入本次评价范围。

1.3枢纽布置、主要建筑物

黄登水电站可研阶段推荐枢纽主要水工建筑物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身泄洪表孔、左、右岸放空底孔、右岸泄洪洞、左岸折线坝坝身进水口、左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

(1)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625m,最大坝高203m,坝顶长度464m;大坝的断面下游坝坡比为1:

0.75,起坡点高程1619.00m;上游坝坡比为1:

0.2,起坡点高程1500.00m。

大坝共分20个坝段,从右至左依次为右岸1#~7#非溢流坝段,长167m;8#~11#泄洪表孔及放空底孔坝段,长94m,布置3孔15m×21m溢流表孔及2孔5m×8m的泄洪放空底孔;12#~15#坝段为河中非溢流坝段,坝段长86m,其中14#坝段为转折坝段(坝轴线方位角由SE152°转为SE114°30’);16#~19#坝段为进水口坝段,布置电站进水口,坝段长100m;20#坝段为左岸非溢流坝段,坝段长17m。

其中5#坝段布置底孔储门槽,6#、7#坝段布置表孔储门槽。

(2)泄水及放空建筑物

枢纽泄水建筑物由3孔溢流表孔+2个泄洪放空底孔+右岸泄洪洞(后段由导流洞改建,旋流消能)组成。

3孔开敞式溢流表孔布置在河床坝段,边墩厚4.5m,中墩厚5m,孔口尺寸为15m×21m。

堰顶高程1598m,每孔设15m×21m平板检修门和15m×21m工作弧门各一扇,采用门机和液压启闭机控制。

溢流表孔孔口尺寸为15m×21m(宽×高),堰面为WES曲线,堰顶高程为1598m。

2#表孔的挑流鼻坎为直线边墙对称窄缝坎,坎顶高程1501.600m。

1#、3#表孔出口边墙采用圆弧衔接,圆弧半径400m,坎顶高程1497.000m。

左右两岸底孔对称布置,进口高程1540m,孔口尺寸为5m×8m,分别各设一道检修门和工作弧门,出口采用外侧边墙顺直、内侧边墙圆弧扩散、出口底板外侧适当高于内侧的圆柱面斜切挑坎,挑流泄入水垫塘。

在校核洪水位时一孔底孔最大泄量为1311m3/s。

(3)引水发电建筑物

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在左岸,采用地下厂房布置形式,主要由引水系统、地下厂房洞室群、尾水系统及500kV地面GIS开关站组成。

厂区主副厂房、主变室、尾闸室及尾水调压室等主要洞室群采用平行布置。

厂顶1690m高程平台布置500kV地面GIS开关站。

1.4工程施工与布置

1.4.1施工总布置

按主体工程分标,依据各标段施工特点、服务对象的分布情况,结合施工场地地形、交通条件并方便施工管理,对工程施工所需的生产区统筹考虑,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区规划。

主要考虑砂石加工系统及大格拉石料场开采工程施工区、导流洞工程施工区、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施工区、引水发电系统工程施工区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区。

导流洞工程施工区:

导流工程根据可利用场地的条件,在右岸下游缓坡台地和左岸下游施工桥左桥头等布置施工场地。

生活场地集中布置于左岸下游缓坡地带的1#承包商营地内。

石料场及砂石系统区:

主要石料场剥离及开采、粗碎系统、砂石料系统加工及运行等。

石料场区及砂石料生产区集中布置在大格拉石料场东侧沿公路分布的一片平缓坡地上;混凝土拌和系统布置在工程区左岸上游、梅冲河左岸的缓坡地上。

生活区集中布置于大格拉石料场公路附近的4#承包商营地内。

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区:

主要包括大坝1475m高程以上缆机基础、坝肩开挖及支护,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等。

生产区主要布置于左岸下游缓坡地以及右岸下游缓坡地。

生活营地主要集中布置于左岸下游3#承包商营地内。

引水发电系统施工区:

主要包括钢管道制作工程,地下厂房土建、钢管道安装、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等,生产区主要布置于左岸上游缓坡地带以及左岩岸下游施工桥左桥头。

生活营地集中布置于1#、3#承包商营地内。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区:

主要进行水轮发电机及电器设备加工、安装,现场转轮加工厂主车间对地基沉陷的要求高,布置在左岸坝顶公路和进厂公路之间的缓坡地上,是利用原C3标左岸下游生产区。

生活营地布置于1#承包商营地内。

1.4.2建筑材料

黄登水电站和下游梯级大华桥水电站除导流工程所需混凝土、喷混凝土骨料利用开挖料外,主体工程均考虑从石料场开采加工获取。

经比选,本阶段推荐大格拉石料场作为工程骨料来源。

大格拉石料场距黄登水电站坝址直线距离约12km,距离大华桥水电站坝址直线距离约50km。

经计算,黄登水电站需从石料场开采约504.95×104m3石料,大华侨水电站需从石料场开采石料153.49×104m3,则共需开采石料658.44×104m3。

石料储量及质量满足主体工程要求。

工程围堰采用土工膜防渗工艺,因此没有布设土料场。

工程建设所需外来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钢材、火工材料、雷管和油料等,主要从剑川、昆明、宣威和曲靖、攀枝花、楚雄、安宁等地供应。

