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066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第六练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

专题一 诗体突破

诗体一 诗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行

王 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一个“别”字,暗示了村民们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C.五、六两句写村民们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

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们兴奋喜悦的心情。

D.七、八两句写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

E.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

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2.简析本诗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①韦曲:

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

消受。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作者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4.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 愤

王令①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②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①王令:

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

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

②蜺:

古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③却:

此处指“返回”。

④去:

作“来”讲。

⑤浑:

简直。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颔联诗人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

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

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见识。

E.“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抒情手法上委婉含蓄,用笔婉转,蕴蓄着极为深沉的精神力量。

6.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

答:

 

答案精析

1.AD [A项“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这两句先写农家喜乐自得,而后再写喜乐自得之因,看似写景,实为衬托农民可怜的处境和愁苦的心情。

本诗的主旨是同情百姓,揭露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并非“喜悦”的感情基调。

D项“喜悦心情”错,村民们的劳动所得几乎全部交租,再联系后文的“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可见表现的应为“悲苦心情”。

]

2.最后四句写村民们不奢望吃饱穿暖,只求保住耕牛,不被抓进衙门就高兴了。

寄寓了作者对淳朴善良的村民们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无情剥削。

3.CE [C项“夏日景色”错,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

E项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小孩子那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在惹人喜爱,作者因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

]

4.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

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的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5.BE [B项应为抒发了诗人不甘虚度此生,要自强不息的壮怀;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正己以待天下”,先修身,以待明时,大干一场。

E项“委婉含蓄”错,本诗的抒情手法为直抒胸臆,用语劲直。

]

6.①生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愤激;②不甘命运、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③对自己过人才学、过人抱负的自信;④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人生追求。

诗体二 词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蓑草,望断归来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词人在“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良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2.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

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

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

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①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②。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①安石:

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方出仕,之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

从事:

从政。

②沧洲:

水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鬓惊秋”即“为鬓生白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

B.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

C.“雅志”句说做官妨碍了谢安隐居志愿的实现,这隐含着词人对贪恋功名者的批判。

D.结句引用“求田问舍”典,自比许汜,言自己已无忧国之心,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

E.本词结构清晰,“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三句承上启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

4.词序末两句“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是说“要以谢安没能早退为戒,要以退隐后兄弟相从的快乐作为安慰”,请结合全词分析这两句话在词中的具体体现。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应天长

韦 庄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

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前两句运用动静结合描写,以“黄莺语”反衬出春昼午后沉寂一片。

B.庭院沉寂,闺室也悠然。

精妙的画帘低垂,微风吹来,凤凰迎风起舞。

C.在这深闺之中,女主人公慵懒而寂寞,环境的幽寂更加衬托出人的孤独。

D.“空”在诗歌中含义独特,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

E.“君信否”即“君知否”,此句反问,描写出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极端地苦闷。

6.请结合下片中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的。

答:

 

答案精析

1.BE [B项“直言其愁”错,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

E项《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属于李清照后期的作品。

]

2.(示例一)“连天衰草”好。

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示例二)“连天芳草”好。

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

3.AD [A项“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错。

D项“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错。

]

4.“以不早退为戒”:

上片写谢安本抱有功成身退的心愿,可结果却是“扶病入西州”,从而产生“退隐的雅志”、困于“轩冕”的“遗恨”,而谢安的“遗恨”正是苏轼引以为“不早退”的鉴戒。

“退而相从之乐为慰”:

下片设想辞官归隐后的情景——在归家途中,每有“佳处”则可尽情游玩;同时设想兄弟相聚,可尽兴地喝酒唱歌,无拘无束,而这些“相从之乐”正是对归隐的最大安慰。

5.BD [B项“凤凰迎风起舞”错,此句指画帘上绘的金凤凰,经风吹动,宛如起舞。

D项“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错,王诗中的“空”指安静,此词中的“空”指只有。

]

6.下片以夜色表达女子的相思之情。

“碧天云”既是所见的夜色,又暗指她所思念的漂泊在外的人。

“夜夜”句用风雨摇窗、深夜梦醒的典型环境,表达了她对远人的深沉眷恋。

末句是哀切的呼唤。

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在极端的苦闷中无法可想,只能对着远方如此倾诉。

这样,她对远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见的抑郁心情,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诗体三 曲

一、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卞和[注]

薛昂夫

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

三朝不遇待如何?

两足先遭祸。

传国争符,伤身行货,谁教献与他?

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楚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玉石,献给楚厉王,厉王以为是石头,砍掉了他的左足;武王即位,他又去献,结果又被砍掉右足;文王时,他抱着这块玉石在荆山下痛哭,文王知道后,叫人剖开石头,果然得到宝玉,就命名为“和氏璧”。

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支曲子开头运用了和氏璧的典故,点明卞和因献璞玉而身遭不幸,在荆山下痛哭。

B.“传国争符”是说秦王将和氏璧刻为传国玉玺,导致后来许多野心家为此争战不休。

C.“行货”,真的东西。

“伤身行货”,是说此璧虽是真的,但使卞和伤身,是不祥之物。

D.结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词:

与其让他们拿着璞玉去切磋琢磨,还不如偷偷地将它敲碎。

E.这首元曲先是介绍事件,然后揭示事件的惨痛教训,最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看法。

2.卞和献璞的故事一向被看作才士不遇的悲剧,卞和一向为人们深切同情,这支曲子却有不同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

②灯花:

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③新丰孤馆:

《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3.“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两项是(  )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江汉》)

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高适《除夜作》)

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E.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4.“落灯花”一句源自南宋赵师秀的《约客》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请分析本曲与赵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①眠松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②高卧此山中。

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婉蜓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③,靖节何年种?

