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小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385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二小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实验二小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实验二小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实验二小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实验二小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二小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

《实验二小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小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二小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docx

实验二小二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记

主持人:

时间

参加人员

宅延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主备人

1

课题

1、春天在哪里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写8个生字,掌握“里字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微微、新衣、竹笋、蚕豆、探出头”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问题学习“(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发挥想象尝试仿写句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知春天的自然特征和美丽景色。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重点:

会写8个生字,掌握“里字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微微、新衣、竹笋、蚕豆、探出头”等词语。

难点:

能根据问题学习“(什么时候),什么(从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理解“薄薄细细、瓢飘洒洒”等词语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具使用

春天的图片、儿歌《春天在哪里》和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安排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了解新学期的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要求:

本学期的课文类型、生字掌握要求、学习方法(如何课前预习、课堂做笔记和课后复习)生字、部首、查字义。

二、谈话,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呢?

你们喜欢春天吗?

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三四五月是春天。

现在春天来了,春光明媚,百花齐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诗歌。

  2、出示课题、齐读

  3、检查预习情况:

“大家在昨天预习中都做了哪些学习准备呢?

展示学生搜集的代表春天的事物。

(有树叶、小花朵、柳条……)

  4、进入新课

“春天在哪里”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后面可加什么标点符号?

  5、练读,注意语调往上扬。

  6、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四次,都表示提问,句末语调都要上扬。

不过,在课题中,并没有标点,也不表示提问,就不必把语调往上扬。

(再读课题)

  三、范读,了解大意

   1、那么,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把说春天在哪里的句子划出来。

    听课文录音后,学生回答。

板书:

枝头、草地、竹林、田野

   2、看插图,理解词语“枝头、草地、竹林、田野”

   3、学说话:

春天在枝头,在草地,在竹林,在田野里。

 四、自读,学习生字。

    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田野是怎么样的呢?

让我们自己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1、多种形式拼读“会认字”:

雾薄换笋探蚕

注意两个平舌音:

笋蚕

注意一个多音字:

2、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

这首诗有几节?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边评议边正音。

   4、自读课文

  五、读短文,理解词句

    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田野是怎么样的呢?

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女生读。

思考:

春天的枝头是怎样的?

哪两行诗回答了这个问题?

 出示:

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2、“柳条儿跳舞”是什么意思?

(动作演示柳条来回摆动,好象在跳舞。

)点拨“拟人句”

   3、朗读指导,语气中有欢快的感觉。

   4、“桃花儿脸红”是什么意思?

(桃花开出粉红色的花朵,像涨红了脸。

   5、表情朗读。

   6、柳条儿为什么会跳舞?

桃花儿为什么会脸红?

(春天的风微微吹动)

   7、理解“微微”(动作)

   8、春天的风轻轻的,暖暖的,非常柔和,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摩着我们的脸。

   9、小结:

这节主要说了春天的风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是用一问一答两句话写的。

我们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读。

  

(二)学习第二、三节课文。

     春天在草地上和竹林里又是怎样的?

让我们按“读读课文,找找句子,理解词句”意思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思考:

文中哪几行诗告诉我们春天的草地和竹林是怎样的?

     男女分别读草地和竹林的内容

   2、看插图,理解“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春天来了,小草重新长出嫩叶,像刚睡过一觉刚刚醒来,换上了绿色的新衣。

   3、师述:

理解“薄薄细细”雾是由小水滴组成的。

这些小水滴很轻很轻,很细很细,漂浮在空中,形成了雾。

   4、指导朗读,注意声音稍轻。

   5、指导动作演示,理解“探出头”。

探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钻、露、长)

   6、句式训练:

竹笋探出头来

    竹笋从哪里探出头来?

(从地下)

    什么时候,竹笋从哪里探出头来?

(春天)

    小草也是从地下长出来的,用这个句式怎么说?

    用小草和竹笋合起来,一起说行吗?

    读句:

一阵春雨过后,小草和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7、用问答的形式朗读第二、三节课文。

   8、小结:

让我们来做春天的使者,把春天的气息带进教室,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小练习:

给生字组词:

雾()薄()换()

探()蚕()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拼读词语:

草原竹林田野薄薄细麦苗菜花飘飘洒洒

2、回顾课文:

“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是怎么样的?

学生读文中相关句子。

3、读句:

一阵春雨过后,小草和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

 二、读短文学词句

1、春天的田野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色?

让我们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第四节。

   2、教学中展示图片,理解“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第四小节。

   4、配上动作,朗读全文。

   5、春天里,柳条儿、桃花儿、小草儿,许许多多的景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自然现象同春天的自然现象有很大的关系。

书上怎么写春天的自然现象?

读有关的四句话。

   6、读句:

春天来了,微风轻轻地吹着,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

 三、句式训练。

(课后练习3)

四、总结朗读全文

 五、学习“会写字”,掌握字形。

1、自己先拼读生字,观察字形。

   2、重点学习“里字旁”、“厂字头”

分析“野”字和“原”字

3、给“暖”、“换”、“探”字分别找形近字区别记忆并组词。

4,指导书写

 

备注

1、完成课后练习

  2、仿照课文的写法,说说春天还在哪里?

(用一问一答式进行练习如: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小河里:

小河里的鱼儿们在欢快的做游戏呢

一、组词:

洒()暖()换()探()酒()爱()唤()

二、注音:

雾()薄()换()笋()探()蚕()

三、填空:

春天的风()

春天的雾(   )

春天的雨(   )

春天的太阳( )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记

主持人:

时间

参加人员

宅延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主备人

1

课题

2、笋芽儿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重难点:

了解笋芽儿的特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时排

二课时

教具使用

插图、小黑板、实物:

笋芽

教学环节安排

第一课时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

(出示实物)这是什么?

