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德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185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德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九章 德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九章 德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九章 德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九章 德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 德育.docx

《第九章 德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德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章 德育.docx

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

一、选择题

1.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

2.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品德D.政治品德

3道德教育的概念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是指( )上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A.伦理学B.哲学C.教育学D.社会学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

A.智育B.德育C.教学D.美育

6.德育具有( )。

A.社会性、历史性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

7.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 )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

8.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 )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9.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德育的政治功能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D.德育的享用功能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1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

12.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

13.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4.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动力。

A.知B.情C.意D.行

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

16.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7.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发展( )。

A.要遵守顺序性B.只能从晓之以理开始C.可以具有多开端D.不能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18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

19.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

2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A.智育过程B.德育过程C.心理咨询D.教育学生

21.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2.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2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25.德育的功能不包括( )。

A.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B.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C.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D.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27.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

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

2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9.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育原则?

(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31.我们经常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

A.一致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导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3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33.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35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36.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疏导原则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

38.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

A.榜样法B.说服法C.陶冶法D.锻炼法

39.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40.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

A.加减评分法B.操行评语法C.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D.模糊综合测评法

41.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

A.自我调控B.自我监督C.自律D.自我疏导

42.教师运用英雄人物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

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43.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

A.情感陶冶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说服教育法

44.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 )。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B.适当体罚也可以C.要以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D.要以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45.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

4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

47.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各科教学B.团队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

48.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C.班主任工作D.体育竞赛

49.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自我评价能力B.自我调控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自我学习能力

50.小学社会活动类课外话动包括( )。

A.参观活动B.有偿的社会服务C.家务劳动D.野营和行军

51.下列关于小学生操行评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B.操行评定可分为学生自评、分组评议、班主任评价和信息反馈等步骤

C.操行评定由班主任负责,其中写评语的工作可以交给学生完成

D.操行评定目的在于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教育儿童奋发向上

52.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老师问道:

“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

”李小林低着头回答:

“第五次了”。

“你为什么不改呢?

”“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

”教师应从( )人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二、填空题: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狭义的德育是指______。

2.小学德育具有______和奠基性的特点。

3.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区德育和______等形式。

4.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______。

5.德育内容有四个方面: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______

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______。

7.德育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__的总称。

8.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______、智力、体质等全面发展。

9.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所选择的______、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10.______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1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______已有品德水平

12.德育过程是由德育目标、______、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3.德育过程是个体品德社会化与______个体化的统一。

i4.道德认识、道德情感、______、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

15.思想品德四要素中,____是关键。

16.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儿童知、情、意、______互动发展的过程。

17.德育过程的结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______四个要素构成。

18.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______。

19.______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20.我们把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称为______。

21.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________的总和。

2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导向性原则、______、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23.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______原则。

24.在德育的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______。

25.对学生进行人格感化,是传统德育方法中的______法的内容之一。

26.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7.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____法。

28.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______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29:

陶冶法主要包括人格感化、______和艺术熏陶等。

30.“润物细无声”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

31.______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32.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其产生作用的方式的突出特点是______。

33.我国德育的方法主要有:

说服法、_____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等等。

34.表扬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

______和表扬。

35.采取说服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说服的成效往往不取决于花了多少时间,讲多少道理,而取决于是否恰当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这说明运用说服法时要注意______。

36.德育模式的三种形式:

认知模式、_____和社会模仿模式。

37.一般说来,认知模式重______,体谅模式重情感,社会模仿模式重行为。

38.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______提出的。

39.道德讨论中的两个阶段是引入性提问和______。

40.道德教育奉行______原则。

41.体谅模式把______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42.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_____等是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43.我国班主任老师总结出的德育经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任务。

2.简述德育的意义。

3.什么是德育内容?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4.简述德育过程的结构。

5.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6.简述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具体内容。

7.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8.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9.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有哪些主要特点?

10.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1.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2.德育过程中运用说服法有哪些要求?

13.何谓榜样法?

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

14.简述德育目的的功能。

15.德育的途径有哪些?

16.简述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主要特点。

17.我国中小学教育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从小就开展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立场方面的教育,但到了大学还在花大力气进行一般的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教育,这成了近年来人们经常批评的对象。

请根据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谈谈如何选择德育内容来解决这一问题。

四、论述题。

1.分析德育过程的主要规律。

2.论述小学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3.试述我国德育的主要原则以及贯彻这些原则的基本要求。

4.联系实际谈一谈班主任应怎样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5.结合实际,思考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6.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

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

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7.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者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考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的小孩怎么会功课突然好了起来了呢?

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

“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一下。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坐了十分钟后,我对老师说我不会做。

下一堂课开始,她当着全班同学说:

“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沾好墨汁,然后在我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边画边笑着对我说:

“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而已。

”画完后老师又对我说:

“你转过身让同学看一看啊。

”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我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下课后,老师命令我到学校里走一圈。

教室外面挤着很多同学,他们看着我奇怪的样子都哈哈大笑。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去上学,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晕倒在地,失去了知觉。

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上述案例中的数学教师违反了哪几条德育原则?

请做具体分析。

8.新学期开学的时候。

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

“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

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9.这是一则教师自己撰写的教学案例。

我班学生秦荣,由于家庭管教不够,不但成绩落后,而且还是“打架能手”。

因为他常常滋事,所以很多学生找我告状。

他同桌的家长也坚决要求调换座位,周围邻居嫌弃他,家长也无力管教他。

我多次找他谈话仍无济无事,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我该怎么办呢?