1.4.3施工工厂

砂石料加工系统:

本工程设置两座砂石加工系统,分别为甸尾砂石加工系统和黄登•大华桥砂石加工系统。

两个系统共生产混凝土粗细骨料约993.4×104t,其中粗骨料约632.0×104t;细骨料约361.4×104t。

混凝土拌和系统:

全工程规划设置混凝土生产系统3座,分别为梅冲河混凝土生产系统,甸尾大坝混凝土生产系统,甸尾导流洞及厂房混凝土生产系统。

施工供水系统:

施工期共设置两座供水系统,分别为大坝下游左岸供水系统和大坝下游右岸供水系统。

水源均取自澜沧江,全工程施工高峰期的施工、生产用水量45300m3/d,生活用水量2400m3/d,供水系统自耗水量(按总供水量的5%计)约2300m3/d,系统设计总规模为50000m3/d。

1.4.4工程量及存弃渣场规划

黄登水电站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3316.08×104m3(自然方),土石方利用总量754.81×104m3,表土全部回采利用于绿化覆土,工程最终弃渣料合计2536.84×104m3,弃渣占工程总开挖量的76%。

本工程规划4个弃渣场、1个存弃渣场、2个表土堆存场。

存弃渣场总容量3981.5×104m3,满足容量规划要求。

1.4.5施工交通运输

(1)对外交通运输

本工程所需水泥、木材、钢材、火工材料、油料、掺合料外来物资运输总量为281.14×104t,高峰年运输强度99.733×104t/a(第5年),来向主要为兰坪、剑川、大理、楚雄、安宁、昆明、曲靖、宣威等地区。

重大件运输线路由火车从产地运至祥云站,再由公路经下关转运至坝址。

目前对外交通各路段及桥梁标准除新永保桥~营盘~坝址段按Ⅲ级专用公路新建外,其他均满足外来物资运输要求。

(2)进场公路

澜沧江上游沿江公路表村至碧玉河公路是澜沧江中上游大华桥、黄登电站的进场交通公路,公路等级为三级,全长129.76km,全线共设置桥梁99座,隧道3座,养护工区4个。

该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云南秀川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2009年7月,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以云环审[2009]195号对报告进行了批复。

(3)场内交通运输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结合工程施工方法的研究以及施工场地分区布置,将场内交通规划为上下游、左右岸立体交叉的循环交通网络。

共布设17条施工公路(不含沿江对外公路)、2座永久桥和1座临时桥。

1.4.6主要技术供应

(1)劳动力:

本工程施工期平均施工人数3500人,高峰年人数5200人。

(2)施工机械设备:

主要施工设备29种,包括各型推土机、钻孔机、液压挖掘机、自卸汽车、装载机、振动碾、振捣机等。

1.4.7截流、施工导流

(1)截流

工程计划于第2年11月中旬截流,截流设计标准P=10%,相应流量Q=695m3/s。

截流采用单洞截流,双洞度汛,采用宽戗堤进占方式。

(2)施工导流

工程初期导流采用围堰一次拦断河床,隧洞导流方式,中期导流方式为坝体临时断面挡水,导流隧洞泄流,后期导流隧洞封堵期间,导流隧洞下闸后,主要永久泄洪建筑物已具备正常泄洪运行条件,枯水期由泄洪底孔泄流,汛期永久泄洪建筑物正常泄洪。

(3)初期蓄水

2015年10月中旬下闸封堵1#导流隧洞(底板高程1473m),由2#导流隧洞(底板高程1477m)的弧门控泄向下游供水,待水库蓄至泄洪底孔能下泄280m3/s的水位1547.5m时,再下闸封堵2#导流洞。

当黄登水库蓄水期间,下游大华桥梯级未建成情况时黄登水电站起蓄高程为1473m,10月31日蓄至死水位1586m,蓄水总时间为20.13天。

当黄登水库蓄水期间,下游大华桥已建成情况时,水库蓄水至死水位1586m,水库蓄水总时间为18.79天。

1.4.8施工进度

本方案工程施工总工期为81个月(不含筹建期12个月),其中准备期为22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为50个月,完建期9个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工期为72个月。

