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283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学生用题2015年6月28日

备忘

一.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类

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

如李商隐《马嵬》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同情百姓的疾苦:

如白居易《观刈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二)建功报国类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陆游《书愤》奋死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山河沦丧、国家灭亡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李煜《相见欢》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勇担重任的英雄气概: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思念亲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商隐《夜雨寄北》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

(四)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世事沧桑的感慨: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送别留别

依依不舍的离愁:

如柳永的《雨霖铃》深厚友谊的留恋:

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考点突破

(一)设问方式梳理:

诗歌表达诗人什么情感?

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请概括诗人情感。

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基本答题步骤第一步:

概括诗歌情感。

(产生原因+感情基调)第二步: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题目中有“哪些”“概括”等字样,答题时把情感内容一一概括出来即可,可不必做特别详细的解说。

(三)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

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旨七关注:

一关注:

诗歌题材。

每种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

二关注:

诗歌标题。

标题或提示诗歌题材类型,或直接间接透露作者思想情感。

三关注:

诗歌作者。

联系时代及作者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的主题大有必要。

四关注:

抒情词句。

抓住抒情词句可直接抒发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思想感情。

五关注:

意象意境。

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能蕴含固定的含义。

通过分析意象、意境,可以准确感知诗歌情感。

六关注:

注释小序。

借助注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

七关注:

诗中典故。

读透典故,能读出诗人的隐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

二.问题探究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试题。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节选)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苹洲烟雨:

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真题呈现】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三.

限时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问: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5分)

四.

延伸拓展

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读懂→鉴赏→表达

注意正确的阅读思路:

标题--作者--语言—意象—意境—写法---主旨(情感)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五.

课时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眼儿媚[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5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一.

一.意境的概念: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二.意境的作用: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4.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

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5.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6.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7.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例: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

“小楼听雨”:

孤独的小楼,作者整夜无法入眠,在那里听了一晚上的雨声

“深巷杏花”:

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三.答题规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还要加上“法”。

答题步骤:

①指出用什么方法营造了什么意境(氛围)。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什么方法抒发什么情感,表达什么思想。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二.问

【示例一】: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示例二】: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口送友人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1) 首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有什么作用?

四.延伸拓展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

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析: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五.课时作业

1.阅读并鉴赏这首诗。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问:

请从意境的角度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注]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是作者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

此前,张孝祥曾两次遭罢官。

问:

上阕中“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请简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青门引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晓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这首词描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5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课题

古代诗歌鉴赏(第三课时)---分析形象

课型

新授

一.

一.形象的分类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即诗人自己或寄寓自己情感理想的他人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情节)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

二.常见的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激愤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边塞报国或反对征伐的形象。

三.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提问方式: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2.提问变式:

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

作者笔下的某一形象有何特点?

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

3.答题步骤:

①找到诗词中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了形象类别(人、景、物)②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③结合诗句主旨分析诗人写这一形象的原因④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和效果。

二.问题探究

【示例一】09年江西卷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⑴蔡家亲:

表亲。

⑵此时作者被贬而身居外地

问: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二】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问: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三.限时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10年福建卷)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

山坳。

 ②山翁:

此处指隐者。

问: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5分)

2.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提问:

词中三、四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延伸拓展

【答题套路】这首诗通过描写********,表现了******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要知人论世,了解诗人遭遇、风格、流派、志趣、抱负。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五.课时作业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提问: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2.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提问: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一.

一.常见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2.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描写

3.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引用

4.结构形式: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

二.考查点【考查点一:

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段】

1.设题角度:

一般考查方式是指出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以及有何表达效果。

2.知识储备:

抒情手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用来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

抒情手法

作 用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的效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

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借事抒情

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秋思 》 唐代 张籍 )

借古讽今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如:

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

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规范答题:

第一步 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第二步 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 简析这种抒情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特别提示:

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

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答一种即可。

如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两种以上。

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可答一两种即可【考查点二 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1.设题角度:

常见提问方式有:

(1)诗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段?

请简要分析。

(2)本诗是如何描写×××的?

(3)请从×××的角度分析本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2.知识储备: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工笔、细节等。

描写手法

手法简介

正面、侧面

侧面描写即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也叫侧面烘托。

往往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烘托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动静结合

主要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等手法。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虚实结合

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

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

诗歌中的“虚”包括: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④对面落笔。

白 描

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

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工笔

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地描绘。

视角的变化

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

觉、视觉、触觉等的变化。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规范答题:

第一步先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描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进行描写的;第三步简析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即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题范式:

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二.问题探究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

表亲。

(1)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6分)

三.限时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

2.(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余杭四[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

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

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

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

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

请简要分析。

(6分)

五.课时作业

(201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问: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一.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

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

修辞手法

表达作用

比 喻

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比 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对 比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借 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 张

增强表达效果,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对 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设 问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 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规范答题:

■第一步 明确运用了什么修辞。

第二步 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第三步 结合具体修辞特点指出其艺术效果。

答题范式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特别提示:

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考查点四 鉴赏诗歌的构思技巧1.设题角度

常见设问方式:

(1)本诗在构思方面有何技巧?

(2)某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3)本诗中的某句和某句是什么关系?

体现了诗歌的什么特点?

2.知识储备:

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的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结构特点有抑扬(包括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常见的构思技巧,其作用如下:

构思技巧

作 用

抑 扬

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铺 垫

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伏笔照应

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更有力地突出诗人感情。

以小见大

使诗的意境更深邃,更阔远,主题更深刻。

以景结情

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卒章显志

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怀,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规范答题:

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