一天,我走进教室,把他拉到讲台前,对全班同学说:

“今天让你们诉诉苦。

凡是被秦荣打过的,都可以举手告状。

”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大家一个接着一个站起来指责他。

原来他对全班每个同学都动过手,大家早已对他“恨之入骨”。

秦荣开始害怕起来,他没想到同学们会如此憎恨他。

集体的舆论是有一定力度的,他感觉得到每个人都因为他而受到了伤害,这让他感到无地自容。

这时,我对同学们说:

“你们还要他待在我们班级里吗?

”“不要!

”“赶他出去!

”强烈的呼吁使他平时的威风荡然无存。

“哇——”他大哭起来,我第一次见他哭得如此伤心。

此时我才站起来打圆场。

我问小朋友:

“对待一名有错误想改正的小朋友,我们是该拉他一把还是踹他一脚呢?

”孩子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他们刚才还义愤填膺,现在看到他哭得如此伤心,又听老师这么一说,都叫着:

“拉他一把!

”这时,我对秦荣说“快向同学们致谢,是他们帮了你。

老师看在全班同学的面子上才不赶你出去的,明白了吗?

”他点点头,赶紧向同学赔礼并致了谢。

我说:

“他的同桌已不愿和他坐在一起了,谁愿意跟他同桌并时时帮助他呢?

”有好几位同学自告奋勇举起了手,于是我从中挑选了一名自律性较强的同学坐在他旁边,以便处处督促他。

虽说这一次狠狠地触动了他的神经,但我知道,他身上那些坏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对他那持久的劣根性必须反复抓、抓反复。

因此我对同学们说:

“通过今天的事情,秦荣会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但有时还是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又打人了,怎么办呢?

这就不仅仅需要同桌多提醒,还需要每个小朋友的帮助。

如果他想动手打人,大家一起举起手向他摆摆手,让我们一起来提醒他;万一他真的动了手,你们就原谅他一次,但秦荣必须道歉。

你们说好不好?

”“好!

”响亮的回答告诉我,学生心灵中积存的一大片乌云已烟消云散了。

我又在黑板一角画上他的个人评比表,一天下来,他如果没打架就画上一颗五角星,一个星期有五颗星就能获得一面小红旗。

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他从存心打同学到不自觉动手,又从偶尔动手到不再打人,慢慢地,他终于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他还渐渐开始愿意帮助别人了。

一次春游,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有个同学摔了一跤把裤子全弄湿了。

他见了二话没说,脱下裤子递给了这个同学,自己却穿着短裤;看动画片时,我怕他冷就抱着他坐在膝盖上,平时坐不定的他,一下子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动也不动。

我心想,他真的能够改掉坏习惯,成为一名好学生呢!

(1)分析案例中的教师综合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

(2)运用班主任做好后进生工作的理论,对如何进一步做好该生的后续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10.开学时接任一个新班没几天,阎老师无意中发现不少男生头发很长。

过去他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是当面指出,但效果往往不佳。

现在,阎老师琢磨用什么办法劝告他们,帮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终于,阎老师想出了一种合适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一天中午,阎老师特意去了理发店,把自己不长的头发又精心地理了一次。

下午上课前,阎老师不露声色地来到班里,召集全班同学开了个五分钟交流会。

阎老师首先问:

“看谁最先发现班中有哪些新变化?

包括我和你们。

”当学生发现并说出老师理发了,阎老师话锋一转:

“现在,我很想知道老师理发之后,你们的感觉怎样?

这样好吗?

”于是阎老师听到了一片赞扬声。

最后,阎老师说:

“有位名家说的好:

‘真心诚意地赞美别人一句,就能让人多活20分钟!

’因此,我感谢同学们今天对我真心诚意地夸奖!

”5分钟交流会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阎老师没点一个留长发的男生姓名。

第二天阎老师再去上课时,欣喜地发现那几个男生的长发变短了,有的还剪成了小平头。

阎老师既不点名批评又能纠错,这样一个高招包含了哪些德育方法?

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分析这种教育方式、教育技巧的意义。

一、选择题

1.A2.C3.C4.D5.B6.D7.B8.C9.D10.C11.C12.B13.D14.B15.A16.A17.C18.B19.C20.B21.A22.B23.D24.A25.C26.B27.C28.C29.C30.D31.D32.B33.C34.C35.D36.C37.D38.B39.C40.B41.C42.B43.D44.C45.D46.A47.D48.D49.C50.D51.C52.C

二、填空题

1.学校德育2.基础性3.社会德育4.德育目标5.心理健康教育6.择业指导7.道德教育8.品德9.德育目标10.德育目标11.受教育者12.德育内容13.社会思想道德14.道德意志15.道德行为16.行17.德育方法18.主导作用19.受教育者20.德育原则21.活动方式22.疏导原则23.因材施教24.道德两难25.陶冶26.思想品德(政治)27.榜样28.教育者29.环境陶冶30.陶冶法31.自我评价能力32.潜移默化33.榜样34.赞许35.捕捉时机(利用时机)36.体谅模式37.认知38.皮亚杰39.深入性提问40.发展性41.道德情感42.社会实践活动43.导之以行

三、简答题

1.我国学校德育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德规范,自觉地身体力行,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和按道德规范调节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点、信念,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引导学生在道德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激发出道德需要,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对履行和捍卫社会主义道德富有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

(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道德锻炼和规范行为的训练,不仅要使他们能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要使他们的道德行为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形成道德的行为习惯,成为个人品德。

上述三个任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发挥三者的整体功能,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尚品德。

2.德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贯穿于物质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之中。

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发展时期,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道德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人的德智体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促进的辩证统一体。

通过德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可为他们体、智等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

3.

(1)德育内容的含义。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2)选择德育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