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高考历史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演练+挑战A级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097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3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小高考历史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演练+挑战A级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江苏小高考历史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演练+挑战A级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江苏小高考历史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演练+挑战A级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江苏小高考历史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演练+挑战A级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江苏小高考历史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演练+挑战A级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小高考历史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演练+挑战A级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江苏小高考历史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演练+挑战A级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小高考历史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演练+挑战A级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小高考历史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演练+挑战A级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江苏小高考历史讲练稿知识梳理+考题演练+挑战A级专题十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试说明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制瓷和纺织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了解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理解“重农抑商”;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

时空坐标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考点一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

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工具

(1)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2)奴隶社会:

石器锄耕:

耜、石锄、石犁及少量的青铜农具。

(3)春秋战国及以后:

铁农具(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

(4)西汉:

铁犁牛耕普及;耦犁和犁壁;耧车(播种工具)。

(5)隋唐: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古代中国的农业灌溉工具

曹魏时:

翻车;唐朝:

筒车;宋朝:

高转筒车;明清:

风力水车。

考点二 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后期:

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名义上土地属于国家,实际为王所有。

3.封建社会: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如商鞅变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土地制度。

存在问题:

地主兼并土地,造成两极分化。

考点三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1.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2.形成原因

(1)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含义: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是中国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6.小农经济的影响

(1)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的积极性。

(2)注重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受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轻巧识记

 古代农业可归纳为“一、二、四、五”

一种模式:

小农经济。

两种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四大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自给自足、封闭分散。

五种工具:

耒耜、耦犁、翻车、曲辕犁、筒车。

考点四 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1.历史悠久:

中国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产品精美: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素称发达:

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误区警示

 认识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各自地位

(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考点五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制瓷和纺织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冶金

(1)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

(2)商周时代,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3)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4)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5)南北朝时期,出现技术更为先进的灌钢法。

2.制瓷

(1)商朝已有原始瓷器。

(2)东汉青瓷成熟。

(3)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4)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五大名窑。

(5)清代珐琅彩(粉彩瓷)技术达到登峰造极水平。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

3.纺织

(1)距今四五千年,中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2)汉代,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件素纱单衣。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经“丝绸之路”远销亚欧,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3)元朝棉纺织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逐渐增多。

(4)明朝开始,出现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等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为标志)。

轻巧识记

古代手工业可归纳为“三个三”

江苏学测5年考题统计

年度

题型

考向

2016年

选择题

商周时代青铜制造业

2015年

选择题

灌溉工具

选择题

灌钢法

2014年

选择题

古代农业耕作技术

选择题

古代官营手工业

2013年

选择题

小农经济的特征

判断题

古代官营手工业

1.(2016·江苏学测)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属于青铜器,在商周时代青铜制造业处于繁荣时代,故选A。

B、C、D分别代表的是丝织业、牛耕技术、瓷器制造,它们的出现在商周之后。

2.(2015·江苏学测)某《竹枝词》云:

“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答案 B

解析 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的翻车,故本题应选B项。

3.(2015·江苏学测)《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

“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来的兵器坚韧锋利。

这种技术出现于(  )

A.西周B.秦朝C.南北朝D.明朝

答案 C

解析 由题目的文字信息“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说明是灌钢法,该技术发明于南北朝,故本题应选C项。

4.(2014·江苏学测)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了汉朝(  )

A.开创了郡县制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冶铁官营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说明汉代冶铁实行官营制度,故C项正确。

一、选择题

1.《国语·晋语》载:

“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这反映了(  )

A.牛耕的出现B.牛耕的推广

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答案 A

解析 《国语·晋语》是反映春秋时期的事,“宗庙之牲”指的是用作祭祀的牲畜。

“畎亩之勤”是指在农田里耕作,说明了牛耕的出现。

2.(2017·南京学测模拟)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牛耕》邮票。

邮票中的生产工具是(  )

A.耧车B.耦犁C.曲辕犁D.翻车

答案 B

解析 图片中显示的是二牛抬杠式犁耕技术,又叫耦犁,故B项正确;A项中是播种工具;C项是唐朝时期出现;D项中是灌溉工具。

3.(2017·扬州学测模拟)北宋梅尧臣《水轮咏》:

