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事故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663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氢事故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加氢事故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加氢事故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加氢事故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加氢事故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氢事故案例.docx

《加氢事故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氢事故案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氢事故案例.docx

加氢事故案例

加氢事故案例和事故处理预案

一、事故案例

案例一:

火炬冒烟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2006的年10月23日2:

23加氢主操作发现脱硫塔顶压控由0.61Mpa骤降至0.28Mpa,初步判断为仪表压控远传失灵,于是改自动为手动操作,并联系仪表处理。

7:

35脱硫塔顶安全阀起跳,脱硫塔顶温109℃开始迅速上升,至7:

45开至200℃,火炬开始冒黑烟。

8:

35脱硫塔顶压控远传仪表修复后,火炬停止冒黑烟。

事故原因:

由于天气变冷,塔内形成的部分胺盐附着在仪表测点上,造成仪表远传失灵,致使现场实际压力值与远传显示压力值不符,造成现场安全阀起跳,塔顶大量轻组份从安全阀泄至火炬,造成火炬冒黑烟。

因此脱硫塔顶压控仪表失灵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预防措施:

1、加强仪表巡检,做好仪表检查工作,该加保温伴热煌加保温伴热。

2、加强员工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职工事故所处理能力。

3、发现问题各单位全力配合查原因,并将所采取措施做好交接班。

事故性质:

非责任事故。

事故损失:

导致火炬持续冒烟1小时。

处理意见:

鉴于此次事故属于非人为因素造成,不与经济处罚,精制车间要组织加氢岗位全员进行学习,以预防此类事故发生。

案例二:

精制柴油闪点不合格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31日8:

00精制柴油采样初馏点133℃,闪点33℃,白班调度立即通知加氢岗位进行调整,至11:

00精制柴油闪点分析62℃,装置正常。

事故原因:

5:

00左右加氢当班操作工发现重沸炉温度下降,以为油品质量发生变化,随即电话询问油品泵房加氢原料时否改罐,得知加氢原料并未改罐后并未将这一情况通知调度,调整不够及时,导致分馏塔底温度最低降至229℃,8:

00精制柴油闪点不合格。

防范措施:

操作工加强业务学习,装置出现波动时能准确判断,迅速处理,要有责任心,装置出现波动时及时联系调度,协调处理。

处理意见:

本次事故为一般操作事故,当班操作工对事故认识较深刻,根据工艺管理相关规定扣罚当班操作工50元。

希望其他职工引以为戒,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案例三:

2005年1月21日刘国勇同志中毒事故分析

对检修车间刘国勇同志中毒的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防止再次发生事故的措施和本次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

事故原因:

1、精制车间没严格按有关安全规定执行,对新氢压缩机进行置换后分析。

2、因当天生产波动,氮气压力较低,使精制车间当班操作工误认为该压缩机已置换合格

事故责任单位:

1、检修车间没核实置换后分析结果,就下达了检修工作票。

防止再次发生事故的措施:

针对今后石化分公司防中毒的工作,下发了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补充规定,要求各车间严格遵守,各车间要将此规定作为1月份安全教育和安全考试的要点,切实提高全员工自我防范意识。

处理意见:

1.1月份安全考核扣罚精制车间500元

2.1月份扣罚检修车间200元,到年底按《安全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

案例四: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5.11”硫化氢中毒事故

2007年5月11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在停工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其中2人在中毒后从高处跌落。

事故经过:

5月11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联合车间对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停工检修。

14:

50,停反应系统新氢压缩机,切断新氢进装置新氢罐边界阀。

准备在阀后加装盲板(该阀位于管廊上,距地面4.3米)。

15:

30对新氢罐进行泄压。

18:

30新氢罐压力上升,再次对新氢罐泄压。

18:

50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带领四名施工人员来到现场,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和车间一名岗位人员在地面监护。

19:

15,作业人员在松开全部八颗螺栓后,拆下上部两颗螺栓,突然有气流喷出,在下风侧的一名作业人员随即昏倒在管廊上,其他作业人员立即进行施救。

一名作业人员在摘除安全带施救过程中昏倒后从管廊缝隙中坠落。

两名监护人立刻前往车间呼救,车间一名工艺技术人员和两名操作工赶到现场施救,工艺技术员在施救过程中中毒,从脚手架坠地,两名操作工也先后中毒。

其他赶来施救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爬上管廊将中毒人员抢救到地面,送往乌鲁木齐石化职工医院抢救。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当拆开新氢罐边界阀法兰和大气想通后,与低压瓦斯放空分液罐相连的新氢罐底部排液阀门没有关严或阀门内漏,造成高含硫硫化氢的低压瓦斯进入新氢罐,从断开的法兰处排出,造成作业人员和施工人员中毒。