1.5水库淹没、施工占地与移民安置规划概况

1.5.1建设征地实物指标

黄登水电站建设征地范围包括水库淹没影响区(包括水库淹没区、水库影响区)、枢纽工程建设区以及建设征地影响扩迁区三部份。

据昆明院水库专业2011年3月完成的《澜沧江上游黄登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审定本)》调查成果,黄登水电站建设征地区总面积为37.422km2,陆地面积30.789hm2。

黄登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石登乡、中排乡和迪庆州维西县维登乡、中路乡共2个州2个县5个乡(镇)33个村委会。

建设征地范围内占用耕地817.44hm2,园地172.16hm2,林地1730.27hm2,草地2.71hm2,工矿仓储用地6.60hm2,住宅用地16.23hm2,其他土地996.08hm2。

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有居住人口2764人(含水库淹没影响待观区235人),各类房屋总面积115950.91m2。

建设征地区涉及县乡四级公路48.5km,四级公路桥4座168m,跨江桥梁12座1709m;涉及110kV、35kV、10kV输电线路70.1km,涉及小型水电站4座33420kW;涉及工矿企业23个,专业单位14个等。

1.5.2移民安置规划

(1)移民安置任务

生产安置规模:

基准年工程生产安置人口为5734人(其中兰坪县4525人,维西县1209人),水平年为6145人(其中兰坪县4841人,维西县1304人)。

动迁安置规模:

建设征地区需搬迁安置农业人口设计基准年为641户2504人(其中兰坪县591户2310人,维西县50户194人),规划设计水平年为685户2687人(其中兰坪县632户2478人,维西县53户209人);基准年非农业人口搬迁人口30人,规划水平年34人。

(2)搬迁安置人口及去向

在移民意愿调查基础上并结合散居农村的非农业人口,经计算,至规划设计水平年,黄登水电站农业搬迁安置人口685户2687人,设11个集中安置点安置移民611户2358人;库周分散安置74户329人均是在本村组内自行分散搬迁安置。

建设征地区农村非农业人口34人(均为水库淹没影响区),其安置方式除有1户3人分散安置外,其余31为随各村组农业移民搬迁安置。

(3)生产安置规划

根据云南省政府推行“长效补偿”的政策精神,参照云南省内近期审定电站项目,长效补偿人口与生产安置人口相同。

(4)移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按照“不降低移民原有生活水平”的原则,根据《城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批准的《规划大纲》,结合安置区实际,合理确定配置标准。

1.5.3专业项目改(复)建规划

本阶段对需恢复的专项设施按“原规模、原标准或恢复原功能”的原则进行设计;对没有必要恢复的项目给予合理的补偿。

其中:

工程共涉及学校7个,其中非完全学校6个,完全小学1个。

主要选择与附近新安置点一并重建的方案处理。

建设征地区涉及的专业单位主要有工矿企业22个,个体工商户7户等,主要采用一次性经济补偿后由产权人自行安置的处理方案。

涉及的专业项目主要涉及库周四级公路及大中型桥梁、乡村道路;通信电缆、光缆;110kV输电线路、35kV输电线路、10kV输电线路;农田水利设施等。

本工程对需恢复的专业项目按“原规模、原标准或恢复原功能”的原则进行设计,并达到相应专业初步设计深度要求。

对没有必要恢复的项目给予合理的补偿。

国家政策规定不允许建设的企业,按现状适当补偿。

2环境现状

2.1工程区自然环境现状

黄登水电站工程建设不影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

工程区为高山峡谷地貌,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地形切割强烈。

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水库区域较大的支流有其普河、妥洛河、通甸河、德庆河、大竹箐河、基独河、木瓜邑河、拉竹河等,坝下有玉龙河等。

澜沧江径流以降雨补给为主,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主要发生在6月~10月,主汛期为6月~7月。

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905m3/s,坝址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2362×104t,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34.2×104t。

黄登水电站所在河段的流域内污染源分布有点源及面源污染源。

从工程2008年和2010年对河段水质监测成果表明,澜沧江水质在2008年因受工业企业排污等影响,水质较差,通甸河和干流污染主要为铅;2010年工业企业排污得到控制后,干流及通甸河支流水质现状改善,达到《云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要求干流Ⅱ类水和通甸河支流Ⅳ类水的水功能类别要求。

环境监测成果表明,枢纽区空气质量现状良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优良,监测点昼夜噪声值变化幅度很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黄登水电站评价区自然植被包括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8个群系,景观类型包括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景观等级1级,下同)、落叶阔叶林(1级)、云南松林(2级)、稀树灌木草丛及灌丛(2级)、农田耕地生态系统(3级)、河流河滩生态系统(4级)、居民点等人工生态系统(5级)共计7类,经评价认为,评价区中各生态质量等级的区域所占面积的排序为2级>4级>3级>1级>5级,1、2、3级所占的比例超过了60%,因此工程区景观质量较好。