“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

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这首诗描写的灌溉工具较早出现于(  )

A.商周时期B.汉魏时期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答案 C

解析 “孤轮”“无乃农者营”说明该工具是灌溉用,使用的是水力,应该是隋唐时期的筒车,故C项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题意。

4.史书载:

“(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和人)于门外,以示兆民。

”这一隆重仪式说明了(  )

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

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

C.立春乃统治者祭祖之日

D.东汉时期出现曲辕犁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和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可知统治者重视农耕生产。

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答案 A

解析 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

6.(2017·扬州中学学测模拟)右图是2016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特种邮票中的两张,这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A.土地私有B.铁犁牛耕

C.自给自足D.耕织结合

答案 D

解析 左图显示的是栽种图,右图显示的是织布图,所以选D。

7.(2017·江苏苏州高新区学测模拟)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

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自然经济解体

D.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豪强占有肥沃土地的史实,这是土地兼并的结果。

8.(2016·淮安学测模拟)《唐六典》记载: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反映唐代手工业者(  )

A.地位优越B.职业世袭

C.遭受歧视D.地位低下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出唐代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优越,故A项错误;“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一旦从事手工业,不得从事其他行业,其职业世袭,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唐代手工业者遭到歧视,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唐代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低下,故D项错误。

9.(2016·宿迁学测模拟)下图是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

这一发明用于(  )

A.冶铁B.灌溉C.耕作D.纺织

答案 A

解析 图片中是利用水力鼓风的冶铁工具水排,故A项正确。

注意它是水排,并非灌溉工具,B错误。

C、D与利用水力无关。

10.(2016·泰州学测模拟)“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丝绸之路”的产生主要体现古代中国的棉纺织业成就

C.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丝路商贸繁荣

D.丝绸之路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 D

解析 丝绸之路出现于汉代,从长安出发,经过中亚,到达欧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故D正确;A错在“瓷路”;B中棉纺织业出现北宋;C中海禁限制商贸发展。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1.(2017·无锡学测模拟二)“水车,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俯,转轮而上,恰注水槽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下图中的灌溉工具。

(  )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描述的是筒车,图片中是翻车,故本题错误。

12.(2016·宿迁学测模拟)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此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

答案 B

解析 从汉代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三、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温庭筠《烧歌》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二分析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2)据材料一、三分析在我国古代为解决材料二中所反映的问题,分别采用了哪两种方式。

(3)联系现实,你更赞同材料一、三所反映的哪种解决社会问题的耕作方式?

为什么?

答案 

(1)人口增长过快,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材料一:

放火烧山,开垦山地,增加耕地面积。

材料三:

改进生产工具,进行精耕细作。

(3)材料三反映的方式。

因为放火烧山的方式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但会破坏环境,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而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则不存在这种弊端。

1.(2017·徐州学测模拟二)《吕氏春秋·任地》载:

“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

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

C.铁犁牛耕D.土地私有

答案 A

解析 根据“五耕五耨”“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可知农业种植需要深耕、勤除草、除害虫等,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A项正确。

2.(2017·南京学测模拟二)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小农经济。

材料中“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说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故D项正确。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

材料二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

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

材料三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

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服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3)有观点认为:

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类型:

官营手工业。

特点:

做工人数多(规模大);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

(2)产品交易量大;质量高;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销。

(3)“男耕女织”为基本特征的自然经济长期存在;纺织业是农业的补充;传统的价值计算方法往往忽视女性;计算女性劳动成果缺少必要的数据;男尊女卑思想。

 

第2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一 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宋朝前,县治以上设市;有严格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市坊分开;官府直接管理贸易。

2.宋朝后,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宋朝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

误区警示

 唐朝的“夜市”:

唐朝后期,一些大城市的“夜市”开始繁荣,并不能据此认定唐朝对“市”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考点二 了解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1.主要的商业城市

(1)早期城市及特点: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唐后期:

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扬州、益州,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有“扬一益二”之说。

(3)宋代,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元朝,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

大都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2.商帮

(1)定义:

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2)实力最强的:

徽商(安徽)、晋商(山西、票号)

误区警示

 交子的使用范围:

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但并没有在全国推广使用。

3.商业的地位:

古代中国商业虽然持续发展并繁荣,但始终不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考点三 理解“重农抑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

1.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首倡: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3.基本含义:

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

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5.影响

(1)积极影响: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对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后果:

强化自然经济,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考点四 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

1.“海禁”政策

(1)原因:

明初,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含义:

禁止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官方垄断对外贸易。

2.“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

(根源在于小农经济)

(3)表现:

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内迁沿海居民,不许人民片板下海;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2)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3)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4)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轻巧识记

 三种主要经济政策的关系

江苏学测5年考题统计

年度

题型

考向

2017年

选择题

唐朝城市的发展

选择题

海禁政策

2016年

选择题

江南市镇商业

2015年

判断题

宋朝打破坊市界限

2014年

选择题

重农抑商

2013年

选择题

闭关锁国政策

1.(2017·江苏学测)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

答案 C

解析 唐朝时,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扬州、益州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故C项正确;A项中的“交子”出现于宋代;B项的表述不利于“市”的发展;D项中的“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

故选C。

2.(2017·江苏学测)明朝政府下令:

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答案 C

解析 “明朝……禁止建造远洋船只”应为开始于明初的“海禁”政策,故A项正确;封建社会的中国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B项中的“禁绝”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材料未提及明朝造船技术落后,故D项错误。

故选C。

3.(2016·江苏学测)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

“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徽商赴江浙经商,“商贾辐辏”说明了江南商业的繁荣,故选A。

B、C出现于近代后,D不符合“俱萃于是,商贾辐辏”。

4.(2014·江苏学测)《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

“……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

”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  )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

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工商杂流”“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说明对工商业者实行严格限制,故A项正确。

5.(2015·江苏学测)汉朝打破了“市”的空间界限,宋代取消了“市”的时间限制。

(判断题)

答案 B

解析 “市”的空间和时间界限被打破都是在宋朝,故本题错误。

一、选择题

1.(2017·宿迁学测模拟二)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下列对图片中集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交易时间不受限制

B.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C.交易场所遍及城中各处

D.起源于农村的“草市”

答案 B

解析 东汉时期市场实行严格管理,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进行集中贸易,故B项正确;A是宋朝以后出现;C中遍及错误;D中草市是农村集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2.(2016·常州学测模拟)“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这首唐诗无法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社会动荡,农村破败B.商业繁荣

C.商人众多D.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答案 A

解析 乡村人少是因为都去经商,反映当时商业繁荣和政策宽松,这与农村破败毫无联系。

3.(2016·镇江学测模拟)“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材料描绘的是(  )

A.汉都长安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D.宋都东京

答案 D

解析 宋以前,市在经营时间上有严格限制,材料中提及“嬉戏连坐至晓”说明经营时间上不再受限制,出现夜市,所以这最可能是宋朝的事。

4.(2016·泰州学测模拟)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官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加强了对市场的直接监管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答案 B

解析 “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说明坊市制度已经瓦解,故B项正确。

A从题中无法得出。

C错误,南宋时期政府放松对市场的直接控制。

而D出现于明朝中后期。

5.(2017·淮安中学学测模拟)宋朝刘子翚《忆樊楼》一诗中写道: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从“夜深灯火上樊楼”一句中,可分析得出宋代汴京城商业活动的突出特点是(  )

A.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

B.草市兴起

C.管理严格

D.坊市分开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中的“夜深灯火上樊楼”可见,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

6.(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对材料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发达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劳资矛盾尖锐

答案 B

解析 商标侵权案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达,故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7.(2017·南通中学学测模拟)古代曾有人认为: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  )

A.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

B.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

C.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

D.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

答案 D

解析 材料意思是:

明君治理国家的政策,总是要使工商业者和游手好闲的人尽量减少,而且名位卑下,以免从事农耕的人少而致力于工商业的人多,由此可见,该人观点是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D项正确。

8.(2017·南京学测模拟二)有一族谱记载:

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这说明(  )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答案 D

解析 分析材料,明清时期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