2.间接原因:

在出现新氢罐压力升高的异常情况后,没有按生产受控程序进行确认,就盲目安排作业,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危害辨识不够的情况下,盲目作业,施救人员在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应急救援,造成次生人员伤害和事故后果扩大。

案例五:

加氢K302联锁停车事故报告

事故经过

2006年7月4日上午7:

30仪表值班人员接加氢控制室通知Ⅲ加氢K302联锁停车,仪表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检查处理。

据SOE记录显示,06:

57:

41.0Ⅲ加氢K302机组报警。

循环氢分液罐D305液位高高联锁停机(LSHH3115),现场检查操作站报警联锁报告如下:

06:

57:

41K302转速自动设定方式OPENCOSMANSPD

06:

57:

41K302手动调速,CLOSECOSRL

06:

57:

41K302联锁(OPEN=联锁)OPENCOSTRIP

06:

57:

41K302FV电磁阀开(OPEN=开阀)OPENCOSFI11

06:

57:

41K302速关阀开(CLOSE=开)OPENCOSZS587

06:

57:

41此值为一时处于升速模式OPENCOSFACCEL

06:

57:

41K302机组报警OPENCOSALMK

06:

57:

41K302入口分液罐液位高高联锁机OPENCOSLSHH-3115

06:

57:

41CLOSECOSMCRIT

通过上面报告分析,导致K302停车的原因是“K302入口分液罐液位高高联锁停机(LSHH-3115)”LSH联锁动作。

检查发现H-3115处于故障状态,机组位移,轴瓦温度参数正常,为不影响生产,随将“K302入口分液罐液位高高联锁停机(LSHH-3115)联锁解除,检查其他仪表正常,配合工艺开车,于8:

45左右开车正常”

事故伤亡情况: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原因分析:

导致K302停车的原因是“k302入口分液罐液位高高联锁停机(LSHH-3115)”联锁动作。

经检查为浮筒液位控制器(LST-3115)表头电路板连线焊接点松动,造成该连锁误动作停机

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1、仪表一车间组织力量将浮筒液位控制器修复,LSHH-3115显示已正常。

2、今后要加强操作监控和维护,并做好K302机组联锁停车及开车条件的预案工作

3、建议“K302入口分液罐液位高高联锁停机(LSHH-3115)联锁解除,K302入口分液罐只做报警”,将K302入口分液罐高高联锁停机LSHH3115联锁停留,但联锁控制方案改变。

即将浮筒液位控制器LSHH3115与K302入口分液罐液位测量双法兰LI3114作二取二联锁,防止单点误动作引起停机

事故责任分析及处理情况

鉴于此次K302联锁停车事故是由设备故障引起,将根据经济责任制考核情况,考核相关单位和班组。

案例六:

1987年1月9日,某炼油厂加氢裂化车间一名班长,由于无处理突变情况的能力,错戴活性炭滤毒罐,就下污泥井救人,因滤毒罐不防硫化氢,结果与被救人双双丧命。

案例七: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2004年10月27日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2004年10月27日,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司第一安装公司四分公司,在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间64万吨/年酸性水汽提装置V402原料水罐施工作业时,发生了重大爆炸事故,死亡7人,造成经济损失192万元。

现将大庆石化“10.27”事故汇报如下:

(一)、事故经过

2004年10月20日,64万吨/年酸性水汽提装置V403原料水罐发生撕裂事故,造成该装置停产。

为尽快修复破损设备,恢复生产,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机动处根据大庆石化《关联交易合同》,将抢修作业委托给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司第一安装公司。

该公司接到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间V403原料水罐维修计划书后,安排下属的四分公司承担该次修复施工作业任务。

