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770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指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为3.0×108km/s

B.一个普通鸡蛋的重力约为0.5N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

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3.下列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见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B.日食、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这种透镜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D.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4.如图所示的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5.速度、密度两个物理量都是用比值定义的,关于这两个物理量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公式v=

可知,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由公式

,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ρ水=1.0×103kg/m3,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m3

D.1m/s的速度大于1km/h的速度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为了便于观察,最好将蜡烛B也点燃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在蜡烛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D.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A的像与蜡烛B仍然重合

8.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甲<m乙)的甲、乙两个木块,按照图中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推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1>F2B.F2=F3C.F3>F4D.F3=F4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9.(2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  的自然科学.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提出了相对论.

10.(2分)我果自主研发并试飞成功的C919大型商用客机,最大飞行高度达12131米,客机巡航速度可达950km/h,它表示的物理意思是  ;昆明至上海的航空距离约为2000km,若C919客机以此速度从昆明飞至上海需  h(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1.(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反射角为  度,EF右边是  (选填“空气”或“玻璃”)。

12.(2分)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判断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实验中从水平方向缓慢改变铁架台与水平面的倾角,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始终沿  ;图中球A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13.(2分)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  比较大的缘故.

14.(4分)水池深1.5米,一只小鸟在距水面15米高的空中飞行,此时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当它以5m/s的速度竖直向下冲向水面,2s后像与它的距离是  m,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向下冲的过程中,水相对于小鸟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5.(2分)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行车安全尤为重要。

刹车时,汽车会慢慢的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改变了汽车的  ;车轮表面都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  (选填“增大”或“减小”)轮胎与路面的摩擦。

16.(2分)鸡蛋与石头相碰,石头同时也会给鸡蛋一个力,这说明  ;蛋破而石头不破,在相碰时,鸡蛋给石头的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石头给鸡蛋的力。

17.(2分)由同种物质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乙的质量是甲的两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  倍;分别由不同的两种物质制成的丙、丁两个实心物体,其质量之比m丙:

m丁=2:

1,体积之比V丙:

V丁=1:

3,则丙丁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丙:

ρ丁=  。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共6小题,满分32分)

18.(2分)图中物体长度为  mm;

19.(2分)作出图中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20.(2分)如图为重20N的小球被的出后,仍在空中继续飞行时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1.(8分)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时像的位置)

(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  ;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

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  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  15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

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另外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  (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  透镜进行矫正。

22.(9分)小聪和小丽同学在“测量某果汁密度”的实验中:

(1)图1是小聪同学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

(2)使用前,天平正确调节平衡后,小聪在烧杯中倒入果汁,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2所示,错误之处是  。

(3)纠正错误后称出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为95g;将烧杯中一部分果汁倒入量筒中(如图3所示),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果汁的总质量时,天平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4所示。

请你根据小聪同学的测量填写下表:

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

m1/g

烧杯和剩余果汁的总质量 m2/g

量筒中果汁的质量m/g

量筒中果汁的体积

V/mL

果汁的密度

ρ/(g/cm3)

95

(4)小丽同学在实验中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果汁的密度。

于是小丽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果汁,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为m2

④则果汁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小聪针对(3)中小聪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丽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

23.(9分)小明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二: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三: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小明通过如图一所示的实验验证猜想,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接触面

木板

木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压力/N

1.0

1.5

2.0

1.0

1.0

弹簧测力计示数/N

0.4

0.6

0.8

0.5

0.6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目的是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为验证猜想一,小明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  。

(3)分析  次试验数据可验证猜想二,可得到的结论是: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4)分析1、4、5次试验数据,小明同学得出,在  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小明同学在探究猜想四时,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再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两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你认为他的实验过程是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  。

【拓展】

①小明同学完成实验后,观察实验数据,思考得出:

木块在木板上运动时所受摩擦力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F的关系是f=  ;

②小明同学又分别使用了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两块木板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的关系图象如图二所示,则  (选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四、综合题(共3小题,满分24分)

24.(8分)黑龙潭公园是昆明市民踏雪赏梅的首选,欢欢和乐乐相邀去赏梅,他们同一时间各自从家中出发,欢欢步行,计步器显示他走了约2000步,行程1km,乐乐先步行5min,走了300m后,选择骑共享单车前往,她以4m/s的平均速度骑行了2.4km后,与欢欢同时达到公园大门口,问:

(1)欢欢每走一步通过的距离大约是多少m?

(2)乐乐从家到公园的平均速度?

25.(8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骑共享单车出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如图所示的共享单车,其相关数据如下表:

车架材料

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cm3

2500

年架质量/kg

4.5

整车质量/kg

10

(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是多少kg/m3?

(2)云迪同学的质量为50kg,若他在骑行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的0.02倍,则他所受到的阻力为多少N?