黄登水电站评价区内的共有维管植物904种,隶属于167科,589属,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具有鲜明的热带及亚热带性质。

评价区共记录到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种,为金荞麦(大坝围堰附近3丛);未发现区域局域分布的物种分布。

评价区共有陆栖脊椎动物163种,隶属4纲23目59科116属,包括哺乳类35种,鸟类97种,两栖类15种和爬行类16种。

评价区共记录有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其中哺乳动物5种,即猕猴、水獭、大灵猫、小灵猫和穿山甲;鸟类6种,即[黑]鸢、雀鹰、松雀鹰、普通鵟、红隼、白腹锦鸡;两栖类1种,即红瘰疣螈。

黄登水电站工程区天然状态下,水土流失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040t/km2.a。

工程枢纽区除部分林地、园地和少量水田外,无其它人为水土保持设施。

黄登电站所在江段共有鱼类23种,隶属2目4科13属,其中怒江爬鳅为澜沧江新记录,横纹南鳅在澜沧江中下游分布较为广泛,以往在上游没有记录;无列入国家级、云南省级分布。

分布有澜沧裂腹鱼、细尾鮡、兰坪鮡、德钦纹胸鮡、无斑褶鮡5种澜沧江上游特有鱼类。

黄登水电站建设占地不涉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建设征地范围内没有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重要文物记录在案。

工程库区可能影响范围内已知固体矿产地共38处,正在采取措施予以补偿。

2.2环境敏感对象及保护目标

2.2.1环境敏感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环境敏感区的定义,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分析,黄登水电站评价区不涉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

2.2.2环境敏感对象

黄登水电站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对象见表2.2-1。

表2.2-1黄登水电站工程主要环境保护对象一览表

环境

要素

保护对象

相对位置

保护对象基本情况

主要影响源

保护要求

澜江江水体的水环境功能(水质)、水温、水文情势等

黄登库区河段

河段86km,河面面积31.92km2,正常蓄水位库容15.49亿m3;水质类别为Ⅱ类

生产生活污水排放

水库蓄水及电站运行

维护工程河段现有水域功能,保证区域水资源利用不受工程建设影响

黄登坝址~大华桥坝址河段

大华桥水电站先于本电站建成前,坝下为大华桥库区,库区水位1479m,库容2.794亿m3,为日调节水库;大华桥电站晚于本电站建成时,坝下至大华桥坝址约34km河段为天然河段,河段多年平均流量905m3/s,水质为Ⅱ类水体

生产生活污水排放

电站运行

通甸河支流

库区支流

河段长度81.4km,河口平均流量4.5m3/s,水质类别为Ⅳ类

水库蓄水及电站运行

拉竹河、德庆河等支流

库区支流

拉竹河河段长度11.2km,河口平均流量2.5m3/s,水质类别为Ⅲ类;

德庆河河段长度28km,河口平均流量3.5m3/s,水质类别为Ⅲ类;

空气及声环境

石料场区

大格拉一组

距离石料场750m以上,距砂石加工系统40m以上

一组约30余户,分布高程1950m~2040m

黄登•大华桥砂石加工系统作业、石料场开采

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及4a标准

大格拉二组

距石料场930m以上,距砂石加工系统40m以上

二组约40余户,分布高程1900m~1950m

黄登•大华桥砂石系统作业、石料场开采、R15运输;

大坝杻纽区

小格拉村

距梅冲河混凝土拌和系统中心距离437m以上

约40余户,200人左右,约有2-3户散布于1890m附近,其余分布高程2020m~2100m

梅冲河混凝土拌和系统作业

甸尾村

沿江公路上侧40m以上

约20余户,沿江公路下侧40m外约有4户,沿江公路上侧70m处约有3户,其他均集中分布于沿江公路上侧130m-160m,约20余户

沿江公路运输

岩头村

布纠河渣场库尾西侧200m以上

30余户,分布高程1900m~1920m

布纠河弃渣场弃渣作业

新岩头村

C4标生产区外400m以上

约30余户,分布高程2000m~2050m

C4标生产区作业、大坝枢纽区

甸尾扶贫希望小学

坝址左岸下游3.0km处,施工征地线外200m

师生约200人

筹建期进场交通运输影响等

生态环境

自然植被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特别是尖叶木樨榄群落)、暖温性落叶阔叶林等

评价区主要植被类型,其中尖叶木樨榄群落为狭域分布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坝址右岸永久征地范围内及水库淹没区坝址至石登乡段澜沧江右岸,分布高程约为1600-1700m,面积约为17.29hm2

施工征地及水库淹没

维护区域生态完整性,不因工程建设而造成当地物种消失和生态功能退化

珍稀保护动植物

金荞麦

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施工征地

红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