修复过程中,为了加入盲板,需要将V406与V407两个水封罐,以及原料水罐V402与V403的连接平台吊下。

10月27日上午8时,四分公司施工员带领16名施工人员到达现场。

8时20分,施工员带领两名管工开始在V402罐顶安装第17块盲板。

8时25分,吊车起吊V406罐和V402罐连接管线,管工将盲板放入法兰内,并准备吹扫。

8时45分,吹扫完毕后,管工将法兰螺栓紧固。

9时20分左右,施工员到硫磺回收车间安全员处取回火票,并将火票送给V402罐顶气焊工,同时硫磺回收车间设备主任、设备员、监火员和操作工也到V402罐顶。

9时40分左右,在生产单位的指导配合下,气焊工开始在V402罐顶排气线0.8米处动火切割。

9时44分,管线切割约一半时,V402罐发生爆炸着火。

10时45分,火被彻底扑灭。

爆炸导致2人当场死亡、5人失踪。

10月29日13时许,5名失踪人员遗体全部找到。

死亡的7人中,3人为大庆石化总厂临时用工,4人为大庆石化分公司员工。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V402原料水罐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从与V402罐相连接的DN200管线根部焊缝,或V402罐壁与罐顶板连接焊缝开裂处泄漏,遇到在V402罐上气割DN200管线作业的明火或飞溅的熔渣,引起爆炸。

“10.27”事故是一起典型的由于“三违”造成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大庆石化总厂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违反火票办理程序,执行用火制度不严格。

动火人未在火票相应栏目中签字确认,而由施工员代签。

在动火点未作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采样分析、动火作业措施还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就进行动火作业,没有履行相互监督的责任,违反了《动火作业管理制度》。

2、违反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吊装作业违章操作。

吊车在施工现场起吊DN200管线时,该管线一端与V406罐相连,另一端通过法兰与V402罐相连,在这种情况下起吊,违反了《起重吊装作业安全规定》。

3、违反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气焊工无证上岗。

在V402罐顶动火切割DN200管线的气焊工,没有“金属焊接切割作业操作证”,安全意识低下,自我保护意识差。

4、不重视风险评估,对现场危害因素识别不够。

施工人员对V402酸性水罐存在的风险不清楚,对现场危害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反思以上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深刻地反映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安全管理上、监督检查上、安全教育培训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一是对“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认识不深刻。

领导班子到各级干部都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不严不细,层层递减,落实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工作布置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班组和岗位。

在V403罐抢修施工作业过程中,基层单位的领导很少到现场,对现场情况不了解。

部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在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往往考虑的是生产和经济效益,忽视安全;在检维修作业时,完全考虑服务而不考虑安全的作业环境,在思想上没有真正把安全放在首位。

为了抢工期,在加入第17块盲板时,使用吊车违章起吊。

二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虽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不严格,制度形同虚设。

现场施工员不但不对火票进行严格审查,而且代替动火人签字。

在检维修施工中,低标准、**病、习惯性违章没能杜绝,在动火、吊装作业中,没有对作业环境进行认真的安全风险评估,在施工作业程序的执行上不严肃,尤其对安全合同的管理不严、不细、不规范。

气焊工没有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有关管理部门未经审查,就同意上岗。

三是HSE体系管理落实不到位。

建立HSE体系管理的目的不明确,为了认证而认证,存在严重的“两层皮”现象。

部分领导对HSE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实施HSE体系管理太麻烦,只要能按期完成生产施工任务即可。

风险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安全意识淡薄,对岗位存在的风险习以为常,风险识别不全,甚至根本不识别风险。

对项目实施“两书一表”更是不以为然,编制的“两书一表”没能做到层层把关,即使是领导签了字,也只不过是履行一下签字手续而已。

在V403罐抢修中,虽然编制了“两书一表”,但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落实到作业中,导致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削减措施、应急管理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不严不细。

安全教育培训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头。

不注重对职工的知识更新,过分依赖不科学的经验操作,临时用工只靠短时间的安全教育,难以满足化工生产检维修施工作业的安全要求,对职工风险识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基层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到位。

在本次事故中,遇难的3名临时用工人员虽然经过了短期安全培训,但是安全素质远没有达到作业要求,自我保护意识差,在不了解V402罐体安全风险、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就登上高18米、液位为77%、充满易燃易爆气体的5000立方米的V402罐顶。

五是安全监督检查不深入。

安全监管体制不畅,安全监管职责不清,管理与监督职能没有完全分开,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职能由一人承担,无法保证异体监督,基层的监督检查只停留在表面,根本发现不了深层次的问题。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检查流于形式,安装四公司制造的V402罐补强板选材和焊接质量都存在问题,但是在施工检查和验收中都没有发现,致使出现质量缺陷。

(三)、事故相关责任人处理情况

事故发生后,根据黑龙江省事故调查组的调查和处理意见,在报请集团公司同意后,总厂、二级单位、基层车间、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基层相关责任人共计17人受到处分,其中:

行政警告6人,行政记过5人,行政记大过3人,行政撤职1人,开除厂籍留用察看2人。

(四)、事故的惨痛教训

“10.27”事故重大,教训深刻,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因事故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集团公司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因事故而受到了影响。

惨痛的事实、血的教训,强烈地震撼了我们,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安全形势的严峻性,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责任重于泰山。

事故发生后,我们总厂党政班子成员深感不安、愧疚和自责,深感辜负了党组的信任,辜负了集团公司领导的教诲,辜负了总厂干部职工的期望。

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惨痛教训,令我们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第一,事故教训时刻警示我们,必须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违章指挥就是害人,违章作业就是害人害己,无论是谁,都必须深刻认识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和谐的深刻内涵,切实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根本,真正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做到以人为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绝不能放松,绝不能麻痹。

第二,事故教训时刻警示我们,必须以严格管理贯穿全过程、落实到全方位,保证安全监督管理执行有效。

事故虽然发生在基层,但是根源在领导、责任在领导。

作为领导干部,在安全工作上只能加强,不能疏忽;只有补位,没有越位;宁听严格管理招来的骂声,不听事故发生带来的哭声,一定要认真落实陈总“安全思想要严肃、安全管理要严格、安全制度要严谨、安全组织要严密、安全纪律要严明”的“五严”要求,真正把安全工作做严、做实、做细、做好。

第三,事故教训时刻警示我们,必须在细节上夯实“三基”工作,为本质安全打牢坚实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安全工作更是如此,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在基层,落脚点在现场,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把“强三基、反三违”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必须强化基本素质培训,解决不知不会、无知无畏的问题;必须在基层的细节和小事上严格监督管理,解决心存侥幸、习惯违章的问题;必须严格规范工艺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解决粗心大意、操作失误的问题。

第四,事故教训时刻警示我们,必须把具体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实现安全工作的全过程受控。

安全工作是全员的工作,每个人都必须落实安全措施,才能保证每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

必须向大连西太石化生产受控管理那样,坚持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方案、步步有确认、事后有总结,保证每一个过程、环节和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最终实现安全工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受控,确保本质安全。

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落实安全保证措施,做到周密细致、不厌其烦、持之以恒,真正实现安全工作的受控管理。

(五)、主要整改措施

“10.27”事故发生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事故原因不水落石出不放过,事故教训不刻骨铭心不放过,事故处理不切肤之痛不放过,事故整改不举一反三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痛定思痛、言危思进,坚定信心、狠下功夫,牢牢把握“强三基、反三违、严达标、除隐患”的主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做了大量的整改提高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扎实深入地开展安全环保整治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基础年”和“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的总体部署,全面反思“10.27”事故教训,扎实开展了安全环保整治工作。

一是制定下发了《反思“10.27”事故,开展安全生产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10.27”事故教训大讨论。

通过大讨论,职工提出“10.27”事故应吸取的教训127条,工作中经常见到的“三违”行为116条,对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19条,我们都分类进行了剖析,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

二是深入开展了“六查、三落实、五整顿”活动。

“六查”是查上岗人员资格,查上岗安全培训,查作业程序执行,查作业风险识别,查安全隐患治理,查习惯性违章。

“三落实”是重点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重点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重点落实各级干部的安全责任。

“五整顿”是开展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大整顿,全面清理无证人员;开展施工质量大整顿,强化全员质量管理;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大整顿,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开展安全作业程序大整顿,严管严惩不按程序施工作业行为;开展安全管理大整顿,全面整改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并将“六查、三落实、五整顿”内容转化为劳动纪律、工艺纪律和规章制度等30项考核内容,组成联合检查组,结合第132次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对所属22个二级单位、72个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全厂安全生产整治共查出各类问题和低标准2859个,当期整改2774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针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检查,并对3865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了严格培训和考核,培训率达100%,实现了全员持证上岗。

三是重点对工程技术服务系统进行了安全专项整治。

制定了《分包、清包队伍安全管理规定》,在全厂范围内彻底取消工程转包。

全面开展了“向安全低标准、**病、陈规陋习宣战”活动,采取逐层、逐项解决问题的方式,严格对照制度进行认真检查和处罚,共查出低标准、**病、陈规陋习602人次。

一年多来,工程建设系统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四是集中开展了隐患治理工作。

确立集团公司级3项、总厂级16项隐患治理项目,努力消除安全隐患。

2、进一步加强了对安全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

全面强化安全环保工作,努力做到“五个到位”。

一是安全环保工作机构和人员设置配备到位。

成立了安全监督站,配齐配强各级专业安全监督员282名,实现了机构和人员的优化配置,满足了安全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是安全环保工作领导责任到位。