丁固④当时梦。

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①观音山:

指南京观音门外的观音山。

②避乖:

远离尘世。

乖,抵触。

③秦皇旧日封:

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

④丁固:

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语人云:

“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

”后封大司徒。

5.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眠松”指睡卧状的松树,而“老苍龙”指古老的苍松。

有文曰“松树皮极之粗厚,望之如龙鳞”。

B.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常以喻在困顿中保持高尚的节操。

而“岁寒心”,指作者对现实不满,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

C.本曲运用秦始皇封树为五大夫和丁固后来被封大司徒的典故,表明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加官晋爵,多为朝廷做事。

D.“靖节何年种”中的“靖节”指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

其《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等语句。

E.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突出了“眠松”的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

6.诗言声,该元曲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联系全曲概括并分析。

答:

 

答案精析

1.CE [C项“真的东西”错,“行货”可理解为行贿。

“伤身行货”,是说献玉目的不纯,结果使自己遭祸。

E项“直抒胸臆”不当。

]

2.在这支曲子里,卞和不再被人们同情,反而成了被揶揄、指责的对象。

作者认为,他的献璞是一种愚行,于自己是行贿谋私,自讨苦吃,想得到点好处却遭受两次刑罚;于社会是助长不义,流毒后世,导致后来许多野心家为此争战不休。

这支曲子借卞和献玉遭祸的故事,旁敲侧击,表达了对封建帝王忠奸不辨、是非不分、扼杀人才的极大愤慨。

3.CE [C、E两项都使用了虚写想象,属于对写法,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在思念自己。

]

4.

(1)内容不同:

①时令不同:

赵诗写的是黄梅时节,而本曲写的是秋夜。

②地点不同:

赵诗写的是在自己家里,而本曲写的则是客居驿馆。

③情境不同:

赵诗写约客未至;而本曲则写作者客居孤馆,举目无亲,只能和自己下棋来消磨时光。

(2)情感不同:

赵诗:

作者内心稍有着急、失落,但不乏闲逸之感。

本曲:

表达了作者的羁旅客愁及因不得志而备受冷落的伤感。

5.BC [B项“年年感到心寒,不肯为国效力”错。

C项从后文“半溪明月,一枕清风”可看出“渴望建功立业,加官晋爵,多为朝廷做事”错。

]

6.借物喻人(象征、托物言志)。

赞颂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情怀。

专题二 考点突破

考点一 鉴赏形象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了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刘克庄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①实之:

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yùn):

捆乱麻做火把。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支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宵行”暗示远行的劳苦。

B.“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舍衣囊不舍诗囊,“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词人的书生本色和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

C.“天寒路滑马蹄僵”,句中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

D.“元是王郎,来送刘郎”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刘克庄自称“刘郎”,也有以唐代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之意。

E.“酒酣耳热说文章”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点明两位词人志同道合,在推杯换盏间还不忘评诗论文。

4.词作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是如何刻画的?

请简要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①

苏 轼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

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②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③,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

西垣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①此词原序交代:

苏轼是在与人相聚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作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二人曾在此楼饯别。

②濉:

水名。

③淮:

淮河。

④西垣:

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端以回忆开始,回想从前自己与孙巨源在景疏楼饯别时,明月如水的情境。

B.“美酒”句至上片末,主要写二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以及别后三年美酒清歌的慰藉。

C.“今朝”三句写客人传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

D.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回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6.“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月”的意象在该词中的作用。

答:

 

答案精析

1.BE [A项“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说法有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闲望”的悠闲之情。

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有误,“没”指消失不见,根据“孤帆”可知这是一只小船,慢慢地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才符合常理和诗歌意境。

从诗中看不出“疾驰前进”的意思。

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没有哪个渔人像太公那样贤能,实则自叹不受赏识,没有太公的际遇。

]

2.

(1)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

(2)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

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

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画面。

3.BE [B项“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过分拔高。

E项“评诗论文”欠妥,“说文章”含蓄地暗示二人评论时事,宣泄内心的忧愤。

]

4.

(1)刻画了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狂士形象。

(2)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

“酒酣耳热说文章”“推倒胡床”等神态、动作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旁观拍手笑疏狂”一句通过写旁观者的表现,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

②运用夸张、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

用“惊倒邻墙”“推倒胡床”等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纵情任性,借旁观者“拍手笑疏狂”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

5.B

6.

(1)此词上片以“月”为主要意象抒发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明月如水”,交代离别时的情境,渲染别离时静谧清冷的气氛。

(3)“月随人千里”,用“月”的追随表现二人依依不舍的离情。

(4)“孤光又满”句到上片末,主要用“月”见证别后的孤独,表现友情的深厚。

月在此既是见证者又是陪伴者,是词人借以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意象。

考点二 鉴赏语言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①几度:

几年。

②翻:

反而。

③共传:

一起举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得胜令 四月一日喜雨

张养浩

万象①欲焦枯,一雨足沾濡②。

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

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③,欢喜的无是处。

 ①万象: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

②沾濡(rú):

润湿,润泽。

③和余:

连同我。

一说即“余和”,跟着一齐欢唱。

3.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一、二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从侧面写出了降雨前后作者的不同心情。

B.三、四句,作者以纤细的笔触,通过对天地、风云变化的描写,表现了这场雨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它的重大意义。

C.“农夫,舞破蓑衣绿”描写了农夫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哪怕把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的欢乐情景。

D.“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E.“无是处”是说没办法、不得了的意思,表现了作者与民同忧乐的思想感情。

4.这首小令的诗眼是什么?

全曲是如何来表现诗眼的?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