(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

(生观察后说)(投影插图)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大家在家是怎样预习课文的呢?

谁来说一说?

师点评学生预习的方法,并提出表扬。

抽几名学生读会认字并试组词。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

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小组汇报:

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弹奏呼唤轰隆隆敲响呜呜地

大鼓缩着灰心直痒痒斜着

重点提醒:

读准平舌音的字和翘舌音的字。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

思考:

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找出文中相应段落)

   2、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

低声的。

”/点拨:

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

(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

  点拨:

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

(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

)——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课堂练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句子

弹奏呼唤轰隆隆敲响呜呜地

大鼓缩着灰心直痒痒斜着

  2、抽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拓展思维:

1、、议议:

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2、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你喜欢笋芽儿吗?

为什么?

3、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

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生词认读。

 2、重点指导:

“沉”字的右边是一个“秃宝盖”和“几”。

“芽”字的第五笔不能挨着横。

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四、写话练习。

你想对笋芽说些什么呢?

写写你的感受。

   

       

备注

采集本:

摘抄课文、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并熟读成诵。

一、加标点符号:

啊 多么明亮 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哈 石头被挤到一边去了

二、试着通过形近字区别识字,并组词。

挡()悄()换()顶()

当()消()唤()领()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记

主持人:

时间

参加人员

宅延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主备人

1

课题

3、有趣的作业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作业为什么有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使用

挂图、生字卡片等。

教学环节安排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设疑:

同学们平时做过什么有趣的作业吗?

今天这个课题“有趣的作业”到底是指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画出生字,多拼读几次。

    3小组长带领组员认读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检查字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6想一想,说一说: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感悟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

小朋友都是怎样完成作业的?

你喜欢谁的作业,为什么?

    

(1)小组长带领朗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

    趣:

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趣;同学们找到的作业各式各样,形式各异,也很有趣。

    4讨论:

老师看到同学们带来的作业,为什么满意地笑了?

    5小结:

老师对同学们能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感到很满意,对同学带来的作业很满意,对小丽、小龙爱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行为感到更满意。

    6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实践活动,拓展思维

    课后开展一次找春天活动,把你找到的春天写下来。

    

    第二课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2朗读课文。

    二、识记生字

    1认读“我会写”中的字。

    2找出你认为最难写的字,请教老师或同学:

如何才能写得端正美观。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龙、课、桌、查”这几个字。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5比一比,评一评,看谁的字写得

 三、积累词语

    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采集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备注

1,你觉得小丽和小龙的作业有意思吗?

跟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2,用……有……有……还有……说话。

  

组词:

业(  )  昨(  )  查(  ) 龙()

照样子写词语:

嫩嫩的()()

干干净净()()

火红火红()()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记

主持人:

时间

参加人员

宅延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主备人

1

课题

4古诗两首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咏柳》,背诵《咏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咏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使用

古诗录音、柳树图片

教学环节安排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最好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

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

贺知章。

(板书:

贺知章)

备注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

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

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

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

(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

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

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

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

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

“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

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

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哪里读得好?

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五、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

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

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生字5音5字1词,古诗抄写两遍,背会。

1、填空,组词语。

碧()(  )  春(  ) (   )

柳()(  )  知(  ) (   )

剪()(  ) 丝(  ) (   )

2、猜一猜

稀奇稀奇真稀奇,

全身辫子长又细,

秋天落叶春发芽,

春风为她变剪刀。

谜底()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记

主持人:

时间

参加人员

宅延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主备人

1

课题

4、古诗两首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使用

电脑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环节安排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

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

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生平。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

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备注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

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

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

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1)"柔"是什么结构?

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2)"柔"可以组哪些词?

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3)"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4)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

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同学们前面三个要求学得不错,请大家继续按下面的要求学生。

   出示:

4、理解诗句意思。

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

演示课件。

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惜"是什么意思?

谁舍不得谁?

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

读第二行,演示课件。

"树阴照水"怎样理解?

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

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

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小结:

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

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

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

"小荷"指什么?

"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

蜻蜓就怎样?

"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

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

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

(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

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

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再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出示第五个学习要求:

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

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七、小结学法。

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习要求一步一步的学习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今后同学们学习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

 

 

生字5音5字1词,古诗抄写两遍,背会。

1、填空,再组词。

惜()(  )  照(  ) (   )

泉()(  )  阴(  ) (   )

荷()(  )柔()()

2、背诵古诗,填空。

《小池》的作者是(),他是()个

朝代的。

最后两句是(

)。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记

主持人:

时间

参加人员

宅延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

地点

主备人

1

课题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多音字、偏旁变形、积累词语和看图写话的练习。

2.过程与方法:

多练习,培养仔细看图、想象、写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保护环境,热爱家乡。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安排

 一、语海畅游

连一连,读一读

1、读题目,看看练习中让我们连什么?

2、认真读练习内容和插图中同学说的话,再想一想。

学生1、练习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学生2、练习让我们把多音字和正确读音连起来。

学生3、多音字组成的词语意思不同,读音就不同。

汉字真有趣

1、自由读词语和词义。

  2、想一想,方和张在每个词里的意思相同吗?

3、集体交流

前方:

方向

方队:

四边形

方法:

办法

张口:

分开

开张:

开业

张望:

望,看

4、总结: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它的意思也不同。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