进一步明确了党政主要领导为安全环保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坚持经常性地深入到生产装置、施工现场、班组和岗位检查指导工作,督促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总厂副总以上领导、机关处室长共承包安全要害部位25个,定期深入承包点,帮助解决安全问题。

三是安全环保目标责任到位。

将“五个杜绝、三个不超、两个确保”的安全环保目标,通过责任状的形式分解落实,各二级单位与基层车间共签订安全责任状234份。

四是安全环保制度建设到位。

全面修订完善了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定54项。

五是考核奖惩到位。

将安全环保业绩与领导干部的年终兑现奖挂钩,与二级单位的经营业绩挂钩,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

3、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环保工作监督机制。

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观念,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督和受控机制。

一是坚持实行动态监督,对基层车间存在的“低标准、**病”进行严格考核,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是对重大施工作业场所、关键施工作业项目实施现场派驻监督,及时纠正“三违”行为,并以《安全监督通报》的形式在全厂进行通报。

一年多来,石化分公司和总厂共有70余套大小生产装置、23个重大施工项目进行检修改造,全部实现了安全环保预期目标。

三是对化工生产装置实施总厂、分厂、车间三级安全监督模式,使化工生产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进一步强化了“三基”工作。

紧紧抓住班组、岗位这个安全环保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安全基础建设。

紧密结合总厂生产经营实际,严格进行生产操作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狠反“三违”行为,做到只有“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全过程管理、规范管理和精细管理。

积极借鉴国际惯例和先进企业的成功做法,实行安全作业许可制度,把HSE管理体系落实到生产操作、施工作业的岗位和过程中,实现安全环保的闭环式管理和全过程管理。

按照三个“100%”的要求,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和技术培训,努力做到“四懂三会”,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基本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增强了全员安全行为能力。

5、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制定下发了总厂《安全文化手册》,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月”、“10.27安全警示日”等活动,全面贯彻总厂安全环保工作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促进了干部职工安全观念的转变,培养了职工的自觉安全生产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积极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开展了“两书一表”精品工程评比活动,提高了“两书一表”的执行水平。

一把手做到“四个亲自”,分管领导重点抓好“三件事”,管理层明确职责、监管到位,操作层做到认真负责、执行不走样,努力形成了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责任体系。

“10.27”事故发生已经19个月了,但这起事故血的教训,对总厂上下的震撼和警示,却使我们始终如芒在背、终生难忘,我们一定会把“10.27”作为总厂安全生产永远的警示日,牢记教训,时刻反思,刻骨铭心,警钟长鸣!

案例八:

装置开车时(非原始开车)循环机开机未开最小出入口跨线,循环量过大将油带到压缩机,造成圧机自停。

机体轻微损坏、高分界位过高一操作工开底部倒淋时因底部倒淋长时间不开有杂质,将倒淋全部打开结果高压酸性水外泄,造成眼部轻伤。

因处理及时未影响生产。

二、事故处理

(一)、停循环水

1、现象:

(1)各循环水冷却器冷后温度升高。

(2)循环水管线压力指示低。

(3)各机泵冷却水停。

(4)K--2001、K--2002冷却水压力低。

2、处理方法

(1)检查原因并及时与调度联系,开新鲜水与循环水跨线,由新鲜水补入循环水系统,关闭循环水进装置总阀,关小出装置总阀,尽量维持循环机运行。

(2)停K--2001各水冷器,关闭其冷却水,停水冷器冷水。

(3)装置按“气体循环降温”方法处理。

(二)、停电

1、现象

(1)所有机、泵停运。

(2)所有空冷、风机停运。

(3)装置照明不亮。

(4)UPS提供仪表备用电源30分钟左右,因此30分钟后仪表电源停电,室内显示器关闭,风开阀处于全关位置,风关阀处于全开位置。

2、处理方法

(1)反应加热炉灭火,改自然通风,每炉只保留一个小火嘴或长明灯;

(2)关进料泵出口阀、进料流控阀及其上下游手阀;

(3)反应系统经放火炬压控阀或副线向火炬系统泄压,压力降至0.6MPa时,循环机出口补高压氮气,继续泄压置换;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