(g取10N/kg)

26.(8分)一个空心铜球质量为445g,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545g,已知ρ水=1.0×103kg/m3,ρ铜=8.9×103kg/m3

(1)求这个铜球的总体积?

(2)若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530g,求注入液体的密度?

 

2017-2018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5:

BCDAD    6-8:

ABD

 

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9.运动规律;爱因斯坦. 

10.该客机飞行1小时的路程为950km;2.1。

 

11.30;玻璃。

 

12.竖直方向;地球。

 

13.音色;响度. 

14.15;10;不变;运动。

 

15.运动状态;增大。

 

1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于。

 

17.0.5;6:

1。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共6小题,满分32分)

18.解:

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5.1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15cm﹣2.00cm=3.15cm=31.5mm。

故答案为:

31.5。

 

19.解:

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0.解:

小球在飞行中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小球的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大小为20N,如图所示:

 

21.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或投影仪;

(2)图中C点非常接近焦点,此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太小,像距太大,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3)做法一:

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此透镜焦距小于15cm。

做法二: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因此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

(1)放大;投影仪;

(2)像距太大,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像不能成在光屏上;(3)小;小于;大;后;凸。

 

22.解:

(1)调节平衡螺母前,应先将游码移至零刻线处,故错误是:

游码没有移到0刻度线处;

(2)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3)由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液体的体积为20mL=20cm3;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50g+20g+3.2g=73.2g,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95g﹣73.2g=21.8g;

盐水的密度为:

ρ=

=

=1.09g/cm3;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用天平也能测量出果汁的密度: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则水的质量m水=m1﹣m0,由ρ=

可求得,水的体积V=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果汁,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为m2;

则水的质量m果汁=m2﹣m0,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果汁的体积;

④则果汁的密度表达式ρ=

=

=

•ρ水。

(4)烧杯装满水,易洒出,不方便操作。

故答案为:

(1)游码没有移到0刻度线处;

(2)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表格如下

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

m1/g

烧杯和剩余果汁的总质量 m2/g

量筒中果汁的质量m/g

量筒中果汁的体积

V/mL

果汁的密度

ρ/(g/cm3)

95

73.2

21.8

20

1.09

(4)②装满水;④

•ρ水;(4)装满水或果汁容易洒出,不方便操作。

 

23.解:

(1)只有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只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3)分析1、2、3次试验可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接触面不变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4)分析1、4、5次试验,小明得出,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老师提出小明的实验设计应加以改造,应控制在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的条件下粗糙程度不同;

(5)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而小明将木块切去一半,则在接触面积变化的同时,压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出错误结论。

拓展:

①由表格中1、2、3数据知,木块在木板上运动时所受摩擦力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的比值为定值,

=0.4,所以f=0.4F;

②小明实验时使用了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重复做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关系图象二所示,由图可知,图线均为直线,摩擦力大小与受到压力大小成正比,由图可知,压力相同时,甲受到的摩擦力大,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故甲木板更粗糙。

故答案为:

(1)等于;

(2)无关;(3)1、2、3;越大;(4)压力;(5)不正确;改变接触面积时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拓展:

①0.4F;②甲。

 

四、综合题(共3小题,满分24分)

24.解:

(1)欢欢每走一步通过的距离:

s=

×1000m=0.5m;

(2)因为v=

所以,乐乐骑行的时间:

t骑行=

=

=600s,

乐乐从家到公园的总时间:

t乐乐=t步行+t骑行=5×60s+600s=900s,

s乐乐=s步行+s骑行=300m+2400m=2700m,

乐乐从家到公园的平均速度:

v乐乐=

=

=3m/s。

答:

(1)欢欢每走一步通过的距离大约是0.5m;

(2)乐乐从家到公园的平均速度为3m/s。

 

25.解:

(1)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ρ=

=

=1.8×103kg/m3;

(2)车子和人的总重力为:

G=mg=(50kg+10kg)×10N/kg=600N;

则阻力为:

f=0.02G=0.02×600N=12N。

答:

(1)碳纤维车架的密度是1.8×103kg/m3;

(2)他所受到的阻力为12N。

 

26.(8分)一个空心铜球质量为445g,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545g,已知ρ水=1.0×103kg/m3,ρ铜=8.9×103kg/m3

(1)求这个铜球的总体积?

(2)若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530g,求注入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1)铜球内注满水时水的质量:

m水=m总﹣m铜球=545g﹣445g=100g,

由ρ=

可知,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心=V水=

=

=100cm3,

铜球中铜的体积:

V铜=

=

=50cm3,

铜球的总体积:

V=V铜+V空心=50cm3+100cm3=150cm3;

(2)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铜球=530g﹣445g=85g,

则液体的密度:

ρ液=

=

=

=0.85g/cm3。

答:

(1)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是150cm3;

(2)注入液体的密度是0.85g/c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